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与女人的思维是不同的。皇后想要的并非是让弟弟加官晋爵,而是弟弟的平安。她受够了这两年为弟弟提心吊胆的日子,想到弟弟过着刀尖上舔血的生活,便心痛不已。而她所认为的苦难,正是乾隆皇帝所认为的荣耀。在乾隆看来,即便是战死沙场,也是死得其所,是一种男人的尊严与荣耀。他无法理解皇后的忧虑,而皇后也无法理解他的荣宠。两个人之间的缝隙,正悄然扩大。
两个人又争论了一会儿,最后不欢而散。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正月,对江南无限怀恋的乾隆皇帝决定三下江南,并由皇后陪同,于敏忠也在随行的大臣之列。这一年,和瑛已经十五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乾隆皇帝已经表示,等他们从江南回来,就为她和永瑢举行婚礼。和瑛与永瑢都欢欣不已,期待许久的心愿,终于要成真了。不过,和瑛自从进了宫,还没有回去过,她希望在出嫁之前回一次家乡。这一次皇阿玛南巡,便请求随驾南下。和瑛生性乖巧可人,虽然不是亲生女儿,但是乾隆皇帝非常宠爱她,看见女儿可爱的样子,当即便同意了。
乾隆皇帝本来是一片好心,这样做不仅能顺理成章地提升纳里的官职,又能照顾到皇后的颜面,还对他的军功进行了封赏,凭着纳里对回疆部落的了解与他本身的英勇善战,保卫回疆自然不在话下。这样一个一举四得的好办法,乾隆皇帝可是想了很久才想到的,他万万没想到,皇后竟然认为这是在陷纳里于危险之中,因此愤然答道:“能够上战场杀敌,那是战士的荣耀,哪个男人不想为国效力,光耀门楣?让纳里担任都统一职,已是破格提拔,没想到皇后竟然这么想!”
多年以前,乾隆皇帝偕孝贤皇后东巡,回銮途中孝贤皇后薨逝,从那以后,乾隆都极力避免经过那条伤心的路线,迫不得已要经过时,也总要喟然长叹,伤心良久。这一次南巡,他们乘船从大运河一路南下,在经过山东境内时,乾隆又伤心了许久。有些伤口被藏在内心的最深处,有时候,我们以为那伤口早已愈合了,但是再碰触时,却发现依然鲜血汩汩。孝贤皇后是乾隆皇帝永远的伤痛,也是他永远的遗憾。
皇后平时性情温和,但是出身将门的她,骨子里却有着一股刚烈劲。当天晚上,她便与皇帝理论起来:“纳里在回疆已经受够了苦难,皇上虽然封赏了他,但是让他留在动乱频繁的回疆,岂不是陷他于危险之中?”
看到皇阿玛的古怪样子,和瑛忍不住悄悄问皇后:“皇额娘,皇阿玛怎么了?”
不过,当皇后听说这个消息后并不开心。回疆地区时有战乱发生,她这两年来昼夜为弟弟担忧,终于等到战争结束了,却等来了弟弟将永久留在回疆的消息,这不禁令她有些气愤。这份君恩浩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骨肉分离的悲痛现实,她希望的是弟弟能够平安生活,即便不当官,即便不为国家效力,只要他能平平安安地生活,她便知足了。
“皇阿玛在思念一个人。”皇后叹息着悄悄告诉她。
都统属于从一品,很多人在为官生涯上都是一级一级向上升的,很少有人能这样从四品官一下子升任一品官,纳里是个鲜有的特例。这是对他战功的赏赐,也是皇帝所给予的特别荣宠,当然,也有皇后的原因。
和瑛来了好奇心,追问道:“思念一个人?那是谁呢?”
