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这是对抗死寂墓地的一场漂亮的革新。但对活着的人来说,越来越难辨别谁死了、谁还活着,这就麻烦了。
就这样,死亡开关让死亡变成了一个国际玩笑。人类早已明白,死亡是无法阻止的,但至少,他们可以削弱死亡的威力。
全天候工作的电脑替死者发出了各种社交信函,包括问候、吊唁、邀请、调情、辩解、闲聊和只有熟人才知道的圈内笑话。
通过编写程序,死亡开关能够时不时地发出传真、进行银行转账,或是在网上购买最新出版的小说。最复杂巧妙的死亡开关还会回忆死者与他人共同经历的冒险故事、回味有意思的恶作剧、交换圈子内部的玩笑、吹嘘死者早年的英勇事迹、追忆死者一生的种种经历。
如此看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已经清晰可见。
如今,利用死亡开关来假装自己活着已经成为一门艺术。
绝大多数人已经死去,我们是为数不多的生者。当我们死去时,我们的死亡开关也会触发,到那时,世界将一无所有,只剩下精巧复杂的社交网络,但没人阅读其中的任何信息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死亡开关有了更大的用途。人们不是在邮件里宣布死讯,而是假装自己根本就没有死去。自动回复算法会对收到的邮件进行智能分析,利用这种技术,死亡开关能够写出礼貌的借口,委婉地拒绝各种邀请;能够就人生大事发出祝贺,并宣称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和某人见上一面。
到那时,沉默的卫星将围绕着鸦雀无声的星球转动,来回发送邮件。
没过多久,人们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编程向未来传递信息:“87岁生日快乐呀!这是我离开人世的第22个年头了。希望你一帆风顺,喜乐平安!”
这就是这个社会的未来。
除了发送密码以外,人们开始编写程序,让电脑向朋友发邮件,宣布自己的死讯。这封邮件的开头会这样写道:“看来,我已经死了。现在,我终于有机会向你说出我一直以来想要告诉你的话……”
因此,我们自己并不会拥有死后生活,相反,这样的死后生活会出现在人与人之间。
人们很快发现,死亡开关提供了一个道别的好机会,这是一种电子化的道别。
在外星文明最终踏上地球的那天,他们马上就能弄明白人类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人际关系网络依然留存于世,凭借它的存在,外星文明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谁喜欢谁,谁在与人竞争,谁在骗人,又是哪些人曾聚在一起欢乐地自驾游,在假日享用晚餐、谈笑风生。
人们利用死亡开关将瑞士银行的账号转交给自己的继承人,在争论中强辩到底,或是坦诚道出有生之年无法开口说出的秘密。
这就像一种电子化的公报,记录了每个人与老板、兄弟、爱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死亡开关对这个社会进行了完整的复制,令整个社交网络得以重建。于是乎,整个星球的记忆得以在二进制的世界里永垂不朽。
有了死亡开关,电脑每周会向你发出密码提示,确认你还活着。如果一段时间过去了,你却一直没有输入密码,那么电脑就会做出你已经死亡的推断,并自动将密码发送给第二号负责人。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不断地回顾彼此才懂得的玩笑,找机会表达未能开口说出的善意,回忆再也无法感受到的快乐人间。
电脑时代伊始,人们把密码藏在自己的脑袋里,当他们去世,密码也随之入土为安。因此,没人能够打开死者的文件夹。要是这些文件夹里保存着至关重要的东西,公司可能会因此倒闭。于是,程序员发明了死亡开关。
现在,记忆变得自给自足,没有人会忘记它们,也没有人会对这些老生常谈感到厌倦。我们对此颇为满意,因为对往昔的光辉岁月进行追缅或许正是死后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
死后世界并不存在,但会有另一个版本的我们继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