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 耐心

耐心

——《老子·道德经》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我就照自己本原的样子存在,这就够了;

就这样,我们努力维护当下的平衡。我们懂得,耐心中蕴藏着智慧;我们知道,我们此刻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下一刻的心境。当我们在冥想修习中浮躁不安或者在生活中感到沮丧、烦躁、生气时,将此牢记在心会令我们受益良多。

即使世上再没有别人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仍满足地坐着;

在冥想禅修中,每次停下、坐下、静心感受自己的气息流动时,我们都在培养耐心这种品质。这使我们自己更能接纳、更能接近当下,同时会在当下更有耐心,然后这种耐心能自然而然地延伸到我们生命中的其他时刻。我们知道,万物因循自身天性而动,所以我们要记住,我们的生命也应如此。我们不可任由自己的焦虑和某种欲念改变当下的特性,即便此时内心非常痛苦。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但我们也得知道何时不该进,何时不该退。

即使世上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仍满足地坐着。

这种无私的慈悲源于佛家所说的大彻及大悟。它不会自发产生,它们需要我们的修行和培育。它并非指无怒,而是指学会利用这种怒,与之共处,并驾驭之,这样才能利用它的能量滋养我们自身甚或他人心中的耐心、慈悲、和谐及智慧。

有一个世界是意识到了的,那便是我自己;对我来说,那就是最大的世界。

内心的平静在于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外在的平静则体现在行为举止的智慧中。尘世纷扰,苦海无涯,在面对这一切时,只有心怀慈悲才能实现这种平静,才能乐于保持耐心。这种慈悲不仅限于对待朋友,而且也要给予那些给你及你所爱之人带来痛苦的人——他们往往出于无知,常被人视为邪恶。

无论是今天就拥有澄明的心境,还是一万年千万年以后才能拥有,

从耐心的角度来看,万事皆相互牵连、有因有果。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绝对的、终极的、到此为止的根源是不存在的。如果有人拿棍子捅你,你不会对这根棍子或者挥动这根棍子的胳膊生气,你只会对那个与这条胳膊相连的人愤怒。但是如果再探究得深远一些,你会发现,甚至在那人身上你也无法为自己的怒火找到令人满意的根源。那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那一刻他是精神恍惚的。那么应该怪谁?又该惩罚谁呢?也许我们该迁怒于那人的父母,因为也许他们曾在他还是个孤弱无助的孩童时对他施虐。又或者也许我们该迁怒于这个世界,因为它缺乏慈悲。可是何谓世界?难道你不是这世界的一分子?难道你不曾有过生气的冲动?难道在某些时候你不曾有过暴力的甚至残忍的念头?

我可以在今天愉快地接受它,也可以同样愉快地等待它的到来。

任何时候,耐心都可以取代内心中普遍存在的不安和不耐。拨开表层的不耐,你会发现底层若隐若现的是怒。怒是一种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不希望事物顺其自然,并会为此怪罪某人(常常是你自己)或某物。此处并非是说应该当急时不急,而是说,即便急,也可以是耐心的、有意识的、顺应个人意志而迅速行动的。

——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

我认为,耐心就是这些基本道德态度中的一种。在培养耐心的过程中你势必会培养正念,你的冥想修习也会日趋丰富、完善。要知道,如果你当下真的无欲无求,耐心自会到来。记住,万物自有其时,四季皆有规律。正所谓春来草自长。拔苗助长于事无补,而且会使人痛苦不堪——有时承受这种痛苦的人是我们自己,有时则是我们身边的人。

试一试

在收音机里,我听到有人把道德定义为“服从于非强制力”。此言不虚。你遵从道德准则是出于一些内在原因,而不是因为有人在给你计分,也不是因为如果违反准则被发现的话会受到惩罚。你遵循的是自己的准则,聆听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正如想要培养正念,我们需要耕耘自己的心田。但同时如果不遵循道德行事的话,你就无法实现心行合一。道德恰如一道篱笆,它把会吃掉园中幼苗的“山羊”挡在我们的心园之外。

当心中的不耐和怒一点点升腾起来时,请仔细审视它们。看看自己能否以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它们,这种视角就是,认为万事万物皆因循自己的天时而动。在谋求自己想做或需要做的事情但又深感压力或倍感受阻时,这种做法尤其有用。虽然也许看起来很有难度,但是在那一刻,你可以试试不要逆势而进,而是仔细聆听。这各种势,它们告诉你了什么?它们正在跟你说什么?它们要你怎样做?如果细听无音,那就呼吸吧,让一切顺其自然,无欲无为,保持耐心,继续倾听。如果它们有对你说些什么,那就照做,清醒地做。然后,停下来,耐心等,再倾听。

然而,这些有助于我们修习正念的内在品质是无法通过强行施加、制定法律或一纸法令获得的。我们只能培养它们,而且,只有当我们的内在动力足够强大、不想再给自己甚或他人带来苦难和迷惘时,我们才能培养出这些品质。这类似于遵循道德行事——而这一概念经常被恶意曲解。

在正式进行冥想修习的时候,在你关注自己的呼吸气息匀和流动时,请留意自己的心神对其他事物的偶尔转移,注意心中时时想要旁顾他事或改变现状的欲念。在这些时候,设法耐心静坐,专注自己的呼吸,敏锐地捕捉每时每刻展开的一切,容许它随性舒展,不强加任何事物于其上……观察,呼吸……保持宁静,充满耐心。

某些态度或心理品质有助于我们冥想。它们提供肥沃的土壤;只有在这种土壤里,正念之种子才能茁壮成长。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品质,其实就是耕耘我们的心灵之田,同时确保在这片沃土上,澄明、慈悲、善行之花处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