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 第二十四章 统一以后再动乱

第二十四章 统一以后再动乱

贼寇岂能有德性?

可惜这个金德王朝别说两千年了,就连二十年都没熬过去,很快就给灭掉了。

究竟是谁灭的后梁呢?原来朱温虽然建号称尊,但他的实际统治范围还不到中原的三分之一,四周是群敌环伺,内战、外战从来就没有停过。其中有一镇唐朝旧藩,乃是沙陀人李克用所建,实力最强,跟朱晃也仇深似海。李克用死了以后,传位给儿子李存勖,这位李存勖是一代名将,数次发兵,杀得朱晃捉襟见肘、狼狈不堪。所以朱晃忙着打仗,精力有限,金德不金德的,也就登基的时候顺道提了一嘴,没再多闹什么幺蛾子。

除了谶谣之外,当然还有祥瑞,有人声称在广南附近逮着一头鹿,这鹿可不寻常,它的耳朵上缺了两块。据说,鹿这种畜生寿命很长(这当然跟生物学无关),若能活过一千年,则全身皮毛就会变得雪白,耳朵也缺一块。如今逮着的这头鹿耳朵上缺了两块,那铁定寿命超过两千年了,大家伙儿就颂扬说,这正合乎本朝尚白的金德之象。

到了公元923年,后梁终于被李存勖给灭掉了。李氏父子本是沙陀人,这个昙花一现的少数民族,本来从属于突厥,突厥为唐所灭,沙陀就顺势降了唐,首领朱邪氏被赐了李姓。传到李克用、李存勖的时候,就干脆举起了复兴唐室的大旗,以号召各路诸侯雄起跟朱晃对着干。当时李家打着两面旗号,一面是“唐”,虽然唐朝亡了,但他们仍然自认是唐朝的臣子;一面是“晋”,因为李克用曾被唐朝册封为晋王。然而等到李存勖势力膨胀,北边儿打退了契丹,南边儿把后梁军打得跟狗一样的时候,他就干脆废了“晋”字旗号,光称“唐”了。为啥呢?原来这位老兄老实不客气,自己登上皇帝宝座,自称大唐天子啦。

可是过了一阵子,不知道哪儿又跳出闲人来给了个新解释,说大家都理解错了,要想解这谶谣,得在“牛”下面安个牛角“八”。这样就成了“朱”字——唐德宗时期有朱泚叛乱,当时人都说这是应了谶谣啦。等到朱泚失败被杀后整整一百年,又有人把这事儿给翻出来了,奉承朱晃说:“这分明说的是陛下您哪,您将代唐而兴,老天爷两百年前就给出预兆啦!”

李存勖这种行为,瞧着很眼熟吧。没错,想当年刘渊也是外族挂个刘氏赐姓,号称要复兴汉室,其结果是初兴了一个匈奴族政权,如今李存勖号称要复兴唐室,结果也初兴了一个沙陀族政权——史称后唐,李存勖就是鼎鼎大名的后唐庄宗。

马屁精们按照惯例是蜂拥而上,忙着献祥瑞、解谶谣。据说,还在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时代,世间就出现过一则谶谣,说:“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当时就有人解释说:“两角犊子,那是牛啊,想来一定有姓牛的恶人出现,颠覆大唐社稷。”所以后来官吏们互相倾轧,姓牛的人就倒霉了,周子谅弹劾牛仙客,李德裕弹劾牛僧孺,都搬出这则谶谣出来说事儿。

不过李存勖比刘渊要讨巧得多,也幸运得多,因为当年魏、晋先后兴起,汉朝都快被大家伙儿给忘得差不多了,复兴汉室的旗号连诸葛亮都打不稳,刘渊当然更打不稳,所以后来只好悻悻然撕下伪装,把国号给改成了“赵”。李存勖打出复兴唐室旗号的时候,唐朝才刚亡了不久,加上朱晃在中原胡作非为,所以是人心思唐啊。虽然不是李唐正根儿,李存勖这旗号却也打得稳稳的。那么既然是复兴唐室,他自然不能继承后梁的金德,自称水德,必须“堂堂正正”地宣称自己跟从前的唐朝一样,也是土德。

公元907年,朱温推翻唐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这位老兄既然当了皇帝,当然不能再叫“全忠”了,那得别人忠他呀,他怎能去忠别人?因而改名朱晃。他也信五德循环那一套,既然唐朝是土德,土生金,那么后梁就该应金德。于是朱晃自命为金德王,就连内殿的名字都定下叫作“金祥殿”,当真是金光闪闪,瑞气千条。

后梁的金德就这么着给埋掉了,生生从五德循环里给剔了出去——没办法,胜者王侯败者贼,一个贼寇也敢有德性吗?

所谓五代,指的是梁、唐、晋、汉、周这五个基本控制中原腹地,并且相互延续的王朝。所谓十国,就是中国大地上还先后存在着的十个割据小国,除了一个北汉是后汉皇族在契丹人的支援下苟延残喘,可以暂且不论之外,其余九国基本上都在南边儿。关于德性的问题,咱们还是老规矩,先从北边说起。朱梁的德性是什么呢?

