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中国人的智慧 > 简易的佛法

简易的佛法

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其他那些清规戒律、晨钟晚课,当然也都没有意义。这对于传统佛教,无疑是一个革命。革命的成果之一,则是创立了简易的佛法。

但是,马祖道一学佛的时候,开始也是坐禅的。有一天,南岳怀让到禅房,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那儿打坐。南岳怀让一看,就知道这人是法器,有慧根,只是还没开窍。他就说,年轻人,你在这里坐禅,究竟图个什么?马祖道一说,图成佛。南岳怀让就找了一块砖头,在墙上磨。马祖道一说,和尚磨砖干什么?南岳怀让说,我打算把它做成一面镜子。马祖道一说,磨砖岂能成镜?南岳怀让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接着,南岳怀让又说了些道理,马祖道一就顿悟了。(《五灯会元》卷三)

简易,也是革命?是的。因为正宗的佛教,很繁琐。印度人,大概是世界上最不怕麻烦的。他们讲任何一个问题,都喜欢掰开了揉碎了,反反复复地证明,分得非常的细。比如“世界”,是什么意思?世是时间,界是空间。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叫“世”。许多寺庙的大殿里,供着三尊佛像,就象征着过去、现在、未来,叫“三世佛”。空间,则分为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叫“界”。世界怎样构成?当中是须弥山,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的外面,有铁围山围绕的咸海。咸海四周,有四大部洲。这就构成了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就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就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就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大千世界”包括了一千个“小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所以又叫“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现在讲的“大千世界”这个词,就从这里来。但恐怕没几个中国人,能够搞这么清楚。也不是搞不清楚,而是根本就懒得搞清楚。有这份耐心,喜欢掰开了揉碎了,反反复复说事的,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墨子。不过,墨子可是被怀疑为印度人的。就算不是印度人,他那种方法,也不对中国人的胃口。所以,他的学说,虽然也兴盛一时,却终于销声匿迹。同样,玄奘到西天取来真经,也没能传下去。为什么?太繁琐。

禅宗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禅师,叫马祖道一。因为俗姓马,所以被称为“马祖”。至于“道一”,当然就是法号了。马祖道一是南岳怀让的弟子,南岳怀让是六祖惠能的弟子。六祖惠能传法给南岳怀让,南岳怀让传法给马祖道一。所以,南岳怀让是二世,马祖道一是三世。马祖道一又传法给前面说过的百丈怀海,因此百丈怀海就是四世。当然,六祖惠能之后,传法就已经不传袈裟了。法嗣,也不止一个人。六祖圆寂的时候,就说衣钵是祸端,不再传承,你们都是我的传人。这是非常高明的。大家都是传人,禅宗就弘扬开来,兴盛起来。

另外,按照正宗的佛教,修行也是很难的。佛教的戒律,比丘(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僧人)二十五戒,分为八种,一共是二百五十条。比丘尼(出家后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人),七种,三百四十八条,号称五百戒。这话说白了,就是你要当个合格的尼姑,得记住三百四十八条不能做。我的妈呀,谁记得住啊!

再说坐禅无功。

总之,印度人是最耐烦的,中国人是不耐烦的。中国人从来就认为,一件事情,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佛教要中国化,就必须简易化。于是,就产生了两个最简易化的宗派,一个是禅宗,还有一个是净土宗。

结果,他师傅也悟了。(《五灯会元》卷四)

