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所罗门王的指环 > 第二章 快乐从鱼缸开始

第二章 快乐从鱼缸开始

在鱼缸有限的空间里,天然的新陈代谢循环很容易被打破,而且会给这个小小的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很多家里有鱼缸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往往都难以自制地想往水缸里再多放一条鱼,即使现有的动物已经让绿色水草不堪重负。新来的这条鱼,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鱼缸里面动物太多就会缺氧。不久就有生物因此死亡,而且很难被发现。在尸体的分解过程中,鱼缸内的细菌大量繁殖,水开始变得浑浊,氧气含量急剧减少,然后更多的动物会死掉,这样的恶性循环,使我们精心照料的小世界在劫难逃,甚至连植物都开始分解。几天前还植物茁壮成长、动物活蹦乱跳,清澈漂亮的池水,一转眼就变成了令人厌恶、发出恶臭的脏水。

鱼缸是一个世界,就像天然的池塘或者湖泊,就像我们居住的地球,动物和植物都生活在一种生态平衡中。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然后植物呼出氧气供动物生存。要是说植物不会像动物那样呼吸,而是相反地,呼氧吸碳,那就大错特错了。植物也是和动物一样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是,除此之外,成长中的绿色植物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来滋养自己的机体。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除了呼吸之外,植物“吃”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产生出大量氧气,满足了自身呼吸所需的氧气之后,植物就把剩余的氧气排出供人类和动物吸入。最后,死尸被细菌分解后的部分,能够被植物吸收,这样就使死尸重新进入生命的大循环。这个循环包括相互关联的三部分:创造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以及分解者——细菌。

养鱼高手们利用人工充气的方式来避免这种危险。可是,这样做就有损养鱼的乐趣,因为鱼缸所体现的饲养乐趣是:除了给动物喂食,清理水缸顶部的玻璃内壁(要小心地保护其余几面玻璃上的水藻,因为它们是宝贵的氧气提供者!),这个小小的水世界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照料。只要鱼缸里维持恰当的平衡,就不需要清理。如果你不在里面养大鱼,特别是那些会把缸底搅弄混浊的大鱼,即便缸底逐渐积攒了一层泥,也不要紧,这些泥的成分是动物的排泄物,以及植物死亡的组织。甚至可以说有些泥更好,因为泥会逐渐扩散到缸底的沙子中,使原本贫瘠的沙土变得肥沃。抛开这层泥土,缸水自身会如水晶般清澈、无味,就像阿尔卑斯山上的湖水。

尽情地用网兜在池塘的水草间寻找吧,即使弄得鞋上都是泥和水也不要紧。因为如果你选到了一个“有货”的地方,一会儿网底就满是玻璃一样透明、不停蠕动的小生物。把渔网翻过来,浸到装满水的罐头瓶中抖一抖。回到家,小心翼翼地把猎物放到鱼缸里,展现在你眼前和放大镜之下的,将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小小世界。

不论从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装饰的角度讲,春天都是建造鱼缸的最佳时期,并且在里面点缀几棵刚发芽的植物即可。只有在鱼缸里长大的植物,才能适应缸内的特殊环境,茁壮成长。而无论哪种已经长成的植物,移植到鱼缸之后,它们原有的姿色都会大打折扣。

对我而言,一张普通的渔网就能让童年的乐趣一直倘佯。这个渔网通常不是铜圈和纱网兜构成的精巧装置,而是按照阿尔腾贝格的传统,自己动手制作的,也就只用花10分钟。网圈是普通电线,网兜是一条长袜、一块窗帘或者一块尿布。就是用这样的一张网,在9岁的时候,我为自己养的鱼捞到了第一批水蚤(Daphnia),也发现了淡水池塘这个奇妙的世界,并立刻沉醉于其中。有了渔网之后,我又得到了一个放大镜,之后是一个普通的小显微镜,我的命运从此注定。一个人,只要他目睹了自然界固有的美丽,就再也无法离开。他要么成为诗人,要么成为博物学家,如果他视力不错,观察能力足够敏锐,他可能同时成为诗人和博物学家。

