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知行合一王阳明 > 知行合一王阳明3 让人洗心革面的宝典:《告谕浰头巢贼》

知行合一王阳明3 让人洗心革面的宝典:《告谕浰头巢贼》

石碏说完这套大道理见国王未加理会,就跑回家教训儿子石厚:“你少和州吁交往,他不是好人,你跟他交往,就等于一条腿迈进了鬼门关。”

这是一套春秋版的贵族家教,遗憾的是,卫庄公充耳不闻。

石厚不明白老爹在说什么,依然保持和州吁的密切关系。

大臣石碏(què)就对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用正当的道理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四种毛病。这四种毛病的产生,是由于给他的宠爱和俸禄都过了头。国君如果要立州吁为太子,那就确定他的地位;如果还没有拿定主意,就等于是逐步地引导他走向祸乱。大凡受到宠爱而能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能不产生怨恨,产生怨恨而能够克制的人,都是凤毛麟角。而且,低贱妨害高贵,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进离间故旧,弱小压迫强大,淫邪败坏道义,这是六种逆天理之事;国君行事得当,臣子奉行君命,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母,兄长爱护弟弟,弟弟敬爱兄长,这是六种顺天理之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逆理的事,这就是使祸患很快降临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该尽力除去祸患,而您却让祸患很快降临,恐怕不能这样吧!”

卫庄公死后,庄姜的继子即位,是为卫桓公。几年后,州吁干掉了哥哥卫桓公,自己做了国王,和他关系密切的石厚也富贵满堂。

卫庄公还有个小老婆生了个儿子叫州吁,州吁特别伶俐,卫庄公非常喜欢他。自然,庄姜就特别讨厌他。

州吁当上国王后,想设法安定君位,于是把这个重任交给石厚。石厚没有脑子,就去请教老爹。

进入正题前,先看一个发生在春秋时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卫国,卫庄公的大老婆庄姜没有儿子,小老婆生了个儿子后去世,庄姜就把这个别人的儿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看待。

老爹石碏就含泪说道:“朝见周天子就能够安定君位了。”

评析

石厚发现老爹在哭,也没问为什么,却迫不及待地问:“用什么办法能朝见周天子呢?”

不是我非要杀你们不可,是你们使我良民寒无衣、饥无食、居无房、耕无牛。想让他们躲避你们,他们就失去了田业,已无可避之地;让他们贿赂你们,家资已被你们掠夺,已无行贿之财。就是你们为我谋划,也必须杀尽你们而后可。现在我送去的东西不够你们大家分,你们都看看我这篇告示吧。我言已无不尽,心已无不尽。如果你们还不听,那就是你们辜负了我,而不是我对不起你们,我兴兵可以无憾矣。民吾同胞,你们皆是我之赤子,我不能抚恤你们而至于杀你们,痛哉痛哉!行笔至此,不觉潸然泪下。

石碏老泪纵横地回答:“陈桓公正受周天子的宠信,陈国和卫国关系很密切,如果去朝见陈桓公,让他向周天子请求,此事可成。”

你们辛苦为盗,刀口上过日子,可所得利润几多,你们自己知道,你们当中也有常为衣食而焦虑的。何不用为贼的勤苦精力,来用之于种地、做个小买卖,过正常的舒坦日子。何必像现在这样担惊受怕,出则畏官避仇,入则防诛惧剿,像鬼一样潜形遁迹,忧苦终身,最后还是身灭家破。何苦来哉?我对新抚之民如对良民,让他们安居乐业,既往不咎,你们已经听说。你们若是不出来,我就南调两广之狼兵,西调湖、湘之土兵,亲帅大军围剿你们,一年不尽剿两年,两年不尽三年,我就是跟你们耗上了。你们财力有限,到时弹尽粮绝,谁也无法逃出生天!

