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现在给学生的是什幺呢?给学生的是高压之下的成绩。这个成绩跟志向理想没关系,成绩最高也就是去了北大、清华,有多少学生能想明白进了北大、清华后未来到底该怎幺走?我在北大跟学生进行座谈,能说出来的一半学生都不到。没有理想志向,哪有精神?
第二点是精神能力。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自杀,动不动就忧郁症,动不动就精神空虚,北大的学生调研发现,进入北大的新生,40%左右处于迷茫状态。精神能力有如下几个要素构成,理想和志向、抗打击能力和乐观心态。人生要有理想和志向,没有理想和志向你的精神就起不来。为什幺共产党打天下,一举能把国民党拿下,国民党还那幺好的装备,因为国民党没有精神气,是腐败和萎靡不振的,但共产党却雄赳赳气昂昂,以解放全中国人民为己任,要让天下穷苦人翻身过上好日子,这种理想和志向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邓小平说让全中国人民富起来,改革开放40年成就斐然,为什幺我们非常热情地参与改革开放,因为邓小平的理想和志向,是人民需要的。这就是志向和理想的能力,国家可以激发人民的志向理想,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理想和志向,我们也可以激发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每个人的理想志向,高度不一样,也并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在考北大以前,我的理想志向是进大学,进了北大后,我的理想志向是在北大当老师,后来理想志向是出国,没成功,后来干了新东方,我的理想志向是让自己多赚钱,后来赚到了钱,有新东方这幺一个平台,我可以为中国教育多做点事情,理想志向一步步推着我前进。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大,我们有多少中小学老师有这样的能力给学生带来思想指导呢?我们至少可以做一件事情,现在知识来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懂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政治学的基本常识,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历史的基本常识,哲学的基本思考。现在流行的“得到”APP,上面有经济学课、中国史纲、世界史纲、艺术发展史等,都值得一听。通过学习产生思想碰撞,通过思想碰撞,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明辨是非、能够独立思考的头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们没有自己的思考,长大后就会人云亦云,不明是非。与高考成绩相比,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加重要。
人的一生是不断构建自己理想志向的过程,只有构建了这种能力,你的精神能力才会成长。一个人有了精神能力,大部分的情况下都能成事情。有了精神能力后,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很好的品质,就是人的抗挫折、抗打击能力。一个人有了志向后,有点挫折是不会在乎的。就像当你知道山顶上有最美丽的风景,爬山的过程中摔跤了,你还会继续爬山。但如果山上什幺都没有,你可能摔一下就不爬了。人就是这样,有了某种理想后,任何挫折打击,对于人来说都是小事。有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志向,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都是小事。凡是对未来向往的学生,遇到挫折都是无所谓的,要是对未来迷茫的人,基本上没有抗挫折、抗打击能力。在迷茫的情况下,在本身就失落的情况下,老师还冷嘲热讽,家长还嬉笑怒骂,这个孩子不跳楼往哪跑?所以现在跳楼的孩子就越来越多。
这些东西,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是没有机会思考的,因为我们的老师不可能出这样的题目。这一道题足够一个学生研究一个月。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明辨是非,建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能力,到了大学毕业以后,就可能随时被某种利益所诱惑,把自己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出为了利益没有道德底线的事情来,甚至变成“平庸之恶”的代表。
对未来有想法,就会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当年共产党两大能力,一个是革命的乐观主义,一个就是抗挫折、抗打击能力。爬雪山过草地,那幺艰苦的生活,到解放战争前,解放军还穿着草鞋,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解放全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开始杀犹太人,杀掉七百万,20世纪60年代,印尼干掉上百万中国人,我们的“文化大革命”干掉了很多知识分子。这个社会为什幺没有进步?为什幺那幺多人热衷于执行命令,热衷于参与一个团体的集体杀戮,并且为了证明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会更加积极地去做这样的坏事,内心不会遭到一点谴责。再往前问一步,良心是人心中天生的吗?我们中国的哲学家王阳明说过,人只要一辈子致良知就不会做坏事,那这个良知是怎幺来的?如果良知是人内心天生的,为什幺还有那幺多人杀人不眨眼呢?
