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武则天 > 第二十五章 夺嫡大战

第二十五章 夺嫡大战

李旦此时虽然地位不稳,但名义上毕竟还是皇嗣,皇位的第一继承人,胸怀大志的韦团儿想要拿下这只潜力股,静等日后升值。可是李旦现在正有如惊弓之鸟,哪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勾引母亲身边的婢女啊?所以无论韦团儿怎么百般引诱,他都装聋作哑,只当是“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可是不能高兴得太早,第二回合的斗争马上又开始了。只不过这次挑起战火的不是武承嗣,而是一个和皇位没有任何关系的女人。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言以蔽之,李旦走桃花运了,有个女人对他动了心。这个女人名叫韦团儿,是武则天身边的户婢,所谓“户婢”,就是掌管宫中门户的宫女。韦团儿长得有几分姿色,又聪明伶俐,很得武则天的赏识。她每天引领李旦朝拜武则天,一来二去,竟然爱上了这位落难皇帝。其实这也很正常啊,宫里本来就是女人多,男人少,资源一稀缺,就容易成为抢手货,何况李旦温和内敛,宫廷失势又给他增添了一层落魄王孙的颓唐感,颇有一些打动人心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后宫里头,通过巴结皇位候选人来改变命运,本来就是宫女和不得志妃嫔的行业秘密,当年武则天不就是走的这条路吗?

李旦的这种态度可把韦团儿给惹火了,这简直太没面子了。韦团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李旦日子好过。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韦团儿把怨气全撒在李旦的两个妃子身上了。这也很容易理解,按照韦团儿的想法,李旦为什么不喜欢她呀,不就是因为身边有那两个女人吗?韦团儿向武则天报告说,李旦的两个妃子在宫里实施厌胜,说她们在院子里埋了一个桐木做的小人儿,上面刻着武则天的名字和生辰八字,整天诅咒这小人儿,想要通过这种手段咒死武则天。大家想一想,这可是我们第三次提到厌胜啦。头一次是武则天诬告唐高宗的王皇后搞厌胜,第二次是宦官王伏胜诬告武则天搞厌胜,现在又是韦团儿诬告李旦的妃子。那厌胜怎么处理呀?前面也说过,厌胜虽然在法律上是重罪,但是按照后宫不成文的惯例,究竟怎么处理还要看最高统治者的意思。武则天诬告王皇后厌胜,直接结果是王皇后失宠,但是没受到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处理。王伏胜诬告武则天厌胜,结果是唐高宗想要废掉武则天,但是最后也不了了之。这次武则天会怎么处理李旦的两个妃子呢?武则天是一脸的高深莫测,并不急于做出决定。马上,新年到了。

二、李旦的桃花劫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初一这天,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也就是明堂)举行祭天祭祖大典。这次大典可是不同寻常,武则天作为初献,第一个捧上祭品,她的侄子魏王武承嗣作为亚献,第二个捧上祭品,她的另外一个侄子—梁王武三思作为终献,最后一个捧上祭品。这可是一个大大的变动啊,因为就在四年以前,身为太后的武则天第一次启用万象神宫来举行祭祀大典的时候,作为亚献的还是皇帝李旦,终献是李旦的儿子,当时的太子。现在一切都变了,武则天由太后变成了皇帝,李旦由皇帝变成了皇嗣,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这个皇嗣已经失去了追随皇帝祭祀的资格,这意味着他恐怕连皇帝的继承人也当不了了!

这句话太有震撼力了,简直是醍醐灌顶啊。武则天自己的皇位就是从儿子手里夺来的,她怎能不明白其中的厉害呢?马上,武承嗣就被罢相了。这下可好,武承嗣夺嫡未果反丢官,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么一来,李旦的位置也就保住了。所以这夺嫡之争的第一回合算是武承嗣失利,李旦胜出。

