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式婚姻里,向来不缺乏毅力惊人的男女,多少人,都经历过这种血肉相连的撕扯。
曾经,我们都以为婚姻最重要的支撑是爱情,过着过着才发现,婚姻里最可贵的品质是自省和毅力,就像刘瑜说的,一开始靠爱情,最后靠毅力。爱了不在一起的人,不爱了还在一起的人,都是如此。
Y不愿意继续撕扯,她问我,当一段关系在困局中没有了出路,究竟是破局还是忍耐?
不结婚,永远不能零距离了解对方是怎样一个人,雾里看花总是无法切身辨析他有着怎样的开阔与狭隘,悲喜和好恶,光亮与幽暗。
我喜欢看到赏心悦目的男女和乐地在一起,但我也从来不劝说貌合神离的男女一定要“在一起”。我见过很多的“在一起”,也仅仅就是“在一起”而已了吧。没有不犯错的生活,可是,假如我们发现这错误需要用未来的黄金岁月弥补与偿还,谁都会无措和纠结。
管毫无血缘关系甚至原先根本不认识的老人叫“爸妈”,在同一张床上你鼾声如雷我神经衰弱,外出吃饭你不要葱姜蒜我喜欢胡椒花椒丁香,你觉得孩子要放养我认为自古英雄出少年,你赞同两个人把钱放在一处花我觉得AA制更合理,为什么我表弟娶媳妇给了三千你表妹嫁人给了五千,为什么你父母永远在和保姆暗战他们难道不明白保姆分担了多少带孩子的重担……
很多人,尤其女人,痛苦的原因大多是青春与爱情陪着时光一起战死在生活的沙场,在纠结和艾怨中消耗生命。
在一起时,谁不是深爱?结过婚的人都明白,摧毁婚姻的是无数细碎铸就的岁月。
经济学里说,当一项事业已经发生成本,并且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收回预期收益的时候,这种支出就叫做“沉没成本”。面对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明智的投资者会果断放弃。
没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一对相爱的人渐行渐远更让人唏嘘。
比如,我们买了一张电影票,在电影院坐下来却发现电影完全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这时有两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忍受着看完,因为心疼花掉的电影票钱;第二种,退场去做别的事情,虽然无法收回买电影票的投入,却避免了在不喜欢的事情上继续浪费时间,也给自己另一个发现其他乐趣的机会。
只是,我依稀记得,隔着葱茏的日子,Y通知我参加她婚礼时的模样,那么欢欣,喋喋不休地说着即将成为她丈夫的那个人种种优点,甜蜜得要溢出来。
理性的经济学家觉得,理智的成年人在努力而无用之后,不应该在做重要决策的时候考虑沉没成本。
我极少看见Y夫妻一起出席朋友的活动,偶尔公开场合遇见,两人手脚隔离客气得局促。当一个男人或者女人拒绝再与对方有肢体上的亲昵时,心里的距离常常比身体更远。
我打着字透过键盘都感受得到这种思维的残酷,那可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感情和青春啊,有多少人在断舍离的纠结里能够如此清醒和无痛呢?有多少人能够一直向前看走出当下的泥淖呢?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电影院里用不舒服的姿势和不喜欢的心态遭着罪把电影看完,然后抱怨说那是一部多么糟糕的片子。
女人幸福与否,微小的细节表露无遗。
不好看的电影只耗费了一张票价,而我们以前走的弯路、做的错事、受的挫折,又何尝不是一种沉没成本?它们远远超越一张电影票,让未来的生活付出更高代价。
Y恐怕是前者。
真正勇敢的成年人,经历各种修正和争取之后,能够直面过去言行的对与错,把已经无法改变的错误视为昨天经营人生的坏账损失。而带着一身坏账,只能把未来的日子过成一笔烂账。轻装上阵,才有可能遇到新的机会。
到了一定年龄,我们便不再轻易相信事情的表象,很多家庭表面的光鲜体面,不过因为内在的清寒没有被展示出来;而那些成天吵吵闹闹的怨偶,反倒在烟火的温度里熔成了铁板一块。
有一次,印度的圣雄甘地坐火车外出,踏上车门的一瞬间,火车刚好启动,他的一只鞋子不小心掉到了车门外,甘地麻利地脱下另一只鞋,朝着第一只鞋子掉下的方向扔去。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甘地说:如果有人正好从铁路旁边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是个收获。
那时,她是一名三岁孩子的妈妈,一位四十岁男人的妻子,一个看上去很幸福的家庭的女主人——丈夫事业有成,儿子健康可爱,公婆通情达理。她自己,是小有名气的室内设计师,拿过不少业内奖项,设计的单身公寓精致实用,大宅的错落感和空间使用都不错。她和孩子的父亲,也是通过设计房子认识,只是当初没有想到装修完房子,她自己便住了进去,成为那里的女主人。
甘地给了自己扔鞋子的选择,也给了别人捡鞋子的机会,而大多数人都只会抱着没有用的鞋子懊丧。
我上次见到Y还是五年前,她刚刚度过二十八岁生日。
我不知道Y最终会做怎样的选择,但我明白紧握旧船票的人,永远只能看着生活的千帆过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