纳里在这次平叛之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又是皇后的亲弟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奖赏。在这种情况下,升官是再正常不过的。乾隆皇帝考虑到纳里骁勇善战,又对回疆部落非常了解,因此希望他能在回疆担任都统一职。
皇后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然后摸了摸和瑛的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乾隆皇帝终究不会像对待孝贤皇后那样对待自己,想到此,她不禁心中一痛。“如果当年死去的是臣妾,皇上是否会像现在这样怀念臣妾呢?”皇后在心中默问,然而回答她的,只有船外的涛声。
就在乾隆皇帝颁布了这道圣旨的同时,回疆地区平定大小和卓的战争也接近了尾声。彼时大小和卓兵败西逃,在进入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北部)的时候,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擒杀,这场叛乱才终于彻底落下帷幕。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清王朝的中国统一战争彻底完成,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了中国版图,清代疆域也达到了极胜巅峰。乾隆皇帝设置了伊犁将军,以此来统辖新疆各部,并设置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来管理回部。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回疆都没有再发生大的动乱。
抵达苏州行宫后,乾隆皇帝宴请了当地的官员。其中,有一名官员竟带了一位盲人侍从,这令乾隆好奇不已,便问他那盲人侍从有何过人之处。
这是喜上加喜的好事,两个孩子年纪相当,乾隆皇帝当时便应承下来,只等到两人成年,便为他们举行婚礼。不过,这只是小范围内的决定,只有皇帝、皇后、纯贵妃等几个人知道,乾隆皇帝并没有正式下诏赐婚,而这也成了永瑢与和瑛一生的遗憾。当永瑢与和瑛以为终于能在一起的时候,更大的风浪却还在后面。
能够被皇帝关注,是何等的荣幸!那名官员激动地解释道:“启禀皇上,这位随从人称‘胡半仙儿’,虽然是盲人,但是却比双眼清明的人看得更清楚。他最擅五行八卦,寻常人在他面前,只要报上生辰八字,他便能判断出这个人的命运。”
皇后也是信守承诺的人,更重要的是,她真心地希望和瑛能够与最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够一辈子幸福。因此,在永瑢过继不久,她就提出了将和瑛公主嫁给永瑢贝勒的请求。
“你带个半仙儿在身边,难不成每见一个人都要他卜上一卦?”乾隆皇帝哈哈大笑,众臣也都跟真笑起来。
这道圣旨一下,永瑢便永远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或许,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逃离了那些是非争斗,他才拥有了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不不不,这胡半仙儿听力非常敏锐,还有个随从武艺过人,因为随身佩带武器,微臣让他在外面候着了。微臣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人,他们一直想要刺杀微臣,微臣这才不得不时刻带着这两人以保平安。”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冬天,乾隆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命十七岁的永瑢过继慎靖郡王允禧,并册封为贝勒。
“原来如此!”乾隆皇帝不禁对这位官员另眼相看。不过,想到他刚才说胡半仙儿能掐会算,便想试探一下,刚好和瑛公主也在,他便报出了和瑛公主的生辰八字,让那胡半仙儿给看看。
纯贵妃无可奈何,或许,这便是命运的安排,从此,便也不再挣扎。
在场的官员中只有少数人知道和瑛公主并非乾隆皇帝亲生,都不禁为那胡半仙儿捏了把汗。只见那胡半仙儿掐算了一会儿,幽幽开口道:“启禀皇上,‘瑛’似玉而非玉,这位公主有公主的缘分,却没有公主的福分。她面上有痣,注定命中有劫,如果不尽快化解,日后还将有大劫,甚至会引发政乱。”
深陷爱情中不能自拔的永瑢,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皇后的条件。其实,允禧在世的时候,他和允禧感情还不错,耳濡目染中,也喜欢上了诗词歌赋和绘画,对皇位并没有什么期待。每当他看到皇阿玛忙碌不已的时候,都会暗自叹息:当皇帝有什么好呢?还不如无官一身轻,落得逍遥自在。
这一番话惊得席上鸦雀无声,那位带他来的官员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跪倒请求皇帝恕罪:“皇上休听这瞎子胡说!他也只是浪得虚名,什么有大劫政乱,都是信口胡诌!”
纯贵妃不能马上做出决断,答应皇后回去后再考虑考虑,并和永瑢商量一下。
其实,乾隆皇帝、皇后以及和瑛都听得心中一惊,不禁为这胡半仙儿的能力折服不已。毕竟人多口杂,这种场合下也不好继续追问,便打了个圆场道:“胡半仙儿的确有些本事,和瑛公主是朕五年前在这里收的义女。算起来,和瑛公主还是那起人口贩卖案的受害者之一,说她有大劫,也不足为过。”接着便话锋一转,和众臣谈起了那件人口贩卖的案子。
纯贵妃心中寒凉,忽然觉得,这一切似乎就是个圈套,或许皇后从江南带回和瑛的时候,这个阴谋就已经开始了,而自己竟然还傻傻地真心待人,以至于永瑢无可救药地喜欢上那个小姑娘。
不过,胡半仙儿说所说的“如果不尽快化解,日后还将有大劫,甚至会引发政乱”却在皇后心中埋下了种子。她非常疼爱和瑛,一直视她如己出。做母亲的,一听说儿女会有灾难,怎能不胆战心惊呢?因此宴席散后,便暗中托人去找那胡半仙儿问了化解劫难的办法。
爱新觉罗·允禧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十一子,原名胤禧,后来因为避雍正讳改为允禧,是乾隆皇帝的二十一叔。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慕功名,喜欢琴棋书画,尤其是在书画上造诣颇深,是清朝名噪一时的画家、书法家、诗人。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五月,四十八岁的允禧薨逝,由于子嗣夭亡,因此面临着无后的尴尬境地。
胡半仙儿给回话说:“要想为公主化解劫难,就必须将她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
此前翦风在皇后耳畔耳语了一番,皇后的计划早就酝酿于心了,只等着纯贵妃这样问,见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当即说道:“前不久慎靖郡王允禧薨逝,虽然他有过子嗣,但是都不幸夭折了。如果永瑢愿意,就过继给允禧为嗣孙,这样既成全了永瑢和和瑛,允禧也延续了香火。”
这个方法让皇后和乾隆皇帝非常犯难,和瑛已经有婚约在身,只等回了京城,便要正式婚嫁,此时却半路杀出个胡半仙儿,总不能将公主再许配一次。
想到永瑢痛哭流涕的样子,纯贵妃狠了狠心,继而问道:“如果要永瑢放弃皇子身份,该要怎么放弃呢?”
