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永安调 > 永安调 第三十五章

永安调 第三十五章

我松了口气,紧接着又如刀剜心般,痛入骨肉。

众女眷听到此处,低声惊呼,皇上也是脸色暗沉着,默了片刻才冷冷吩咐,道:“此事朕就不追究了,永平郡王伤势如何?”侍卫忙道:“方才沈太医看过,后背中箭,性命无虞。”太平冷哼了声,接口道:“立刻将在场的猎侍杖毙示众,本就是陪猎,不能及时提醒各位王爷和大人,就是死罪!”

忽然,肩头一重,李隆基紧攥住我的肩,力气极大,我只觉得肩头由痛转麻,回头看了他一眼。他面带担忧,出神地看着远处密林,眸中却极冰冷。

皇姑祖母起身,蹙眉道:“是何人所为?”那侍卫涩着声音道:“方才在林外,各位王爷和大人都各自带着猎侍,说是要比试一番,不料林深树杂,衡阳郡王竟失手,将张大人视作了猎物,搭箭而射,被永平郡王扑身挡了下来。”

皇姑祖母又嘱咐了两句,无非是让沈秋用心医治,随时将伤情上奏。因此一事,众人都噤了声,远处叔父几人护着张氏兄弟,张昌宗上了高台时,脸上毫无血色,被皇姑祖母一把握住手安慰了片刻,才回了皇帐。

我心猛地一抽痛,手扶着案几,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此时,哐当一声,元月落了手中酒樽,猛地站起了身,脸色骤白地盯着台下人,却碍于在御前,不能出声问询。

待人都散了,元月已匆匆回了帐,我却仍坐在原处发着呆。

忽然,远处有一匹马奔袭而来,临到了御前,马上侍卫才仓皇跳下马,脸色苍白地跪在了台下,高声道:“禀皇上,永平郡王中箭坠马,已急送回帐内救治。”

因这意外,皇上本是下旨回宫,岂料张氏兄弟回了神后竟觉此番丢了颜面,定要猎足三日才肯回去,皇上无奈下,传旨让各位王爷和大人们后两日都要小心,尽量陪着二人假意射猎,切莫再有何争抢比试。

场面一时静下来,在没有人去看我与王寰的热闹,都陷入了不安的猜测中。

我在帐中坐立难安,恍惚了片刻,才出帐立在帐门处,看着营地中的篝火处,笙歌漫舞,白日的紧张气氛已一扫而空,皇姑祖母难得兴致好,朝臣王侯自然要尽心陪着。

我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若太子登基,那婚事必有转机,忧的是不知一切还能否来得及,在我未嫁入临淄王府前,扭转一切。

“永安,”李隆基忽然出现在身后,低声道,“我带你去看大哥。”我心中一紧,没有答话。半明半暗中,他脸上的神色极凝重,立了会儿才道:“不必担心被人瞧见,我会陪你去,若是有人看见也不会多想什么。”

我惊愕看了皇上一眼,李隆基也猛地放了手,似是极为震惊,连素来荣辱不惊的太平公主亦是没接上话。诸位郡王被禁足宫中已有数年,却为何在今日提出出宫一事?皇姑祖母轻描淡写一句话,往往就夹带出对继承人的心思,放李成器等人出宫,莫非是要还政于太子,还天下于李家?

我看他脸色,隐隐有不好预感,他又接着道:“他此时极为凶险,你若不去……”火光映照下,他眼中似已蒙了层水雾,“我怕你会后悔。”我猛抽了口冷气,盯着他,道:“为何与侍卫所奏不同?”他扯唇苦笑,道:“此事重大,自然要在御前压下来,先不说这些,跟我走。”他说完,先一步转了身,我没再犹豫,快步跟了上去。

此时,皇姑祖母忽然颔首,若有所思道:“按旧制,皇子皇孙一但纳妃便要出宫,也该早些完婚了,以免日后临淄王府没有个正妃主事。”

到了永平郡王帐外,何福带着个内侍守着,没有过多的侍卫,似乎是刻意掩饰里处形势。他见了我微怔了一下,忙躬身行礼,将我们让了进去。

我心头一紧,拨开了李隆基的手。如今抄经半载,李隆基若再寻借口,只会令人疑心,这赐婚的旨意能逃过一两日,难道还能逃过一辈子?

帐中极安静,我每走一步,心就跳得厉害一些,直到随他绕过屏风,才见里处的三人。

李隆基挑眉看她,道:“本王何来怒气?不过是关心永安的身子罢了,你起来吧。”王寰脸色微白,还要再说什么,太平已笑着打断,道:“隆基,圣驾前岂容你胡闹,快回去坐下,”她边说,边对皇上笑道,“永安随义净大师抄书也有半载了,倒不如早让她嫁入东宫,免得隆基时不时往雁塔跑,不成体统。”

灯烛下,李成器靠在塌上,正在和沈秋低语议事,衣衫却是整齐如昔…… 一侧,元月正端了茶去,见我暮然一惊,自榻旁退后了两步。

我咬咬牙,想着左右不过几日的红疹,便伸手拿起了酒樽,刚要喝时却被身后人抓住了腕子。李隆基冷冷地看着我,道:“既有旧疾在身,就无需顾及这些俗礼了。”我蹙眉看他,正要说什么,王寰已垂头,对李隆基道:“是妾不懂事,王爷请息怒。”

