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唐朝穿越指南 > 第三章 入乡随俗,基本生活常识要具备

第三章 入乡随俗,基本生活常识要具备

当然,皇帝有时候也会把一些收到的银铤原封不动地赏给臣下。另外,有些地方官,特别是产银地区的地方官,也会用白银向朝中大臣进行馈赠或者行贿。

皇帝收到这些银铤,会拿一些铸造各种器具。唐朝人迷信生活中使用金银器可以包治百病、延年益寿,所以这种需求很大。铸成的金银器,皇室自己留一部分使用,也有很多会赏赐给臣下。

还有一个可能得到大量白银的渠道,比如您家是从事跨国贸易的大富商,跟西域的胡商或者南洋蛮夷们有生意往来,刚刚做完一笔大额交易,对方用金银支付了货款。

这1.5万两新炼银,再加上各地地方官搜刮民间存银进献给皇帝的,以及有时候各州郡也把上交的赋税折成银子运送进京,这些白银通常会铸成长方形的银铤,长一尺,宽两寸,50两一铤的比较多。铤面上要刻上或者写上银的重量、成色、来历,进贡人的姓名、官职、年份,等等。

明白了这三种主要收银渠道,我们来看您刚才那一掷千银的壮举,会让白莲花母女想到些什么情景。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疆域很辽阔,但是金银矿的探测和开采技术都不高明,于是全国每年的白银产量,您猜是多少?大约只有1.5万两。

首先,您说的是1000两银子,那就不会是银瓶、银碗各种银制器具,而应该是标明了重量的银铤、银锭之类。这些东西的来源如下:

唉,客人呀,您知道在唐朝要是能拿出1000两银子,这么多白银会是啥来路啊?

第一种,天子赏赐我家的。很好,皇室赐物,时间、产地、来源、进献人都还刻在上面呢,一查就能查到来龙去脉的玩意儿,您老大居然用来嫖妓,真给皇帝老儿和府上长脸啊?

您这就说了,老鸨不收银子,她可以直说呀,哥换个别的东西出价,她也不用直接就把哥踢出门吧!

第二种,地方官“送”给您家里的。您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您家里受贿卖官是吧?

好比说,我们现代也有白银制品,很多人还会随身佩戴点儿银首饰,但如果您在街上买个煎饼,摘下手上的银镯子当钱使,卖煎饼的大叔收不收?您去苹果店买iPhone,抛出个银锭付账,店员要不要?人家当然不要,苹果店是因为没有检验银子成色和真伪的手段,煎饼大叔除了这个原因,可能还因为找不到那么多钱回您。总之,缺乏“以白银做流通货币”的社会大环境的话,就算大家都知道银子是好东西,值钱,但在一般性买卖交易中,也不会收取的。

第三种,跟外商贸易收来的货款。大哥,既然是商人出身,有点儿经济头脑行不行啊?银子这玩意儿中原老百姓不爱要的,跟胡商们做买卖才是最有用的,明珠暗投,费力不讨好,这是何苦哟。

白银嘛,当然是有的,但是在宋朝以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不把白银作为流通性货币使用。

第四种,半路劫了缴税上贡的车队,或者胡商们的商队,或者半夜穿墙进官府仓库,偷了朝廷的存银,这是急着销赃来了,所以出手才这么不合理的大方。

为什么呢?难道唐朝没有白银这种东西?

现在明白了吧?知道人家为什么直接把您轰出门了吧?

恭喜您,说对啦!您要是在唐代,当街掏出银子这玩意儿来买东西,那还真是非盗即抢,要么就是失心疯病人。

拍肩,您也不用沮丧,天涯何处无芳草嘛,穿越者的宇宙位面里更是处处白莲花盛开,只要您下回买初夜赎身的时候,先恶补点儿货币知识就行啦。

被拎着脖子踢出门外的您,想必是一头雾水,满脸黑线,觉得这老鸨也太不识抬举了!1000两银子嫌少吗?嫌少,哥可以再加呀!怎么直接就轰出门了?难不成哥这银子是偷来抢来的?

比如说,您就是喜欢贵金属那种沉甸甸的手感,觉得劈头砸一大堆金子银子过去才过瘾,够气派,那好,下回去平康坊慰问文艺工作者的时候,记得别带银子,带点儿金铤、金饼子,或者更自然的方式是随身带些小型金银器,球形的香囊啦,为某位红颜知己特意打造的金簪银梳啦。

假母看看白莲花,白莲花看看假母,小嘴一撇,从衣袖里抽帕子开始擦眼泪。假母站起来向您肃拜一下,满脸铁青地下逐客令:“国法森严,蓬门荜户,消受不得贵人深恩,郎君请吧,恕不远送。”

对,您没听错,在唐朝直接用银子付钱不行,但大额数量的支付,直接用金子倒是挺常见。

“纹银1000两!”哈哈,吓着了吧?吓着了吧?看别人也是一脸的目瞪口呆。至于这1000两(相当于现在的40多公斤)白银从哪里背过来?讨厌,这种时候不要问哥无关问题!

吐血吧?坑爹吧?您问为什么?这……需要理由吗?从秦汉时代起,黄金就是贵重价值的代表,西汉的各位皇帝尤其特别喜欢赐金给臣下。大家都知道黄金直到现代也是最流行的保值品,那么经过五胡变乱几百年大分裂大动荡,直到隋唐,一方面人们普遍对黄金迷恋崇拜,乐意接受;另一方面社会上的黄金保有量也比较多,比较常见,于是大家都接受金子作为大额支付手段,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吗?

假母和白莲花果然都惊了,双双转头看向您。假母大概是上了年纪,耳音不好,又问一次:“郎君出多少?”

好吧,您问为白莲花赎身需要多少黄金?这可就难说了,艺术是无价的。我可以给您提供个参考价值:在唐中后期,据一位小有名气的平康坊娘子自述,拿出一两百金就能救她脱离火坑。当然如果您倾心的白莲花炙手可热,追求者众多,她的假母拿个小锤站在台子上拍卖竞价,那就是无底洞了。

这不,假母今晚就在家里搞违法乱纪活动,请来了您和一堆炮灰,为白莲花的同流合污之夜公开叫价。您耳听着这个公子出1000贯钱,那个郎君出五十匹绢,眼看白莲花坐在旁边楚楚动人地低头不语,热血一时上涌,为使红颜知己不凋落风尘,老子豁出去了!伸手一拍几案,大喊:“某以纹银1000两为小娘子赎身从良!”

100两黄金是个什么概念呢?

最难得的是,虽然她从小不幸,沦陷在风化区,但其品德高尚,生活作风严谨正派,至今还没被扫黄打非办列入监控名单。当然,对于这样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白莲花,贪财的假母鸨儿56和满脑子不纯洁欲望的背景炮灰人物,是不会放过的。

唐代的金银1两,约等于现在的42克。100两黄金,约4200克,古代冶炼工艺不强,成色可能不高,算含金量90%,现在的黄金价格是每克315元左右,那么您揣着100两唐代黄金穿越回来,能在现代卖约120万元。

公子您在平康坊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民间疾苦时,邂逅了一位身世悲惨的劳动阶层妇女。该妇女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在美声唱法和舞蹈专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另外对于裁剪、化妆、发型设计、文学、诗歌、心理咨询、异性按摩等技能也颇有心得,真是一位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红颜知己。

如果您穿不回来了,要把这100两金子在唐朝就地花掉,那能买些什么呢?

体验过平民百姓的黑户盲流生活以后,作为调剂,今天您穿越成贵族子弟,来给大唐首都的娱乐休闲文化产业做点儿贡献吧。

首先提醒您,上面说的金子能直接花出去,一直强调是“大额支付手段”,也就是您可以拿黄金请明星陪酒陪唱啦,给官员送礼行贿啦,给皇帝进贡或者跟外商进行国际贸易什么的。您要是拿着一铤金子(通常是10两),走进西市酒店去买酒喝,店主八成会往门口一指:郎君出门左拐,街角有家金银器铺子,麻烦贵人去换成铜钱再来光顾小店。

对不起,本朝拒收银两,有诚意请背来50斤铜钱|货币

成,您去换钱,当然您肯定会问,哥这100两金子能换多少钱啊?刚穿过来人生地不熟的,别让奸商占哥的便宜呀。

陈立华.从敦煌手实文书看唐朝的户籍制度.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唉,您这就难为我了。唐朝物价一直在波动,金价变化挺大的,据说最低的时候1两金子曾经只能换3500文铜钱,最高的时候1两金能换8000钱……这样吧,综合我手头的资料,似乎取1两金子换6000钱比较常见合理,那么您这黄金百两,能换钱60万,也就是600贯。

程喜霖.唐代过所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0

您在那家金银店里换了一个10两的金锭子,拿到60贯钱……什么?您说一趟趟跑金店怪麻烦的,不如一次性全换成铜钱算了。老大您知道600贯铜钱有多重不?现代的2500多公斤!您是打算开着三一重工的吊车穿过去吗?就60贯钱,也有现代的500多斤(市斤)了,您出门就得买几个壮劳力男奴,再买辆大车装铜钱用。我劝您在金店里把10两的锭子剪开,换1两,拿6贯钱背走算了。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您吭哧吭哧背着50多斤铜钱,回到刚才那个酒店里,抹一把头上的大汗,把背囊往酒案上一距敦(这实木的家具就是结实啊,案子吱吱扭扭晃了半天,愣没倒塌),大喊:“渴死了!博士给上1斗酒!”

