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嵩山投金简。所谓金简,就是一张金子做的名片,但是,这个名片不是给人的,而是给道教神仙的,而且,名片上不仅有本人的姓名、从事什么职业、担任什么职务等基本信息,还有这个人对神灵的请求。投简是一个道教仪式,是给人们去病免灾的,武则天投金简可是当年的一个大活动。久视元年(700年)七夕佳节,武则天让帮她炼丹有功的道士胡超替她到嵩山谢神,在封禅台的北面投下一个金简。金简上镌刻着铭文:
第二件:改元“久视”。这可是一个极富道教色彩的词,《道德经》是道家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里头有这么一句话:“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武则天就从这里抽取了“久视”两个字,希望这个年号可以让她长长久久地活下去。
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第一件:服用丹药。圣历三年(700年)五月,就在她生病的第二年,武则天开始服用洪州道士胡超给她炼制的长生药。胡超说,这个仙丹可是没少费他的心思,他炼了三年才炼成。三年炼成的仙丹效果当然应该很好吧?俗话说信则灵,武则天一这样想,药效就容易表现出来,当真感觉身体有了好转。从此,武则天就对炼丹着了迷,甚至她的面首也一定要学会炼丹才能得宠。这是后话。
三官九府是什么呢?所谓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道教的三位神仙,九府就是各路神仙的洞府。意思是说大周皇帝武曌崇奉道教,希望长生不老,因此到中岳嵩山投下这枚金简,请求天官、地官、水官及其他各路神仙除去武曌的罪名,实现她的愿望。
她的这种信仰转变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武则天做了这么几件事。
这个金简到底是赎罪简还是祈福简,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我个人觉得,武则天当时的心境非常复杂,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为什么?首先,武则天有没有赎罪的想法啊?当然有了。她当时已步入暮年,又是病魔缠身,心里当然比较迷信,觉得自己一生有很多罪过,可能正是这些罪孽在向她勾魂索命,所以希望得到神灵宽恕,不要再追究她的责任。武则天究竟想要免除自己的什么罪名呢?我个人认为,在生命接近尾声的武则天看来,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恐怕有太多的不当之处,从勾引李治到杀害亲生女儿,从大开杀戒到包养面首,按照传统礼教,都算是罪行。当然,最离经叛道的还是改唐为周、女主天下了。回首往事,武则天觉得不胜惶恐,她希望天官、地官、水官这三位道教神灵能够免除她的罪名。所以说,这确实是个赎罪简。但是,武则天为什么要赎罪?她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求得神仙原谅,保佑她长生不老,所以从终极目的来说,这又是一个祈福简。这个金简对于我们了解武则天晚年的心境太重要了,可是早在四五十年前,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金简。为什么?因为金简是在1982年被登封县一个种树的农民偶然捡到的,后来才保存到河南博物院,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
现在人们都知道嵩山是佛教圣地,因为有大名鼎鼎的少林寺。其实,嵩山也是道教圣地,有现在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岳庙。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正符合武则天当时的愿望,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到道教上了。刚才不是说武则天在圣历二年(699年)生病了吗?病急乱投医,当时女皇正在嵩山,她就让大臣阎朝隐向嵩山之神祈祷,求山神保佑她快点好。阎朝隐拍起女皇的马屁来毫不含糊,一接到命令马上就去了,在祭台之前斋戒沐浴,然后他就趴在祭台上祈祷了。祭台一般摆什么祭品?三牲,就是一些动物的肉。这时候阎朝隐祈祷了:我就是那祭品,我愿意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去换皇帝陛下的生命。可能是阎朝隐的虔诚感动了神灵吧,武则天的病居然有所好转。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利用佛教夺取政权,因此积极扶植佛教,但是佛教讲涅槃,讲永恒,不讲长生不老。哪一种宗教讲长生不老?道教。这次生病之后,武则天的信仰就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道教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起来。