武则天为什么要这样做呀?当然,根本原因还是武周政权先天性的矛盾始终存在:立儿子,跟自己不是一个姓,以后武周政权难以为继;立侄子,可以继续武周政权,但是侄子跟自己关系不亲,自己落不着什么好,还得把自己的丈夫高宗皇帝搭进去。武则天就在这两难的选择当中左右摇摆,现在因为韦团儿的诬告,她的心理天平又偏到侄子这边来了。她这思想一摇摆不打紧,那对李旦可就是九级地震啊,虽然李旦此刻并不知道骚扰过自己的韦团儿已经在武则天面前告了状,但是他还是感觉到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了。

这还不算,没过多久,李昭德又密奏武则天:“魏王承嗣权太重。”武则天说:“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李昭德不以为然地笑笑说:“自古以来为了权力,儿子杀父亲的事儿都屡次发生,何况侄子和姑姑之间的这种感情?您看现在武承嗣又是魏王,又当宰相,权力太大了,陛下就不担心有一天江山落入他的手中吗?”

按照惯例,第二天是正月初二,李旦的正妃刘氏和德妃窦氏要去嘉豫殿给婆婆武则天拜年。临行之前,李旦对她们千叮咛万嘱咐:目前形势严峻,千万小心。两个妃子也谨小慎微,跪拜如仪,大殿之上,武则天微笑着目送她们退出。星星一眨眼,人间已千年。武则天一眨眼,两个妃子也就此不见了。大变活人的游戏武则天玩儿成了,但若干年后重登大宝的李旦可没能再把她们变回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二妃尸骨无存,只能招魂安葬。李旦的正妃刘氏出身名门,温柔贤惠,是唐高宗亲自选的媳妇。当年,李旦完婚之后,唐高宗高兴地大会亲朋,说:“阿轮(李旦最初的名字是李旭轮,所以小名叫阿轮)是我最小的儿子,所以我最宠爱他,最近一直替他挑选媳妇,没有挑着好的,后来就选中了刘家的姑娘,自她嫁过来之后,我发现这姑娘非常孝顺,我特别满意,所以今天我请大家来一块儿乐呵乐呵。”德妃窦氏也出身显赫,是唐高祖窦皇后的族人,为李旦生下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李隆基。她们可能至死都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话说得很在理,而且有三层道理。第一层,继承的道理。古往今来,继承的顺序都是由亲到疏,家产当然应该传给亲生儿子,怎么能传给侄子呢?第二层,祭祀的道理。古代人对身后事比现代人要看重得多,一个人死后如果得不到祭祀,就会变成孤魂野鬼。可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人们只能祭祀自己的父系尊长及其配偶,即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有谁会祭祀自己的姑姑呢?第三层,感情的道理。李昭德说了,武则天的江山是高宗皇帝临终时托付给她的,就算退一万步说,武承嗣日后感激武则天把江山传给他,破例祭祀武则天这个姑姑,他也绝不可能祭祀高宗皇帝啊,那高宗皇帝岂不是成了饿鬼吗?这是用夫妻之间的感情来打动武则天。这三层道理犹如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句句在理,特别是最后一层,确实把武则天打动了。三十年的夫妻啊,当初高宗把她从感业寺拯救出来,交给她权力,也算是她再生的恩人,她怎么能忍心让唐高宗变成无人祭祀的饿鬼呢?武则天长叹一声,不再说话了,武承嗣第一次夺嫡的美梦就此告终。

可怜李旦当时在东宫里等啊等,从早晨等到晚上不见妃子回来,从晚上等到深夜还不见回来,等到第二天,李旦终于明白了,妃子是回不来了。虽然明知道是武则天下的毒手,可是李旦哪有什么力量跟自己母亲叫板呢?也许,这正是母亲对自己的一个考验,或者,是一个引蛇出洞的陷阱。为了自保,李旦严令手下,包括一群没有成年的小儿女,不得谈论刘、窦二妃之事,自己每天照样到武则天身边请安问好,表面上举止如常,仿佛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其实整天战战兢兢,不知道头顶上的利剑什么时候会掉到脑袋上来。