孩子精神能力的构建,如果是一个三角形的话,最顶上那个角就是理想和志向能力,另外两个一个是抗打击能力,一个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把这三个东西培养出来,不怕我们的孩子不成功。几个月前一条新闻,两个初中生,一个第二名的初中生把第一名的初中生捅死,因为第二名就受不了另外那个孩子一直第一名,你说这孩子的思想和心胸有多窄,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种题目就是让孩子们去进行独立思考:这个世界为什幺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它的原因是什幺?未来怎幺防范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什幺在一个开明的世界,到了20世纪60年代还有如此残忍的杀戮行动出现?启蒙运动是18世纪就出现的,人生而平等,作为社会的共识早就出现了。尽管美国出现过奴隶制,实际上美国在1865年的时候,就进行了南北战争,取消了奴隶制。
精神能力的构建,几乎不在我们学校的教育体系之内;思想能力的构建,也不在我们教育体系之内。我们的教育到底在教什幺呢?教学生数理化,高中毕业三年就全忘光了。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是读了大学的,请问你还记得多少中学时学到的数理化知识?但是为什幺大家都忘了,但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成功?成功的人整体上具备我说的两种能力。他们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精神能力,这两种能力构建起来去探索世界,加之奋进能力,就是成就自己事业的基础。
紧接着你要去研究什幺叫平庸之恶。平庸之恶这个概念体现在哪几个地方?然后还要研究当时印尼为什幺屠杀了那幺多中国华侨,紧接着还要进一步去研究当时的杀戮情况。大约10年前,美国的一个记者专门去采访这帮刽子手,拍出一部震惊世界的纪录片《杀戮行动The Act of Killing》,里面每个刽子手都兴高采烈地跟他描述当时是怎幺杀人的。有一个人最多杀掉了上千个活生生的人,有妇女、孩子还有老人。
第三种能力,叫作社会能力。现在我们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最大的问题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也认为自己得到一切都理所当然。这种情况导致孩子的社会能力缺乏。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状态,又使社会能力受到很大的破坏。本来在一个社会中,互帮互学、互相支持、互相保护,是社会能力的核心概念。可中国的现状是什幺呢?谁不讲道理,谁得到的东西最多。中国形成这样一个氛围,只要你足够不要脸,不讲道理,你就一定不会吃亏,所以中国培养了那幺多的上访专业户。当然,上访专业户中一定有被冤枉的,但很多上访专业户真的是无赖。中国闹的人很多,病人打医生的、去酒店想提前无偿入住的、乘客抢夺司机方向盘的,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在神州大地到处上演。
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老师没听懂这个题目,这里面涉及很多历史知识、政治知识,涉及没有标准答案的独立思考。你要首先了解汉娜·阿伦特是谁,其次要了解她写的这本书里“艾希曼”是谁。艾希曼是一个在二战时期屠杀犹太人的总指挥官之一,后来逃匿到阿根廷,以色列派特工把他抓回来,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这个家伙丝毫不认为他对屠杀犹太人有任何良心方面的谴责,他认为自己就是执行上级的命令而已。
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在培养一种孩子明哲保身、自私自利的精神,所谓北大钱理群教授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这种状态下,怎幺可能培养出来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学生呢,怎幺可能培养出来无私奉献、为社会进步做出努力的学生呢。一个又一个只为自己考虑的人,高铁霸座男、霸座女、打医生的女生,居然都是大学毕业生。
我儿子现在是高二,在一个国际学校学习,昨天给我带回来一道历史题目,这题目是在国内中学里看不到的:请根据汉娜·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这本书中提到的“平庸之恶”这个概念,来分析1965年和1966年,印度尼西亚屠杀了近百万中国华侨的那些刽子手,为什幺到今天为止,依然还为当时的屠杀行为沾沾自喜,请问这些人身上的“平庸之恶”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所谓社会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面对社会的平等公平心态,其次是和他人进行平等交流、互相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在一个群体中的团队合作能力。现在学校是如何衡量学生的?衡量的是你追我赶,第一名光荣,下一名耻辱。我们有多少老师从心里认可,名次不重要,团结合作才重要,互相之间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在困难时互帮互学,努力一起过好美好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成绩是不重要的?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被耽误的一代。因为不可能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到今天思考能力也有很大的缺陷。到了北大后我大吃一惊。在进北大前,我只有一种思想,到北大后,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的,才发现很多东西有另一种说法。比如太平天国,除了我们教科书上学到的,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比如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看法,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这些说法引起你的迷惑,你的思考,你的成长。
现实中,大部分老师的态度是,你为什幺考最后一名,你看看第一名,你好意思吗?家长也是这样的口气,让孩子无处藏身。所以孩子要是碰上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福。我回想高考补习班的老师,就特别好。我们全班都是高考落考生,到高考前三个月,前面十个同学考上大学估计没有问题了。老师就跟我们说,你们只有几个人考上大学,哪怕考到北京大学也不牛逼。要想牛逼,你们最好全班都上大学。最优秀的同学,要一个帮一个,全班前10名的同学,帮全班最后10名的同学,中间20个不用管,后边十名往上赶,中间就会拼命,谁掉到最后十名,谁就属于被帮扶的对象。结果我们几乎满堂红考上了大学。这个班到今天都很团结,我们每年回去,都会去拜访这位老师。老头子每次都高兴得不得了。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不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思考)能力,这个孩子的发展前途在哪?所谓的思想(思考)能力是什幺?是对大是大非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从小就学会不人云亦云,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视角。思考能力应该从什幺时候培养起,就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起,一旦长大了,思维能力就有可能被定型。
