大悟读书网 > 推理悬疑 > 点燃黑夜 > 第13章

第13章

另一间屋子飘过来一些低语声,先是夏美的,然后是一个深沉的男声。片刻之后,夏美来了,身后跟着一个男人。

不过,富裕人家常常见到的那些杂物,这儿却见不到;莱拉感到既温馨舒适又精力充沛——也许,还真有“风水”这种东西!

詹姆斯·雷达科尔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身材高大,他身高5英尺10英寸8,金黄色的头发,但已开始谢顶,一双冰蓝色的眼睛;和他妻子一样,他也穿着一件深绿色的和服,几乎长达双膝,下面现出长裤,也穿着一双凉鞋;但他的妻子瘦弱矮小,他却显得高大粗壮,宛如一个日渐衰老的运动员。莱拉站起身来,尽量避免瞪着这位长着一副斯堪的纳维亚面孔、穿着日本礼仪和服的强壮男人;夏美的态度尽管温顺犹如艺伎,依旧让莱拉觉得可怕。

夏美把莱拉带进了客厅,然后啪嗒啪嗒地走进了门厅。莱拉坐在一把挺直的靠背椅上,却觉得极为舒服,不觉大感意外。屋里什么都是竹器:百叶窗、灯具、落地式屏风;其余的都是黑木家具;松树与茉莉花的清香飘荡于空中。一盏聚光灯下面的角落里,一个黄红色玻璃碗,其形状犹如一朵巨大的鲜花。奇胡利7作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夏美说,你想问你……已故父亲的一些情况,”雷达科尔说。

莱拉点头致谢,一脚跨了进去,顿感一阵清新而舒适的温暖袭来,还能隔门听到那只狗儿在抽鼻子。

“是的;不过首先我要说,因为突然造访,我深感抱歉。”

雷达科尔太太瞪着同样满脸困惑的莱拉。莱拉知道她纠结着是否让自己进屋,只好压抑着反身逃走的冲动。那妇人终于说道:“快进来,亲爱的,外面太冷啦。我叫夏美。”

“显然,你费了一些周折才找到我的;至少,我可以知道你要问什么。”他挥了一下手,重重地坐在了一把与周围家具配套的椅子上。那把椅子居然能承受他的体重!莱拉不觉吃了一惊。

莱拉不觉身子动了一下。“他最近去世了,可他曾经与雷达科尔先生同时期在密歇根大学上学,因此我……呃,我觉得雷达科尔先生有可能认识他。”

莱拉也跟着坐下:“我父亲和您同一年进入密歇根大学……”

雷达科尔太太一脸困惑。

詹姆斯咧嘴而笑:“67级?那他说起过大一学年的返校活动日吗?我们在宾州州立大学打橄榄球,我是防守阻截队员。来自哈特兰的大一新生组成校运动队还是第一次。”

“没有。”莱拉觉得一阵紧张袭来;她只善于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与人相处;也许,自己应该立刻返回,但如果真的转身就走,那就永远得不到父亲的情况了。“我叫莱拉·希利亚德,我来只为一件私事……有关我父亲的。”

大学橄榄球员和日本文化的组合就是这么奇妙——不过莱拉镇定自若:“恐怕我父亲只是个三流的橄榄球员。”

“我是雷达科尔太太。他和您约好的吗?”

雷达科尔双手交叠,气度如帝王一般,似乎很享受这个说法。“对了,呃,你来我家,并不是想听密歇根狼獾队9的故事。”

莱拉好不容易才抑制住了自己的惊讶:“我……很抱歉打扰您;我想见詹姆斯·雷达科尔先生。”

莱拉伸进包里,掏出一个马尼拉信封:“上个月,我父亲和弟弟死于一场火灾,我从没见过母亲……也不认识她的家人;可我现在想找到他们,这是我父母的照片。”她从信封里倒出照片。“照片里还有其他人;我也知道认出这些人的希望渺茫,但我想你也许有一本纪念册什么的可以查看一下;也许我可以认出一个可以帮我寻找母亲家族的人来。”

“您好!请问有何贵干?”

“你可真有心啊!”