……

1斗酒?为啥?难道是因为“李白斗酒诗百篇”吗?好吧,酒店店主大概也见识过不少穿越者了,淡定地过来一摊手,请先赐酒钱。小店的普通酒1斗150文钱,好酒1斗300文钱,专供达官贵人的珍藏限量版御酒1斗要10贯,数量不多,欲购速抢。

太乙天尊座下九头狮子诅咒你师徒死一户口簿

您嘬嘬牙花子,数出300文铜钱丢他手里,店主一转身—咣当!

……

一个庞然大物般的酒坛子就这么掼在您面前的食案上了(实木家具质量不错,真的……),里面是您要的1斗好酒。1斗是多少呢?嗯,您知道您穿越前经常喝的德式扎啤,一杯是差不多600毫升。唐制的1斗酒,恰恰差不多相当于十杯扎啤。您老慢慢享受。

翠云山芭蕉洞铁扇公主要一起看星星看月亮

啥腰缠10万贯,骑大力神运输机下扬州,啥李大桶斗酒诗百篇……知道文人们有多坑爹了吧。好啦好啦,别哭啦!

……

一边抹眼泪,您一边慢慢喝这十杯好酒。没啥可干的,手上还有几枚刚从背包里抓出来的铜钱,就仔细看看这种在唐代最最通行无阻、喜闻乐见、老幼皆宜的流行货币吧。

西梁女国国王没收未遂

穿越以来,您看啥都陌生得很,处处碰壁,现在看着这些铜钱,终于感到了一丝熟悉和亲切。这些就跟您穿越前在电视剧里,或者在啥啥文化街、假古董摊上见过的那些铜钱差不多,外圆内方,直径八分,成分有铜、锡、铅,铜多一点儿颜色就偏红,锡多点儿就偏白,重量就是重“一钱”(后世通用的一钱这个计重单位,就是以唐朝的铜币为基准的),钱中央的四方孔洞周围,还铸着四个纯正的欧体字,您上下左右地一转脑袋,读出来:“开元通宝。”

金兜山青牛踩过

“原来是唐玄宗开元年间铸的钱啊。”您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十分佩服自己知识渊博,却见酒店店主投给您一个有气无力、见怪不怪的淡定眼神,忙人家自己的事去了。

……

怎么了?哥又说错了?难道唐玄宗李隆基不是有一个叫开元的年号吗?难道这些开元通宝不是开元年间制造的吗?

车迟国鹿力大仙顶过

还真不是。

……

只要您穿越降落的时间,是唐朝开国第四年以后,那就能看见满大街的开元通宝了。当时的年号是唐高祖李渊的“武德”,他老人家给自己铸的钱取名开元通宝,是“开辟新纪元、走进新时代”的意思。所以,唐代既没有武德通宝,也没有贞观通宝,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武则天,还是后期德宗、宪宗、宣宗当政的时候,市面上流行的一直都是开元通宝。嗯,偶尔您也能见到一些乾元重宝、大历元宝,这些倒是年号钱,但是发行量很少,不占重要地位。

乌鸡国王井底勘过

把几枚开元通宝放手里翻来覆去,您又发现了个稀罕事:有一两枚钱币背后,刻着半月形印记,还有刻星星的,也有光板啥都不刻的,这有什么讲究呢?

……

这个是唐代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很多皇室八卦秘闻的出发点。

白虎岭白骨夫人勘过

比如说,武德四年(621)开始铸造开元通宝的时候,工匠们先用蜡造了几枚样钱,送给当政者过目。那时候朝廷里最大的官是身为尚书令的秦王李世民,蜡样到他手里,他那后来被封谥“文德皇后”的妻子长孙氏也在身边,小两口一起欣赏,长孙氏拿起一枚蜡钱来细看,结果不小心用自己的长指甲在钱背上掐了一个半月形痕迹出来。

……

李世民大手一挥,我家娘子做什么都是对的!蜡样就这么还回去了,工匠更不敢乱改,在蜡钱外面做了泥坯子,往里浇铜汁,铸出来的这部分铜钱就跟蜡钱一样也带了半月形印痕。

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勘过

这个故事是初唐的版本,到了盛唐,故事男主角换成玄宗李隆基,女主角换成杨贵妃,情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情节类同,但主角是鬼的版本,说那长指甲属于李渊的老婆—李世民的妈—“太穆皇后”窦氏,因为这位老太太在唐朝建立的时候已经死了好多年,所以……

……

拍肩,赶紧喝几口酒暖胃驱邪吧,其实我讲鬼故事也是为了帮您消化这十杯好酒啊。咳,根据现代学者们的正经研究,这些钱币上的星星纹、新月纹,可能跟西域胡人们信奉的宗教有关。大量带月纹的开元通宝,在安史之乱后开始流行,而当时造反的安禄山有自己的铸钱炉,他的造反也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宗教手段。总之这些都是没啥关系的闲话,扯来给您下酒好了。

黑风山熊罴怪勘过

说点儿正经的,您现在怀里揣着99两黄金,背上背着5贯又700文钱,想在唐朝败家一番,那么这些货币都能买到啥呢?

镇山太保刘伯钦勘过

第一,我劝您先买上两个强壮能干的奴仆,帮着背货币扛东西。您说您做不出买卖人口的事?这没办法,入乡随俗嘛,您在唐朝要找个临时雇工扛活,可比买奴婢困难得多。如果您实在绕不过自己的正义道德感那一关,您可以先买了他们,干完活再立字据把这些奴仆“放良”,让他们恢复自由民身份,也算做了件好事对不?

河州卫总兵某乙勘过

至于奴婢的价格,也是根据不同时间、地区、条件相差很大。一个绝色婢女可能叫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钱,也有体弱蠢笨的奴婢给两三贯钱就卖。您要买的这种健壮男奴……大概是每个5万文钱吧,50贯。您花17两金子,应该能买到两个健奴。

巩州户曹某甲勘过

第二,解决交通工具问题。您如果想自购动力强劲的名车(一头壮牛+一辆双轮车),得花30两金子(200贯钱)。舍不得了?那您打的雇车吧,价格大概是每载重1斤行走一里路,花1文钱,而且的哥不打表,需要上车前先谈好价钱。

贞观十三年某月日僧玄奘

第三,跟穿越前一样,您要在帝都买房子呢,就十分苦逼。长安居,大不易,地段不错的房子至少也得卖500贯钱,您那百两金子将将够,再追求豪华装修就力不从心了,茅草棚黄土地先住几年再说吧。(您说您大老远的穿到唐朝去干啥哟?)

奉皇唐今上敕旨,往西天取经,恐所在关镇守捉,不练情由,见给过所。

不过有个好消息,就是帝都的房价和房租连官府都看不过眼了,刚刚出台了廉租房政策,硬性规定繁华商业区附近的住宅,每间的月租金不得超过500文钱。如果您租一间,给两个奴仆租一间,主仆三人在长安住一个月,也就1贯钱(人民币2000元)的事。

白马一疋,西海龙王敖闰第三子所化,观世音菩萨于蛇盘山鹰愁涧赠予,见有赠券

第四,民以食为天,下面要解决您主仆三人的肚子需求。

右件人于当地收徒,见有保人观世音菩萨,保不是寒盗诓诱等色

最简单也最腐败的—下馆子去!全长安城最高级的北里名花宴,开宴300文钱,吃喝到天黑,掌灯翻一倍。如果您看上了哪位小娘子,第一次留宿,就得再翻倍,一夜掏1贯又200文钱,比一个月房租都贵。

徒男沙悟净年不详原籍流沙河蓝脸红发

您说这太奢侈了,要自己生火做饭吃?也成,先去买粮食。唐朝的粮食价格也是变动特别剧烈,太平盛世的时候3文钱就能买1斗米,遇个水旱兵灾的,黄金1两只能买杯水喝。一般来说,安史之乱前的粮价是平均15文钱1斗米,安史之乱后涨了十倍,150文钱1斗米。

徒男猪悟能年不详于乌斯藏国高老庄入门长嘴大耳

您那百两黄金=600贯钱,在安史之乱前,能买到4万斗大米,带着穿越回现代,大致相当于170吨大米(唐斗米=今8.5斤);在安史之乱后能买到4000斗大米,现代的17吨。

徒男孙行者年壹仟壹佰叁拾陆岁原籍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雷公嘴

唐朝的壮丁标准口粮是“日2升”,月6斗,您主仆三壮男,先买一个月口粮18斗吧,花270文钱或者2700文钱。(您别问我当时人肚子有多大,怎么可能一天吃掉现在的1斤7两粮食,资料上就是这么写的。那1斤7两,有可能是没脱壳的谷子,也有可能包括了猪饲料等副食品的费用。)