我定定地站住,一时心头百般猜想,眼中却再无其它。他亦是抬头,微微笑着看我。

众目睽睽下,她如此谦卑,我若不饮此酒,却有些说不过去了。

沈秋坐在榻旁,似乎察觉到元月的变化,回头看了我一眼,轻叹口气,对李成器笑道:“可惜可惜,美人冒死来看,英雄却完好无损。”说完放下箭头,摇头一笑,大步走了出去。

我暗叹自己作茧自缚,对她笑道:“侧妃就不用为我添了,我不大吃酒。”王寰笑笑,蹲下身,自身后宫婢的青玉桶中舀出一匙,添满了酒樽,又示意一侧宫婢加了一个空酒樽,再添满,才放下酒匙,举樽,道:“姐姐虽还未进门,却是未来的正妃,作妹妹的理应敬姐姐一杯。”她说完,仰头一饮而尽。

李隆基立在我身侧,低声道:“别怪我,要怪就怪沈秋,是他出得主意。”他说完,与元月一起退了出去。

岂料,这个眼色,恰好被起身的王寰看到,她脸色一变,紧抿着唇走到我身前行礼。

此时,帐中只剩了我和他。我看他抱歉神情,才慢慢理解眼前所见……原来他并未受伤,不过是谎报皇姑祖母而已。

待为皇上和太平添完,她又一一为在座的诸位公主添酒,到永泰那处时,永泰有意为难,打翻了两次酒樽,直到太平出声低斥,永泰才安生下来,眼中却带着敌意。我晓得永泰是为我的缘故,哭笑不得地给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切莫在恃宠而骄了。

想到此处,真是又气又笑,想要转身走,却又狠不下心。即便未曾伤到,也必定是险象丛生,我又何必计较他对皇姑祖母的小计策?

元月正持着玉匙添酒,太平扫了她一眼,虚掩酒樽,对皇上笑道:“看元氏也侍奉一会儿了,皇上怎地忘了另一个孙媳?”皇上笑着摇头,道:“我是用惯了元月,被你这一说才觉得像是有意偏宠。”她说完,太平看了眼李隆基身侧,陪坐的王寰忙起身净手,接过了元月的添酒匙。

他温和地看着我,始终不发一言,我被他看得渐有些紧张,走到塌边坐下:“为何要蒙蔽帝听?”

她的脸及眉宇间的气度,与皇上有七成相似,均是笑带威仪。

李成器看我如此认真,不禁笑意深了三分,道:“你不必再深究了,此事关乎重大,可真说起来,却也不过是皇权争斗祸及内宠。”我不解看他,道:“究竟何人想要张昌宗的命,可真如人说的,是衡平郡王射的箭?”他淡淡地道:“当时在场的猎侍都已经死了,张昌宗惊吓过度,昏了过去,自然也看不到。究竟是何人,还需细查。”

因阁顶有帐幔挂了三面,又有四十八个镂刻铜炉取暖,此处甚暖,太平任身后宫婢脱了金丝滚绣的袍帔,接过手炉,就势走到皇上身侧坐下,低声交谈着,母女不时低笑连连。

我听他云淡风轻地说着此事,眼前浮现张昌宗的脸色,不禁笑了一声。他嘴角浮着笑,静看着我,待我停了笑,才道:“刚才隆基和你如何说的?”我闷闷道:“说你命在旦夕。”他叹了口气,道:“若非如此,你当真不会来吗?”

此时,太平公主正提裙走上高阁,向皇姑祖母请安道:“母皇,女儿出府时有事耽搁,来迟了。”皇上笑着颔首,道:“来的正好,六郎拨得今日头筹,朕正在想如何赏赐才好。”太平微挑唇角,赞道:“不愧是世家子弟,当真是文公武略无一不擅。”

我被他这一问,一时说不上话,竟不自觉想起方才元月为他奉茶的情景,神色暗了下来。若非如此,我会来吗?真的就能忍心不来吗?可即便来了又如何,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今日太平公主提出完婚一事,他日还会有别人提起……

皇姑祖母极欢欣,不停笑着和婉儿赞叹,在座的女眷自然心知肚明,众位贵人身侧都会随着两名猎侍,只要抢先猎下换了箭便是他的功劳,谁又会真去看那箭头?场中且不说诸位王爷,更有今年武举出身的人,若非他张昌宗是宫中最得宠的面首,又怎会让他个绣花枕。

我转过头,盯着地面,道:“元妃待你的心思,谁都看得出。况且,你日后必是姬妾成群,子嗣众多,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却能少了不少祸事。”

待献上首只鹿时,果真报的是张昌宗的名讳。

他沉默了很久,自背后抱住我,低声道:“六岁时最疼我的叔叔被赐死,同年,皇祖母册封我为太子,十四岁被废太子位,十六岁母妃死得不明不白,至今不见尸身不敢祭拜,十七岁被来俊臣诬陷谋反,尝尽了天牢中的诸多刑罚,九死一生活到如今。今日之事不过冰山一角,身为皇孙却日日如履薄命,生死未知,这样的我,无力再去承担更多人的命,除了父亲兄弟,”他的呼吸极平缓,略静了会儿,才接着道,“还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