乾隆皇帝对胡半仙儿的那句“如果不尽快化解,日后还将有大劫,甚至会引发政乱”同样印象深刻,尤其是那句“甚至会引发政乱”。对他而言,在政治江山面前,任何儿女情长都是可以放下的。如果把和瑛嫁给永瑢会引发政乱,那么无论如何,他都要阻止这件事的发生。想到永瑢已经过继给允禧,但是他毕竟是皇子,和瑛冰雪聪明,如果永瑢有谋反之心,她势必会出谋划策。想到这些,乾隆皇帝不寒而栗。
纯贵妃闻言,只觉得脑中“翁”的一声。显然,皇后是不会让和瑛放弃公主身份的,那么只有永瑢放弃皇子身份,两个人才能结成连理。放弃皇子身份,就意味着永远地丧失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她的皇三子永璋已经因为永璜而丧失了继承大统的资格,永瑢是她唯一的希望,如今,皇后又提出这样苛刻的条件,怎能不令她心寒?想到这两年,自己对皇后一直诚心诚意,本以为所有矛盾都冰释了,但是直到今时,她才痛心地发现,皇后从来没有真心对待过自己,所有的失望与难过都翻卷而来。
皇后和乾隆皇帝商量了一番,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还有谁呢?乾隆沉吟半晌,然后说道:“当今之世,能够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只有一家。”
“不是不肯成全,如果他们之中,能有一个放弃皇家身份,在名义也不再是兄妹,在一起便是名正言顺了。”
“此话当真?不知是何家呢?”皇后不禁惊喜。不过,她还是有些担心,如果乾隆皇帝提出来的这个人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番邦国家,她是坚决不会同意的。
“如此说来,皇后娘娘就是不肯成全他们了?”
“当今之世,能够与朕在皇宫的御道上并行的,只有衍圣公。要说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只有孔府了。”乾隆皇帝说道。
“就算皇上理解,天下人未必理解,传扬出去,皇家颜面岂不丧失殆尽?”
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早在汉高祖时期,便册封孔子的第八世孙孔滕为奉祀君,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会对孔子的嫡系长孙进行册封。自宋朝年间,皇家对孔子嫡系长孙的册封名号开始固定为“衍圣公”,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后来民国政府取消了衍圣公的称号,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他们虽然是皇子公主,名义上是兄妹,但是并没有血缘关系啊,想来皇上也是能理解的。”
明清时期,衍圣公是正一品的官阶,被列为文臣之首,并享受有多项特权。他们世代居住的衍圣公府邸是仅次于皇宫的府邸,其地位之显赫绝非普通的王公贵族可比。每当皇帝去曲阜拜谒孔庙,也要向衍圣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之礼,足可见朝廷对孔府的重视。
“本宫也想成全他们,但是他们一个是皇子,一个是公主,这是乱伦的事情,本宫也是无可奈何。如果皇上知道了,一定会龙颜大怒。”皇后故作无奈道。
一听乾隆皇帝提出将和瑛嫁入孔府,皇后心中既欣喜,又惭愧。她当时答应纯贵妃将和瑛嫁给永瑢,而且永瑢已经过继给了允禧,如今纯贵妃母子还在紫禁城等待着,如果他们知道和瑛将被许配他人,永瑢与纯贵妃该做何感想?
