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在做太子的时候曾经历了两废两立,一个储君问题竟折腾了好几十年,因此,他吸取了皇阿玛的这个教训,创立了秘密立储的办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多少次王朝更迭,“玄武门之变”的历史上演了无数次,那个璀璨夺目的皇帝宝座,不知汇集着多少人觊觎的目光。为了皇权,有的夫妻决裂,有的兄弟反目,有的父子相残,有的朋友背弃……雍正皇帝虽然只在位十三年,但是很多规章法制的建设与完善却对接下来的乾隆盛世有着重要的影响。秘密立储制度避免了以往的皇位之争,为清王朝的盛世江山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张廷玉和鄂尔泰的主持下,总管太监苏培盛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取出黄封一函,内藏雍正皇帝亲书传位宝亲王弘历的遗诏。张廷玉于灯下宣读了遗诏,弘历跪拜受命,之后手捧遗诏宣布:“遵皇考遗旨,令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
宝亲王弘历继承大统,是为乾隆皇帝。他先是整顿朝纲,对于皇阿玛留给自己的肱股重臣委以重任,对张廷玉、鄂尔泰极度谦恭,这也赢得了满朝文武官员的信任与支持。
无论如何,雍正皇帝的确是在那一年突然辞世了。接下来,人们最关心的便是由谁继承皇位的问题。所幸雍正皇帝有先见之明,早就做好了准备,避免了一场因争皇位而发生的混战。在张廷玉所著的《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张廷玉对当时的情况做了翔实记载。张廷玉、鄂尔泰对允禄、允礼说,雍正“因传位大事,亲书密旨,曾示我二人,此外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急请出,以正大统。”原来,早在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的冬天,雍正帝由于身染寒疾,唯恐自己去世后会发生皇位之争,便秘密准备了立储事宜。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六月,雍正皇帝召见了允禄、弘历、弘昼和大学士高斌等人,大致向他们透露了遗诏已经拟好的意思,九月,雍正帝将已经拟好的立储密诏秘密示知张廷玉,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正月,雍正又将密诏示知张廷玉和鄂尔泰,并告诉他们:“汝二人外,再无一人知之。”
巩固了前朝之后,弘历又将目光放在了后宫上。雍正帝时期,多有前朝与后宫勾结之事,当时雍正帝屡禁不止,索性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但是新皇帝弘历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八月二十五日,他针对后宫的太监们下了一道圣谕:
关于雍正皇帝的死因,向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中风,有人说是因为服用了道士炼制的“仙药”,有人说是纵欲过度,还有一种比较离奇的说法——雍正皇帝曾因吕留良反满文字而斩杀了吕留良,他的女儿吕四娘学得一身武艺潜入宫中,找机会割下了雍正皇帝的脑袋,为父亲报了仇,所以传说雍正皇帝入殓的时候是没有脑袋的,人们只好做了一颗黄金的头颅来为他下葬。不过,这只是传闻,想那皇宫戒备森严,怎么可能让一个女子带着武器混进去呢?
“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妄行传说。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凡有所知,岂有不告之理?但市井传说,多有舛误。今后凡外间传闻,无故向廷传说者,即为背法,查出定行正法。”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日,雍正皇帝像往常一样在圆明园处理政务,忽然觉得身体有些不适,但是他并没有太过重视。二十二日深夜,雍正皇帝的病情骤然加重,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应召入宫。二十三日子时,这位统治了中国十三年的皇帝便匆匆辞世了,给人们留下了一片盛世江山,也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疑惑。
这个“下马威”起到了极好的震慑作用。雍正帝时期,前朝与后宫的种种勾结,都是以宫中太监为媒介互相传递消息的,弘历的这道圣谕有效地防止了太监向后宫传递朝廷信息、搬弄是非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对维护政局起到了良好作用。
孩子出生后,大家纷纷前来道喜,这本是一件大喜事,但不巧的是,就在孩子将近三个月的时候,雍正帝突然驾崩了。
雍正皇帝晚年经常服食丹药,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长期在西苑为雍正炼制丹药,人们猜测,雍正帝的突然驾崩,极有可能是丹药中毒。弘历对这些道士更是恨之入骨,在雍正尸骨未寒之际,就将以张太虚、王定乾为首的一群道士驱逐出西苑。这也令史学家们更加相信雍正帝的死与服食丹药有关。《乾隆实录》中对于弘历驱逐张太虚、王定乾等人的诏谕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五月二十五日,苏佳格格的孩子终于降生了。这是弘历的第三个儿子,欣喜不已的弘历为他取名“永璋”。
“皇考万几之余,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清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观之与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逐出,各回本籍。……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苏佳格格也有了身孕。对此,那拉氏只能空自羡慕。闲来无事,她也常常与高佳氏一起去看望她,看着她一天天隆起的小腹,她们都觉得格外神奇,一个小生命正在一天天长大,大家都无比期待孩子的降临。