右件人物见有告身

当然北方人吃麦子磨的面和粟(小米),比吃大米普遍。唐朝官方的定价是3斗大米=5斗粟,盛唐的时候西域1斗小麦约35文钱,有购买需要请自己换算。

敕赐锦襕异宝袈裟壹领紫金钵盂壹口九环锡杖一件

1斤盐40文钱,1升醋5文钱。

敕封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大德玄奘年拾玖岁白面无须

1文钱能买三个鸡蛋,30文钱能买一只鸡,500文钱能买一口猪,不想吃鸡肉、猪肉,想吃牛肉?忍着吧,杀牛犯法,要打屁股的!有钱,您也买不着牛肉。

长安洪福寺僧玄奘西天取经文牒

一口能煮3斗米的大锅700文钱,一个碗30文钱,一把钢菜刀80文钱。当时的工业产品真贵啊。

还有更加见多识广的守卫,比如在某个位面55的贞观年间,西域那边的关驿守卫,可能见过这样一份“过所”:

有了锅碗瓢盆米面肉盐,还得有燃料才能做饭。十几文钱能买一束柴火,两三文钱能买1斤炭。

门下:《春秋》之义,尚量卿才。王国克桢,莫先相位。用增其命,必正其名。……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兼修国史紫金鱼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经济之才,式是百辟。……既枢密载光,而亲贤称首,审能群会,所莅有孚,宁惟是日畴咨,故以多年历选,国钧系赖,邦礼克清,宜命曰鼎臣,置之廊庙。……九龄可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令,集贤院修国史勋如故。……主者施行。

您说夏天怪热的,家里想常备点儿饮料?唐玄宗之前,市面上都不好买到茶叶,家里除了酒以外,还可以准备点儿酸奶,外买5文钱1升。

除了欺负普通百姓的“过所”以外,这一路过关勘验的时候,您还看见了不少形形色色的其他“公验”,比如,有个南方人上任的时候,在关门口向守卫出示“告身”,也就是朝廷给官员的委任状。

有饮料了还想吃零食?您是不是打算连可乐也一起扛过去几箱啊。算了算了,葡萄干15文钱1升,大枣5文钱1升,梅子8文钱1升,杏仁20文钱1升,是西域杏仁,不是美利坚大杏仁。

比如您这一行经过二十多天的跋涉,才到了长安,买卖货物又需要一定时间,铁定不可能在几天之内返回原籍,那么就得赶紧去找您在长安暂住地的当坊里正,向他申请“过所”延期。延期以后的“过所”,就能当暂住证来使用了。当然,每个月都申请一次延期实在是很麻烦,但朝廷定出这样的规矩,就是为了催促您尽早返回原籍—今年的租子还没缴呢!

第五,吃食有了,好歹买两身干净体面的衣服吧!

一般情况下,“过所”的有效期是从签发日期开始的三十天之内,过期无效,抓住就打。不过好在申请延期比较容易,只要有正当理由,往所在地官府上报一下,官府一般都给批准延期。

您要买现成的衣服,那比较贵,一件不错的布衫得1000文钱,一件半臂(坎肩)也得400文钱。绫罗制的幞头(裹头巾)100文钱一条,精制鞋子100文钱一双……这种上好的行头,您给自己置办一身,出门时穿一穿就算了。唐朝人还是更习惯自己买布做衣服。

这些就是米失芬一行在唐朝的过关记录。按唐朝的规定,行人过险要地方的关卡和过河码头的时候,守卫必须要查勘每个人的“公验”,查完没有问题就签字盖章留记录,以备万一出事后追究责任。然后,行人进入州县、城市,也有可能被要求出示“公验”勘察。

质量较好的绢大概500文钱一匹,给仆人们穿的粗布100文钱就能买一匹。一匹是一尺八宽,四十尺长,做两套衣服应该没问题。

……

不过,您家里没女人,让男奴缝衣服,估计那两个人会压力很大,那就拿着绢布上外面找裁缝去做好了,一件男式袍衫差不多500文钱能搞定。

东亭守捉健儿王颁逸勘过

第六,出门的代步工具。前面买的或雇的牛车,那是运货用的,您要去平康坊泡妞儿或者结交上流社会的朋友,怎么也得弄匹马骑骑,男奴倒可以在您的马前马后步行。

盐池戍守捉押官健儿吕楚勘过

初唐给马的官方定价是一匹25贯,即2.5万文钱。当然您要拿着不到5两黄金去买“昭陵六骏”那样的宝马,肯定会被人家踹出来。真正的好马叫价千金也不奇怪,您那100两黄金还是不要去凑热闹了。

苦水守捉押官辛五用勘西过

一副马鞍80文钱,一套嚼子和缰绳500文钱,一根马鞭50文钱。

常乐守捉官果毅孟进勘西过

马要吃草,还要吃料(粮食),每月要供这匹马3石粟、六十围草,还得再弄点儿盐,买粮买草约1300文钱。(别再抱怨油价了,真的……)

悬泉守捉官高宾勘西过

骑马的时候,腰里挎一把唐刀才好看,上好的镔铁横刀一口2000文钱,掏钱吧。

(中间大段大段的牲畜财产登记,就别看了,咱跳到卷后,看那长长的审核勘查记录)

第七,赶紧恶补功课。多看看唐代的书,练练毛笔字(否则写张条子都没法拿出去给人家看),熟悉熟悉当时人常用典故什么的,才能附庸风雅地冒充文化人去逛北里妓馆。

驼贰拾贰头……

学费是很贵的,像佛经这样的书,一部开价1贯钱算少的。一百张白纸要60文钱,更好的纸3文钱一张。毛笔20文钱一管,墨15文1两。

马捌疋一乌骠草八岁一枣骝父九岁一骢草八岁一佶父六岁一骢敦六岁一骝父七岁一骠父二岁一骢父二岁

第八,正式开始泡妞!去拜访白莲花,别忘了带些小礼物过去,一双钏子40文钱,一帖轻粉18文钱,一面铜镜2000文钱,一分麝香110文钱,一分沉香60文钱……

右件人于此雇得,见有市券,不是压良浮逃人等(这两个是在本地雇的,附上雇工合同,保证来路合法)

您在酒店里喝够了那十大杯扎酒,出门买了奴婢,雇了车,正在街市里东挑西拣地买别的货物,突然听到兵丁的喝道声,一个家奴赶紧扯着您避到一边。

奴阿麦年拾捌

只见一行两列人马浩浩荡荡地行进过来,前面人骑着马,举着不知啥牌子的旗子,后面有十几个挑夫,挑了满满七八担各色绫罗绸缎,排成一队往前走,还有人在旁边敲锣打鼓,真是热闹。

作人唐穿年叁拾一

围观群众就有人议论了,说这又是天子给魏秘监的赏赐吧?魏公胆大敢谏,前几天圣人刚赐了五百匹绢,上个月还有一次赏了一千匹绢,去年还有一回记得是赏了八百匹绢……

右件人过碛亡失(这三个倒霉悲催的在沙漠里失踪了)

“这魏秘监家里是开布店的吗?赏这么多绢布有什么用?”您听得头晕,忍不住嘀咕一句,身边刚买来的奴仆连忙制止您:“阿郎勿浪语,魏秘监出身河北名门,怎能诬人是商贾一流?”

奴白沙年拾肆

好吧,知道古代歧视商人,我就不多嘴了。不过真的,皇帝赏大臣这么多绢帛是做啥呢?

奴忽陀年贰拾

刚才我们知道了唐朝不能直接用银子买东西,大额交易可以用金子,最常用的是铜钱,那么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算是中等额度交易常用的货币,就是这绢帛。

侄男安奴年贰拾贰

您知道古代开采冶炼铜矿、锡矿和铸币的技术都很落后,是吧?每年新铸的铜钱数量说是不少,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民间商业活动的需求。于是从唐初,官府明文规定民间交易要“钱帛兼用”,甚至还规定交易额超过10贯钱了,就得用绢布来支付。

右件人见连来文(以上这些人都是开始出发时登记在原始证明上的)

那么一匹绢相当于多少钱呢?上面也说过了,正常的价大约在500文钱,半贯钱。不过这玩意儿也是时代不同,变动得厉害,同时也跟绢布的质量有关,绫、罗、绸、缎、缊、绨、绡、缯……各种布料在各种情况下价格都不一致。拿出来买东西的,还是以绢为主。

婢失满儿年拾肆

所以,皇帝赐大臣绢,其实就等于直接给钱。大臣家里的仆人完全可以拉一车绢上街,边走边用绢直接买粮食买器具。您呢,也完全可以带一堆绸绢去平康坊找红颜知己白莲花。(唉,别自己背啊,那俩奴仆买来是干啥用的?)