净土宗简易吗?简易。简易到什么程度呢?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因为净土宗跟禅宗不一样,是相信西方净土的。按照佛教的观点,净土是佛住的地方。佛有无数,净土也无数。但是,影响最大的,是《无量寿经》讲的“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也叫“极乐世界”。净土宗说,这个最靠谱。为什么最靠谱呢?因为阿弥陀佛是接引佛,他是专门接引善男信女上西天的。而且,阿弥陀佛从天国到人间,是不需要签证,还可以往返N次的。这就是说,你想幸福吗?你想求来生,想生到西方净土去吗?那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听见以后,就把你接走了。但是你要注意,死了以后才能去。为了保证你临终之前,不会忘了念阿弥陀佛,平时就要多练习,拿念珠在那儿念。这个中国人喜欢,因为不麻烦。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其实,中国人最喜欢的,除了阿弥陀佛,还有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好啊!第一,观音菩萨的特点,是大慈大悲;任务,是救苦救难。任何人有苦难,她都救助。任何人有问题,她都帮忙。第二,观音菩萨不但跟阿弥陀佛一样,从天国到人间不需要签证,还有千手千眼,万千化身。这就是说,不管你在哪里,只要喊一声,她都听得见,看得见。而且,不管这时有多少苦难,她都忙得过来,因为她有万千化身嘛!所以,中国人最喜欢观音菩萨。生不出孩子,考不上大学,看不好病,甚至升不了官,发不了财,都求观音。

第二个故事,是古灵神赞的。古灵神赞是福州人,唐代高僧。他原本在福州大中寺出家受业。后来,外出游学,在惠能四世法孙百丈怀海那里得到启发,开悟得道。得道以后,古灵神赞就回到大中寺,去看他的启蒙老师,发现老师还在窗下读佛经。古灵神赞就想,老师怎么不开窍呢?就想启发他。但是,跟他讲道理,也讲不清。刚好,有一只蜜蜂正在窗户上,想飞出去。窗户上糊着窗纸,蜜蜂就在那里不停地撞。古灵神赞就说,外面就是广阔的世界。放着敞开的门你不会出去,撞那窗户纸干什么?你这样“钻故纸堆”,要钻到驴年马月啊?接着,古灵神赞诵偈一则云——

观音菩萨解决现实问题,阿弥陀佛解决归宿问题,这就是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要求,是一要简单二要管用。中国人喜欢《周易》,就因为《周易》既简单又管用。现在,净土宗比《周易》还简单还管用,所以净土宗吃得开。

讲读经无用,有两个故事。一个,是德山宣鉴的。德山宣鉴,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唐代晚期人。德山是他的寺名(德山精舍,又叫古德禅院)。宣鉴是他的法号。在法号前面加山名、地名、寺名,是当时的风尚。德山宣鉴原本是反对禅宗的。他说,我们出家人,千辛万苦,皓首穷经,尚且不能成佛。禅宗那些家伙,却说什么不读经也能成佛。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就挑了一担经书,准备去找禅师辩论。没想到,走到半路,就在一个卖烧饼点心的婆子那里,挨了当头一棒。当时,德山宣鉴向那婆子买点心。婆子问他,你挑的是什么书?德山宣鉴说,是《金刚经》。婆子说,那好,我有一问。答得上来,点心白送;答不上来,找别人买。于是婆子问,《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法师要点哪个心?德山宣鉴瞠目结舌哑口无言。我猜测,这事对德山宣鉴一定有所触动,否则就不会记录下来。你想嘛,一个婆子的问题都回答不了,读那么多经书又有什么用?后来,他到了惠能的五世法孙龙潭崇信那里,一经点拨,便豁然开朗,立马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经书,再不读经,也不谈经了。(《五灯会元》卷七)

但是,禅宗比净土宗更简单。净土宗还要念阿弥陀佛,禅宗连佛都不用念。六祖惠能的说法,叫“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般若品》)。这就是说,只要你觉悟,你就是佛。觉悟,需要多少时间?一刹那。一刹那是多长?七十五分之一秒。只要七十五分之一秒的时间,就能成佛,还有比这更简单的吗?

先说读经无用。

这就是禅宗的革命。宣布净土无理,佛也是人,创立“人间佛法”。主张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创立“简易佛法”。前者去神秘化,后者去繁琐化。人间佛法解决了理论问题,简易佛法解决了操作问题。从此,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再冲突,因为它已经中国化了。

禅宗的回答很明确:没用。前面引用的《六祖坛经·决疑品》那则偈,开篇第一句,就是“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嘛!这就说到了“读经无用”和“坐禅无功”。这两条,跟“净土无理”和“佛也是人”,顺理成章,一脉相承。

问题是,这样的佛教,它还是佛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