“正是为此事而来呢,臣妾斗胆为他们说个情,还望皇后娘娘成全了他们。”纯贵妃诚恳地说道。
当时孔府的衍圣公是孔子第七十一代传人,他的长子孔宪培是七十二代传人,当时还未婚配,年纪比和瑛公主小几岁,也还算相当。
一见纯贵妃进来,皇后说道:“就知道纯贵妃会来,想必定是为了永瑢与和瑛的事了。”
不过,清朝皇室有一个规矩,那就是满汉不通婚。虽然民间很多人已经打破了这个规矩,但是皇室公主嫁给汉人,终究是不妥的,容易授人以柄。虽然和瑛本是汉家女,但是入宫以后已经列入皇族,身份地位发生了天大的变化,一切都只能按照满族风俗行事。
纯贵妃等了许久,还以为会吃闭门羹,没想到翦风出来告诉她:皇后有请。
这种场景何其熟悉!皇后隐隐约约记得,多年以前,当父亲想把自己许给于敏忠时,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打算把自己送到一个汉人家庭去寄养一段时间,然后以汉人身份出嫁。没想到时过境迁,现在自己的女儿竟也面临了这个问题。
翦风知道皇后心中所想,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便在皇后耳畔低语了一番。皇后闻言大喜,当即决定接见纯贵妃。
感慨之余,皇后提议道:“臣妾有个想法,不知可行与否。”
皇后正气恼着,没想到纯贵妃竟然来了,一猜便是来为永瑢与和瑛的事情说情的,便直接吩咐翦风,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肯见她。
“快说来听听。”
纯贵妃无奈,看着永瑢痛哭流涕的样子非常心疼,也只好放下所有的顾虑,去翊坤宫走一遭。
“民间早有满汉通婚之事,如果一个旗人女儿要嫁给一个汉人,一般会把女儿先送到另一个汉人家庭中寄养数月,然后以汉人身份出嫁。依臣妾看,不如让先把和瑛寄养在汉臣家中,然后以汉家姑娘的身份嫁入孔府,这样就名正言顺了。”
纯贵妃虽然料到皇后会不同意,但是没想到皇后会这么决绝。永瑢跪在她面前哭诉,希望她能帮自己跟皇后说说情。
“果然是好办法!”乾隆皇帝顿时龙颜大悦,不过,要送到谁家寄养,这又是一个问题。思来想去,似乎只有于敏忠家最为合适。当时于敏忠已是朝廷重臣,于家又是江南的名门望族,将公主过继到他的名下,既是对朝臣的抚慰,也不辱没了公主名号。
和瑛竟然会喜欢上永瑢,这是皇后始料未及的。皇家儿女的爱情,在政治的硝烟里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皇后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说什么都不肯答应,并将和瑛关了起来,不让她再见永瑢,同时将永瑢赶了出去。
其实,皇后也想到了于敏忠,但是碍于多年前的往事,她并没有提出来,当她听见皇帝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禁暗自慨叹,或许,这便是宿命。
如果把和瑛嫁给永瑢,那么势必会增强永瑢的力量,对自己的儿子永璂一定会形成竞争,更何况,乾隆皇帝那么喜欢和瑛。如果和瑛一定要嫁给一个皇子,自然是要嫁给永璂,而不是永瑢。但是永璂年仅六岁,距离成婚的年纪还远着呢,这么早赐婚,自然是不合适的。
乾隆皇帝对他们之间的往事一无所知,自然不会理解皇后的心情。当乾隆皇帝向于敏忠提出这个想法时,于敏忠颇有些受宠若惊,欣然答应下来。当时于敏忠已经有两个女儿,且年长于和瑛公主,便按照皇帝的意思认了和瑛为三女儿,日后好嫁入孔府。
有了和瑛之后,纯贵妃和皇后的感情越发好起来,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在宝亲王府时的温馨。当永瑢拉着和瑛的手一起跪在皇后面前时,皇后震惊不已。她这才意识到,女儿长大了,终究是要有自己的归宿的。
和瑛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返乡之行,竟然成了自己与永瑢的缘决之旅。她对当初的决定后悔不迭,但是此时已经无可挽回了。皇阿玛与皇额娘的决定,令她肝肠寸断,想到离宫前与永瑢的约定,想到只差一步之遥的婚礼,这个楚楚动人的少女痛不欲生。然而,无论她怎样哀求,都没能改变皇阿玛的决定。
纯贵妃是最先发现永瑢和和瑛的恋情的,起初,她坚决不同意,但是拗不过永瑢的苦苦哀求,最后也只好铤而走险。不过,这件事不是她一个人就能做主的,还要看皇后和皇帝的意思。
在从江南返回京师的时候,他们特意前往山东曲阜拜谒了孔庙,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赐婚。衍圣公对于皇帝的厚爱非常感动,不过,当时孔宪培还没有成年,要两年后才能娶妻,这也正合了皇帝和皇后的心意,便暂时将和瑛公主的婚事定在三年后的春天。
