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嗯……我知道你是好意,是来帮我的,最初我不理你不是因为你的问题,而是你是他们(指她父母)找来的。不过我不是有病,我很正常,只是我不喜欢说话。”
我:“这个你必须细致地讲给我,不能跟前几个月似的。”
我:“嗯,我能理解,而且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你,才会认为你不正常的,例如电视机的问题和你把鱼都放了的问题。”
她:“就是每天的颜色。”
她曾经把家里养的几条很名贵的鱼放了。基础动机不是放生,比较复杂:因为养鱼可以不像养猫狗那样要定时喂或者要特别费心,养鱼现在什么都能自动,自动滤水,自动投食器,自动恒温,有电就可以几个月不管,看着就成了。她觉得鱼太悲哀了,连最起码的关注都没得到,只是被用来看,所以就把鱼放了。那是她不久前才告诉我的。
我:“是什么概念?”
她:“嗯,不过……我能看到每天的颜色的事,我只跟奶奶说过,奶奶不觉得我不正常,但是你今后可能会觉得我不正常。”
她:“不,每天我早上起来,都会先看外面,在屋里看不出来,必须去外面,是有颜色的。”
我:“呃,不一定,我这人胆子不小,而且我见过的稀奇古怪的人也不少。你来解释‘每天的颜色’是我的第三个愿望,你不许反悔的。”
我:“天空的颜色?”
她:“……每天早上的时候我必须看外面,看到的是整个视野朦胧着一种颜色,例如黑啊、黄啊、绿啊、蓝啊什么的,从小就这样。比方说都笼罩着淡淡的灰色,那么这一天很平淡;是黄色这一天就会有一些意外的事情,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如果是蓝色的话,这一天肯定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所以我喜欢蓝色;如果是黑色就会发生让我不高兴的事。”
她:“不,不是说天气。”
我:“这么准?从来没失手过?”
我:“每天……是晴天、阴天的意思吗?”
她笑了:“失手?……没有失手过。”
她:“你们都看不到,我能看到每天的颜色。”
我:“明白了,你戴上这个镜架就看不见了对吗?”
我:“每天的颜色?”
她:“嗯,我上中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戴上这种黑色的镜架就看不到每天的颜色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她:“我戴这个镜架,是为了不去看到每天的颜色。”
我:“好像你刚才没说有粉色?对吧?”
我:“嗯,我不告诉别人。”
她变得严肃了:“我不喜欢那颜色。”
她仔细地想了想:“好吧,我告诉你为什么,这是我最大的秘密。”
她房间里一样粉色或者红的东西都没有。
说实话我没发现,但故作高深地点头。
我:“为什么?”
她:“被你发现了?”
她:“粉色是不好的颜色。”
我:“……决定了,你为什么要戴着这个黑镜架?”
我:“呃……你介意说说吗?”
我凭着直觉认为镜架的问题很重要。
她:“如果是粉色,就会有人死。”
她:“当然不行,只有三个。你要想好到底问不问镜架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
我:“你认识的人?”
我:“最后的愿望到底问不问镜架呢?这个真纠结啊……能多个愿望吗?”
她:“不是,是我看到一些消息。报纸上或者网上的天灾人祸,要不就是同事同学告诉我他们的亲戚朋友去世了。”
原来她也在观察我。
我:“原来是这样……原来粉色是最不好的颜色……”
她:“在你第一次找我之后,我就读了。”
她:“红色是最不好的。”
我愣了下:“你读过心理学……”
我:“哦?红色?很……很不好吗?”
她:“你猜错了,不是你想的那种心理上的安慰。”
她:“嗯。”
我:“最后一个我先不问,我先假设吧:你总戴着这个黑镜架肯定不是为了好看,应该是为了获得躲藏的安全感觉吧?”
我:“能举例吗?如果不想说就说别的。对了,有没有特复杂你不认识的颜色?”我不得不小心谨慎。
她认真地看着我:“我不是灯神。”
她:“就是因为有不认识的颜色,所以我才学美术的……我只见过两次红色。”
我:“哦……第二个愿望也得到满足了,最后一个我得好好想想。”
我:“那么是……”
她突然变得冷冷的:“反正每次他们就回来一个,一把够了。”
她:“一次是奶奶去世的时候,一次是跟我很好的高中同学去世的时候。”
我:“那你把门锁换了,为什么只给你爸妈两个人一把钥匙呢?”
我:“是这样……对了,你说的那种朦朦胧胧的笼罩是像雾那样吧?”