武则天的理想既然已经转变为长生不老,有些想升官发财的人就又开始打算盘了。当时有个人叫朱前疑,上书说“臣梦陛下寿满八百”,武则天很高兴,便让他当了拾遗,是个八品官。这个人深受鼓舞,一想,当官挺容易啊,没过多久又说“臣梦陛下发白再黑,齿落更生”,武则天一听更高兴了,让他当了驾部郎中,驾部郎中已经是五品官了。这个人再接再厉,又说他听见嵩山喊万岁,武则天说,好啊,嵩山喊万岁是好事,又赐他一个绯算袋。算袋是什么?是一个小挂件,绯算袋就是红色的算袋,这样的装饰品在唐朝只有高级官员才能佩戴。单靠说这种鬼话就能步步高升,也可以看出女皇当时对长寿的渴望都到了犯傻的程度。
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六十七岁,即使按照今天的标准,也已步入花甲之年。当上皇帝之后,武则天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虽然都说工作是最好的抗衰老剂,但是,衰老只能延缓,不可避免。武则天一生跟大臣斗、跟丈夫斗、跟儿女斗,甚至跟命运斗,每一次斗争都以她的胜利告终,但是,她唯独不能战胜自然规律,她一天比一天更加衰老,特别是在用人政策问题和继承人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工作上松了一口气,武则天的衰老似乎也加剧了。圣历二年(699年)二月,武则天生病了。本来,头疼脑热的事谁没有,这次生病怎么就证明她老了呢?要知道,这可是史书第一次记载武则天生病,生病能够被载入史册,可见病势不轻。这一年,武则天已是七十六岁的高龄。这场疾病对武则天的打击非常大,她恐怕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来日无多。和生命相比,以前的一切追求都显得黯淡了。长生不老一下子成了她的最大梦想。那么,怎样才能长生不老呢?这时候,嵩山又发挥新的功能了。
三、沉湎享乐
封禅确实给武周政权带来了好运。此后一两年,武则天彻底结束了酷吏政治,也最终选定儿子李显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武周政权步入正轨,似乎一切让她头疼的问题都解决了。可是,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年龄。武则天老了。
理想的变化自然也会引起心境的变化。什么样的变化呢?武则天从原来的热心政务变得贪图享乐了。武则天本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工作狂。当年还在当太后的时候,连一个太学生请假回家她也要直接过问,可见工作的细致程度。但是,接连几场大病下来,武则天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她想,再玩命地工作有什么意思啊,就想把过去为工作所牺牲掉的休闲娱乐统统找补回来,抓紧时间纵情声色。旅游啊,宴会啊,逐渐成了武则天晚年生活的主旋律。说起来武则天的品位还确实不错,她建立了一个叫控鹤监的机构,广选美少年充实其中,还豢养了一帮文人墨客,陪着她搞旅游,开宴会。这个宴会其实有不同的开法,有人开起来很粗俗,就知道猜拳行令,吆五喝六的,武则天是很风雅的人,她觉得这样没意思,她要有点文化品位,一边喝酒还得一边赋诗,搞得像个文化沙龙。兴之所至,武则天有时也会举办赛诗会,由她宠爱的才女上官婉儿做评判,看谁写得又快又好。上官婉儿是被武则天杀死的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她继承了上官仪风雅的基因,虽然当年不到一岁就被没入掖庭,没受过什么正经教育,但是长大之后照样锦心绣口。武则天特别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就让她当赛诗会的裁判。相传婉儿出生之前,母亲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仙给她一柄大秤,说她生的这个孩子以后要去衡量天下,可是生出来是个女孩,后来又没入掖庭了,上官夫人也没把这梦当回事。现在,这梦不是应验了吗?婉儿虽然没能衡量天下,但是毕竟她能衡量诗人了,哪个写得好,哪个写得不好,她一句话说了算。这样的宴会当然是气氛越轻松越好,所以皇帝啊,大臣啊,男宠啊,宫女啊,甚至一些商人,都坐在一起,忽略了尊卑名分。有位大臣看不下去了,跟武则天说,您收敛收敛吧。武则天对他粲然一笑,说,你老了,以后这样的宴会活动就别参加啦。她照样我行我素。
二、金简祈福
在这种情况下,嵩山又开始发挥它的第三个功能了。什么功能呢?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避暑胜地的功能。嵩山离洛阳约七十公里,因为处在风口上,又是山区,海拔高,温度要比洛阳低五摄氏度左右,夏天的时候轻风习习,流水潺潺。武则天整天待在宫里多闷啊,就在嵩山搞起了旅游开发。久视元年(700年)三月,武则天在嵩山石淙河畔修建了一座三阳宫,四月入住,一住就是四个月。第二年,也就是长安元年(701年)五月,武则天又一次驾临三阳宫,住到七月才回洛阳。武则天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地方?说来这三阳宫畔的石淙河就是拍摄电影《少林寺》的外景地,“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牧羊女和小和尚的故事就是在这儿发生的。这么好的风景,又是三教荟萃的人文圣地,皇帝能不开发利用吗?