李存勖很会打仗,但可惜不会治国。刚把后梁灭了,他就趾高气扬地觉得统一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此不理国事,痴迷上了表演艺术,成为古往今来地位最高的戏剧票友。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艺名儿,叫作“李天下”。某次他一登台就连报三声“李天下”,结果一个戏子冲上来给了他个大嘴巴,喝道:“理天下的只能有一人,怎能有三个?”李存勖不但不光火,竟然还夸奖那戏子忠心可嘉。

中唐开始就藩镇割据自雄,到了晚唐,藩镇们更是闹得不像话,不但私相授受职务,不听朝廷调遣,而且还三天两头地私斗甚至造反,而朱全忠在降唐以后,很快就发展成中原地区最庞大的一家藩镇势力。势力强了,野心就随之而起,公元907年四月,他终于下手推翻唐朝,建立后梁——历史就此迈进了空前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而后梁就是五代中第一个王朝。

李存勖就这么唱着戏,把命都给唱没了——同光四年(公元926年),都城洛阳爆发兵变,乱军一箭就要了这位“李天下”的老命。但是李存勖虽死,后唐却并没有亡,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抢到了宝座,让这个土德王朝又延续了整整十年,最后亡于后晋。

可是正如火德王朝不可能一直火下去,水德王朝也不见得不发大水一样,名字是名字,实际是实际,这个世上名实不符的事物多了去了。想当初开元、天宝的盛世就有一半儿毁在一个叫“国忠”的家伙手上,唐朝最终也毁在这个“全忠”手里了,两人简直可能说是隔着一百多年前后辉映。

后晋的开国皇帝名叫石敬瑭,本来是后唐的大将,后来跟后唐末帝李从珂闹矛盾,悍然掀起了反旗。可李从珂兵强马壮,石敬瑭打不过他,那该怎么办才好呢?古往今来,什么事情都有下限,只有人的节操没有下限,石敬瑭无路可走之下,干脆开门揖盗,去恳请契丹兵杀进中原来帮忙,不仅如此,他还公然向契丹称臣,尊奉还没自己岁数大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当老爹!生靠着不要脸夺取了政权。

朱温曾经参加过黄巢起义。且说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初五,黄巢率领大军杀进长安,唐僖宗按照惯例逃去了四川。可是黄巢没能在长安站稳脚跟,很快就被各地蜂拥而来勤王的唐军给赶出去了,作为部将的朱温瞧着形势不妙,于是就在公元882年临阵倒戈,降唐了。唐僖宗这个高兴啊,算起来朱温是头一个归降的叛贼,而且职务还不低,本着“千金买马骨”的古训,他立刻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且赐名:全忠。

后人有骂石敬瑭是“汉奸”的,这话不大对,因为老石本来就不是汉人,他跟后唐皇室一样,都是沙陀人。

终结唐朝统治的家伙就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此人本名朱温,是“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典范。

后晋继后唐而兴,土生金,于是五代中第二个金德王朝就这么着诞生了。这个金德王朝同样短命,石敬瑭死了以后,他儿子石重贵继位,还算有点儿骨气,当年石敬瑭觍着脸向契丹称臣,还认了个干爹,到了石重贵就该成孙子了,可是他孙子肯当,臣不肯当,打算断绝跟契丹哪怕只是名义上的附庸关系。只可惜石重贵和他那一票重臣光骨头硬了,完全没有本事,结果被耶律德光领兵杀入中原,直接就给灭了国。

唐朝总共传承了二百八十九年,最终这个土德王朝还是挂掉了。关于唐朝灭亡的因素很多,包括内部的牛李党争、藩镇割据、农民起义,也包括外部的回鹘、吐蕃、契丹等外族侵扰,不过直接毁掉这个王朝的,还得说是藩镇割据。

后晋朝廷是完蛋了,皇帝、大臣不是被杀就是被擒,可是老百姓还在,一时间义兵四起,打得契丹兵是顾头不顾腚,彻底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耶律德光没办法,只好扔下一句:“没想到中国人那么难搞。”撤兵回国,走半道上就活生生给气死了。

咱们来总结一下此时所谓正统德性体系吧:周朝是木德,汉朝是火德,木生火,这是五行相生;然后北魏是水德,水克火,这是五行相克;接着北周是木德,隋朝是火德,唐朝是土德,都是五行相生。总而言之,相克、相生的新旧两套学说,原本都可自成体系,可是经过了人为的反复降格、升格和割裂以后,就混合出来这么一个四不像。