弘历在诏谕中明显在为皇阿玛洗白,表示雍正皇帝只是将张太虚、王定乾等人的炼丹术看作是“游戏消闲之具”,也知道他们只是“市井无赖之徒”,因此从未服用过他们炼制的丹药。但这种“洗白”只是欲盖弥彰,弘历将张太虚、王定乾等道士驱逐回原籍,并严禁他们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否则将立即正法。弘历所极力隐藏并要求他们不许向外乱说的,究竟是什么呢?想来定是关乎皇家尊严的,弘历之所以没有杀掉他们,或许,也是想掩人耳目,如果直接将他们杀掉,那就相当于直接告诉人们,雍正帝的死与道士的“仙丹”有关。
时光一如既往,宝亲王府的日子平静如水。那拉氏看着窗外的花开花落,以为青春就将这样枯萎下去,但是命运却总是出乎意料,就在她以为自己将永远这样无喜无悲地生活下去的时候,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忽然发生了,这将是大清王朝的转折,也将是那拉氏人生的转折。
弘历登基后,尊母亲孝圣宪皇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下懿旨,册封嫡福晋富察氏为皇后。原宝亲王府上的所有家眷,也随之搬入皇宫。弘历特意将长春宫留给了皇后,这有着深刻的寓意。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时,雍正帝曾赐弘历号“长春居士”,将与之同名的长春宫留给最心爱的人,正是出于一份深切的情义。
在她们之中,富察格格是最早被赐给弘历的。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五月二十八日,富察格格诞下弘历的长子,弘历为他取名为“永璜”。作为宝亲王的长子,永璜非常受重视,因此,富察格格的地位也得以稳固。那拉氏很喜欢永璜这个孩子,有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常常都会留给他一些。
那拉氏则住进了承乾宫。承乾宫与长春宫分居东西,宫殿外有几棵老槐树,每至夏季,便会绽开一串串的白色小花。那些小白花正如那拉氏一样,避开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在蝉声聒噪的夏季悄悄绽放,淡然里有一份傲骨,俏丽中又不失优雅。
不过,弘历对那拉氏的单恋毫无感觉。高佳氏、苏佳格格都相继与弘历圆了房,但是作为侧福晋的那拉氏却像是被遗忘了一般,成了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时,如果昔日的好友与你同处一样的境地,或许还会有那么几分心安理得。但是如果昔日的好友不仅没有像自己一样落魄,反而如鱼得水、步步高升,你难免会心中压抑。那种感觉不是嫉妒,而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慨。看着身边的姐妹都比自己受重视,那拉氏心中怎能不难过?
当时弘历有两个侧福晋,这两个侧福晋要分别封为贵妃和妃。在这个问题上,弘历犯了难。他很想把高佳氏封为贵妃,但是高佳氏是包衣出身,能够封为“妃”已经是格外抬举了,如果封为贵妃,难免落人话柄。高佳氏的父亲高斌也是弘历非常倚重的大臣,为了向高斌示好,收拢朝臣之心,弘历想到了一个办法——下旨令高佳氏抬旗入镶黄旗。辉发那拉家族属于镶蓝旗,是八旗中的下五旗之一,高佳氏抬旗入镶黄旗,不仅是八旗中的上三旗,还是上三旗之首,其身份地位一下子显赫起来。
对于这些事情,那拉氏并没有什么兴趣,不过听说弘历与弘昼兄弟和睦,她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自己所受的那些委屈,也都无所谓了。或许,爱上一个人就是这样没有道理,就算荒芜了自己的整个世界,只为他绽放一朵花,也是值得的。
高佳氏对于这份殊荣颇有些受宠若惊。父亲高斌托人悄悄传话过来,要她好生侍奉皇帝。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荣辱也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命运。自从嫁给弘历,她一直独守空房,不曾得到半点宠爱,但是细想起来,也有自己的原因。她从不曾主动向弘历示好,如果自己能主动一些,说不定可以得到弘历的宠爱。
灯市遇劫之后,那拉氏一度不敢出门,甚至连房门也懒得出,好在有高佳氏、富察格格和苏佳格格时时过来探望,并告诉她外界的消息。弘昼的劫持计划失败,也知道皇兄已经给他留了颜面,便打算退出这场争斗了,不料想雍正皇帝见兄弟俩忽然和睦起来,不禁龙颜大悦,决定让弘昼和弘历一起管理苗疆事务。兄弟俩齐心协力,在皇阿玛的授意下设置了八寨、丹江、都江、古州、清江、台拱六厅,正式把黔东南的“生苗”区纳入中央王朝的控制范围,不仅完成了对苗疆的开辟,还扩大了皇权对黔东南的影响力度,更好地巩固了清廷的统治地位。
虽然那拉氏与高佳氏情同姐妹,但是看着高佳氏骤然显赫起来,那拉氏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以前与高佳氏在一起,虽然两个人都不受弘历待见,但是自己毕竟是八旗出身,她还有些优越感。而现在,她连仅有的自信都被剥夺了,弘历的心思已经很明显——自己可能只被封为妃,而高佳氏将会被封为高于自己的贵妃。
时间是盛开在掌心的花,每一朵花瓣都曾是不惹纤尘的天使,然而盛放之后,却注定要凋零在尘世,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那淡淡的芬芳,永远泊在手指尖,化作尘世里永恒的丰碑。
想到这些,那拉氏只是淡然一笑。没有人知道,在这份荣耀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孤独酸楚。她多么希望自己嫁的只是一个平凡男子,一生柴米油盐,夫唱妇随,即便是粗茶淡饭也是幸福的。而这只是刚刚开始,皇帝的后宫不可能永远只有几个女人。过不了多久,备受瞩目的秀女大选又将开始了,雍正时代的落幕,也是乾隆时代的开始,一切,又将开始新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