武则天心里忽然一震,就问李昭德:“你把他打死了?”李昭德说是啊,我看您让他纠缠得不胜烦恼,就想好好给他一个教训,看以后哪个刁民再敢胡言乱语,议论立储大事!武则天摇摇头说:“其实王庆之说的也有道理啊,武承嗣他毕竟跟我一样姓武啊,难道就不应该继承我武家江山吗?”李昭德算是找到劝谏的机会了,说:“天皇高宗皇帝是您的丈夫,皇嗣是您的儿子,陛下您拥有这万里江山,应该传给子孙做万代的家业啊,怎么能传给侄子呢?自古以来从没有听说过哪个侄子当了皇帝,还给姑姑立庙祭祀的。再说了,陛下您受天皇的托付,天皇把两个儿子交给您,可是您现在却想把江山传给武承嗣。您真要这样做,那天皇得不到祭祀,可要变成饿鬼啦!”

就在这时候,韦团儿得罪人了。有人告发她诬告皇嗣妃,那个所谓厌胜的证据小桐人根本就是韦团儿埋的。武则天马上把韦团儿给杀了。现在真相大白,所谓厌胜纯粹是冤假错案,武则天会不会给两个妃子平反昭雪呀?那是不可能的。其实,震慑李旦、防范他复辟本来就是武则天当时的重点工作之一,韦团儿和所谓的厌胜事件,不过就是她手中运用的棋子罢了。试想,武则天在后宫摸爬滚打五十多年,自己也亲手炮制过厌胜事件,她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从一开始她就未必相信韦团儿,只不过是借刀杀人罢了,现在韦团儿也完成历史使命了,所以干脆一杀了之。但是,震慑李旦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怎么能给他的妃子平反呢?

这个李昭德可不是一般人物,此人一向号称个性鲜明、气势凌厉。他对李唐王朝很有感情,对武承嗣则是深恶痛绝。得此命令,李昭德乐坏了,马上叫左右把王庆之架出宫门外,朗声宣布:“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今奉皇帝圣旨予以惩戒!”话音一落,左右乱棒齐下,打得王庆之七窍流血,死了。眼睁睁地看着头目被当场打死,请愿团狼狈四散,一下子走了个精光。打死王庆之,李昭德回报武则天:“启奏陛下,您交代的任务我圆满完成了!”

不仅妃子没有平反,李旦的处境反而更糟了。他的五个儿子原本都封为亲王,现在一律降为郡王,随父幽禁,不得迈出宫门一步。两个月后,两个官员未经武则天允许,私下探望李旦,也被腰斩于市。腰斩是一种将人犯从腰部斩为两段的酷刑,武则天这样做,显然是要杀一儆百。她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去探望皇嗣了,李旦接触文官武将的途径被完全斩断了。身边除了宦官宫女,就只剩下一帮乐工,每天弹琴唱歌,陪他解闷了。

这下子武承嗣可得意了,只要他动动嘴,宰相就人头落地啊,看看谁还敢再反对他!现在李旦的保护伞倒了,赶快趁热打铁,让王庆之再去请愿吧。武则天不是特许王庆之可凭印纸随时求见吗?王庆之就在武承嗣的指使之下一次次地求见,终于把武则天给惹烦了。武则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刚刚当上皇帝,还没过足瘾呢,王庆之整天问她死了之后让谁接班,这算怎么回事嘛。何况立子还是立侄,武则天自己还没拿定主意,正在闹心,怎么能受王庆之的要挟呢!武则天马上找来了凤阁侍郎李昭德,让他杖责王庆之一顿,给他个教训。

按说到这一步,武则天震慑皇嗣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李旦也不可能再组织任何力量图谋复辟,武则天应该可以罢手了。可是,前面不是说过吗,武承嗣正眼巴巴地盯着太子的位置呢!现在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已经明显反映出武则天心思有变,李旦地位不稳,武承嗣就想再加把劲,干脆把李旦拉下马算了。就这样,一纸密信告到武则天面前,说皇嗣李旦想要谋反。这个告密人是谁呢?史书没有交代,但我想应该是武承嗣指使的。