婢绿珠年拾贰

到了白莲花家里,您就明白了,过来欣赏她文艺表演的王孙公子们,很多都是带着绫绢来的。白莲花在堂上歌舞的时候,这些郎君就不断送上绫绢,说是“上娘子缠头”用。

婢春儿年贰拾

很多年以后,白莲花被一个富商买走了,带到江州去安置。夫婿常年在外面经商做生意,白莲花自己守着一艘空船,百无聊赖,夜夜弹着琵琶忆苦思甜。某一天,有个也姓白的江州官员听到了她的琵琶声,请过来聊聊天,白莲花回忆起她韶颜如花的盛年,这样唱道:

奴逐马年拾捌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奴捧鞭年贰拾贰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奴归命年贰拾贰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奴信子年贰拾陆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译语人安禄山年贰拾

货币这一篇比较复杂,所以说明注释要多一点儿,请想穿越的同学质疑之前先看完下面这些。

侄男意奴年叁拾

一、这一篇里提到的所有物品价格,金、银、钱、粮食、绢布、车马、房屋、奴婢……在资料里都有大量的不同记载,价格相差悬殊还很大。作者鹿取的价格指数,要么是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对比认为可信的,要么是自己在不同数值里取了觉得比较合适的中间值,只保证数量级上的准确。换个时间、地点、环境,这些东西的价格就可能变化较大。

昭武米国萨保米失芬年肆拾叁

二、这一篇的主要参考资料,关于货币和金银的是《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和《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以金银之货币机能为中心》(加藤繁著),关于古代和现代度量衡换算的是《三至十四世纪中国的权衡度量》(郭正忠著),关于各种物价的是《金泥玉屑丛考》(王仲荦遗著,郑宜秀整理)和《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黄冕堂编著)。

这卷珍贵重要的介绍信,当然要由您的雇主米失芬收着。趁他还没拿走,您赶紧先瞅几眼。

三、关于白银和黄金什么时候在中国才成为货币,一直是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有人认为直到清末民国发行了银元,白银才成为法定货币,之前在明清都只属于以物易物)。唐代白银能不能用来直接买东西,学者们也有不同意见,加藤那本参考书的观点就与本文观点不同。这个议题说起来太复杂了,我就不掉书袋了。

不过呢,您会发现这个“过所”,八成已经跟一卷长长的纸券粘在一起了。那个纸卷,就是雇佣您的胡商驼队的“过所”。他们在出发地申请下这玩意儿以后,每过一地,都要上交给官府检查签字盖章、补失查漏,所以走过的地方越多,前后续加的公文越长。

四、汉代的大量“赐金”,近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很有可能赐的是黄铜,明确表述为“赐黄金××”的给的才是黄金。而且,有时候“赐金多少”只代表一个价值尺度,也就是宣布的是赐金、铜,但实际上给到被赐人手里的,是价值相等的铜钱或实物。这现象在唐朝也存在。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的时候,官府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您的申请报上去没几天,“过所”就批下来了,基本上是把您写的东西照抄一遍,后面有负责的官员批示“任去”,还有签名和州郡官府的公章。

汉代不说明数量级的“赐金500”“赐金800”,一般指“500斤”“800斤”,但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不说明数量级的“赐金500”“赐金800”就变成了“500两”“800两”。当然,唐两比汉两大得多。

州府负责审核发放“过所”的官员是“户曹”,他根据县里上报的材料来判断是否应该给您开具介绍信,如果材料不完整,他会用书面形式要求县里继续调查、上报、补充情况,直到他决定是否给您开信为止。

五、唐朝的1贯钱=1000枚铜钱,是官方法定数值,但是实际上,因为钱荒现象太严重,民间的“短陌”现象很普遍,也就是1贯钱里可能只有七八百文钱,但是大家还都承认它有1贯钱的购买力,用来买东西还可以,不过给官府缴税的时候就非常吃亏,官府一般会要求缴税人把少的那部分钱添足。所以正文里所说的1贯钱的重量,实际可能要打个七折八折的。

里正接到这个牒文,先核实一下里面写的情况是否属实,如果属实,签字往上一级官府(县衙)送过去。县里负责这个工作的是县尉,他也要再核查一下情况,签了字再往州郡一级的官府上报。

六、正文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唐长安城,所述物价也尽量找长安城或者内地的资料记载。但是这些记载很多来自文人的笔记小说,夸张、猎奇的性质浓重,很多是不太可靠的。比较可靠的是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唐代账目文书,但是那个地方离长安城又太远了,即使在交通方便的今天,新疆和西安的物价也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文中的各种物价,是把两地资料做了综合,为了行文顺畅,不再一一说明哪个物价是哪里的。

开元六年某月某日

七、正文里根据结构需要,出现了用黄金做等价物,计算唐代铜钱和现代人民币比价的文字[地段不错的房子至少也得卖500贯钱(人民币100万元),主仆三人在长安住一个月,也就1贯钱(人民币2000元)]。这种计算方法,如果真能带着黄金穿越来穿越去,倒也可以成立。但如果您穿越不成功,这方法就是不准确的。

妻张三三款:夫唐穿去后,所有户徭一事以上,并请三三祇承。(要找一个您近亲的男丁或者户主,来承诺您走以后,如果在下次交税服役前回不来,那么您的赋税由他/她来承担)

因为从古代到现代,别的物品生产技术飞速提高,而黄金的开采则相对进展迟缓,所以在现代,黄金价值远远比在古代高。举个例子,黄金和白银的比价,现代已经到了1:40左右,而在汉唐只有1:5,现代的黄金比汉唐的黄金值钱多了,同学们千万不要从现代买了黄金带在身上穿越到古代去卖,要亏死人的。

保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等五人:唐穿所将人畜,保并非寒盗诓诱等色。(要找五个乡邻作保,证明您带走的人畜来路合法)

比较科学的,能正确反映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货币折算方法,是用大米作为等价物。就是在唐代用1贯钱买了多少大米,带这部分大米穿越。咳,是在现代用人民币购买同等重量的大米,然后计算这些人民币与唐代1贯钱的比价。

恐所在关镇守捉,不练情由,请给过所。(恐怕经过的地方不知道我的情况,发生留难,所以请给我开个介绍信)

以目前的去壳大米每市斤2元计算,安史之乱前的一枚开元通宝,约能购买大米0.57市斤,1文钱约等于1元人民币,1贯钱=1000元人民币。安史之乱后,1文钱约等于人民币1角,1贯钱=100元人民币。

某县某乡村/坊/里丁男唐穿年叁拾一奴阿麦年拾捌家生因歉收无济与胡商米失芬为作人往长安(这是写明您和家奴的籍贯、年貌、出门原因和目的地)

尚书省将出台政策,遏制长安房价过快上涨|住宅

开元六年某县民唐穿请给过所牒

朋友,您想一夜致富吗?您想成为资本神话的主角吗?您想赶上盛唐长安房地产业最后一波暴涨浪潮吗?欢迎报名参加唐穿炒房团!本团特邀长安房地产界资深人士、著名学者、公共知识分子鹿志屹女士作为导游顾问。她将带领您参观长安城各种类型、各种档次的住宅,有什么问题,请不必客气,随时提。

申请“过所”也要找里正办理,首先呈上您自己写的材料:

那位先生您问什么?“岑忙打蒙攻给裂错别一本或没?”对不起,麻烦您说普通话,好吗?“请问大明宫几垒钞票一平方米?”

理论上,像您这样的成年男丁,负有缴税和服役的责任,是不能脱离责任田到处游荡的,当地官府也不应该为您开具“过所”。这时候,那一队过路胡商就派上用场了,他们要跟当地官府洽谈,甚至行个贿,准许他们在当地雇佣良民一起上路。然后,您再跟这些胡商签个合同,自愿当他们的雇工,当时叫“作人”,这样就可以去申请“过所”了。

我谢谢您,皇宫和官府公衙都不进入房地产市场流通,您怎么不去买北京紫禁城啊?我们能参观到的最高级的住宅,也就是宰相府档次的,还得是个已经败落入官,由官府发卖的宰相府,才能空荡荡的没人管,由我们进去看呢。

对于您这样的白丁百姓来说,要去开具的“公验”叫“过所”,用途很单一,就是证明您这个人是良民,有籍贯,有家业,来路正派,全国各地都应予放行。

说走就走,各位请跟我往东北边来。

唐朝的老百姓,只要走出本县,就得去开单位介绍信,也就是“公验”。“公验”有很多种,当官上任用的“告身”,民兵开拔用的“总历”,驿站工作人员用的“符券”,甚至买卖土地财物的凭据,只要是加盖了公章的官方凭证,都可以叫“公验”。

为什么往东北?因为长安城的三大皇宫区域都在北城,其中最重要的大明宫是在东北角,所以就带动了周围区域成为全城地价最贵、最能彰显身份的居住区。您想想,达官贵人都是以经常进宫朝见皇帝为炫耀资本的,长安城那么大,那时候又没直升机、豪华跑车、地铁……住所离皇宫远的话,进宫一次就得累个半死啊。

您一看机不可失,回家跟娘子商量,反正您也不会种田,不如应雇去做生意吧,没准儿还能发大财。张娘子有点儿舍不得,架不住您死赖活赖,还是同意了,而且很有良心地还叫您把家里的一个男奴带着上路好照顾生活。

