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对她说:“都是孩子的妈了,还这么拼干吗?”
在讲师培训的那段时间里,婷婷真的是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候甚至凌晨3点都在学习。
她说:“即使是孩子的妈,我的人生也要过成我想要的样子呀!”
孩子3岁的时候,婷婷觉得光有她的育儿经验、光结合书本还不是很有效,于是专门去学了育儿讲师的课程。她要把她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和执着,都用自己的力量给大家传递出来。
在不断地学习之下,如今的婷婷,举手投足间的气质特别好,总是给人一种亲和力。
刚生完宝宝,婷婷就看了很多育儿的书,她对孩子的那份细腻,完全和之前大大咧咧的气质不符。
她说:“生活越是一地鸡毛,越是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它,那就是不断地学习。”
婷婷的性格特别开朗,她是那种自带快乐气场,让你一聊天就觉得氛围特别好的人。
学习新的事物,会觉得自己好奇心又回来了。当你看到自己一点点进步,会有一种和崭新的自己相遇的心情。
她说,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首先你自己就得变成那个样子。
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
婷婷是个特别爱学习的小辣妈。
大概就是从不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再有学习的好奇心开始的。
2
3
所以,趁着我们的身体还没疲倦,趁着我们心里还燃烧着冲刺的火焰,去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有人说:“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匹欲望的野马。你可以去放养它,也可以去圈养它、驯养它。但是不要假装它不存在,排斥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由骄傲地活出个生机勃勃的生命。”
不拼背景、不拼天分,就比谁年轻时工作更拼命。要知道,努力的实质是在给自己提升,它是提升一个人生存质量的最有效的办法。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
有人说:“比我优秀的人比我努力十倍,那我努力还有什么用?”马拉松比赛里输的永远不是跑得慢的人,而是中途放弃的人,因为当你停下的时候,你就离终点越来越远了。
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地围成一圈。他又在花盆周围不到15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一个跟一个地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爬。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不停地转圈圈,最终精疲力竭而死。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份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报告:此生你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有75%的人为年轻时不够努力,导致一事无成而后悔。
法伯的实验笔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不再跟随前面的毛毛虫,便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学习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就像毛毛虫一样,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自我更新的历程。
万丈高楼不是一天立起来的,但倾倒却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别小看那些坚持,一点点积累,谁也没法阻挡成功的步伐。
有时候我们必须把旧的思想、旧的习惯抛弃,才能获得重生,再次起飞。只要我们愿意改变旧的思维和习惯,学习新的技能,就能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每天努力一点点,就能够进步多一点。而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总是差在了这“一点点”上。
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虽然改变很痛苦,但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想要自己更成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而需要不断地努力。虽然过程可能会让你喘不过气,但那也是考验意志的时候。只要你能坚持住,你就能翱翔于天际,就能实现你的第二次生命。
《刻意练习》告诉我们,不要被天赋禁锢,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天赋,而10000个小时专注的刻意练习,其实就是一种每天累积下来的一点点的努力。
当我们通过改变而获得新生后,我们才能更好地领略生命的意义。
真正厉害的人,知道如何从平凡通往自己的梦想之路。或许就是,找到自己想专注投入的最感兴趣和最擅长的事情,并且全力以赴。
4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喜欢一句话:这个世界正在悄悄奖励那些爱学习的人。
大学那个阶段,他很少熬夜玩手机、玩游戏,以减少外部因素对自己的干扰。大部分时候,他都在静下心来研读物理专业书籍。他专注于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事情,边读边思考,边和导师一起实验,尽量不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不断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
他说:“年纪小的时候觉得读书没用,后来读书越多,越想要在自己所处的领域里做到极致,想要发挥自己生命的最大的作用。”
读书是一生的事,不是什么时候要用到了,我们才去学什么。
嫂子的弟弟,最初的学历并不高,就读于一所专科学校。但是上了大学之后,他突然对学习的物理专业产生了兴趣,于是升了本科,然后又考了研究生,最后又考了博士。出国留学了几年,后来回到国内,拥有了一份特别好的工作,也为国家的物理领域不断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曾发表过这样一段演说:“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爹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
1
学习永远不会晚,只要你愿意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