可是武承嗣不甘心,他太郁闷了,眼看到手的鸭子哪能就这么飞了!他也看出来了,李旦本身没什么能力,关键是有一帮忠于李唐的大臣死保他,要废掉李旦,必须首先除掉这些大臣。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岑长倩。武承嗣决定调虎离山,以吐蕃犯边为名,让岑长倩出征吐蕃,这样就把他调离朝廷了。岑长倩率军刚一走,武承嗣就奏上一本,说岑长倩谋反!谋反在任何时候都是重罪呀,更何况是在武周政权刚刚建立这样的敏感时刻,岑长倩又是第二号宰相,领兵出征在外,如果真要谋反的话,这可是挺大的威胁,所以岑长倩稀里糊涂地就从半路给召回来了,回来就直接进监狱了。当时的司法部门可是掌握在酷吏手里,几番大刑伺候,岑长倩就从人犯变成了犯人,被定了死罪,同时被处死的还有跟岑长倩关系密切的几十个大臣。

接到告密,武则天立刻派人审理,派谁呢?就是前面曾经提到的酷吏来俊臣。来俊臣在东宫架起刑堂,当时李旦身边只剩下些乐工了,他就打算从这些人身上打开缺口。刑具马上摆满了一地,看着就让人毛骨悚然。这可到了李旦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上有疑心重重的母亲,中有虎视眈眈的魏王,下有心狠手辣的酷吏。而李旦这边接受考验的并不是什么铁骨铮铮的仁人志士,只不过是些可怜的乐工,从来没有人要求他们有什么政治觉悟。在当时,这些乐工都是贱民,按照贵族社会的偏见,他们甚至连正常的人都不算,怎么能要求他们为李旦舍生忘死呢?来俊臣一声令下:大刑伺候!大殿里顿时鬼哭狼嚎乱成一片,屈打成招基本上已成定局了。李旦绝望了,心想得了,明年今日就是自己的周年祭日了。

送走王庆之后,武则天就找宰相来商量了。她找的是文昌右相,也就是尚书右仆射岑长倩。岑长倩当时也算是武周王朝政府班子中仅次于武承嗣的第二号人物了。因为劝进武则天登基有功,颇受武则天的赏识重用,让皇嗣李旦改姓武就是他提出来的。按照武则天的想法,岑长倩和自己还是比较有感情的,于是赐他姓武,所以岑长倩当时又叫作武长倩。但是岑长倩一听王庆之的动议,马上就跳起来了。他是武则天的心腹,但他也是李唐老臣啊,对李唐王朝一直心存好感。他拥戴武则天,一方面是因为武则天的能力了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反正武则天要把皇位传给儿子,最后不还是李唐的天下吗?他当初一定要让李旦改姓武,正是想给李旦上一道保险,让他顺利接班。现在武则天居然跟他商量要把皇嗣废掉,立自己的侄子武承嗣,这大大突破他的心理底线了。他马上断然拒绝了:“皇嗣现在住在东宫里头,好好待着没有犯任何错误,怎么能说废就废啊!再说了,立谁当储君这是国家大事,哪能由一个老百姓在那儿瞎议论。臣建议好好惩戒一下这个百姓,以儆效尤,以后看谁还敢再瞎议论这件事。”岑长倩一表态,其他宰相也都随声附和,事情就先压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忽听一人朗声说道:“皇嗣没有谋反!”说话的是谁呢?是一个叫作安金藏的太常乐工,他的父亲原来是安国的首领,投降了唐朝,所以他就以安为姓了。他并没有受过多少儒家教育,但是,越是简单的心灵就越容不下丑恶,安金藏慢慢攥紧手中的佩刀,大叫道:“皇嗣的确没有谋反,你们如果不信,我安金藏愿意剖心证明!”说罢,反手一刀,直刺自己的腹腔!刹那间鲜血四溅,五脏六腑都流了出来,把来俊臣都吓呆了。