封禅之后,武则天踌躇满志。现在,她已经是历史上唯一在泰山之外举行封禅大礼的君王,也是唯一的女性封禅者,真是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啊。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她大赦天下,免除了天下百姓整整一年的租税,另赐百姓大酺十天,就是普天之下放长假,都在家喝酒吃肉,来庆祝当今皇帝的盛典。
大家可能还记得,武则天年轻的时候不仅会写诗,想要取悦唐太宗,还苦练过书法。现在,她用不着取悦任何人了。在没有压力的心境下,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格外潇洒。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驾幸嵩山,特地去寻访传说中周灵王的太子晋升仙的地方。太子晋是周太子,武则天也一直自称是周室之后,那周太子就应该是武则天的祖先了。传说这位周太子后来成了神仙,飞升而去。当神仙可是武则天当时的最大梦想,于是武则天为他立庙,亲自作文刻碑,表达了她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升仙太子碑》至今仍保留在河南偃师缑山,笔力雄健,《宣和书谱》赞曰:“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韦气味。”这是历史上首次以今草入碑,在书法史上也算开风气之先。当然了,武则天一生中突破的传统太多了,这种小小不言的突破又算得了什么呢?此刻的武则天追求的就是活并快乐着。
封禅让武则天大大地风光了一把,现在,她当皇帝是正式取得上天的认可了。可还有一个问题。改朝换代在中国古代是经常发生的事,如果是男性改朝换代成功了,他的阻力不会那么大,关键武则天是女性,女人当皇帝毕竟有点离经叛道,她还想借着封禅突出一下女性的地位,消除人们对于女皇帝的疑虑。所以,武则天决定再封一批女神仙。嵩山山神不是已被封为神岳天中黄帝了吗,一个人多孤单啊,武则天又给他找了位夫人,封为天中黄后,和他一起接受人们的崇拜。传说大禹的儿子启就是在嵩山出生的,启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可是他的母亲生下他之后,就化作了石头。这是多伟大的母亲啊,武则天加封她为玉京太后。另外,启的母亲没了,是他的姨妈把他抚养长大的,这位姨妈后来就成了少室山的山神。多么伟大的姨妈啊,武则天给她加封为金阙夫人。一时间女神仙大行其道,在嵩山上一走,每走几步就能碰上一位女神仙。武则天这样抬高妇女地位,用意很清楚,连女神仙都可以存在,我当女皇帝又算得了什么?
四、调和李武
出于这样四个原因,武则天把嵩山改称神岳,到嵩山封禅去了。中岳嵩山,古有“嵩高唯岳,峻极于天”的说法,不似其他山脉那样一山独秀,而是分为太室山、少室山二山,中间隔有数里的山谷平地,相望不相连。天册万岁二年(696年)腊月初一,武则天带领大队人马,从神都洛阳浩浩荡荡地出发;腊月十一日,亲行登封大礼,在太室山祭天;十四日,在少室山祭地;十六日,接受群臣朝觐;二十日回到洛阳,整个过程历时二十天。封禅完毕,为了纪念这件事,武则天就把年号给改了,原来叫“天册万岁”,这时候改为“万岁登封”,嵩山所在地嵩阳县改名登封县(今河南省登封市),意思是登嵩山封禅,阳城县改名告成县(今登封市下属的告成镇),意思是大功告成。嵩山的山神也被尊为神岳天中黄帝,这可是五岳山神中第一个称帝的。
武则天到晚年是不是只知道享乐了?那倒不然。武则天是什么人啊?她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即便是饮酒赋诗,也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感,知道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当时政治生活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稳定问题解决了,用人路线问题解决了,接班人问题也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就是李家和武家关系的问题。武则天已经确定了让儿子当继承人,还想让侄子继续手握大权。其实这是办不到的。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埋下日后动乱的伏笔。李武两家到底怎么定位,当时有识之士都是忧心忡忡。当年劝武则天杀掉来俊臣,又劝武则天重立庐陵王的吉顼也是这些有识之士之一。他说:“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武则天说,那你说吧。吉顼道:“合水土为泥,会引发争执吗?”武则天答:“不会。”吉顼道:“如果分一半塑为佛祖,另一半塑为道家的天尊呢?”武则天答道:“那就有争执了。”吉顼再拜说:“臣也以为有。宗室、外戚若能各守本分,则天下安。现在太子已立,外戚仍居王位,陛下若不处置而任其发展,他日必有祸乱!臣担心的就是这件事。”这一番话的确是发自肺腑,说完之后,吉顼的眼泪都流下来了,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武则天。武则天半天没说话,最后,她叹了一口气说:“朕也知道,可是事已至此,又能如何!”