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们也渐渐长大,心思也越发成熟。和嘉十三岁那年,乾隆皇帝钦定傅恒的二儿子福隆安为额驸。这件事又在和瑛和永瑢心中激起了涟漪,永瑢觉得,虽然和瑛是公主,但毕竟是义女,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如果能娶她为福晋,是喜上加喜的好事,以后找个机会请求皇阿玛成全了自己与和瑛,皇阿玛一定会答应的。和瑛虽然对此胆战心惊,不过永瑢的话,让她也渐渐燃起了一丝希望。
从曲阜回京师的路上,乾隆皇帝一直郁郁寡欢,前两次游江南回来,他都是非常开心,而这一次,却心事重重。夜里入睡,皇后再一次听见了乾隆皇帝呼唤着孝贤皇后的名字。
在一起相处,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感情。和瑛聪明伶俐,虽然年纪小,但是那些苦难的经历,使她比同龄孩子早熟得多,永瑢哥哥对自己的好,她悉数记在心间。对这个纯真俊朗的少年,她心中是爱慕着的,但是自己毕竟是公主,公主与皇子相恋,这是违背人伦的事情,如果被皇阿玛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故地重游,乾隆皇帝难免想起那个曾经最心爱的女人。孔庙依旧,曲阜依旧,滔滔河水依旧,唯独再也看不见心爱的人。即便身边的那拉皇后有一万个体贴,也终究不是她。途径济南时,乾隆皇帝再一次命人绕开了这座伤心城,那里有太多关于她的回忆,他怕看一眼熟悉的风景,就会触及心中所有的伤痛。
和瑛活泼开朗,又是个美人坯子,在后宫中颇受欢迎。纯贵妃生育了两位皇子——永璋和永瑢,一位公主——和硕和嘉公主,当时永璋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府邸,永瑢十四岁,和嘉十二岁,与和瑛年纪相仿,兄妹俩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小妹妹非常感兴趣,三个人经常在一处玩耍。皇后曾帮永璋请求皇帝赐婚,因此,纯贵妃对皇后怀着一份感激之情,对可爱的和瑛也非常慈爱。
一行人回到京师,永瑢很快知道了皇帝赐婚和瑛公主与孔宪培的事,不禁悲愤难平。他很想和皇阿玛理论一番,但总是被拒之门外,连皇阿玛的面都没有见到。所有的无奈与失望,只能化作伤心的泪,浸湿了这段美好而又悲痛的缘分。而纯贵妃更对皇后已经憎恨到了极点,永瑢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也没能娶得心爱的人。皇后的解释,在她听来简直荒唐至极,她始终认为,那只是皇后的一个借口罢了。情感的崩溃,使得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早在几年前,她就已经开始服用各种汤药,现如今药量更是只增不减。皇后去过几次,试图为她疏解心中的苦闷,但是每一次都不欢而散。不过,皇后虽然没能化解与纯贵妃的矛盾,但是却有了新的发现,在纯贵妃服用的药物中,有一味竟是野芋!
没多久,乾隆皇帝、皇后带着和瑛离开了杭州,回到了紫禁城。皇后非常喜欢和瑛,连日来的悲痛终于渐渐消散了,对于她来说,收养和瑛是这次下江南的最大的收获。回到宫中后,永璂见皇额娘带了一个小姐姐回来,不仅没有欺生,反而格外欣喜。小孩子总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世界里没有等级观念,不分高低贵贱,在五岁的永璂眼中,小姐姐如同一个小仙女,见了她,便觉得欢欣不已。而和瑛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弟弟,虽然比自己年龄小,但是知道的却不少。由于皇后的精心教育,五岁的永璂已经知道不少历史故事。他为小姐姐绘声绘色地讲演起来,和瑛也听得极其认真。看着这对小姐弟,皇后不禁想起自己幼年时代的往事。这样的场面,与她幼年时与弟弟在一起何其相似!想到弟弟曾拼死救自己的场景,她不禁又感慨万千。那时弟弟还在回疆,虽然战争连连胜利,但是还没有完全平叛,战争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停止。想到战场上的刀光剑影,皇后不禁心中担忧,只能在心中默默地为弟弟祈求平安。
她记得淑嘉皇贵妃薨逝时,便是因为误食了野芋。当时大家只当是误食,却没有追究淑嘉皇贵妃宫里为什么会平白无故地冒出这种东西。第一次下江南时,皇后令淑嘉皇贵妃与纯贵妃共同打理后宫,在那段时间里,纯贵妃没少受嘉贵妃的欺侮。如果纯贵妃怀恨在心,伺机用野芋报复,也是极有可能的。
和瑛虽然年龄小,但是经历了种种人情世故,比同龄孩子要懂事得多,能够得到皇帝和皇后的垂爱,脸上密布了多日的愁云终于散开来,取而代之的是天真活泼的笑容。