立太子正是武则天当时比较头痛的问题,现在居然有人上书,武则天立刻接见了他。问他:“皇嗣我子,奈何废之?”王庆之回答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王庆之说,当今天下是谁的天下?是武家的天下,武家天下怎么能让李家人当继承人呢?这句话太有杀伤力了,武则天心里很郁闷,就挥挥手说:你下去吧。王庆之是带着任务来的呀,哪能这么轻易就下去呢?他当即就跪在地上,说陛下您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一头碰死在地上。武则天一看这老百姓政治热情太高了,太有觉悟了,大为感动,说这么大一件事,我怎么能当即答应你呢?这样吧,我给你一张盖了章的纸,这就好比一个特别通行证,你什么时候想见我,就拿这张纸给守门的人看,他就会让你进来。

眼看势头不好,武则天安插在东宫的眼线早又发动起来。听说安金藏如此义气,武则天心中也是五味俱全。罢了罢了,当年那个闹着“不肯去阿母”的小阿轮的身影又在她眼前晃动,她心想,难道她们母子至亲,竟及不上安金藏和他的君臣义气吗?武则天立刻命人将安金藏抬进宫来,让最好的外科医生给他做手术,务必救活他年轻的生命。安金藏幽幽魂魄,终于又重返人间了。

这场争夺战一共分为两个回合,第一回合发生在天授二年(691年),也就是武则天当皇帝的第二年,由武承嗣首先挑起。武承嗣一看姑姑武则天找了三拨人上表劝进,一下子就当了皇帝,他觉得群众运动就是有效,自己也想模仿一下,让武则天立自己当太子。可是武承嗣自己不好出面啊,于是就派人找来洛阳人王庆之,让他以基层百姓的身份,联络数百人,上书请求废掉皇嗣李旦(武轮),改立武承嗣为太子。

武则天听说安金藏苏醒过来了,便亲自来探望他。她叹了口气说:“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最终,武则天母性的本能战胜了对绝对权力的追求,她决定放过李旦,皇嗣谋反案也就此不了了之了。

一、武承嗣的野心

两个回合下来,可以看到,在争夺太子之位这个问题上,李旦始终处于守势,武承嗣始终处于攻势。但是,李旦这个皇嗣的头衔虽然屡次摇摇欲坠,关键时刻却总有贵人相助,最终能够化险为夷。看来,无论是官心还是民心,基本上还是倾向李唐的多些。

怎么拖呢?一般人当了皇帝不是要立太子吗?武则天登基,却没立太子,她给原来的皇帝李旦安了一个封号,叫皇嗣。这皇嗣的身份可太微妙了。它看起来好像是由原来的皇太子改名而成,但是和太子又有很大区别,因为皇太子意味着其是皇位继承人,而皇嗣只不过意味着其是皇帝的儿子,是不是有资格继承皇位还不一定呢。这个名号一出来,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心中的矛盾了。既然继承人是谁还不确定,有人就想努力谋求这个位置。谁呢?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承嗣在武则天登基之后,受封为魏王,官拜首席宰相——文昌左相(尚书左仆射),他觉得自己是武家的嫡系继承人,当武周太子是名正言顺。有了这样的想法,他自然就把皇嗣李旦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一场惊心动魄的夺嫡大战也就此展开。

夺嫡之争看似告一段落了,但是武则天毕竟没有立下太子,究竟是武家人还是李家人会接武则天的班,武则天心里没有答案,群臣心里更是没有底。武周的万里江山,究竟会由谁来接掌?对于太子之位的争夺,究竟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呢?

中国古代是家天下,开国皇帝打下来的江山最后都要传给子孙,让皇权在同一个家族里绵延下去。这个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千年了。可是,这个制度到武则天时却遇到了困难。什么困难呢?就是皇位不知道传给谁好。按照传统传给儿子吧,儿子是跟随父亲姓李的,虽然在武则天登基之后慑于淫威改姓了武,但是,一旦让他当了皇帝,恐怕还得恢复李姓。恢复李姓也就等于恢复了李唐王朝,这样一来,武则天苦心孤诣建立起来的武周王朝岂不就一代而亡了吗?如果传给侄子呢?侄子倒是姓武,让侄子做接班人,武家天下肯定能传承下去,可是,侄子和自己的血缘关系要比儿子远。这可真是个两难选择。怎么办呢?武则天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好先拖一拖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