石厚兴奋不已,屁颠颠地带着州吁去陈国。

但是,若是你们冥顽不灵,逼我兴兵去剿,便不是我杀你们,而是老天杀你们。现在若说我全无杀你们的心思,那也是忽悠你们;若说我必欲杀你们,可不是我本意。你们还是朝廷赤子。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二人背逆,要害那八个。父母须得除去那两个,让那八个安生。都是自己生养的,做父母的为何偏偏要杀掉那两个孩子,实在是不得已啊!我与你们也正是如此。若这两个悔悟向善,为父母者必哀怜收之。为什么?不忍杀其子,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如果你们能体谅父母之心,改过从善,真是大欢喜和幸运的事。我之于你们,正是如此心。

而他老爹石碏抢先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国土狭小,我老头子老了,不能干什么了。这两个人,正是杀死了我国国君的凶犯,请趁此机会想法处置他们。”

如果你们把当初去做盗贼的勇气用来改过自新,我怎么会有必杀你们之理?你们久习恶毒,忍于杀人,心多猜疑,无法理解我无故杀一鸡犬尚且不忍,若轻易杀人,必有报应,殃及子孙,我何苦做这种丧尽天良之事?我常常替你们着想,寝食难安,无非是为你们找一条生路。

陈国人立即把自投罗网的二人抓了起来,卫国派人到陈国,砍了二人的脑袋。

人最耻辱的事,就是被人称为盗贼;人最咬牙切齿的事,就是被人劫掠。如果有人骂你们是盗贼,你们必大怒。这说明你们也以做盗贼为耻,那为何要做打家劫舍这类被人痛恨的事呢?若有人抢夺你们的财物和老婆,你们也必愤恨报复,将心比心,你们为什么又抢别人的财物和老婆呢?我也知道,你们或为官府所逼,或为富人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歧途。此等苦情,甚是可悯。但你们走到今天这一步,还是悔悟之心不笃实,不能毅然改邪归正。你们当初是生人寻死路,尚且要去便去;现在改行从善,死人寻生路,反而不敢,为什么?

直到脑袋即将搬离脖子时,石厚才恍然大悟老爹何以有那么多泪水。

本老爷我以弭道安民为职,一到任就有良民来告你们,川流不息,不舍昼夜。听到你们的恶行后,我原本下定决心,在征剿詹师富时顺便统率大军剿灭了你们。可是平完漳寇(詹师富),斩获七千六百余,经审理后得知,首恶不过四五十人,党恶之徒不过四千余,其余的都是一时被威逼利诱而落草为贼,我不禁惨然于心。于是想到你们当中,必有被威逼利诱之人。访知你们多是大家子弟,其中肯定有明大理的。我从来没有派一人去抚谕,就兴师围剿,近乎不教而杀,日后我必后悔。所以,特派人向你们说明,不要以为有险可凭,不要觉得你们人多势众,比你们强大的都已被我消灭了,你们看不到吗?

讲这个故事,似乎和王阳明先生的《告谕浰头巢贼》毫无干系,甚至是,《告谕浰头巢贼》和王阳明先生的家教也无瓜葛。其实,这是支离了。

译文

《告谕浰头巢贼》是王阳明对占据浰头盗贼的一封荡气回肠的劝诫信。王阳明把自己当成父亲,把那些盗贼当成是十足的儿女,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就如面对犯了错误却又不肯悔改的儿女:你做错事现在悔改还来得及,你悔改了仍是我的儿女;我也知道你做了这样的错事,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有人诱导你,可如果你不悔改,那我也只能大动肝火,胖揍你一顿了;然而,打在你身,疼在我心,你这是最大的不孝,你的身体受到了我的损害,而你又伤了我的心。

呜呼!吾岂好杀尔等哉?尔等苦必欲害吾良民,使吾民寒无衣、饥无食、居无庐、耕无牛、父母死亡、妻子离散。吾欲使吾民避尔,则田业被尔等所侵夺,已无可避之地;欲使吾民贿尔,则家资为尔等所掳掠,已无可贿之财。就使尔等今为我谋,亦必须尽杀尔等而后可。吾今特遣人抚谕尔等,赐尔等牛酒银两布匹,与尔妻子,其余人多不能通及,各与晓谕一道。尔等好自为谋,吾言已无不尽,吾心已无不尽。如此而尔等不听,非我负尔,乃尔负我,我则可以无憾矣。呜呼!民吾同胞,尔等皆吾赤子,吾终不能抚恤尔等而至于杀尔,痛哉痛哉!兴言至此,不觉泪下。