不过,这还只是皇后的猜想,不能妄下定论,真相究竟如何,还要日后慢慢调查。
乾隆皇帝的儿子都是“永”字辈,女儿则是“和”字辈,虽然这个女儿是义女,但为了表示一视同仁,乾隆皇帝决定也按照“和”字辈为她取名。小女孩性情乖巧,品性温和,乾隆皇帝便为她取名“和瑛”。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三月,和硕和嘉公主与傅恒次子福隆安的婚期终于到来了。一个是自己心爱的公主,一个是宠臣傅恒的二公子,两个人在一起简直珠联璧合,乾隆皇帝对这桩婚事尤为满意。婚礼非常隆重,但是看着女儿出嫁,纯贵妃心中却异常落寞。和嘉公主出嫁后,她倍感冷落。想起昔日和瑛、和嘉和永瑢在自己身边玩耍的画面,她不禁心中难过。
“朕也正有此意!四年前公主早殇,前不久永璟又病逝,朕也着实心痛。如果公主还在的话,今年该有四岁了。”乾隆皇帝想起那个可怜的女儿,心中难免难过,而皇后更是伤心不已。两人当即决定,将这个小女孩收为义女,带她回紫禁城。
乾隆皇帝自知愧对纯贵妃和永瑢,便赐了参将富谦之女富察氏为永瑢的嫡福晋。富谦是孝贤皇后的亲弟弟,也是傅恒的亲哥哥。能够娶得富谦之女,也算是一份殊荣了。不过,爱情与殊荣无关,如果可以选择,即便和瑛依然只是贫家女,永瑢依然愿意选择和瑛。只是世殊事异,和瑛成了永瑢心中永远不可触及的女子,如同一朵袅娜的花,只能绽放在他遥远的记忆里。
那时皇后痛失爱子,对孩子更加喜欢。小女孩又乖巧可爱,她便萌生了收养义女的念头。便问皇帝道:“永璟不幸夭亡,臣妾心痛不已。这个孩子没了父母,见了她,便让臣妾想起那可怜的孩儿。不如臣妾带她回宫,收她做义女,皇上意下如何?”
为了避免和瑛公主再与永瑢接触,乾隆皇帝特意安排和瑛住进了于敏忠的府邸。接下来的两年中,和瑛一直在于府度过,再也没见过永瑢,于敏忠对外宣称和瑛是他的三女儿。
不过,最初当街救下的那个小女孩却没有什么家人了。她是被舅舅卖掉的,如果送到舅舅家,说不定会被卖第二次,家中又没有什么亲人,因此,她的去处成了一个难题。
和嘉公主出嫁后,纯贵妃的身体越发糟糕,更令她焦虑的是,永璋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了。自从永璜去世,永璋仿佛就成了第二个永璜,每每想到皇阿玛对自己的苛刻,便伤心不止。两年前,他有了第一个儿子,曾一度欣喜不已,但不幸的是,那个可怜的孩子仅仅一岁便夭亡了,这给了他沉重一击,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
在那个案子破获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南方地区都比较稳定,但是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拐卖人口的现象又在急剧回温。抓到那个人贩子后,乾隆皇帝当即命令处死他,以儆效尤,以免再有人效仿他。那些被囚禁的都是儿童,年龄在十岁左右。乾隆皇帝将他们交给了杭州府衙,由府衙为这些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然后贴出公告,寻找他们的家人。
母子俩同时生病,两个人又彼此担忧着,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都越来越严重。就在和嘉公主出嫁一个月后,永璋突然昏厥,情况非常不好,府上人急得团团转,赶紧去通知纯贵妃。然而此时纯贵妃也是卧床不起,一听说永璋病危,一时着急,竟也晕倒了。
清朝时期,南方多有拐卖人口的现象,尤其是云贵地区更为严重,很多都是团伙作案,并建立固定的黑窝点。他们以为山高皇帝远,当地的地方官也往往睁只眼闭只眼,因此拐骗现象时常发生。早在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的时候,就曾破获一起令人震惊的拐卖人口案。陈大、俞九龄等八人组成团伙,拐骗了大量的儿童,长相好的被卖到远方,蠢笨的则留下来直接杀掉食用。
母子连心,纯贵妃知道,永璋的病怕是好不了了。越是这样想,她越是焦虑,病情也越是严重。皇后得知消息,赶紧过来看望她。
皇后知道皇帝的用意,得知地址后,马上前往杭州府衙,拿出令牌命府衙派人前去捉拿人贩子,营救那些被囚禁的人。
此时纯贵妃已经气息减弱,见皇后到来,便让其他人都出去了,只留下皇后。
乾隆皇帝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问了那人贩子地址,便让皇后带着那个小女孩先回去,自己则跟着人贩子去探底细了。
“你我姐妹一场,几番争斗,我终究是输给了你。”纯贵妃气若游丝地说道。
那人贩子以为自己遇到财主了,开心得不得了,“这位爷,我家里还有十多个呢,要不您去我家里挑挑?”