两个邻近的鱼缸,哪怕相距只有几厘米,也会各自保持独特的风格,就像相距几十公里的两个湖泊那样风格迥异。这就是打造一个鱼缸的迷人之处。当你把鱼缸安置好时,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怎样演变,也不知道最终到达平衡状态时是什么样子。假设你同时建造三个鱼缸,使用同样的无机材料,紧挨着放在同样一个底座上,里面都种上水蕴草(Elodea Canadensis)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第一个缸里,水蕴草可能很快就长成了繁茂的丛林,几乎把狐尾藻消灭掉了;第二个缸里面,情况可能正相反;而在第三个缸里面,两种植物可能会和谐相处,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还冒出了一株丽藻(Nitella Flexilis),一种观赏性藻类,样子就像枝形吊灯般华丽美观。因此,每个水缸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色,它们的生物特性也会完全不同,适合不同种类的动物生存。简言之,尽管初始条件完全一样,每个鱼缸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小小世界。

养些小鱼儿是件不花什么钱却很有趣的事:在玻璃缸底部铺上干净的沙子,然后在里面种上几株普通水草。小心地倒进去几升自来水,然后把整个缸放到向阳的窗台上。等水变清澈了,水草也开始生长,就可以放进去几条小鱼了。还有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带上一个大罐头瓶和一张小渔网,到附近的池塘去——拿着网兜在池水深处来回捞几次,你就会得到大量数不清的趣味生物了。

人们在饲养时需要克制一下自己,不要干涉鱼缸的自然发展。主人出于好心的调整,也可能会带来很大的破坏。当然你也可以利用人造底座和精心布置的植物,打造一个“漂亮”的鱼缸。滤网能防止泥土的堆积,人工增氧能够让更多的鱼在鱼缸中存活。这样一来,植物就只是摆设,因为动物能够通过人工增氧得到足够的氧气。怎样打造自己的鱼缸,完全依个人兴趣,但我会把鱼缸当作一个活生生的社会,能够维持自身的平衡。而另一种鱼缸就是一个“笼子”,一个人工清洁的容器,本身无法自足,只是养动物的工具。

——《浮士德》,歌德(Goethe)

决定在鱼缸里面养什么动物和植物,这可是一门真正的艺术,需要掌握很多经验和生物学技巧,需要选出合适的材料做基底,确定水缸的位置、温度和光照条件,还要悉心搭配缸内的植物和动物居民。我那不幸去世的朋友,伯恩哈德·赫尔曼(Bernhard Hellman)是这方面的大师,他能随意仿造任何种类的池塘、湖泊、小溪、河流。他曾有一件杰作,是一个很大的鱼缸,完美地模拟出了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湖:水缸很深,水很凉,离光线不是很近,清澈的水中长有玻璃般透明的淡绿色水草,底部的石头上覆盖着水藓和装饰用的轮藻(Chara)。不用显微镜就能看到的动物,只有一些小鳟鱼和鲦鱼,一些淡水虾和一条小螯虾。动物居民这么少,几乎就不需要喂食,因为仅凭鱼缸里的天然微生物,它们就可以活得自由自在了。

众生互惠而成。

要想养些更娇贵的水生物,关键是在建造鱼缸时,要完整地模拟它们的天然栖息地,包括整个生物体和微生物体群落。即便是最普通的热带鱼,也需要这种条件,不过它们的天然栖息地是不怎么清洁的小水塘,里面的生物群落和普通鱼缸中自然形成的生物群落近似一样。而我们欧洲的水体条件受到了各地不同气候的影响,很难在室内模拟,这就是为什么本地鱼比热带鱼还难养。你现在该理解我之前的建议了吧,当你第一次建造鱼缸时,要用传统的自制渔网到最近的池塘去捞一些水生物。我养过几百缸鱼,各种各样的都有,但最吸引我的,一直是最廉价,也最普通的池塘鱼缸,因为它们是人工条件下能保持的最自然、最完美的生物群落。

万物相形以生,

一个人可以在鱼缸前坐上几个小时,盯着它,就像在盯着熊熊的火焰或是激荡的流水。在这种全然虚无的状态中,一个人会快乐得把各种思考丢到脑后。但就在这悠然自得的时光中,人们也能悟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最本质的真理。如果我把书本中学到的所有知识与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中的知识放在天平上对比,显然后者会更胜一筹。

一个人可以在鱼缸前坐上几个小时,盯着它,就像在盯着熊熊的火焰或是激荡的流水。在这种全然虚无的状态中,一个人会快乐得把各种思考丢到脑后。但就在这悠然自得的时光中,人们也能悟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最本质的真理。从大自然真实事物中获得的领悟远远胜于书本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