后晋的节度使刘知远趁机雄起,建立政权,史称后汉。为什么又用上了“汉”这个国号呢?原来那刘知远也是沙陀人,刘这个姓天晓得哪儿来的,他既然找不到赐姓的来由,干脆一梗脖子直接编瞎话,说自己是东汉显宗孝明帝第八子淮扬王刘昞之后,所以如今再来复兴汉朝。当然啦,这套鬼话压根儿蒙不了人,况且隔着将近千年,也没人再怀念汉朝了,所以他也就不再承袭汉朝的火德,而是继续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取代了晋德——后晋是金德生水,后汉就是水德。不过这家伙“德”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后汉天下只有短短的三年,就被大将郭威夺了位,改国号为“周”。

唐文宗前面是唐敬宗李湛,唐武宗后面还有个唐懿宗李漼,全都带三点水,却都没有改名。李湛确实活得不长,李漼却好歹活了四十一年,比改名李炎的唐武宗多活了九年,所以说这君主名字和王朝德性之间的生克关系嘛⋯⋯嘿嘿嘿嘿,今天天气真不错。

咱们说过,以往的历代帝国名号,基本都沿用开国皇帝登基之前的封国名或者封爵号,比如汉王刘邦、魏王曹丕、晋王司马炎,再比如南北朝时候的宋王刘裕、齐王萧道成、梁王萧衍、陈王陈霸先、齐王高洋、周王宇文觉,后来还有隋王杨坚、唐王李渊,一直到梁王朱全忠。

说句题外话,唐武宗的前一任皇帝是唐文宗,本名李涵,也是带三点水的,后来登基的时候改名为李昂,不知道是否也跟五德学说、五行相生相克有啥关系。手头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姑妄言之,大家也都顺耳朵一听就是了。

关于朱全忠还有这么一档子事儿,想当年他打算逼唐朝昭宣帝李柷让位,大臣蒋玄晖、柳璨商量着,按照魏、晋以来的惯例,重臣就应当先封个大国,然后再接受禅让,梁是小国,不够资格怎么办?于是他们就怂恿昭宣帝下诏改封朱全忠做魏王,加九锡(天子赐给功臣的九种器物,表示最高的礼遇)。可谁想到这位“全忠”的梁王是流氓出身,最讨厌按牌理出牌,不但不肯接受,反而把蒋玄晖和柳璨给宰了,最终以梁王的身份受了禅让,这才建立起来后梁。

想当初曹魏初定土德,就有闲人跟曹丕递话,说赶紧把“雒阳”给改回“洛阳”吧,土克水,王朝之气压住了首都之气,乃是大好事。估计唐武宗李炎就是想到了这个典故,所以才加以发挥和应用的。

要是这家伙讲点儿规矩,说不定历史上将会出现一个后魏呢。

话说唐武宗有一回得了病,很长时间都没能好,于是他就开始琢磨上了:“当年汉朝是火德,所以光武帝刘秀把洛阳的‘洛’字改成了‘雒’,以免大水浇灭火头。如今我大唐乃是土德,而我的名字里有三点水,土克水,这病自然就好不了啊。看起来,王朝的气运是不能压住君主名字的。”因而李瀍就下诏改名,把“瀍”字改成“炎”字,火生土,这回顺溜了吧。

拉回来说,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在后汉朝,最高的名号是监国,根本就没有周公或者周王的爵号,那他为什么要以“周”作为帝国名号呢?据说,这也是跟他先祖以及五德循环相关联的。

唐肃宗以后是唐代宗,然后德、顺、宪、穆、敬、文一路传下去,唐朝的德性已经确定,再也没人翻起什么诡异的波浪来了。只是,到了唐武宗李瀍当皇帝的时候,他又为五德学说增添了一个小小的应用项目。

郭威的先祖(不用说,也是自称的,不过郭威理论上还算是汉人)乃是周朝的虢叔,古代郭、虢二字相通,所以虢叔后人就自称姓郭,按照这种谱系,郭家的先祖是周王室。巧合的是,按照刘歆的新五德系统,周朝不是火德而是木德,而南北朝时候宇文氏建立的北周也是木德,郭威篡的是后汉的水德,水生木,恰好也是木德。三周皆木,这真是天意,因此这个“周”的国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从公元755年开始,到公元762年终结,前后持续了整整八年的时间。不但唐玄宗没能看到动乱落幕,就连他儿子唐肃宗也没能看到——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这爷儿俩前后脚挂了,距离叛乱结束还有半年的时间。

周太祖广顺元年,司天上言,历代帝王以五运相承,前朝绍承水德,今国家建号周朝,合木德代水。准经法,国以岁暮为腊。今历日所行,合以今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丁未为腊。从之。(臣钦若等曰:晋承后唐,汉承晋,本文不载承土之德,据周称木德,即是汉为水,晋为金,以继唐土德也。)——《册府元龟・帝王部・运历》节选

所谓“安史之乱”,是指唐朝镇守北方边境的胡族雇佣军集体造反,造反的第一头目是安禄山,后来被他儿子安庆绪给宰了,接着安庆绪又被大将史思明宰了,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宰了。安、史两姓,父子四人,掀起了泼天的大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