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斜杠青年 > 自序 从此以后,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自序 从此以后,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我绝没有想要否定上班这种生活方式,毕竟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是现在的主流生活方式,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它既不是赚钱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方式。我们应该允许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的存在,不去过分评判他人的人生选择,因为当我们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时,我们也在限制自己,同时也失去了本可以拥有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过去,我一直以为像上班那样的生活是必需的,因此对于X先生的那种生活,我一度无法理解。辞职之后,我才慢慢发现,工作只不过是手段而已,不是目的。的确,赚钱十分重要,因为钱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给我们安全感,可是如果已经有足够支撑自己生活的资金,那可不可以不再把赚钱看成当下最重要的目标了呢?

事实上,有一类人群正在全球范围内崛起,他们被称为“斜杠青年”。“斜杠”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这个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玛希·埃尔博尔)写的一本书。她在书中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这种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通过多重职业来体验更丰富和更多元化的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于是“斜杠”便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2015年,某种外在因素终于促使我脱离了“正常”的轨道。这时,我才发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直至你过上了这种生活。我原以为自己是个事业型的女强人,渴望成为叱咤风云的职场精英。过了一段不上班的生活后,我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野心和志向,我似乎更喜欢这种不慌不忙、有足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享受生命和发展自我的生活。

早在1996年,美国学者Arthur(阿蒂尔)和Rousseau(卢梭)就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叫作无边界职业生涯(Boundaryless career)。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以个人就业能力的提升替代长期雇佣保证,使员工能够跨越不同的组织实现持续就业,也就是说,能力才是赚钱的关键,只要有能力和实力就能通过为不同的组织服务来获得更多收入以及更高的灵活性。这将是未来重要的组织变革趋势,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将取代资本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一切组织与生产都将围绕人才而展开。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这种困境中: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合那种稳定的上班生活,却没有足够的资本与勇气去摆脱它,更没有想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斜杠青年”这个概念被提出之后,一股新的潮流随之而起。一夜间,“斜杠青年”成了许多上班族的理想生活方式与奋斗目标。然而,大多数人对于它的理解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扭曲的。“斜杠青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多重收入与多重身份,这导致了一种误解,以为多几份兼职,然后再贴上无数个标签,自己就能成为所谓的“斜杠青年”,这样的认知显然是肤浅的。

从有意识起,我们便开始“模仿”周围的人,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父辈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并不是坏事,反而使得生活相对简单,因为我们不需要过多地去思考和选择。若生活能够一直这样下去也无大碍,可问题在于,有一天,我们很可能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有选择的,生活可以有多种可能性。于是,我们陷入了一种困境:是选择继续从众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探索?从众是稳定和安全的,但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某一天的觉醒而生活在遗憾中;探索,毫无疑问,是种“冒险”,因为没有了“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切都得依赖自己,但这也许会让我们的人生少些遗憾。

为此,我有必要重新对“斜杠青年”进行解释。首先,“斜杠青年”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价值观,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也不在于多重身份,而在于多元化的人生。它是对工业时代的那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作模式,以及用单一职业来定义个体的一种反思与挑战;同时也是对人类好奇的本能,以及个体想要发挥与实现多种潜能的内在冲动的一种尊重与释放。

能够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勇于去追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都会有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使我们想要与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在原始社会,从众会增加我们的生存概率,因此这种选择是明智的。不过,人类社会从发展到现在,“从众”与“生存”似乎不再有直接关系,但是这种原始的力量依然存在并主宰着我们。

其次,“斜杠青年”是时代的产物。在过去,对于这种丰富多元化的人生,大部分人只有羡慕的份儿,那样的生活只属于不用为生计操心的富裕阶层。而如今却不一样了,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公平性,也带来了组织上的变革。这个时代的进步为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提供了摆脱机构束缚,通过自己的实力就能获得足够收入,并且过上充实、富足而又自由的生活的机会。这样想一想,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啊。

和X先生相识已经有两年多了,因为彼此身上的一些共同点,我们慢慢地从最初的工作关系变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关于他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变到现在的欣赏和支持。不过,我欣赏的并不是他能够到处游走,而是他敢于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最后,“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需要实力来支撑。如果我们观察身边那些已经成为“斜杠青年”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都是一群自控力强、经历过长时期的自我投资与积累,并且拥有某种核心竞争力的人。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要怎样才能成为‘斜杠青年’?”我觉得你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是否拥有强大的自控力,是否有一项或者多项突出的才华与技能?如果没有,那还是先花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吧。没有自控力与实力作为前提的自由,只能被称为任性,正如这句话所言:“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

X先生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狂热爱好者。他自小熟读史书,书上能够读到的,他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因此他目前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亲自体验那些留存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此,他把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行走的路上,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哪里有好的展览,就专程飞过去看。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去过近500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也把中外顶级的历史文物看了个遍。

我目前就是这种新型生活方式的实践者,但为了避免“斜杠青年”带来的误解,我更愿意把这种生活方式称为“无边界人生”。无边界的含义是广泛的,它可以指职业和收入的无边界,也可以指工作方式的无边界,即没有限定的工作场所,没有固定的雇主,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心态上的无边界——人生没有必须或者一定,人生有无限可能。我想要打破边界是因为那些所谓的“边界”都是人为定义的,它们并非永恒不变,也并非理所当然。只要我们能够突破心中的自我限制,那么我们就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了无数扇窗,带来了无限可能。这样的多元化人生才是真正值得期待和追求的人生。

虽说我早已习惯了X先生独特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看展生活”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于是半开玩笑道:“你这种生活也太奢侈了吧!”说其奢侈,并不全是因为他的花费,相比那些奢华的生活方式,这些花费其实也并不算很高,更多的是因为他能够不受钱和时间的限制,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似乎才是真正的“奢侈”。

尽管我从职场人士过渡到“斜杠青年”的这条路走得十分顺利,但是坦白说,在刚刚离职的时候,我还是经历了一段没有安全感的时期,因为未来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不过最让我纠结的是,害怕万一哪天遇上花费很高的病,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医治。某天,和好友聊天时,我无意间谈起了自己的顾虑,结果她一句话便彻底打开了我的心结:“如果实在没钱治,那就别治了呗。”我恍然大悟,是呀,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生”呢?所有生命都将在某个节点结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生命是如此无常,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与其担心未来,牺牲现在去为那些可能的意外做准备,还不如好好地用心把每一天过好。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当死亡来临时,你突然发现自己从未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过。

前阵子,约好友X先生吃饭,问其最近的安排,他眉飞色舞地和我说道,9月份在北京看故宫“石渠宝笈”书画展,然后去杭州看“丝路之绸”特展,再去广州看“千年风雅”宋元书画展,从那儿前往香港去看汉武帝特展,顺便尝尝米其林三星中餐厅“龙景轩”,中秋节再去维多利亚港湾赏个月,紧接着,就得去台湾看苏东坡《寒食帖》和郎世宁来华300年特展,当然台北的紫艳中餐厅和糖村牛轧糖是不能不吃的;10月中旬去日本,除了吃米其林三星的怀石料理外,要看奈良正仓院特展、京都琳派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书画特展,当然最重要的是九州国立博物馆10周年特展,有唐代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11月,在去南美和南极旅行之前,还准备先去纽约看大都会博物馆百年中国书画展,能看到唐代韩干的《照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