皇后颇为诧异,她没想到在纯贵妃看来,自己的许多行为皆是“争斗”,这不禁令她心中难过,“本宫并无争斗之意,有些事情,也是身不由己。”
乾隆皇帝虽然心中已经火冒三丈,但是看着一脸奸猾的人贩子又不能打草惊蛇。这样的人,很可能背后还藏匿着很多人,甚至有很多买来或拐来的孩子还在他们手中。乾隆皇帝眼珠一转,便计上心来。看着这个小姑娘,乾隆皇帝对那人贩子说道:“这个小姑娘我买了,但就她一个太少了,我府上还需要三个。”
“身不由己?”纯贵妃冷笑道,“我人微言轻,无论是出身还是位份,都比不过你,但至少,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江南风景依旧,只是心中有伤,看风景也总是多了一份酸楚。在杭州的集市上,乾隆皇帝和皇后看见一个正在被卖的小女孩,年龄不大,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长得颇为俊俏,脸上有一颗痣,衣衫褴褛,一看便知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询问之下,才得知小女孩父母早逝,自己被舅舅卖给了人贩子。
皇后闻言,又想起了淑嘉皇贵妃的事,如果此时不问,只怕再也没有机会了。“既然如此,那么淑嘉皇贵妃误食野芋的事,想必与你无关吧?”在心中积郁许久的疑惑,她终于大胆问了出来。
他始终记得,与她最开心的日子,是在江南度过的。他们曾像普通夫妻一样手挽手在街市上闲逛,曾像寻常百姓一样在街头巷陌讨价还价。那份简单的快乐,也是他所向往的。只不过在国与家面前,他必须要顾大局,因为先有国,才能有家。他永远都不会为了一个人,而舍掉自己的天下。
纯贵妃的眼神忽闪了一下,继而镇定地说道:“那个贱人三番五次羞辱我,只是可惜了那块野芋,本来是要入药的,却成了她的膳食。”
捷报频频传来,乾隆皇帝喜不自胜,皇后痛失爱子,为了让她开心起来,乾隆皇帝决定再下江南。
皇后倍感震惊。她万万没想到,向来唯唯诺诺的纯贵妃竟然会动杀机,或许,表面越是温顺的人,内心越是狂野。她忽然后怕,如果当初那块野芋被投到自己的膳食里,那么自己应该早就不在人间了。
回部的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后,乾隆皇帝立即派人前去平叛。皇后的弟弟纳里得知后不禁热血涌动,向皇帝毛遂自荐,与定边将军成兖扎布共同前往回疆平叛。在战场上,纳里身先士卒,表现出了异常的勇猛之姿,立下了重要军功。
正惊惧着,纯贵妃又幽幽说道:“真后悔当初没给皇后尝尝那野芋,那样永瑢也不会伤心欲绝了。”
然而,最让皇后心痛的,莫过于永璟的死。这个可怜的孩子去世时还未满三岁,浑身都长满了红色的水痘。虽然水痘不会致命,但是这个孩子向来身体虚弱,水痘只是压垮他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时正是盛夏,皇后伤心痛哭了许久许久。不过,她早就预料到了这种结果,虽然悲痛,但是转念想来,对永璟来说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只不过,乾隆皇帝一直忙于政务,虽然她知道皇帝日理万机,但是情感上却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女人永远是缺乏安全感的,尤其是在失去最心爱的人或物的时候。
直到此时,皇后才意识到纯贵妃对自己有多么憎恨,她们之间的恩怨,只怕是来生来世都无法化解了。
乾隆皇帝虽喜爱女色,但却是个实足的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对待国家朝政,他绝不含糊,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极致。永璟生病后,他也非常焦虑,但只匆匆忙忙地看过一次,派了太医去诊治,就又忙着处理政务去了。皇后虽然表示理解,但时间久了,也难免心痛。
回到翊坤宫,皇后心中久久难平。纯贵妃对自己的怨念,成了她永远的梦魇,她自觉没有愧对过谁,但是纯贵妃却是例外。
