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生活需要界限感 > 我喜欢你用孤独救赎孤独的样子

我喜欢你用孤独救赎孤独的样子

朋友说:尽管手机里有500个联系人的号码,微信里有300个好友,可是有时候却觉得孤独到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那些为了逃避孤独、疲于奔命的过程,真的比孤独本身更让人痛苦。

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孤独看清楚自己的内心。

我们每个人都像孤独患者,在不断地自我拉扯。

笛卡儿说:“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在思考他人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我们在安逸的环境里,很容易丧失该有的能力;而在孤独无依、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无奈地与孤独相处中,有时候真的能挖掘出自己都不曾知道的潜能。

成熟就是理解孤独,接受孤独,享受孤独。只有在跟自己对话时,才能自我反思。

不可否认的是,孤独确实会或多或少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失落,心无着落的空虚感。但是与孤独相处的过程,也是我们磨炼意志的过程。

孤独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3

其实真正救赎我们的,还是我们身边爱的力量。

有个姑娘在自己失意的时候,开始向前走,将过去抛在脑后。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

她说:“虽然每天早上起来打开手机收到的全是各种软件的推送,没有一条有人找过我的痕迹;一个人看剧到深夜,被剧情感动到泪流满面的时候也是自己拿着纸巾擦擦就了事;不管玩到多晚,依然一个人默默离开,打车回家;不管遇到什么委屈的事情,一杯酒解决不了的就两杯酒,一个人一饮而尽。我开始尝试独立,学着孤独。”

2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孤独的时刻,那些孤独让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玩游戏,或许是因为孤独,用游戏填满孤独,用孤独救赎孤独。

并不是风生水起、热闹非凡才是最好的生活。

或许,蛙还是那只蛙,只是我们都活得太孤独了。

玫瑰姐说过,“人生就是自我面对孤独的一场救赎。如何照顾自己的内心,如何与自己独处,越早学会越好。孤独有时候也并不是件太糟糕的事情,与嘈杂比起来,安静却孤独的生活仿佛还显得更妙一点。或许至少得有那么一段时间,几年的时间,一个人必须要自己生活着,才是对的,否则怎么能够听到自己的节奏。一旦它流淌出来,走在马路上,坐在地铁里,独自待着的时候,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它都会在那儿兀自发着自己的声音。这是属于你的声音,身体的一部分,不用再担心流失。”

有人说,这个游戏是城市空巢单身青年新的精神寄托。

如果不在孤独无依的状态逼迫下,你都不会知道自己可以那么坚韧,那么强大。

有人说,蛙儿子让我们看到了曾经年少的自己,宅在家的时候被爸妈催着出去走走;出去玩了,又隔半个小时一个电话问啥时候回来……

4

“我的崽在外面会不会被人欺负呀?”

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是史铁生,最喜欢他的《我与地坛》,每读一次都心生波澜。

“我的崽怎么还不回来?”

他是孤独的,即使并不一定比我们更孤独。

“这书有什么好看的,都看了一天了……”

他总是以一种深谙孤独的姿态,讲述着芸芸众生都在苦苦挣扎的喜怒哀乐。

“我的崽怎么天天在家宅着,都不喜欢出门?”

他在《病隙碎笔》写道:

有人说这个游戏让人提前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感觉:

人以一个孤独的音符处于一部浩瀚的音乐中,难免恐惧这恐惧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心愿,却不知道别人的心愿;他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与别人相关,却不知道别人对这复杂的相关取何种态度;他知道自己期待别人,却没有把握别人是否对他也有着同样的期待;总之,他既听到了音乐的呼唤,又看见了社会美德的阴沉脸色。这恐惧迫使他先把自己藏起来,藏到甚至连自己也看不到的地方去。其实这也不可能,他既藏了就必然知道藏了什么和藏在哪儿。

有了三叶草之后,你可以给蛙的背包和桌子准备东西。背包里是蛙会带走的东西,桌子上的是备用品,这样万一它回来时你没有来得及给它准备,它就会自己把桌子上的东西收进背包里出发……

或许让我们孤独的不是这个社会,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我们自己。

至于青蛙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就看它的心情了,玩家们没法设定,也没法看到进度。在旅途中,青蛙有时候会给你寄来明信片。

很多时候,我们会站在熙熙攘攘的街道,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有时候站在马路边,看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我们总会忍不住想:这一切好像离自己很遥远。

和简单的画风相似,游戏模式相当简单,玩家用三叶草购买食物、幸运符和道具3种商品,帮青蛙准备好出行的背包,做好随时出门旅行的准备……

有时内心真的很苦涩,很失落。我们都是很容易体验到孤独感的人,但有的时候又特别享受这种感觉。相比于人群中的嘈杂拘束,更喜欢一个人的清静自在。

很多人都在玩一款休闲小游戏,主角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

孤独是一个人成长、成熟、成就自己、强大自己的必经之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