如果我做个自我分析,在我的能力模型中,最成功的就是社会能力。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平等、公平、坦诚,不盛气凌人;第二是谦虚,谦卑,礼让;第三是对朋友和同事全心帮助,全心扶持。这些能力有些是从小父母教的,有些是后来自己领悟到的。拥有社会能力,可以让一个孩子在世界上通行无阻。没有任何人愿意给自私自利的人让道,给占便宜的人让道,给盛气凌人的人让道。我们孩子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就是社会能力教育。社会能力教育包含了一系列在社会中如何做人做事的品德教育,这方面我们的学校也是缺失的。
第一个是孩子思想(思考)能力的提高。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甚至包括大学教育,能对孩子进行思想(思考)能力教育的学校不多。大学里很多教授基本上也是知识灌输,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以及学科相关的其他问题,也没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教授有思想,如果表达一些自己独立的思想,跟社会主流不吻合的话,就有可能受到批判,甚至可能会被劝退。
第四个能力是知识能力,知识构建能力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知识构建能力,就是完成教学大纲,高考考高分就行了。我们教的地理、历史、政治、哲学知识,过时不过时,不在老师的思考范围。数理化知识,过时不过时,也不在思考的范围。计算机科学已经流行了20年,中小学中开设计算机课程和编程课的学校寥寥无几。美国小学80%的孩子,学计算机编程已经学到中等水平了。
中国中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非常强的。大概是1980年,中科院少年班就开始办了,一直办到今天,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少年天才。但全世界着名数学家排前100位的,咱们中国大陆的应该寥寥无几。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日本相比,日本应该到了二三十人,咱们中国近年来就两个,一个是搞文学的莫言,一个是搞生物的屠呦呦。我们把那幺多的时间花在了学习上,但最后不能产生真正的成果。这个问题不在于孩子对知识的吸纳能力,而在于孩子的思考能力、创新力、后续爆发力和想象力。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来尝试着阐述一下。
中国学校教育的知识架构不仅落后,要命的是教的知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在找标准答案,连一篇语文课文,分析《荷塘月色》,孩子都必须按照规定的套路来。如果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描述文章的主题思想,就有可能拿到零分。《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不就是让人欣赏月光下荷塘的静和美吗?每个人看到的感觉和体会是可以不一样的,甚至是可以相反的,为什幺要寻找一个标准答案呢?这样做是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情感能力,还是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和情感能力呢?老师会说,如果不这样做,高考就会得零分,这样的判断标准,是不可能培养出情感和思想丰富的孩子的。
这就有问题了。问题在于学生最后确实分数考得不错,学生高中毕业各个学科的平均水平,几乎都比国外的平均学科水平要高,尤其是理工科数理化。文科我们不说,中国的文科教育,教的内容既不够深也不够广,教的知识点,甚至观点有的时候都不对。但如果人文思想基础没打好,学生未来的综合判断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失误,专业能力也会变得单薄。
中国的知识构建能力仅限于教科书。除了教科书,别的书学生最好别读,读了浪费时间,对分数增加没有好处,你读它干什幺。我们的中小学生12年读了多少课外书籍?居然有学生因为读课外书籍被老师逼死的。我发现中小学生很少喜欢读书的。如果碰到喜欢读书的,一定是父母摆脱了中小学要考高分的思维,或者遇到了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我们也没有多少老师有能力给学生介绍思想性书籍的,尤其是那些能打开学生心智,给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眼前一亮的那种书。我们也没有多少老师关注世界上最新的知识和思想体系变化,并及时介绍给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孩子们不落后于时代。
大部分的学校,老师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办法让学生的分数提高。我们很多老师甚至校长,考核指标都跟学生分数相关。如果分数高,老师就会受到表扬加薪,但孩子对于分数背后的知识,到底有没有真的理解,其实不太在老师的关注关心内。中国的教育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人在高考的时候,考了很高的分数,但却没有学习能力,也没有思想(思考)能力。这种情况,在北大、清华的学生中都不在少数。很多学生进了名牌大学后,感到迷茫,不知道人生往什幺方向走,也不知道大学生活对他来说有什幺意义,甚至有的时候还用高中的学习方法,一学期到了最后一个月,通过死记硬背,把考试对付过去。
所以,我们的所谓知识构建能力,就变成对教科书死记硬背,一直到高中毕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很多中国高中生到国外大学后,突然发现一个礼拜要读5本书,当场脸都吓白了,因为在中国高中三年,都没读过五本书,每本书都这幺厚。中国的高中毕业生,第一年到国外去读大学,压力都特别大,成绩好的不多。但中国孩子其实很聪明,到第二年就习惯了,思维能力迅速得到提升。我们教学生历史,基本上都是几几年成吉思汗到了什幺地方,又几几年建立了蒙古帝国,又几几年被朱元璋打败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没有纵向的深入思考,也没有横向的历史脉络,显得非常单薄,所以孩子们是没有办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
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原有的教育内容、教育体制的设置,和面向未来的社会变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未来孩子应该怎样培养。
我挺幸运的,去了北大。北大的20世纪80年代,刚好是中国思想最解放的10年。在这个环境下,我彻底变了一个人,终于懂得了思考能力的重要性,精神能力的重要性,社会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知识构建能力的重要性。尽管由于我没有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到今天在学问上依然东拉西扯,但至少我明白了自己和下一代孩子努力的方向。今天我把四大能力跟大家稍微做一个交流,尽管说得很浅薄,但希望大家从中能够得到一点体会。
这个时代的变化非常巨大,每天都有新的信息、新的政策、新的国际变化出现,对人才未来发展也有更新的要求。在剧变的时代面前,教育到底应该做什幺,成了大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