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世界哲学简史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注脚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注脚

比如,在基督教哲学中,奥古斯丁追随柏拉图;阿奎那追随亚里士多德,并且在提到他时直接称之为“哲学家”。在现代,那些自称“理性主义者”的哲学家常常回溯到柏拉图,求助于理性,把它看作能够“穿透”纯粹经验、寻求绝对真理的能力。那些自称“经验主义者”的哲学家,即使没有追随亚里士多德,也常常与作为科学家、谨慎观察者的亚里士多德类似,怀疑所有没有经验证据和常识的观念,认为它们永远需要修正。19 世纪德国的观念论者和 20 世纪的许多欧洲哲学家,即使拒斥柏拉图的哲学,也仍然共享柏拉图的思辨敏感性,20 世纪的“分析”哲学则显然追随亚里士多德,要求准确、彻底和清晰。

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有个著名的说法,即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只不过是柏拉图的系列注脚。稍微宽泛点说,人们可以把整个西方哲学传统描述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间辩论的具体展开。柏拉图是推测的、暗示的、诗意的。他为人所知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对话的形式,主要人物常常是苏格拉底——既是哲学也是戏剧。根本的理念仍像是个巨大的秘密那样隐藏着,只能为极少数人瞥见。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是彻头彻尾的科学家,尽管他可能也写过对话(现已佚失),但我们知道他的作品极其枯燥、明晰和谨慎,完全是分析的,而极少推测。当然,人们可以在柏拉图那里看到某些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和论证,亚里士多德也有宏伟壮观的哲学洞见,但是,他们在风格和实质上的不同规定了两种不同的气质,它们在整个西方传统中相互交织。

因此,哲学家们为自己选择了不同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拉斐尔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附近的壁画中对他们做了完美的描绘。柏拉图手指向上,心思在天。亚里士多德手掌朝地,显示出他自己的世间气质,不适于进行天马行空的思辨。这是西方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他们是师生,是亲密的朋友,实质上有亲戚关系,他们对于哲学的本性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甚至在公元前 4 世纪雅典的有限背景下,哲学也绝不是非凡的事业,单一的“话语”或“学科”。今天,有哲学家为自己的大胆观念、宽容、敏感和骇人感到骄傲。也有哲学家为自己的逻辑和冷静感到骄傲。不幸的是,大部分哲学成了不那么温和却自以为是的谈论,谈论做哲学的“正确”方式。但是,如果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确实教给了我们东西,这首先应该是不同气质的作用,以及找到每个人自己的哲思风格的必要性。未来还有各类哲学会形成,它们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