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国和法国的人口和经济进行对比会为我们提供大量信息。经济规模数据的争议性比人口更甚,但就可能是可资获取的最佳数据而论,英国经济规模从1700年占法国经济不足三成,一直稳定地增长到“一战”前超过后者三成的水平。[1]因此,相对于法国经济规模而言,英国经济增长了4倍。同一时期,英国的人口从不到法国的一半增至超过其15%的规模。因此,英国经济相对于法国的大部分增幅都必须归功于其人口规模的相应增量。
其次,如卢森堡这样规模的国家能在当今世界存活下来,是因为它位于自由贸易区内——深深地扎根于欧盟,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与更广阔的世界融为一体。卢森堡人对高价值服务的专注让他们得以从世界其他地方购买生活必需品以及奢侈品。如果被迫回到完全依靠自身资源的情况,他们将只能够维持生计,就好比几十万人的群体完全隔绝于世界贸易一样。今天,由于自由贸易的规则,小国也能在世界上立足。19世纪初英国的人口开始起飞的时候,世界经济还未这么开放。在不太自由的贸易环境中,更大的人口规模不仅为工厂提供了更多的人手,而且还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者和更大的市场。人口规模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塑造经济。生产和制造能力达到与人口规模相称的,要么仰赖与广阔的全球市场接轨,要么至少国内存在可资利用的大型市场。
如果人口规模未在19世纪大幅增长,英国便不可能在该世纪初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也不可能在该世纪下半叶成为头号金融强国。即便忽视不断增长的人口对扩大市场和增加人口财富的影响,而仅关注人口绝对量的增长如何扩充了经济,此间英国经济增长的半数成就也是人口增长的结果。就像增长的人口规模会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一样,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人口的增长。凭借增长的财富,英国能够更好地投资公共卫生事业,其居民也能因为它与定居在加拿大大草原和澳大利亚内陆的兄弟姐妹的贸易而吃得更好。根据其累积的财富,英国拥有可成为世界工厂进而跻身世界金融强国的人口规模。正如没有人口的暴增,英国就不会成为世界领先的经济角色一样,其一路领先的帝国角色同样无从谈起。
的确,人口规模小的国家可以是富国,反之也可能是穷国。可以这么说,一方面,英国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世界工厂及其领先的经济力量,是因为其人口增长的过程十分简单。许多国家也都经历了迅速的人口增长,但依然贫困,而另外一些国家则随着人口增长的放缓变得富裕。另一方面,二者——英国的人口增长及其工业的崛起——的关系也不容忽视。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可从两个基本的方面对其经济影响力做出贡献。首先,人口数量带来的直接权重。卢森堡很富裕,其人口指标的某些得分是美国的两倍还多,但它并不像中国或印度一样是经济舞台上的主要参与者。卢森堡的公民建立了一个富有而成功的国家,但卢森堡几乎毫无经济影响力可言,因为这个国家实在太小了。对中国或者印度这样的国家而言,的确可能在人口众多且十分贫困而毫无国际经济地位的情况下拥有经济影响力——两国在20世纪多数时间里均如此。然而,一旦人口规模上亿的国家开始走上正轨,即便其普通民众仅仅从赤贫走向贫困,人数的权重也开始变得有意义。与此同时,美国并非因为其民众比欧洲和日本富裕得多而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实际是因为其人数众多。
[1]Maddison,pp.160,169–70,180.
19世纪英国的帝国式扩张与其成为世界工厂密切相关。它是领先崛起的工业强国,在服装、钢铁制造和铁路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一个由汉弗莱·戴维这样的科学家引领化学领域进步的时代,其成果的应用使采矿变得更加安全;这也是亨利·贝塞麦等发明家改进钢铁制造工艺的时代,他们使钢铁成为一种用处更为广泛的材料。我们无可否认这些人和他们的发明以及对产品做出的革新的重要性。然而,只有在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这些创新才能将英国变成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工业强国。工业化为英国增长的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又通过贸易为其激增的人口提供了食物,但人口增长也促进了工业化,它提供了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工人,也为工厂的生产提供了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