对于皇后来说,最让她焦虑的莫过于永璟。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的夏天,永璟忽然得了水痘,小小的身躯上布满了红色的星星点点,小家伙只能用哭声来宣泄自己的痛苦。偏偏在这时候,回部大、小和卓发动了叛乱,乾隆皇帝无暇顾及后宫,每天都在为政务而忙碌着,一连数日都没有踏入后宫半步,不要说妃嫔,就连皇后想见皇帝一面也难。
乾隆皇帝也知道了纯贵妃和永璋母子双双病危的消息,想到自己多年来对永璋和纯贵妃的冷落,不禁心中愧疚。为了冲冲喜,他当即下诏:晋封纯贵妃为皇贵妃,册文曰:
此时最得圣宠的莫过于令妃。她不仅年轻貌美,又温婉可人,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女子,想来任谁都会喜欢。历朝历代,皇后与妃子之间的争斗数不胜数,但是皇后与令妃却非常和睦,两个人与皇太后感情也都非常要好。
朕惟赞坤元而敷化,淑问常昭,锡巽命以重申。新恩载沛,晋之显秩,嘉乃芳徽。尔纯贵妃苏氏,秉性温恭,持躬端慎,当兰阶之初,侍虔奉明,箴逮芝检之迭膺,勤襄内治,分荣象服,叶雅度于珩璜,毓秀椒涂,式令仪于圭璧。既庆成夫嘉礼,弥协顺乎慈宁,爰考彝章宜加宠。锡兹仰承皇太后懿旨,晋封尔为皇贵妃,尔其祗承荣命,永垂德范于宫闱,敬迓鸿禧。长懋芳型于禁掖,钦哉!
皇帝身边永远不缺女人,皇后忙于照看永璟,顾不上多陪伴皇帝,皇帝自然转移目光,看向了其他妃嫔。
然而,这份殊荣来得太迟了,就在乾隆皇帝下诏的第二天,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四月十九日已时,时年四十八岁的皇贵妃便薨逝了。朝廷为其拟定谥号,是为纯慧皇贵妃,这也成了后世人对她的称谓。
回到紫禁城后,皇后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永璟身上。这个孩子身体虚弱,又常常昼夜啼哭,皇后非常焦虑。起初,皇帝还经常宽慰她,但时间长了,也就没有那么多耐心了。
值得庆幸的,永璋度过了危险期。不过,为了避免他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而影响病情,皇后特意叮嘱大家先不把这个噩耗告诉永璋。
其实从那时起,皇后与皇帝的意见分歧就已经初见端倪。乾隆皇帝本想通过木兰秋狝,让皇后开心起来,却没想到皇后并不喜欢这些,两人之间的矛盾也在悄然滋长。
在对永璋隐瞒母亲死讯的同时,为纯慧皇贵妃修建陵寝的工程也开始了。然而,纸包不住火,该知道的迟早要知道。永璋病情好转后入宫看望母亲,但是被拒之门外,说是纯贵妃身体欠佳,任何人都不见。一次这样,两次这样,当永璋一连三次都吃了闭门羹,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经过一番打探,他很容易便获悉了母亲的死讯。
嘉贵妃临死也没有见到皇帝最后一面,皇后一直觉得,是皇帝太过薄情。她觉得,在生死面前,任何事情都不重要。但是在乾隆皇帝看来,国家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即便是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正如皇后所担心的那样,永璋呼天抢地地大哭了一场,随后病情加重,同年七月十六日,年仅二十六岁的永璋便病逝了。
木兰秋狝结束的那天晚上,乾隆皇帝宴请众臣,喝得酩酊大醉。皇后服侍他就寝时,又听见他含糊不清地喊着孝贤皇后的名字。这世上最大的伤害,莫过于自己最爱的人,心中却时时想念着别人。即便那拉皇后在心中敬重孝贤皇后,也不愿意看到皇帝依然只爱着她,甚至把自己当成孝贤皇后的影子。
乾隆皇帝虽然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儿子,但毕竟血浓于水,这份骨肉亲情还是他所牵挂的。永璋病逝后,乾隆皇帝追封他为遁郡王。从此,与纯贵妃之间的心结,再也没有打开的可能。皇后以为,这便是她们姐妹的终结了,但万万想不到的是,即便是纯慧皇贵妃已然薨逝,几年之后,她们之间还会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