开门的是一个身材娇小的亚裔女人,黑色的短发夹着丝丝灰白;身穿绿色的丝绸和服与欧比4 ,腰下的裙子后部隆起,脚下的凉鞋两英寸厚。穿着8码5靴子的莱拉,此刻简直就是巨人了。这女人紧紧抓住一只小白狗的颈圈(这是一只马尔济斯犬),狗儿还在叫着;莱拉刚刚想好要说话缓慢多用手势,女人却伸手示意暂停。她把狗儿拽进了一间屋子,然后关上门,犬吠声就停止了。回到莱拉面前,她直起身子,开始说话——她的英语无可挑剔,还带着点儿中西部6口音。

莱拉听不出这话是不是夸她,只好看向夏美;夏美站在詹姆斯身后,迎着莱拉的目光点了点头,莱拉的心才放了下来。

她跨脚进去,一声凶猛的狗叫突然传出!她只好等着。狗儿不再叫了,她才走向前面的房门,试探性地按了按门铃。这一次,传来狗儿发疯似的尖叫,却也传来一个低沉的噪音。

“你父亲叫什么?”

莱拉停在了一座三层楼的褐砂石建筑前面,查对了一遍地址。一个巨大的飘窗从二楼伸出,灯光透出窗帘。好兆头!面前小小的草坪围着铁栅栏,不过栅栏门并没关上。又一个好兆头!

“凯西·希利亚德。”

她下午就给芝加哥校友会打了电话,经过了一番软磨硬泡之后,弄到了一个1971年毕业的校友名字;又在网上忙活了一阵之后,才找到了那人的地址与电话号码。莱拉先考虑打电话,然后决定直接去找;这可有点儿冒险——他有可能不在家;而且就算他在家,也有可能当着莱拉的面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不过,她依然决定亲身前往。

“那你知道他住哪个寝室?”

傍晚,莱拉驾着丹尼的吉普去了芝加哥的黄金海岸2;那一带富得流油,分户式公寓的售价都在上百万美元,那些19世纪的褐砂石建筑样式的房屋还要昂贵。她停车于国家大道的一个停车场,然后步行绕过拐角到了阿斯托广场3。紫色的暮光拆分着白昼,西天的微光发出的信号表明已开始日落。不过,一月依然寒冷,人们匆匆忙忙地走过——毫无疑义,他们是想着尽快赶回家去吃一顿热腾腾的晚餐,在家安度温馨的夜晚。

“不知道。”

她转身返回。过去的几周里,她明白了悲伤存在于琐屑的小事里:扫描父亲的文件,整理弟弟的床铺,闻到须后水的气味儿—— 其实这些,也是一种温馨的回忆;看着窗外完美的冬日,心中的黑暗就消失了一些,也就感觉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希望。

“那,咱们来看看吧。”

没等那背诵般的腔调结束,莱拉就挂断了电话,接着端起咖啡走到窗前。街上的积雪已被铲开,路两边形成了整齐的堤坝。积雪依然雪白,未被废气污染,在阳光下闪烁不停。暴风雪过后的早晨为什么总是如此完美?难道大自然真的在为头天晚上的愤怒而道歉吗?

莱拉递过照片;雷达科尔仔细看着,两眼眯成了一条细缝;莱拉屏住呼吸;雷达科尔皱了皱眉。

莱拉挂断电话,立即拨打刚才得到的号码。一个悦耳的语音提示欢迎她回到大芝加哥地区密歇根大学校友会的玉米与蓝太阳能汽车队,她应该倾听下列四个选项。但莱拉不理睬那些提示,只是一个劲儿地猛按0号键,其实不必那么用力的;终于来了一个录音回复,这次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告诉她须在正午到下午四点之间拨打回来,还说,也许她应该到他们的网站去寻找答案,并且提到了校友会的网址。

“这些人……当时都在密大?”

“谢谢!”

“我……不能肯定,”莱拉指向照片。“但我父亲就是那个穿背心、戴着串珠项链的。”

片刻之后,一声叹息。“我理解你有多么的悲痛,多么的心烦意乱;好吧,我把芝加哥校友会会长的电话号码给你,或许他能帮你。”

雷达科尔嘴唇一撅,显然不同意这个说法。“他并不面熟。”随即转身。“你当时也在校,夏美子,你来看看。”于是递过照片。

莱拉直截了当地说:“求你啦!他……死于一场火灾,刚好就在圣诞前几天;事发突然,我必须做点什么。我琢磨着……可我不知道该去哪儿求助。我真的想找到一些当年认识他的人。”

夏美轻轻走来,接过照片。“等一下。”然后拖着步子走出了房间。莱拉听见另一个房间里东翻西找的声音。夏美很快就返回,拿着一本纪念册,上面写着:密歇根狼獾队1968,把纪念册递给了丈夫。

“呃——”那女人拖着这个声调,似乎表示她不能对查不到记录或记忆错误负责。“我也很抱歉,不过,找不到记录我也无能为力。”

詹姆斯打开纪念册,匆匆翻了几页:“我还记得那些日子:嬉皮士、抗议者、SDS10、花儿之子11;多数人也都是良家子弟。”他翕动着鼻翼。

“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倒是颇感意外。我可以肯定他的文凭就是贵校发的。我觉得他还曾经拿给我看过呢。”

“大家想放火烧毁科研大楼,学生会大楼都快倒塌了。”他神情恍惚地点了点头,“那真是大学里一个奇怪的时代呀。”接着抬起头来看着妻子,“你还记得,对吗,亲爱的?”