所以,长安人以居住地划分特性的话,应该说是“东贵、西富(西半城住了好多胡商)、南贫贱”。北呢?北边住的是皇帝那一家子,谢谢……

比如说,在张娘子家种了一年地,她发现您这个银样镴枪头对农活一窍不通,不帮忙光添乱,还净偷吃家里的好东西。两口子正生气呢,某天这村镇里突然来了一队西域胡商,说是要去长安城贩运丝绸的,路上遇了恶劣天气,减员不少,需要在当地雇佣几个人赶骆驼。

现在我们来到了崇仁坊,那边是坊门……哎,那位团友别乱走,要参观的住宅大门在这边。

如果您打算从此老老实实地跟张娘子一起过日子,一辈子不出本县,有个户口簿也就够用了。不过,咬牙毅然穿越的兄弟,大都抱有指点江山、统一地球的雄心壮志,叫您当一辈子唐朝农民,恐怕您会退团回来把我们告上公堂吧。

您问为什么不进坊门?长安城的民宅不都是被围圈在一个个坊里,得先进坊,再进宅吗?嗯,表扬一下,这位团友显然对唐朝的城市和住宅很了解,不过您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前头已经说了,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第一所房子曾经是一位宰相的府第。唐制规定,王公贵戚和三品以上的大官,可以自己家在坊墙上开大门,不经由坊门,自家出入。所以我们从城内主干道上,就可以直接进宅子的大门啦。

收了钱,里正才收下“手实”。他再把全村全坊每户人家的“手实”整理抄写一遍,编成“计帐”,再往县里送。县里的工作人员也要把每部“计帐”再统计登记一遍,这样编成的才是户籍。户籍要一共抄三份,往首都长安的户部送一份存档,州郡再留一份,县里也留一份。到了这一步,您这个穿越来的非法移民,才算摆脱了黑户的待遇,不用担心走在大街上随时被抓住遣返了。

来来,这就是宰相府的外门。怎么啦,各位?为什么大家都一脸失望啊?

钱?什么钱?您正挠头,只见张娘子早有准备地拿出8文铜钱,一一数清交给里正。这也是唐律规定的,进行人口普查造户口簿的时候,用到的纸、笔、墨和人工费用挺高的,要按人头向老百姓收税,每口人交1文钱,一户人家再总共交1文钱。您这个家庭连良民带奴婢一共七口人,8文钱交出。

嫌这大门不够气派?围墙也太土了,就像个农村地主大院似的。哈哈,别着急,继续跟我走。

团貌完毕,人籍相符,您以为这就没事了?里正手一伸,说:“拿钱来!”

您现在看到的外墙,是由黄土一层一层夯筑起来的,什么涂料都没抹,就是夯土的本色。这种外墙一般要绕宅一圈,把整座府第围起来,作为一种保护和界限划分。这墙虽然简陋,但墙内就是宰相家的私人地盘了,乱入要被打死的哦。

里正接了“手实”,听张娘子说完情况,正眼瞧一瞧您这个刚附籍的浮浪人,是否和户口簿上写明的年龄、身貌相符—这个步骤叫“团貌”,必不可少。因为您有了户口和土地,就得缴税服役,有很多人为了逃赋役故意把自己的年龄报小或者报老,甚至假报重病残疾,这些违法行为都必须由里正同志一一勘察纠正。如果里正一时走眼,失职漏过去了,日后查出来,里正要被打板子的。

大家再看土墙中间的这乌头门,确实也比较简陋,就是三根木柱横竖一搭,像个草字头“艹”形状,其中突出在横梁上面的那两根柱头,通常要雕饰一下并涂成黑色,所以叫乌头门。

啰唆的“手实”写完,张娘子和您去本地的里正那儿上交。所谓里正,您可以理解成介于居委会主任和街道办事处主任之间的一个公务员,通常是由本地富户或者退伍兵来当。

各位往前走啊,跟我进门来。往前看,看见前面老远那座飞檐重楼、华丽气派的白墙红大门了吧?那个才是宰相家的正门呢,刚才我们进的只是外门。被骗了吧,哈哈。

开元五年某月某日户主张三三牒(这一行里的“张三三”三个字应该是张娘子亲笔签名,如果她不会写字,就按个手印或者画个十字)

别着急往正门奔,大家先看看我们的左手处。这儿有一间挺大的厅房,原来叫“阍室”,就是宰相家门卫的住宿和值班室。当年宰相在位时,有谁要来拜见,得先到这里来通报。

牒件通当户新旧口并田段、亩数、四至,具状如前。如后有人纠告,隐漏一口,求受违敕之罪。谨牒。(这行的意思是:我已经把家里的人口、土地全部如实上报了,如果有错漏愿负法律责任)

“阍室”后面,夹在外墙和宅墙之间,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通常用作马厩。唐朝的达官贵人没有家里不养马的,代步工具嘛,就跟现代权贵们买豪华跑车一样。如果这院子特别大,那除了马厩以外,还可能在这里建仓库甚至菜园子,然后马夫等奴仆也搭个草棚子住这里。

一段四步居住园宅(这一行是说她的家宅基地面积)

好了,我们返回去,进正门。

一段一亩部田三易城西五里胡麻井渠东渠西麴文济南渠北曹粟堆

那位走得有点儿喘了啊,这外门和正门之间的空地确实比较大。这也是有原因的,当年宰相权势正盛的时候,每天来谒见的各色人等络绎不绝。他们大多骑着马带着仆人过来,主人通报以后被让进正门去了,他带的仆人和马匹就得在正门外这块空地上等着。据说最夸张的情形,这么一大块空地被占得满满当当,连个插针的缝儿都寻不着,来晚的人家只能退到乌头门以外去等呢。

一段一亩部田三易城西五里马堆渠东张沙弥子西张阿仲南北渠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宰相被抄家败落以后的情形,空地上已经长满荒草啦。从外门到正门之间的路,原来是砖石铺过的,现在也是砖碎石乱,只能勉强看出个形来。

一段一亩部田三易城西七里沙堰渠东渠西张延守南第延守北麴善亮

大家注意看这里,正门外的地面上,这儿有一排长坑,门那边的对称位置也有。这个就是安放“戟架”的地方,也是宰相身份地位的见证。

一段二亩常田城北廿里新兴东渠西道南道北曹君定(这是说她家这块土地的面积、性质、东南西北的边界,跟谁家耕地接壤,下面三行同)

什么叫“戟架”?这是很有唐朝特色的一种建筑物装饰品。朝廷规定,三品以上大官和王公贵戚可以在正门外面排列竖立一根根长戟,官品越大,列戟越多,从十根到十六根不等。戟顶往往还绑有幡旗,风一吹,呼啦啦地抖动,就像现代建筑物门前的旗杆似的,这些长戟要插在木制的底架上。

合受常部田(下面是写清楚张娘子家拥有的田地)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座唐朝宰相府真正的大门吧。

夫唐穿年叁拾岁丁男脑痴开元五年赦后附漏入赘(这就是说您啦,写上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再写明上户口时间)

这座大门楼高二层,左右宽度相当于三个房间,前后深度则有五架房梁。屋顶是悬山式的,顶上覆盖着黑色的陶瓦,屋顶两角还各有一只上翘的“鸱尾”57

夫李四四年叁拾叁岁开元二年籍后死(这是说明张娘子前夫的情况)

支撑起二层门楼的一根根大柱子,还有两扇好大的门板,都被刷上了朱红色的漆,所以老杜一形容权贵人家就感叹说“朱门酒肉臭”。至于柱子之间的墙壁,虽然也是夯土筑的,但是土层外面会抹上厚厚的白色涂料,显得高雅洁净。当然,现在这些白墙已经被风雨吹打得污损了。

右件人见有籍(这句话的意思是上面这母子女三良民和三个奴婢目前都有正规户口)

这座门楼,还有门楼两边延展开去的白色宅墙,全都建筑在突出于地面的台基上。这些台基,也是先由夯土筑成矮矮的长方体或者梯形体,外面再包一层砖石,砖面上再造门楼或垒墙。对着门洞的台基处,要凿铺出几级石阶来,如果台阶比较高比较长,旁边还有栏杆让人扶着爬阶。

婢阿花年拾伍岁

来,大家跟着我进大门。留意一下这两扇大门上的铜头乳钉和兽嘴衔环的门把手,这两样东西在唐朝都是刚出现不久,算是新鲜事物,看来那位宰相还是个潮人呢。

奴阿麦年拾柒岁

哇,好大的院子,是吧。

奴阿福年拾陆岁

哈哈,这就是唐朝建筑物的共同特征啊,可能不精致、不华丽、不舒适,技术含量不高,但只要有条件,唐朝人就努力把房子院子桥梁道路修得又高大又宽阔,稳稳当当、方方正正的。

女李阿小年捌岁小女

我们来看宰相家的院子。基本上,所有唐人宅院都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做局部变化。四合院大家都熟悉吧,用正房、东西厢房、回廊、门厅等围合起来的方形闭合院落,前后左右一进套一进的。宰相家这个外宅部分,虽然很大很宽阔,但也是由好多个四合院套起来的,其中最大的一个院子,就是现在我们进了大门所在的这个,据说当年这里举办过好多次马球赛呢!

