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清朝其实很有趣儿 > 还有一条狗

还有一条狗

既然是要削藩,那也是需要个拿得出手的理由的,目前史书基本上都是“挺削派”,也就是支持康熙的削藩决定,书上说:吴三桂那厮,太不像话了,每年都朝小康熙要军费……一年居然要九百多万两,不像话,太不像话,应该削之。也就是说,朝廷没钱,只好关闭企业,宣布员工下岗……可后来康熙六次下江南南巡,这小家伙宛如一头巨大的怪兽,所过之处吞吃得干干净净……怎么老板天天出门旅游就有钱了,等轮到给员工发工资就说没钱了呢?

削藩令一下,群臣大恐,纷纷上书表示反对。为什么大家反对呢?表面上的理由,是担心这么个搞法,会逼得吴三桂走投无路,造起反来。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完全没这个必要。然而小康熙需要敌人,所以这藩是非削不可的。

实际上削藩是假的,目的只是逼反吴三桂,小康熙也好放开手脚,大玩特玩一场。这小浑蛋早就发现了,帝王之术,其最高境界就是不断地制造麻烦,然后解决掉这些麻烦,你制造的麻烦越多,你的名声就越好。反之,如果你老老实实地当个太平天子,那老百姓可就懒得歌颂你了。

既然吴三桂懂事,那就好办了。削藩!也就是取消云南特区的意思。

康熙有句话,是说吴三桂的,这句话就是:“……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之……”意思是说,吴三桂这倒霉的老家伙,横竖是要造反的,还不如趁早干掉他。

到了康熙时代,吴三桂的利用价值已经基本上算是消耗尽了。既然已经卸磨,自然活该杀驴,这个道理,吴三桂也不是不懂。

削藩,就意味着停发吴三桂及部下将士的薪资,那肯定会闹一场群体事件的。但康熙认为吴三桂“不撤亦反”,也就是不削藩,吴三桂也要反,这依据又是什么呢?《清史稿》上说得明白:

吴三桂没咒可念,只好向大清多尔衮借兵。多尔衮那厮也不是吃素的,趁机摆了吴三桂一道,假装应允,两家合兵,等到了战场上,却按兵不动,除非吴三桂剃头才行……这时候的吴三桂,是猪八戒三面照镜子,四面不是人,干脆一咬牙,就此归附了大清,从此替女真人攻城略地,干得非常卖力,满清人看得高兴,就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将云南划为特区,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军权……一股脑儿地都给了吴三桂,以示信任和恩宠。

十二月丙午,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爱星阿会报大军入缅,缅人执明永历帝朱由榔以献。明将白文选降。

吴三桂孤军难立,就决定顺应潮流,和大家一起投降李自成。不承想李自成玩他,抢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不说,还将他的父亲吴襄抓起来,大板子夹脑袋再教育,逼得吴三桂只好再次反叛。反叛的结果,是惹毛了李自成,李自成就率了二十万的流寇大军,气势汹汹地开到山海关,要干掉吴三桂。

这段记载,是小康熙刚刚登基时候的事,看看吴三桂,为了表白他对清室的忠心,他一路追杀南明残余力量,追到了缅甸,最后亲手用弓弦将大明的最后一个宗室朱由榔活活勒死了。

第一个被康熙盯上的,就是平西王吴三桂。说起这吴三桂来,也是一代枭雄,他在十一岁那年,遇到异人,携之入山,学到了一身惊人的本事。但这本事好像没帮上他什么忙。先是他替大明朝的崇祯皇帝镇守边关,与清兵血拼,正拼得起劲,忽然间李自成进犯京师,崇祯皇帝急命吴三桂赶回去救驾,可这道调令发得太晚,吴三桂刚刚走到山海关,崇祯皇帝就已经抢先一步吊死了。

吴三桂这么做,只是为了断自己的后路,向康熙表明他的忠心。只因为他是汉人,所以才会做得比满人更狠更绝。

自从除掉鳌拜,康熙皇帝就养成了一个专心致志找别人麻烦的习惯。凡是被他盯上的人,都会面临着他给出的难题,这道题等闲智力那是解不开的,只能拼个鱼死网破……嘿嘿,你敢跟皇帝拼命,正好求之不得……于是康熙的文治武功之上,又添加了一项记录。

没用!那鳌拜跟了爱新觉罗家一辈子,不比吴三桂更忠心?帝王需要臣子的忠心,不单单是为了享受尊荣,更主要的原因是,只有最忠心的臣子,才是最合适的对手。只有最忠心的臣子,才是帝王最适宜用来扬名立万的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