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给所有的咨询师的建议,来访者是不是适合你的时候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你感到跟这个来访者在一起的三个50分钟度日如年,非常不舒服,有很多的压力,感到很焦虑,甚至有恐惧感,不知所措,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能被他评判或者攻击的时候,这表明你不适合跟这个来访者在一起合作。
但是,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告诉自己,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并不是适合所有人,而只适合其中的部分人。从工作量来说,我们只是适合部分人,就已经把我们忙死了,所以这种情况对我们的现实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开诚布公地跟这个来访者说,也许我并不适合给你做咨询,你最好找另外的咨询师。我想以后在咨询机构里面可能会有这样的职业人出现,就是专门负责对来访者进行筛选,意思是所有的来访者首先找的就是这个人,然后由这个人根据对这个特定来访者的评估,来看看来访者适合一个什么样的咨询师。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标准判定一个咨询师的水平高还是低,我们有的只是相对的判断标准,就是这两个人是否匹配。我工作的时间比较长,有些来访者可能容易对我产生理想化的移情,但是另外的来访者可能对我没什么理想化的移情,而对一个比我年纪轻得多、经验远远不如我的人产生理想化的移情。这种情况不是在理论上可能发生,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发生这种情况,我作为当事人也有挫败感,也有备受打击的感觉。
20年前,我在中德心理医院门诊的时候,有一个男性同性恋者告诉门诊接诊人员说他想找我咨询,接诊的工作人员就告诉那个人说,这位医生不看与同性恋有关的案例。这是因为这个接诊人员知道,我没有把自己内心的同性恋的冲突处理好。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我在想,如果再有男性同性恋找我的话,我是可以接诊的,因为我觉得经过这么多年,我把自己内心的同性恋的冲突处理得比较好了。
如果换另外一个咨询师,比如一个男性,年纪比现在的来访者大许多,看起来德高望重,这样的外在形象有可能让一个来访者产生理想化的移情,赋予这个咨询师能够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接诊这样的人,我们并不是要解决他的性倾向问题,问题是由他这个身份导致的其他相关的事情,这个是需要我们跟他讨论的。
咨询师也面临很多来自来访者的压力,如果通过解释还不能够解决这个僵局,这个压力就有可能投射到咨询师的现实生活里,比如来访者向咨询师所在机构的领导投诉。还有比这个更严重的情况,就是刚才我说的一些来访者可能会借助法律的手段。当然,我觉得所有这些事情都不是因为咨询师操作失误,而是在来访者的潜意识层面,把眼前这个咨询师识别成一个不好的父母的形象,在进行移情性攻击。
当我们看到来访者不能够坚强和独立地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就需要理解这后面的心理动力学是什么。可能的理解之一是,如果他坚强而独立地处理这件事情之后,就意味着他对他依赖的那些人的抛弃,而这个人会觉得有内疚感,所以坚强不能和独立并存,不会是因为对自己的保护者的保护。当我们把这样的理解告诉来访者的时候,他就会敢于坚强和独立。而如果我们直接说你要坚强、要独立,就会让他有更强烈的抛弃他人的内疚感。
有一个来访者找到一位咨询师,开始的时候他们合作得非常不顺利,经过一年多的合作后,他们的僵局还延续着。所以这个关系实际上已经中断了,咨询师也没有给他推荐下一位咨询师。过了三年之后,这个来访者突然又出现了,但这次出现的情形是他把三年前给他做咨询的这位咨询师告上了法庭。他说,在那一年的咨询中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让他的症状加重,而且在过去的三年里面,他的现实生活也一塌糊涂。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这些麻烦都是咨询师对他进行了不恰当的咨询之后引发的一个结果。
咨询师说要坚强和独立,来访者出于他需要挫败咨询师的潜意识的愿望,他可能会变得更加不坚强、不独立,出现咨询僵局。
如果来访者一开始把咨询师理想化,通过多次反弹之后,这个理想化缩小甚至破灭,然后两个人再继续合作,又开始对咨询师有点理想化,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办法把咨询师理想化,并且有攻击咨询师的行为,我觉得要扭转这个局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在另外一个情形中,如果来访者对咨询师有很多正义性的移情,当咨询师用这种鼓励的方式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就会把它理解成“原来我已经被咨询师允许”,咨询师这个时候是象征性的父母,被咨询师和象征性的父母允许坚强和独立,这样他就会减少因为坚强和独立抛弃原始养育者的内疚感。
我估计每个咨询师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在他的从业生涯中,有些来访者他没办法治疗好,就转给另外的咨询师。我本人就有多次。我觉得一个咨询师承认自己没有办法治疗一部分来访者,不是他水平低的证据,反而是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局限有了解,而且足够勇敢。
当我们跟一个人说,你不需要为这个事情过度自责的时候,他可能会变得更加自责。因为潜意识分不清楚。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做,直接问他有没有自责,以及面质一下他自责的程度,看看他自责的程度跟他犯的所谓的错误之间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是成比例的,我们基本上可以不管。但如果一个人有自恋倾向,他会让自己的自责程度远远高于恰当的水平。所以,通过这样的面质就可以使他的自责下降到一个恰当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