男李阿大年拾贰岁小男

院子的地面,大部分是砸实的黄土,只有主要道路用砖石铺了一下。各个房前屋后,种植着花草树木,但是不太多,主要的园林景致在后面的内宅部分。

户主张三三年叁拾壹岁丁寡右颊有痣代夫承户

各位跟我来,请参观前面这座正对着大门的高大建筑。这是整个宅院里最精华、最抢眼的部分,也是最能标志宅院等级的代表性房屋—正堂。打个比方,这屋子就相当于北京紫禁城里的太和殿,长安大明宫里的含元殿,是一家之主会客,摆重要宴席,召开全家会议,乃至死后停棺材举行拜祭的地方。据说那位宰相光在这间正堂上就砸了一两百万文钱,足够买一整座一般性豪宅的了。

张娘子和您二人欢天喜地,赶紧写了个“手实”,也就是唐朝的户口簿,报到当坊里正那里。户口簿上是这么写的:

唐朝的四合院,与各位比较熟悉的老北京明清四合院,最大的区别也就是在这个正堂上。大家想想,老北京四合院,一般是院子四面有屋有墙,中间空着,用来种树、架藤、养花、挂鸟、摆金鱼缸,夏天还绷上天棚遮凉。

先这么混了几年,千里之外的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可能是皇帝的小三扶正了,或者是老婆生儿子了,总之朝廷下了一道大赦令,说“天下浮逃人等”都无罪啦,准许你们这些黑户在当地免费上户口。

唐朝这个四合院,除了四周有屋,有墙,有回廊,院子的正中间,孤零零四边不靠的,就矗着这么一座华丽的正堂。如果说典型北京四合院是“口”字形的,那么典型的唐朝四合院就是“回”字形啦。

所以要偷偷地进庄,村里还真有一户寡妇,就说姓张吧,老公死了给她留下几个小儿女,家境还算小康,有田地,有大牲口,有奴婢。这张娘子见您肤色白嫩,身材高大,语言诚恳,不觉春心萌动,先是秘密留下您干活当长工,然后在一个大雷雨之夜,那个……此处马赛克一千字。

正堂的建筑风格,跟大门保持一致,也是黑瓦屋顶、朱红柱子、砖砌台基。一般人家也是用白涂料来抹正堂的内外墙,不过我们这位宰相啊,为了炫耀有钱,弄了一堆香料和红粉涂料,居然把正堂的外墙抹成了大红色。据说刚建成的时候,一靠近正堂,人们就觉得异香扑鼻。那位客人,您是过敏体质?别担心,别担心,这么长时间下来,现在连红墙都褪色褪得差不多了,更闻不到什么味道了。唉,装修污染真是害人哪。

如果运气好,人家可能瞒着官府偷偷收留您。这个事一定要低调保密,如果被里正县尉等公务员知道了,带人把您抓住,就得打一顿板子遣送回原籍。没原籍可送?那流放到战争前线或者深山老林去做苦役打仗。总之,现代欧美发达国家对付非法移民的那一套,穿越者在唐朝很可能先享受过了。

我们上正堂的台阶吧,那位腿脚不太利索的团友小心点儿,别人扶一把,或者扶这旁边的栏杆也行。大家再注意一下这些栏杆,一般人家的台基上,有些木头做的栏杆已经算不错的了,宰相家这栏杆可是上好的石头雕砌成的哟,跟皇宫里的差不多。老实说这也蛮犯忌讳的,怪不得他后来那个下场呀。

您可以一边吃野果,打兔子,当白毛男,一边悄悄接近附近的村庄。不是让您偷鸡摸狗,好吧。瞅准村里有比较厚道的人家,或者哪家家道殷实,急缺壮男的寡妇户更好,跟人家说您是为了逃避赋税从家乡偷跑出来的,求赏口饭吃,您有的是力气,可以帮佣干活。

推门,我进屋啦,大家跟紧了,最后面的那位团友您不用关门—唉,说晚了。

灵魂穿越或者从投胎开始穿越的,就不提了,只说一个现代成年男子的肉身穿越到唐朝,在无人旷野里醒来之后,请先做好野外生存几年的准备。

门一关,室内光线明显暗下来了。虽然门两边有两扇朝南的不小的直棂窗,其他三面墙上也在高处有开窗,窗户上糊的白纸现在还破损了不少,漏光更多,但是正堂太大、太深了嘛。南边靠近门窗的地方还有点儿亮光,北边屋内深处,几乎啥都看不清了。

那好,我们得从头说起。

为了解决这个采光问题,有的主人家干脆就不建正堂的南墙,而用几根柱子与北、东、西三面墙一起支撑屋顶,做成个半露天的戏台模样。还有更不怕冻的,四面墙都不建,纯用柱子撑起屋顶,把正堂盖成一个大亭子。反正有钱人家不在正堂里睡觉,嫌冷的话不去就行了。

您还是不死心?问这个“公验”是什么样子的?要怎么才能弄到手?

宰相已经因为被抄家搬走了,现在正堂里没有什么家具,空空荡荡的。不过就算有家具,各位也不用指望走进来能看见八仙桌、太师椅,嘿嘿。

知道厉害了吧?那什么带几张银票,雇个出租马车就能满世界溜达的,趁早歇了吧。

那么当初这里是怎么摆设的呢?我来比画一下,堂上正中靠北的这里,原来摆放着一架很大的屏风,据说是金银珠宝镶嵌的紫檀装框,锦面上是名家绘制的山水人物画,总之很贵重就是了。

这是针对门卫的法律,您以为您这个没“公验”的盲流可以不受罚吗?哪有这种好事!没“公验”去闯关叫“私渡关津罪”,被抓住了就是一年半徒刑。哪怕您只是到了关卡处没闯过去,甚至只是接近关卡还没开始闯,都得判刑。或者您的“公验”有问题,过期啦,或者带了“公验”上没写明的物品,那都要入罪,严厉得很。

屏风前面放着一张大床,可不是让您睡觉的床,主要是用来坐人的,有点儿像后世的罗汉床。床面上铺着厚软的茵褥,床上床下都可以放几案,用来搁东西。床上还有凭几,放在坐者身前让人往前倚靠的。

当然,如果有合法“公验”,唐律也保障行人的权利,规定如果守门的无故吃拿卡要留难行人,碍留行人一天,负责人要被打四十板子,最多可以打一百板。

大床前,两边各放着一排小型坐床,也各配茵褥几案。此外,角落里立着各种香炉、暖炉、灯烛等,整个房间用帐幄、帘幕分隔和装饰。

就算您好容易从身上翻出来个值钱的小玩意儿行贿,门卒敢随便收吗?您以为这帮人是闲得没事敲诈勒索呢?唐律明文规定:门卒如果放了没“公验”的人过关,要被处以一年流放苦役,如果被放走的这人还犯有其他罪行,门卒还要加罪。

哦,我还忘了说地面。北方城市很少用木地板,大家看我们脚下,是用雕纹花砖铺砌的室内地面,另一种高级做法是用水磨石平铺,光亮如镜,也更容易清洁。不过达官贵人们还不以此为满足,像我们那位宰相,当年居住的时候,常年在地面上再铺一层厚厚的宣城红地毯,也就是白居易斥责过的“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58

我说,您也不用给人家递烟啦,这玩意儿唐朝人听都没听过,您要有心还不如送几服五石散。赶紧打手机找熟人?您威武,这是打算搬着移动联通电信公司一起穿越啊?

当宰相在正堂举办最隆重盛大的宴会时,舞女们就在红地衣上翩翩起舞。如果来表演的舞乐队规模太大,室内施展不开,那么他们就在堂外的空地上举行演出,而宰相和客人们则坐在堂口观看。

您不懂“公验”是啥?就是唐朝的身份证明啦,身份证、驾驶本、军官证、护照、单位介绍信一类……喂,您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二代身份证,人家可不认。美利坚合众国护照更不行。别的都拿不出来?拿不出来的话,不是逃奴就是浮浪户,来人绑住了送府衙关起来!

前来谒见宰相的各色人等,如果不是很熟的人,在“阍室”通报以后,就算被请进来,一般也要先在门楼耳房或者侧厅厢房等地候着。什么时候宰相有空儿了,再被叫上正堂,见面行礼说事儿。总之,包含正堂在内的外宅,都是家里男主人会见客人、讨论公事、进行社交活动的地方,女眷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往这里乱跑的。

像您这样穿着诡异、举止荒唐的人物,不被注意到是不可能的。门卒伸手一拦,直接就问:“干什么的?哪里来的?‘公验’拿来勘合!”