“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或许他转学了。”

夏美点点头,眼神却极为丰富。她接过纪念册翻了几页,然后停下,用手掌抚平皱褶;接着走到莱拉面前,塞到莱拉手里。

“你是说他退学了?”

“看看这个。”

“我们只记录每一个毕业学生的信息;你父亲会不会……呃……没有……”

一张很大的黑白照片占了纪念册两页的篇幅;照片上,一群学生聚集在野外,背景中一条横幅标语上写着:反战学生群体。一些学生坐在草地上,另一些三五成群地站在一起;多数臂戴黑纱、头缠发带、神情愤怒;中心有一个台子,台子后站着一个年轻人,高个子黑头发,T恤衫牛仔裤,一手紧握拳头 ,高高举起。

“我不明白。我有他在校园里的照片,而且我此刻就看着一张呢。”不知怎么的就撒了这么个谎,莱拉自己也觉得吃惊。

莱拉一下子僵住了。就是父亲照片中的一个,站在母亲身后那个!莱拉把纪念册里的和手中照片里的仔细比较。同样的黑发,同样的又高又瘦,同样的神情:绝对是

“我查阅了1971届学生名册,还有这前后两年的记录,数据库里没有他。”

照片下面的文字:

“抱歉,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好吗?”

达尔·甘特纳:学生运动活动家,MOBE12反战集会领导者

“对不起,我们找不到凯西·希利亚德就读本校的记录。”

1967年,秋。

《本尼和叶茨》1的金属乐器演奏声开始传来,莱拉等着;不久听见“咔嗒”一声,接着:

1《本尼和叶茨》:英国摇滚明星埃尔顿·约翰与伯尔尼·陶平创作的歌曲,首次出现于1973年发行的唱片专辑《别了,黄砖路》。

“等等。”

2黄金海岸:芝加哥北部社区,紧挨着密歇根湖畔,历史上就是芝加哥的富人区。

“凯西·希利亚德。毕业嘛——呃……1971年”

3阿斯托广场:位于黄金海岸的一条大街,南北走向,以19世纪末的美国富豪约翰·雅可布·阿斯托命名。

“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哪一年毕业的?”

4欧比:日本妇女和服上装饰用的宽腰带。

“谢谢。这正是我打来电话的原因。我正在芝加哥为他准备一个追悼会,想邀请他的一些同学参加,可我不知道该邀请谁、邀请几位。”她迟疑了一下,“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在芝加哥地区的校友名单和地址。”

58吗:美国8码的女鞋,相当于中国、欧洲的38.5码,或24公分的鞋码。

“我深表同情。”

6中西部:美国中西部,通常指美国地理上中北部12个州,包括伊利诺伊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明尼苏达州等。

“不幸的是,我父亲几周前已经去世,他……”

7戴尔·奇胡利(1941—),美国玻璃吹制艺术大师、企业家,其风格独树一帜。

“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

85英尺10英寸:约1.78米。

“你好,我叫莱拉·希利亚德,我父亲是贵校校友。”

9密歇根狼獾队:美国密歇根大学校运动队的总称,下属27只不同的男子、女子球队参加不同的比赛,是在顶级联赛中唯一获得四球大满贯(篮球、橄榄球、棒球、冰球全国冠军)的美国大学运动队。

一个女人的声音,毫无表情,一副公事公办的腔调;看来不是打工的学生,事情恐怕更为棘手。

10SDS: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美国六十年代新左派代表性组织之一。

“校友会办公室。”

11花儿之子:又译为“佩花嬉皮士”,嬉皮士运动的一个流派。

到了早上,莱拉就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前几个星期她心里恰似一团乱麻,不知所措,而今天煮咖啡的时候,甚至哼了起来!倒满了一大杯咖啡,看一下时间:才7:30!喝了咖啡,洗个澡,穿好衣服,再看时间:8:05,但密歇根已是一个小时以后;于是打开电脑,耐心地等待启动;她搜索那个号码,然后走向电话机。

12MOBE:结束越南战争全国动员委员会,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战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