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曾国藩家书 > 同治十年(1871)

同治十年(1871)

聂一峰来信,说他的儿子要到明年春天才能来,又商量送女儿到广东成婚一事。我回信还是坚持定为招赘,但是或许要推迟到春天了。

为兄我在外两个多月,应酬极为繁多,眩晕、疝气等病症幸而没有复发,脚肿的毛病也因为穿洋袜子而痊愈了。只是视力模糊一天天严重,小便太频繁,衰老时时相逼,时势如此,没有什么奇怪的。

章合才果然是个庸才,他的部队必然难以有很强的战斗力。刘毅斋则是不缺少任何美德,将来事业上不可限量。他欠的军饷,我一定会尽力相助。王辅臣也是平庸之辈,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差事。

我看家中后辈身体都很虚弱,读书没有什么长进,曾经用“养生六事”勉励儿辈:一是饭后千步走,一是临睡前洗脚,一是胸中不要恼怒,一是静坐要有定时,一是练习射箭要有定时(射箭足以练习威仪、增强体力,子弟应该多练习),一是黎明时吃白饭一碗,不吃一点菜。这都是从老人那里听来,屡次尝试没有什么弊病的,如今也希望家中各位侄儿试着实践一下。我还曾经用“为学四事”来勉励儿辈:一是看新书要追求快速,不多看就会太孤陋寡闻;二是温习旧书要追求熟练,不背诵就容易忘记;三是写字要有恒心,不善于写字就好像身上没有衣服、山中没有草木;四是写文章要苦思冥想,不善于写文章就像哑巴不能说话,马跛足不能行走。四者缺一不可。这都是我经历一辈子,深深知晓、深深悔恨的,今后也希望家中的诸位侄儿能努力施行。养生和学习,二者兼顾就会使意志刚强、身体也不虚弱,也许就是家中振兴的气象。两位弟弟要是认同,希望能经常用这些来教导子侄。

东台山是整个地区的公地,为众人所瞩目,而且距离城里太近,就算是好地,我也不愿意占为己有,已经写信回复树堂了。

多次收到你们的信,还看了弟弟你给纪泽等人的信,情况都已了解。为兄我在八月十三日出省,十月十五日回到南京官署。在外面十分匆忙,没有能够经常给你们写信,深感抱歉。小澄生了儿子,岳崧入学了,是最近家中值得庆贺的事情。沅弟夫妇的病痊愈得很快,碰到朱氏侄女生子不育也不那么忧虑郁闷,也算是值得欣慰。

茶叶、蛏干、川笋、酱油,都已经收到,谢谢。哥哥我还没有一味好吃的可以分享给老弟,老弟却频频给我送来山珍美味,非常惭愧。川笋好像比不上年少时家乡的味道,而且比不上沅弟六年前送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

澄、沅两弟左右:

《鸣原堂》古文选,我竟然忘记选入了哪些篇,请弟弟你把目录抄一份来,我会选够一百篇,以便实践之前的承诺。祖父的墓表这两天一定会寄过去,请沅弟大笔一挥,只要能够像张石卿墙上所挂的大楷条屏(似乎是沅弟同治七年所写的)就足够了,不必谦虚。顺问近好。

致澄弟沅弟(十月二十三日)

国藩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