外宅就参观到这里吧,大家跟我走,下面我们到内宅去看看。

土黄色的城楼遥遥在望,小哥美滋滋地想着拜把子,收小弟,王霸之气,统一银河,妹子乐陶陶想着勾引阿哥,迷死皇帝,整个宇宙围着她转,边想边擦口水,不知不觉到了城门,走过护城河上的桥板,来到两三个执矛的守门士兵面前。

外宅和内宅之间,要被墙和门分隔开。中间这道门后世俗称“二门”,通常也有人看守,外人不得乱入,内宅婢女也不准乱出。

好啦,不跟团的驴友野外穿越成功啦。睁眼一看,山高林密,不慌不忙,包里摸出自带指南针,天上有了北斗导航仪,定准方向,果断开走。走个一天两天,十天八天,前方果然出现了官道,顺着官道走,准定能进城。

进了二门,大家看,前面又是一座孤零零的堂,不过要比外宅的正堂规模小一些。这是由女主人主管的内堂,也叫寝堂。

中国历史上的唐朝618年建立,907年灭亡,存在时间为二百九十年,人口最多时只有八千多万,疆域最大面积则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我们就算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八个人,由于人类社会的聚集分工现象和人口密度与生存资源的正比关联—简单地说,唐朝疆域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

如果是普通人家,这里就算是男女主人的卧室了。不过宰相家嘛,房子多,他家夫人只在这里接见她自己的客人,主持家务,进行一些社交活动。

原因很简单,在全国疆域面积当中,城市面积占的百分比是很小的。

内堂和其他所有主人经常使用的房子的建筑风格,跟大门、正堂是一致的,只是规模小一些,有些细节部分不那么奢侈华贵。值得注意的是……大家抬头,往上看。

我们曾经介绍过,如果您穿越到唐朝后落到了城市里,那么千万记得防城管、躲夜禁。其实,假如您的穿越是只固定时间,不怎么在乎地点,那么直接落到城市里的概率并不大。

外宅正堂是一座高大的单层建筑,内堂则是一座二层小楼。这种二层小楼在我们一会儿要参观的很多个内院、园林里也还会看见。大家走近点儿,发现了什么没有?

户口簿、暂住证、单位介绍信,一个都不能少|户籍制度

这小楼的一层,是四面有墙的,看上去墙还很厚实。而二楼则像个亭子,只用木柱支撑,没有墙,是完全显透于室外的。我们现在站在内堂外头,就能清楚地看到二楼地上放着一具很大的坐床。

高启安.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敦煌研究,2001(3)

不过再看仔细点儿,二楼四面屋檐下,都有竹卷帘,现在是卷成一束吊在上面。如果女主人上了楼,坐下来看风景,侍婢只要把竹帘放下来,形成半透明的效果,就可以起到遮蔽人身而不妨碍观景的作用。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这种用帘幕当墙的透空阁楼,在长安城非常流行。长安的冬天并不算太冷,夏天却非常闷热,所以在高处迎风纳凉是件很舒服的事。

所以,某些古装电视剧里,无论汉唐三国哪个朝代,一律桌椅板凳乱飞,固然是胡编乱造,但某些号称“纪录片风格”的正剧复古复得过了头,贞观开元年代的皇宫里还在坐地席,睡地垫,那也是一种误导。矮足家具虽然矮,那也是家具对不,有材料、有架构的纯天然木料,环保工艺,纯手工打造。

大家这边走,再穿过几重四合院,花草树木渐渐多起来了吧。我们去唐朝宰相的后花园看看。

总之,唐代是一个由坐榻、坐席、低案等矮足家具,向桌子、椅子等高足家具过渡的时代。前期还是以榻、床、案等低矮家具为主,长腿靠背的椅子,基本上您看不到。后期接近五代十国的时候,带靠背的椅子和高腿桌子,才算在全社会普及了,但即使到那时,甚至到两宋明清,供人盘腿坐的榻也没有绝迹,还在社会各个阶层里广泛地使用着—现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大热的“罗汉床”,就是一种供人盘腿趺坐的榻。

这宅子真大呀,您看,后花园里居然有一个不小的湖泊,湖上还能划船呢!大家也走累了吧,我们上船歇一歇,沿着湖岸看景。

不过呢,习俗的力量是强大的。由晚唐至两宋,即使高桌靠背椅已经广泛普及,社会礼制仍然普遍认为,最端庄规矩的坐姿,还是最难受的跪坐法,其次是盘腿胡坐,最后才是显露出腿部线条的垂足坐。特别是对于受礼制要求苛刻的妇女们来说,在外人面前垂足坐椅子,是一种家教不好的表现。

这些假山奇石、绿林青草、繁花游鱼、珍禽异兽,都先不说了,估计各位团友也都见得不少了。大家注意园子里这些建筑,这边水榭,那边歌台,无论是几层楼,哪怕只有一层,也几乎全是没有墙面的全木柱式结构,有私密需要的时候用帘幕、屏风、行障什么的来遮挡一下就行。

唐代前期大户人家内室里,除了坐榻、坐床、坐席以外,还有一种现代常见的坐墩,当时叫“笙蹄”,或瓷或木,圆桶状或月牙状都有,算是最早出现的高足坐具。家中妇女平时在榻、床、席上坐着的时候,都是盘腿的,只有在使用这种坐墩时,才能垂下双腿,舒筋活血。

大家真是走累了啊,都没精打采的。我来说个香艳的宫闱秘闻给各位提提精神吧。

以上说的是在外面做客吃饭的情景。您跟狐朋狗友们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醉醺醺回家,家里娘子满脸笑容地迎上来慰问:郎君辛苦了,是跪铁板席,还是跪胡床,还是跪坐墩,自己选吧。

话说有一年的端午节,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湖上的“水殿”里正午睡,被一群宫嫔的叽喳声吵醒了。睁眼一看,那群女人凭栏倚槛,正在看雌雄两只鸂鸟鶒鸟59在水里那啥呢。玄宗皇帝也是个豁达的,搂着贵妃,隔了一层绡帐跟宫嫔们说:“尔等爱水中鸂鸟鶒鸟,争如我被底鸳鸯。”可见宫里的“水殿”也是这种没墙的全通透框架式结构,天子贵妃那啥,只叫下人设一层轻纱帐,意思一下,隔开就行啦。

入席以后,客人们围坐在桌边板凳上,那些守礼节的可以盘腿打坐,洒脱放诞的垂腿而坐,不守礼又不敢洒脱的盘一腿垂一腿……总之大家是聚在一起,共同吃桌上那些盘盘碗碗里的饭菜,由“分食制”变成了“合食制”,并且延续到今天。

这位客人您问啥?这宅院到底有多大?全走完看一遍得多久?哟,这可不好说了,要取决于我们团的行走速度和参观的仔细程度。目前为止,我们只看了外宅的主院、正堂,内宅的内堂,路过了内宅的一些院子,进了后花园一角……对,我们现在极目所见的只是后园一角,那边还有老大一片呢。

在唐代以前,郊游群众都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入唐以后,西风东渐,群众觉得这种“各吃各饭”的分食制不够热闹欢乐。于是,唐代最流行的饭局变成了这样子:当中摆一张很大很大的高足食案,跟我们现在的餐桌基本无区别了,大家的饭菜全摆在桌上。桌边放置三条又宽又长又大的坐具,您按传统规矩叫榻也行,我觉得直接叫大板凳,最是直观形象。

我们现在相当于看了一座现代化大别墅的车库、门厅、客厅、一间主卧室和花园一角,那什么厨房啦,卫生间啦,地下室啦,佣人房啦,很多间客卧、更衣室、洗衣房、阳台功能区几乎都没涉及呢。而且,一座别墅才能住几个人啊?这座宰相府第,极盛时连主人带奴仆雇工一千人都不止,这还不算那些来打秋风蹭饭的穷亲朋故、旧门生、同乡。

同样,如果主人家是个率性简约的复古爱好者,那席子毯子一铺,各人座位就划定了。或者再高级点儿,给每人发一具胡床,也就是我们现代还在普遍使用的马扎子,各人坐着小马扎,面前摆上食案,一边看风景聊天,一边各吃各饭。

那边的团友别吐血啊。大家要是实在太累了,这座宅子就参观到这里为止吧,反正那些厨房、厕所、奴仆房也没什么好看的,比正室的华丽轩敞程度是差远了。这位您问这所宅院售价多少?

不用理他们,人全到了,酒食也准备好了,我们坐下开宴吧。嗯,坐……坐哪儿?

哎,这倒是正题啊。

当然,不用围幕的后果可能是招来一堆乡人乞丐密集围观。

其实,要跟现在北京、上海的房价比起来,这房子真是一点儿都不贵!占地将近五万平方米的一座豪宅,官府标价仅500万文钱!500万文钱!唐朝开元通宝跟现在人民币的比值,安史之乱前大约是1:1,安史之乱后是10:1左右。

如果一行人里有女眷,那么挑选好野餐地点以后,奴婢们就要动手用围幕把这块地方围起来,或者围三面,留一面对着河水花树以便欣赏风景。如果全是洒脱风流的郎君们,围幕这种气闷的东西,干脆去掉算了。

也就是说,唐朝前期,您出500万元人民币,就能在长安城的黄金地段买这么一座五万平方米的豪宅!唐朝后期更便宜,只要50万元啊!