第四个原因,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涉及武则天个人的经历和心理。当年,武则天曾以皇后身份跟着李治封禅泰山,祈求上天保佑李唐王朝。现在武则天自己以周代唐,改朝换代了,再去泰山祈求上天不再保佑李唐王朝,改成保佑武周王朝,岂不是有点儿别扭?所以干脆改封嵩山,和李唐王朝划清界限,也是和以前的皇后身份断绝关系。
不好解决也得解决,当皇帝不能撂挑子啊。怎么办呢?武则天现在不是经常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吗?每次气氛都轻松愉快,武则天就想用这种方法来调解李武两家的矛盾。俗话说,酒越喝越厚,在一块多玩几次,矛盾不就解决了吗?在这种心境之下,武则天就把李武两家聚到一块搞联谊活动了。比如说在久视元年(700年)七月,武则天第一次到三阳宫避暑,即在石淙河的一块巨石之上大摆宴席。宴请的是些什么人呢?第一个就是太子李显,第二个是相王李旦,第三个就是梁王武三思,以下还有大臣狄仁杰、姚元崇,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一时间真是母慈子孝,君臣和谐。这件事在历史上就称为石淙宴饮。喝得兴起,武则天豪兴大发,提议即席赋诗,作《石淙》一首:
第三个原因,嵩山离洛阳比较近,一共七十公里的路程,交通便利。武则天封禅的时候已经七十三岁了,当年交通条件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好,不过从洛阳走到嵩山,总比走到泰山少折腾一点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第二个原因,嵩山本来就是周王朝的圣山,当年周武王、周成王都祭祀过嵩山。武则天既然自称是周朝的后裔,武姓就是从周朝姬姓那儿来的,那么周朝的先王就是她的祖宗,祖宗崇拜什么,后代也得崇拜,自然就追随周朝,崇拜嵩山了。而且,当时还有一个传说,说嵩山神就姓武,是武则天的本家,既然是本家,还能不保佑武周王朝吗?从这个角度考虑,武则天也想抬高一下嵩山的地位。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第一个原因,嵩山自然条件好,古人认为它处在大地中心,这个想法由来已久,是当年周公测日影得出来的。在天下之中的这个位置,平地耸起高峻的山峰,这就是一个天然形成的通天柱。封禅是要干什么呢?不就是要和天沟通,向上天汇报成绩吗?在这里向天汇报,天应该听得更清楚啊。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大家肯定还记得,这已经不是武则天第一次封禅了。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她第一次参与封禅,以皇后的身份追随唐高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想来还不过瘾。这一次,时隔三十年,天册万岁二年(696年)腊月,她要以皇帝的身份进行封禅大典,做正正经经的第一号主持人。而且,上一次是封禅东岳泰山,这一次,她要封禅中岳嵩山!有人就问了,封禅一般不都在泰山吗?没错,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七位皇帝曾经封禅,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其中六位都是封禅泰山,那武则天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呢?我觉得,武则天换地方,选择嵩山封禅,一共有四个原因。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前面说过,武则天当皇帝之后,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稳定统治。她不断打击敌对势力,并广纳贤才,反对派终于销声匿迹,国家发展也走上正轨,武周王朝开始出现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的局面。这时候,武则天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胜利成果了。怎么展示呢?她想到了封禅这个途径。封禅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祭祀大典。皇帝通过封禅,一方面可以向上天寻求进一步的保佑;另一方面也可以昭告天下,我就是得天命的真龙天子,谁要是反对我,无异于自取灭亡。
女皇都带头了,随从人员肯定纷纷响应。十六个人,一共写成了十六首诗,这些诗都刻在石淙河边的石壁之上,现在还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封禅嵩山
到此为止,武周一朝的用人路线和传位问题都已解决,李武两家矛盾在缓和之中,武则天也步入风烛残年的怠政时期了,她开始颐养天年。如果没有意外,武则天的政治生命会随着自然生命一起结束,到时候,太子李显就可以顺利接班了。但是,就在武则天晚年耽于享乐的心境之下,一种新的势力忽然在政坛崛起,让政治形势急剧复杂起来,也让武则天的命运再次发生逆转。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势力呢?
大家可能知道一个成语叫作“嵩呼万岁”或“山呼万岁”。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书记载,当年汉武帝巡游嵩山,忽然听到远远传来呼喊“万岁”的声音。汉武帝就问随行人员,这是谁喊的呀?随行人员哪敢造次,说谁也没喊啊!汉武帝觉得挺奇怪的。这时候,有人就解释了,说这不是人喊的,是嵩山喊的。汉武帝龙颜大悦,马上命令祭祀山神。从此就有了“嵩呼万岁”这个成语,大声呼万岁也就成了臣民觐见皇帝的固定仪式。其实,这嵩山跟皇帝的渊源相当深,它不仅对汉武帝喊过万岁,还对武则天喊过万岁呢。这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