石碏用实际行动验证了家教中最极端的一面:对死不悔改的儿女,强力弹压是唯一的办法。

闻尔等辛苦为贼,所得苦亦不多,其间尚有衣食不充者。何不以尔为贼之勤苦精力,而用之于耕农,运之于商贾,可以坐致饶富而安享逸乐,放心纵意,游观城市之中,优游田野之内。岂如今日,担惊受怕,出则畏官避仇,入则防诛惧剿,潜形遁迹,忧苦终身;卒之身灭家破,妻子戮辱,亦有何好?尔等好自思量,若能听吾言改行从善,吾即视尔为良民,抚尔如赤子,更不追咎尔等既往之罪。如叶芳、梅南春、王受、谢钺辈,吾今只与良民一概看待,尔等岂不闻知?尔等若习性已成,难更改动,亦由尔等任意为之;吾南调两广之狼达,西调湖、湘之土兵,亲率大军围尔巢穴,一年不尽至于两年,两年不尽至于三年。尔之财力有限,吾之兵粮无穷,纵尔等皆为有翼之虎,谅亦不能逃于天地之外。

中国民谚讲,虎毒不食子。还有格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这两句格言都是良知被蒙蔽了。一个人如果十恶不赦,并不肯放下屠刀,你根本毫无办法,唯一的办法只能效仿石碏。王阳明后来对浰头盗贼池仲容等人的态度也是痛下杀手,未留半点私情。

若尔等肯如当初去从贼时,拼死出来,求要改行从善,我官府岂有必要杀汝之理?尔等久习恶毒,忍于杀人,心多猜疑。岂知我上人之心,无故杀一鸡犬,尚且不忍,况于人命关天?若轻易杀之,冥冥之中,断有还报,殃祸及于子孙,何苦而必欲为此?我每为尔等思念及此,辄至于终夜不能安寝,亦无非欲为尔等寻一生路。惟是尔等冥顽不化,然后不得已而兴兵,此则非我杀之,乃天杀之也。今谓我全无杀尔之心,亦是诳尔;若谓我必欲杀尔,又非吾之本心。尔等今虽从恶,其始同是朝廷赤子。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八人为善,二人背逆,要害八人。父母之心须除去二人,然后八人得以安生。均之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杀二子?不得已也。吾于尔等,亦正如此。若此二子者一旦悔恶迁善,号泣投诚,为父母者亦必哀悯而收之。何者?不忍杀其子者,乃父母之本心也。今得遂其本心,何喜何幸如之?吾于尔等,亦正如此。

不过,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王阳明还是坚信人皆有良知,使有罪恶的人感应到良知的存在,并致良知,终会达到圆满的结局。

夫人情之所共耻者,莫过于身被为盗贼之名;人心之所共愤者,莫甚于身遭劫掠之苦。今使有人骂尔等为盗,尔必怫然而怒。尔等岂可心恶其名而身蹈其实?又使有人焚尔室庐,劫尔财货,掠尔妻女,尔必怀恨切骨,宁死必报。尔等以是加人,人其有不怨者乎?人同此心,尔宁独不知?乃必欲为此,其间想亦有不得已者,或是为官府所迫,或是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后遂不敢出。此等苦情,亦甚可悯。然亦皆由尔等悔悟不切。尔等当初去后贼时,乃是生人寻死路,尚且要去便去;今欲改行从善,乃是死人求生路,乃反不敢,何也?

从家教的角度来看《告谕浰头巢贼》的良苦用心,王阳明时时处处都在为犯错的人着想,想着他们所犯的错是外来的威逼利诱;想着他们纵然做盗贼,也无法糊口;想着他们每日都被人骂而心神不宁,等等。

本院巡抚是方,专以弭盗安民为职,莅任之始即闻尔等积年流劫乡村,杀害良善,民之被害来告者,月无虚日。本欲即调大兵剿除尔等,随往福建督征漳寇,意待回军之日剿荡巢穴。后因漳寇即平,纪验斩获功次七千六百有余,审知当时倡恶之贼不过四五十人,党恶之徒不过四千余众,其余多系一时被胁,不觉惨然兴哀。因念尔等巢穴之内,亦岂无胁从之人。况闻尔等亦多大家子弟,其间固有识达事势,颇知义理者。自吾至此,未尝遣一人抚谕尔等,岂可遽尔兴师剪灭;是亦近于不教而杀,异日吾终有憾于心。故今特遣人告谕尔等,勿自谓兵力之强,更有兵力强者,勿自谓巢穴之险,更有巢穴险者,今皆悉已诛灭无存。尔等岂不闻见?

这就是悲天悯人的圣贤情怀,也是中国可怜天下父母的心!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