简单点儿的话,就在主人家后花园里摆上一桌酒食,赏花作乐;要更时尚更小资一点儿,那我们去城里最大的野生自然公园曲江池,甚至出长安城到郊外的渭水之滨、终南山脚。春天里,这些野餐热点地区,到处可见各贵家围起来的行障帷幕,里面全是出来亲近自然的贵族男女们。

团友们,先别激动,听我说,听我说……标价这么便宜,那是有原因的,就是要买这宅院,除了出钱以外,还有很多附加条件。

不过在这个晴朗的飘散着花草香气的春日里,主人兴致勃勃地提议:我们拉上几个朋友,到户外去野餐吧。

最重要的,唐朝人住房子都得按照等级来。像我们今天参观的这宰相旧宅,这种建筑规格,只有三品以上的达官贵人才能住。像各位这样的平民百姓,就算再有钱,买了房子自己住进来,那就叫逾制,要被抓起来的,轻则打屁股流放,重则说你谋反,杀头都有可能呢!

按照礼貌的传统的方式呢,您两位在室内用餐,主人家会在各人的坐榻前放置一个比榻稍高一点点的小长方桌“食案”,酒菜主食按人分成份,依次往各人面前食案上摆放自己那一份吃食。大手笔的富贵人家,还会请门客们来陪着用餐,命家养的伎人在餐厅中央奏乐歌舞,让客人一边享受物质文明,一边享受精神文明。

所以啊,您各位要真打算买这房子,交了钱拿了地以后,得先把那些壮观威严的门楼、外墙、正堂什么的拆毁了。然后,这块地太大,也不能全作为您自己一家人的住所,要分割成几座宅院,自己住一座面积规格不逾制的,其他宅院或者倒卖,或者出租,反正麻烦多了去了。

聊天聊到了饭点,主人表示要留您共同进餐。

所以很多高官重臣的后人,如果家道败落,住不起大宅了,卖又卖不出去,往往干脆就捐给宗教信徒,改建成佛寺、道观、尼庵(这些宗教建筑一般不存在逾制问题)。

如果您跟主人谈得更加融洽了,相见恨晚,倾盖如故,时不时拊掌大笑,甚至开始称兄道弟,您就可以趁他不注意时悄悄挪动双腿,垂下坐榻边,或者一腿蜷着,一腿垂着,像某些人坐椅子似的。这种在榻边垂足而坐的姿态,是一种很亲热、很放松休闲的身体语言,主人可能由此会觉得“我们已经不是外人了”,也可能会认为你这小子好生无礼竟敢冒犯我—您就赌人品吧。

要我说,如果各位真心想炒房赚钱,倒不如去关注一下那些地段、位置、面积、规格都算中等一般的民宅。长安城的主要住房需求和市场都集中在那种房屋上,像刚进入官场的低级官员啦,参加科举的外地考生啦,来做生意的商人啦,他们要买或者租的房子,也大多是那种。

在中古跪坐时代,人们的身体重心都是习惯往前压的,所以凭几一般都是放在身前。当然,如果您往前趴累了,想换个重心斜歪着,而主人又不介意,您也可以把凭几挪到身侧斜靠着。唐代还有一种布做的,类似于现代抱枕的“隐囊”,也是可以用来斜倚着,只不过那个就更私密,更不严肃,一般初次见面的主人家是不会拿出来待客的。

好的,既然各位感兴趣,我们这就去看看。什么?都走不动了?那好吧,我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吧。

您眼看着主人家奴仆送上来一个像小板凳似的木制品,上面窄窄的一条木板,下面两条腿或者三条腿,可能是个通体直方的家伙,也可能呈半圆弧形正好能围住您的腰。奴仆把这东西放在您的坐榻或坐席上,注意,是在您身前。您往前一趴,手臂搁上去,全身重量都倚在这种凭几上—哎呀,真是舒服。

首先是地段和面积。中等房屋大多集中在长安城中间的那些里坊,总的趋势是:价格差不多的房子,越往南,面积越大;越往北,面积越小。要取个平均面积的话,稍微像样点儿的设施齐全的宅子,怎么也要占个10亩地吧。我们现在参观的宰相大宅可是占地近百亩。

凭几是什么东西呢?

这种用来出租出售的房子,为了避免逾制的麻烦,大门往往不开在宅院正中间,而是开在东南角“巽”60位上,这也是有讲究的。

跟主人又礼貌地交谈了一会儿,您的尊臀硌痛了,腰也酸软了,整个人止不住地往下萎。主人看在眼里,一拍手,叫下人给您送个“凭几”上来。

没有外墙和外门,只有一圈宅墙,白色或者土黄色。正门也很朴素,一般就是乌头门了。进门以后,就是外宅的院子,院里有正堂,也是建在台基上的独栋屋子。

可惜您不是个真古人,您是刚穿过去的、坐惯了椅子的现代人。

隔一道墙和门就进内院,内堂兼作主人的卧室,内院里有些假山花木,也兼作花园了。就这么前后两进院子。

于是双方改换坐姿,把双腿从身下抽出来,在身前盘成一团,是为“胡坐”或“趺坐”,就像佛教里众位大菩萨像的那种坐姿。对于大部分古人来说,盘腿打坐已经是一种比较轻松舒适的姿态了,这么在坐榻或者地上待几个时辰,压力不大。

下人住在靠墙的耳房里,马圈和仓库则沿着宅墙外另搭一个院子,在宅墙上掏个门出入。如果那个院里还养着猪,就挨着猪圈建厕所,结构跟近代农村还普遍使用的“连茅厕”61一模一样。

如果想避免这种惨痛经历,您最好赶紧跟面前的主人套近乎。奉承话说足了,在您跪晕过去之前,主人亲切地提议,我们熟不拘礼,都松散松散吧(老子也坐得好累了啊)。

至于价格嘛,视情况从几万钱到十几万钱不等。租金?也要视情况而定,每月1贯钱应该算是比较贵的了。

这种跪坐、跽坐54、正襟危坐的方式,是最隆重端庄的坐姿。正式场合里,您要在尊长面前坐着,那只能这么自虐。您的尊长上司要是有心整您,就可以一边唠唠叨叨训话,一边命令您保持正坐姿态,眼看着您腿部肌肉压迫血管造成腰膝酸麻、头昏目眩,过一会儿栽倒一次,过一会儿又栽倒一次,直到晕过去完事儿。

而且,我听从尚书省户部传出来的小道消息,说朝廷要出台整治房价的政策了,最先实施的是对房租的限价令,规定最贵的商业黄金地段,商业门脸房的月租金不得超过500文钱。

没奈何,咬咬牙,在自家奴仆的帮助下,您脱了鞋子,穿着袜子上堂,走到坐榻或者坐席前,再谦让一番,双膝跪下,屁股压住自己小腿肚和脚踝,正襟危坐—哎哟,真难受。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种限价令什么的,政策本身就很模糊,每月限价500文钱,不是按平方米或者屋子数算的,而是按“间”算,每间500文钱。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房子很大,那么就又规定大家一起来抬头数房梁,每两根房梁罩住的空间就算一间……总之,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而这种政策的执行力也就……

如果您穿到了安史之乱前的初盛唐时代,十有八九,青砖地面上,只放着几座扁扁矮矮的架空方形台子,台面上铺着席子褥子,这就是请您坐上去的“榻”了。假如您去拜访的主人,家道比较清寒,或者是复古爱好者,那可能连坐榻都没有,地上丢几方坐席,请吧。

从安史之乱前后看,房地产买卖价格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还因为货币贬值导致了实质上的房产贬值。应该看出,唐代总的来说,地广人稀,即使京城这些人口最密集的大城市,也有大量可供建房的空地。和现在不一样,唐代房地产买卖增值的空间很小,靠炒买炒卖是不行的。如果想在房地产上赚钱,还是要选好地段购房后出租,因为唐代租售比很高。

且慢,主人虽然满口的“请坐请坐”,您举目四望,偌大一间堂屋里,椅子在哪儿呢?

总之,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唐朝的房价还是可以接受的。对唐朝人来说,贵不贵就要看他们赚钱的多少了。如果您要再进一步深入考察这方面,那得先去研究唐朝人的平均收入,或者唐朝公务员的工资啥的。改天有时间,我给大家推荐一位这方面的大忽悠……啊不,经济学家。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吧,有投资意向的请私下联络本人。

比如说,穿越成皇亲贵胄世家子弟的您,在春和景明的晴朗日子里,骑着骏马,带着仆从,在长安城里上门拜访亲友。到人家门前,叫阍者53通报进去,不一会儿主人迎出来啦,彼此长揖礼毕,入门进堂,分宾主坐定。

本篇参考文献&深度了解推荐:

了解到基本的保命技巧,又吃过各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美食以后,您觉得您在唐朝的穿越之旅就此可以一帆风顺了吗?哼哼,差得远呢。不好好学习的话,就算您只是出门逛逛大街,去朋友家聊个天吃个饭,都可能闹出人命来。

傅熹年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站累了想坐会儿?抱歉,您可能找不到椅子哟!|坐具

樊锦诗主编,孙毅华,孙儒僴著.解读敦煌.中世纪建筑画.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