她笑了。
她:“是微微地发着光,除了那两次。”
我:“封就封了呗,也不是我家电视,有什么好制止的。”
我觉得她想说下去,就没再打岔。
她:“嗯,我以为你会说我不正常,然后让我以后不这样呢。”
她咬着嘴唇犹豫了好一阵儿:“奶奶去世那天,我早上起来就不舒服,拉开窗帘看,被吓坏了,到处都是一片一片的血红,很刺眼。我吓得躲在屋里不敢出去,后来晚上听说奶奶在医院不行了,我妈带我去医院,我都是闭着眼哭着去的,路上摔了好多次,腿都磕破了。我妈还骂我,说我不懂事……到了医院,见到奶奶身上是蓝色的光,可是周围都是血红的,我拉着奶奶不松手,只是哭……也是怕。奶奶跟我说了好多,她说每天的颜色其实就是每天的颜色而已,不可怕。她还说她也能看到,所以她知道我没有撒谎。最后奶奶告诉我,她每天都会为我感到骄傲,因为我有别人所不具备的……最后奶奶说把蓝色留给我,不带走,然后就把一团蓝色印在我手心里了……每当我高兴的时候,颜色会很亮……我难过的时候,颜色会很暗……我知道奶奶守护着我……”
我:“明白了,否则我会一直以为是什么古怪的理由呢,原来是这样。”
她红着眼圈看着自己右手手心。
她皱了下眉:“他们做的是电视节目,我讨厌他们做的那些,所以把电视机封上了。”
我屏住呼吸默默地看着她,听着窗外的雨声。
她父母都在电视台工作,基本从她出生父母就没带过,是奶奶带大的,所以她跟奶奶最亲。在她11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她拉着奶奶的手哭了一天一夜,拉她走就咬人,后来累得不行了昏过去了,醒后大病一场,从此就不怎么跟别人说话了。父母没办法,也没时间,几个小保姆都被她轰走了。不过天才就是天才,一直到上大学父母都没操心过。毕业后父母安排她去电视台工作,但她死活不去,自己找了份美工的工作。每天沉默着进出家门,基本不说话。如果不是她做一些很奇怪的事情,我猜她的父母依旧任由她这样了。可能有人会质疑,会有这样的极品父母吗?我告诉你,有,是真的。
过了好一阵儿,她身体逐渐放松了。
她是个极聪明的女孩,很小就会说话,老早就认字,奶奶教了一点,不清楚自己怎么领悟的。5岁就自己捧着报纸认真看,不是装的,是真看。幼儿园老师觉得好笑就问她报纸都说什么了,她能头也不抬地从头版标题一直读下去,是公认的神童。
她抬起头:“谢谢你。”
我:“不行,你得把中间的过程解释清楚,我真的不懂。”
我:“不,应该谢谢你告诉我你的秘密。”
她:“因为他们(指她父母)在电视台工作。”
她:“以后不是秘密了,我会说给别人的。不过,这个镜架我还会戴着,不是因为怕,而是我不喜欢一些颜色。”
我:“嗯……可能吧。我能问问你为什么用那么多胶条把电视机封上吗?”
我:“那就戴着吧……我有颜色吗?”
她笑:“我不觉得你是那种胆子小的人。”
她想了想指着我的外套:“那看你穿什么了。”
我:“我一直就想问你,但是没敢问。”
我们都笑了。
终于,她的心灵之门被我打开了。
作为平等的交换,我也说了一些自己的秘密,她笑得前仰后合。
我要说的她,属于沉默类型中的第一种特征+第二种特征。她的自闭症不算太严重,但是问题在于她性格很强烈,一句话没到位,今天的会面基本就算废了。经过最初的接触失败以及连续失败后,我开始拿出了二皮脸精神,没事就去,有事办完绕道也去。我就当是谈恋爱追她一样。
其实真正松一口气的是我。我知道她把心理上最沉重的东西放下了,虽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再插一句:沉默类型里面不是天才最多的。侃侃而谈那类里面才是天才最多的——当然,你能不能发现还是问题。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很狡猾,喜欢在装傻充愣中跟你斗智斗勇,不把你搞得鸡飞狗跳抓耳挠腮不算完,而他们把这当作乐趣。
临走的时候,我用一根蓝色的笔又换来她的一个秘密:她喜欢下雨,因为在她看来,雨的颜色都是淡淡的蓝,每一滴。
刚才说到了那几类精神病人,所谓沉默类型不见得是冷冷的或者阴郁的,他们只是不愿意交谈,或者说,不屑于跟一般人交谈,反正自己跟自己玩得挺好。沉默类型中大体可以分三种:一部分伴有自闭症;另一部分是认为你思维跟不上他,没的聊;剩下的是那种很悲观很消沉的患者。实际上,绝大多数精神病人都是复合类型,单一类型的基本不会被划归为精神病患者,特殊情况除外。
到楼下的时候,我抬头看了一眼,她正扒着窗户露出半个小脑袋,手里挥动着那支蓝色的笔。
老实说我最喜欢那些东拉西扯的患者,虽然他们不是最简单的,但至少接触他们不复杂,慢慢聊呗,总能聊出蛛丝马迹。非得按照百分比说的话,侃侃而谈那种类型的患者最多只占三分之一;还有一部分属于说什么谁也听不懂;而沉默类型的差不多也有三分之一,可能也不到;剩下的就复杂了,不好归类。有时候只好笼统地划分为:幻听、幻视、妄想、癔症什么的。这也没办法,全国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各种能直接参与治疗的相关医师,全算上,差不多每人能摊上将近三位数的患者。这不仅仅是劳动强度问题,因为要进入患者的心灵,了解到患者的世界观才能去想办法治疗(强调:不是治愈,而是想办法治疗),这需要很多时间、很大精力的投入。跟正常人接触都要花好久,别说患者了。这行资深人士基本都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和客观辨析本能。注意,我说的不是能力,而是本能。因为不本能化这些很容易就被动摇,而且还得有点死心眼一根筋的心理特征,说好听了就是执着。没办法,不这样就危险了——也不是没见过精神病医师成了医师精神病的。所以,有时候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一个精神病医师。
我好像笑了一下。
她的问题其实是精神病人比较普遍的问题:沉默。
走在街上,我收起了伞,就那么淋着。
这个患者在我接触的病例中,让我头疼程度排第三,我很痛苦。接触她太费劲,足足用了七个月。不是一个月去一次那种七个月,而是三四天就去一次的那种七个月!
雨默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