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有话说 > 感动到一块儿去

感动到一块儿去

调取同情是在演讲里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技巧。示弱在前,就是为了让大家在听你的演讲之前在心里对你产生一种同情,继而引起共情,这样一来,观众会不自觉地在心理上降低对你的要求,或者出于同情给你额外的认可和宽容。当然,这种示弱必须建立在说真话的基础上,如果你说假话来博取同情就太可恶了。如果被拆穿,下场也会很惨。其实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真情,只有真情流露,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其实,调取同情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有的人会这样说:“我这个人当众说话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今天站在台上比较紧张。如果我讲得不好,希望大家原谅。”还有的人会这样说:“今天台下坐的都是大师,都是高手,我是个刚入行的新人,经验也很浅薄,说出来就是供大家批判的,如果说得不好,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总之,类似的说法非常多,目的都是调取同情。

另一个关键词是挑动心弦。

调取同情,顾名思义就是示弱以换取别人的同情。比如说,我去做一场演讲,一上台我这样说:“大家好,我是崔永元。你们现在听我的声音是不是不太响亮,这是因为我现在正发烧40度。”听了我的话,大家肯定会在底下鼓掌,因为很多人会觉得,你看他都烧成这样了还来给我们演讲,真是太让人感动了。接下来我会说:“没关系,个人身体是小事儿,跟大家交流才是大事。因为提前约好了,所以我今天爬也得爬到现场。”说完这些大家肯定更感动了,还会觉得我太不容易了,所以掌声会更加热烈。而且听我这么一说,可能很多人都不再关心我的演讲内容和演讲的好坏,反而会更关心我的身体,怕我扛不住倒下去。所以,即使我的演讲并没有预想的精彩,大家也不会过于挑剔,会给我更多包容。这就是调取同情。

这也很好理解,就是说大家都关心的事情。如果你说的都是跟人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估计没几个人会愿意听你说。

首先要说的是:调取同情。

我记得我到中学去演讲,开场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说:“现在各个学校都在讲教育改革,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听听我的改革思路?”他们肯定说愿意,然后我接着说:“就四个字,取消高考。”现场马上就会沸腾起来。他们都会觉得这个崔老师真不是一般人,一下子就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说话方式,目的就是要挑起他们的兴趣,这样才会让他们愿意听我说下去。接下来我就会跟他们交流,如果取消了高考,该怎样选拔人才,能不能谁家有钱就让谁上大学?他们说不行。能不能谁长得好看就让谁上大学?这个更不行。那谁爸爸官大让谁上大学呢?这就更不乐意了。我说了好多种方法,结果都让他们否了。最后我说:“看来,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还找不到比考试更好的办法,所以我们就只好考试了。但是考试真的是一场苦难吗?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考试这回事儿。”高考是所有家长和学生都特别关心的事情,大家对它既爱又恨,所以我的这种说法听上去好像是技巧,但更多的是一种诚恳真挚的表达,所以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抛开自我表现的功利因素,我们演讲的目的往往还有很多,比如想说服别人、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想获取支持和信任,等等。要想达到这些目的,我来告诉大家两个方法:调取同情和挑动心弦。这两个概念也是民国时期那本书《演讲术·雄辩术·谈话术》里提出来的,但我觉得它们在今天同样非常适用,如果能运用得当,效果会相当不错。

我父亲的老家在河北衡水,衡水中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有一个很霸气的外号——高考神校。但是,如果有机会去看一看那里学生的学习状态,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恐怖。每天早上,孩子们5点多就起床了,据说只有3分钟用来上洗手间,然后就必须到楼下集合。等孩子们都到齐了之后,就开始集中看书、背书。课间操时间、跑步时间、吃饭的时间,他们都在背书。晚自习要上到11点,有的孩子还会自学到更晚。总之,在那里,每个孩子都像一台考试机器,全都铆足了劲、开足了马力为高考努力。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听一次好的演讲要胜过听许多没有新意的课程。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演讲呢?这就要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你理解的演讲是像李燕杰老师的这种演讲,就是说,必须有强烈的感染性和鼓动性,而且是把它当作一门说话的艺术向公众传递的话,那么我刚开始说的话可能跟你关系不大。但是在我看来,向企业的面试人员做自我介绍,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者去说服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一次演讲。如果你也同意我对演讲的这种理解,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它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厘清它总比稀里糊涂要好。

很多研究教育的人都说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变态心理,将来他们成不了人,最多只能成为人才。当时我也特别同意这种观点,尤其是在看过西方的教育之后,更觉得这种教育方法有违人性。

上了大学之后,有一次广播学院请来了当时非常著名的演说家李燕杰老师,我还清楚地记得他那天演讲的题目是“德才学识与真善美”,当时这个题目一下子就把我们震住了。他讲的内容也非常精彩,有很多故事穿插其中,再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就像朗诵诗歌一样,他的演讲至少被我们的掌声打断了十几次。这是我听到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演讲,我非常激动,而且印象深刻。

但是,后来我在一个节目中见到了衡水中学的校长。当时他说了一段话,让我的想法一下子有了转变。他是这样说的,他说:“你们城里的孩子考不上大学,还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如果考不上大学,大多数就只能选择留在乡下种地。其实我们也不想让孩子这么累,但是这是他们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出路,所以现在让他们受多少苦,他们也都是愿意的。”

到现在,我也没有重新看过我父亲的那些演讲稿,所以我也没法评价他演讲得到底好不好。但是,我从小到大听到的报告会基本上都是枯燥的,几乎没有一个让我愿意再听第二遍。

现在想起来,那位校长跟我说的这段话其实就是一段演讲,他并没有刻意为之,那就是他的真情流露,所以才深深触动了我,让我这个自认为擅长说话的人,竟然无言以对。

这么算,我的演讲启蒙是父亲完成的,前面我说了很多有关演讲的内容,有人会觉得演讲离自己很远,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有一次上台的机会。但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无数次的演讲,甚至每天都在演讲,只不过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仔细想想,能够让所有的人都感动到一块儿去,着实是一件让人向往的事情。如果让现在的我坐在礼堂里,去听爸爸当时的演讲,我依旧会感动落泪,觉得他很厉害吗?说实话,我真的说不准,搞不好以我现在的眼力,一定能看出爸爸演讲时的不少破绽。但是,关键的问题来了,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是愿意被撩拨心弦的,他们时刻都准备着。你应该心怀善意。而面对那些处处提防、死活不落泪的主儿,你也早点死心。

我小时候,经常会去听父亲给全团全师做报告,当时他在部队里当政委。长大了才明白,那其实就是演讲,但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词,我们都把它叫做报告,比如英模报告会。坐在底下听,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虽然我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看看周围,常常能发现底下有好多人都在拿着本子记录他说的话。

无论你学会了多少技巧,你也永远感动不了那些不愿被感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