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舍:做减法的勇气 > 断舍离的具体实践

断舍离的具体实践

虽然很难当着上司或同事的面,看完文件就直接扔掉,不过我们可以临时保管起来当个凭证。我们先决定好保存的期限,比如几个月或者几个星期,时间一到就能直接扔掉。

不过,我们基本上不怎么用转化成电子档的文件,所以还是扔掉吧。

如果你觉得按时间轴管理文件比较麻烦,也可以“等文件堆到××厘米,就从下层拿出10厘米厚的文件扔掉”。

如果你觉得某些文件很重要或者将来一定会用到的话,就立刻装订归档或者扫描成电子档,填上相关的日期和主题的文件名,放在电脑的特定文件夹中。

最关键的就是在收到文件后,及时判断文件的必要性。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整理文件。

一味地堆放文件不仅会占空间,让人视觉上不舒服,而且到真的需要某些重要文件时,又不得不从“文件山”里来回翻找,一定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们虽然心里很清楚,但出于某些“舍不得”“嫌麻烦”的缘故还是随手把文件丢在桌子上堆成小山。这也是人本身的惰性使然。

收到文件及时处理的习惯就可以避免这种浪费,实现办公室的断舍离。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处理掉某些文件而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即便是因为扔掉文件而出现了失误,我想这种失误并不是什么致命的。

笔记本·备忘录

一般来说,大部分文件只要过了一定期限处理掉也没什么问题。

会议或研讨会内容的笔记或备忘录也属于一种文件资料。特别是勤于做笔记的人,在短短一年会一不留神就能堆放好几本笔记。

除了那些法律和公司规定要求保管的资料或者房地产保险相关的某些税务资料,你的办公桌上或抽屉里存放的大部分文件基本是不再看第二遍却占用办公空间的杂物吧。

记笔记做备忘一定是当时觉得内容非常重要才写下来的。但是,记录下的内容在将来能帮助工作的概率,并且自己也会反反复复地翻看的概率,尽管不能说是0,基本上也不怎么高吧。因此,这些笔记、备忘录也应按三个月或半年的周期进行处理。如果还是感觉不放心,可以在处理之前大致地过一遍笔记。

请习惯乱堆乱放文件资料的人想一下:

说实话,我其实也是个笔记狂魔。我随身总带着A5大小的笔记本。每当我和客户做工作沟通,或者有幸和那些让我好奇、给我带来刺激的人士交流,或者独自一人吃茶突然来了什么灵感的时候,我都会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基本上都是一些关键词或小短文之类的。

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办公桌,桌上的文件有没有堆积成小山?如果你的办公桌不但没有“文件山”,而且常常收拾得干净整洁,可以跳过这块内容。

不过,我只是随手写写罢了。以后也不会翻看阅读,旧的老的东西不会留着,直接扔掉。因为某一瞬间脑中浮现或者闪现的东西,已经以有形的稳定的文字形式,在脑中留下清晰的痕迹了。

文件资料

所以,即便没有翻看笔记,在写博客或是电子杂志的稿子时,脑中立刻会重现这些关键词或小短文。就相当于必要的信息在必要的时候及时出现的感觉。

稍微敏感或想法较多的人会觉得你不怎么认真对待财物,甚至不擅长管理钱财。特别是被工作上打交道的人看到了的话,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名片

另外,这种患上“代谢症候群”的钱包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当你和朋友、同事或客户外出吃饭,准备付钱时,你拿出一个圆鼓鼓的塞满超多积分卡、收据、发票的钱包,看到这个的人会怎么想呢?

我想,无论是谁在参加本行业联欢会或者跨行业交流会前,总是决心已定——“我要好好拓宽下自己的人脉!”

积分卡本身就是利用顾客“占便宜”的心理设计来招徕新顾客和循环老顾客的。也许积分卡确实能获得一定优惠,但是如果你把囤积分本身当成目的,就不会再想去其他店买东西了。以后固定去一家老店,日常生活的购物选择项就减少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不觉得自己因为一点小钱就失去了购物的自由吗?

我们在会场上和很多人交换名片,搭话聊天,然后在第二天再邮件交流或是加上好友,等等。然后的然后却没有下文了。也就是你和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结缘。

最难断舍离的就是塞满各种药妆店、饮品店、服装店的积分卡的钱包。假如积分卡是常去的老店倒也问题不大,但是有的人的钱包里居然还保留有几年前偶然去的一家店的积分卡。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行的。

为什么自己并没有碰到什么真正的有缘人?那是因为在这些社交场合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带着“我要认识结交一些对我有好处的人”的目的来会场的,没有人会想“我今天要尽量给结交的人带来帮助”。

这么做可以给钱包减肥,实现并保持钱包的新陈代谢,也是招钱运的第一步。

我并不是说去这种社交场合没什么意义,而是觉得在这些场合获得的名片并没有多大价值。老实说,名片并没有保留的价值。即便是真的碰见意气相投的人,一下子进入话痨的状态,也和有没有名片、交换不交换名片没什么关系。

工作上的收据、收条可以直接用曲别针夹住,放入公司的抽屉里保管起来。自己私事上的收据、发票可以当场扔掉。需要记账的话,可以回家后立刻放入指定位置。

即使当时并没有发展成什么知交,也会在其他时刻其他地方再次相遇,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到那时再交换名片也不迟。

基本上,我们的钱包里除了钱,还有必须用到的几张卡。

缘分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我想有很多人曾经和大企业的社长或名流等社会高层人士交换过名片。即便是一时聊得热乎,但等聚会结束,你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进展,工作上也没有太多交叉。

你可以立刻打开自己的钱包看看,是不是钱包里面塞满的并不是钱,而是各种信用卡、商店的积分卡,还有各种收据、发票,等等。

原因何在呢?

那么,你的钱在钱包里住得舒服吗?

一言以蔽之,因为你和他们的境遇不同,才没有缘分。就像他们住在公寓的30楼,而你住在5楼一样。同一楼层的人平常会碰面打招呼,不同楼层的人基本上碰不到面。

钱包是我们和社会相联系的信息宝库。钱包里的钱作为每日的衣食住行的后盾,把我们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钱在钱包里稍事休息,就立刻开始新的旅程。钱包相当于钱住宿的旅馆。

换句话说,你如果不搬到楼上=不提高自己的境遇,就跟他们没什么缘分。而提高境遇,实现改变的方法就是断舍离。

最随身的信息断舍离对象就是钱包。

我们再回到名片这个话题。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上网就能获得新好友,一键就能找到别人的信息。纸质的名片越来越没有保留的意义了。在第一次见面时认真地把对方的名片保管下来,随后再认真培养关系的,大概和那个人的缘分比较好吧。

钱包

我收到的名片都是外包处理了(文件的电子化和管理交给专家来做)。所以,我手头一张名片也没有。

先从钱包、文件、笔记本、备忘录、名片五种东西开始。

我并不是强调名片必须扔掉。将纸质的名片进行电子化,在公司内部共享,也能灵活地应用在经营战略上。那些只乖乖待在名片夹里的名片真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我们现在对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一下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