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将进酒:中国历史上一百个酒局 > 第一百局:薙发江阴

第一百局:薙发江阴

同年四月,曾经烟柳繁华、民风绝非彪悍的扬州城下,多尔衮与守城的史可法各自留下一封文采斐然的劝降书与回覆之后,开始激战。大明战败,清军屠城十日,敛尸八十万具,“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史称“扬州十日”。

江阴由乡民扼守,“三尺童子,皆以蹈白刃无憾”,连小孩子都自愿参战。满城之人,都知道必死无疑,但没有一个人逃走,更无一人投降。清军二位都督曾轻蔑而困惑地说:“得北京、得镇江、得南京都没有费力,这拳头大的江阴城倒费力不小。”二都督旋即登城被杀,此外还折损三位王室贵族、十八名大将、七万五千名精卒。他们的对手,只是乡勇农夫,守城将领只是小小的典史阎应元。最后清军调大炮百门,轰了数日才攻破江阴。男女老幼拒绝投降诱惑,要么自杀,要么被杀,要么格斗而死。阎应元在城楼上提笔写道:“八十日带发效忠”、“十万人同心死义”!

同年六月,嘉定百姓与清军进行了拉锯战,嘉定三次被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城楼下也是灯火通明,来自北方的二十万清军铁骑将这座孤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灯火映着刀剑寒光,寂静无声。偶尔有人低声咒骂、悲叹,甚至落泪。

这些惨烈的悲剧,都指向了满清初年的“薙发令”。

江阴县,一群疲敝百姓登上城楼,带着酒壶三五成群,畅怀痛饮。擅歌者用笙笛箫鼓相和,唱起一首古乐新词,名叫“五更转”,用的是楚声,凄怆慷慨。琴师拉起胡琴,更衬得歌声悲壮,响彻云霄。那时候深碧的天空里只有一轮皓月,绝无纤云,清冷的风从遥远的地方吹过来,城楼上的火把在风中微微摇曳。

薙发令是清军入关时颁布的,薙发易服,从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对汉族进行摧残性打击,据说在汉族推行剃发,始作俑者,竟然是明降臣孙之獬。“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汉文化推崇孝道,《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正因为薙发令的强制推行,引发了本来已经归降的嘉定、江阴巨大的震动。江阴县令让小吏抄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小吏掷笔死也不从,随后激起民变。“带发效忠”,阎典史与江阴父老忠于的并非是一国一姓,而是忠于祖宗教谕;“同心死义”,敢为华夏数千年传统与道义而死。

公元一六四五年,帝纪弘光,岁次乙酉,农历八月十三夜,近中秋。

乙酉年八月十三日,距离江阴城破只剩下八天。八天后,清兵屠城,“晨出杀人,暮则归营”,除藏在野寺高塔上的五十余人外,江阴百姓十七万余人被杀得一干二净。

主饮:阎应元;主陪:江阴;主宾:大清;地点:江阴县

当时城楼上数千乡民、在静谧的夜空下,举酒奏乐,他们明知即将赴死,但依然视死如归。大野星沉,皓月当空,微风远来,歌声缥缈,火光跃动,一张张沉着坚毅的脸庞忽明忽暗,那一刻,他们与祖先同在,与民族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