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品味公文 > 第37章 信息的深层开发

第37章 信息的深层开发

三是,专题性综合,就是对某一个特定问题从不同方位加以综合归纳。比如,对市场物价、市容环境等比较敏感的问题,需要经常综合各个方面的意见,便于领导及时采取措施。

二是,阶段性综合,就是对一个时期以来开展某项工作的情况、效果等进行综合。比如“严打”斗争第一阶段结束后,有关部门就对这一段时间斗争的特点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阶段性综合,以便于领导掌握斗争发展的趋向。

3.协同调查法

一是,区域性综合,就是对整个地区或全系统的某一动态情况进行综合。如重大工作部署之后,就要对本地区各个单位贯彻落实情况的信息进行归纳,使领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的全貌。

即由信息机构一家主持,邀请信息网络上各单位协同搞一个专题调研。一般是由主持者发出调研专题及具体要求,信息网络内的各单位按要求调研后如期上交信息调研材料,再由主持者进行综合处理,提炼升华,形成一个新的信息调研材料。主要方法:

即对具有相关内容的多条信息进行综合归纳,集零为整,化浅为深,变缺为全,使内容零散的信息充实为完整的信息,分散的信息汇集成规模信息。综合归纳的主要形式:

一是,提纲式协同调研,就是将调研的目的、题目、时间、对象、问题等写成具体的调查提纲,发给信息网络的有关单位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

2.综合归纳法

二是,问卷式协同调研,就是对要调查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假设,设计出来一系列问题,由网络各单位组织有关对象填写问卷。这种调研具有规范性强、标准化高的特点,易于对热点问题进行广泛调研。

三是,有原因,无建议。不少信息既反映了问题也分析了原因,但是却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降低了信息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价值,对这类信息就要通过调研找出对策。总之,扩充法就是信息内容中缺什么,补什么。

4.成果转化法

二是,有问题,无原因。比如,有的信息反映生猪生产下降的问题时,对问题写的很具体,而没有深入分析原因,这就需要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补充到信息中去。

即将有一定价值的调研报告浓缩或摘编后转化成一篇信息。具体方法:

一是,有情况,不具体。比如,有的信息在反映某企业生产由大幅度下降很快扭转为大幅度上升这样一个情况时,对扭亏的成效写得很具体,而对扭亏的原因只写了一句“由于加强了销售工作”,而恰恰这部分情况是领导很想了解的,所以就要对扭亏方面的作法进行了解并补充进去。

一是,整体转化,就是将整篇调研报告直接转化成一篇信息,其主题和结构基本不变,只对篇幅进行高度浓缩。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主题好、内容也好的调研报告。二是,局部转化,即将调研报告中的某一事实或某一观点摘取出来形成一篇信息,这种方法用于那些总体一般化、而某一方面内容比较突出的调研报告。

即对选题较好但反映情况不完整、不准确、不深刻的信息,通过查询了解,进行内容上的扩充和深化。我们平时收到的信息中,需要扩充的主要有这样三种情况:

5.个案调查法

1.内容扩充法

就是对领导批示要求立即了解的重要问题,或领导授意调查的课题,组织信息工作人员亲自下去调查研究。这种调查以典型调查为主,可以采取开座谈会或者个别访谈的方法。

信息调研与我们机关中一般调研工作是有所区别的,首先,它的选题主要是从初级信息材料中发现和确定的,可以说它是初级信息的升华;其次,它是一种“短、平、快”式的调研,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平实,出手较快。信息调研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五种:

深层次信息的开发与信息编写是分不开的。一条内容很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编写得不好、不精,就不能把它的深层次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深层次信息的编写应该做到:准确无误,清晰无疑,简约无赘,朴实无华。

从信息工作的实践来看,开发深层次信息,必须开展信息调研,所谓信息调研,是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捕捉题目所进行的调研,是证实信息、扩充信息、挖掘和开发深层次信息的有效方式。下面就着重说说信息调研。

准确无误,是说信息的内容必须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一是事实本身要确凿有据,不能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来的东西,更不能无中生有。二是要如实描述事物,对成绩不能夸大,对问题也不能缩小。三是确切地反映事实,要注意运用量化的方法,对事物做数量上的分析,避免那些含糊不清的词句,如“一些”、“不少”、“达到一定比例”等等。

怎样开发深层次信息呢?

清晰无疑,是说信息对事物和动态的反映要具有较强的可见性,使领导看后历历在目,而且提不出任何疑问。如果一篇信息让人看了以后疑窦丛生,这条信息的参考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要做到清晰无疑,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放过一处疑点,使信息的六要素即“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故、何状”,一一具体交待清楚。

从信息的内容来看,深层次信息必须有典型、明晰的情况,有深入、透明的分析,有具体、可行的建议。这“三有”是深层次信息的基本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有分析”。初级信息(一般动态信息)的加工,只是停留在一般描述的水平上,往往只见现象,不见本质;深层次信息是对事物进行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充分运用了人类的智能探求事物的规律性,能够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这种深入分析,正是深层次信息区别于一般信息的主要特征。当然这种分析必须贴切、全面、深刻,不能离题万里,也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更不能单纯从表面现象、偶然现象上贸然得出结论;既要分析人为因素,又要分析客观因素,从现实、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要精当、新颖、有可行性,要“语当其时,谏当其用”,要有高人一筹的“精言妙论”,不应是人云亦云,可论而不可及的东西。

简约无赘,是说信息的写作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信息内容中最主要的、最有特色的、最有新意的事实。要把关键的话、刀口上的话说清楚,而对那些与主旨无关的“一般化”、“大路货”的内容统统删掉,使信息稿件达到古人所讲的“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境地。

从服务层次的角度看,深层次信息必须把握宏观,立足全局。深层次信息的服务主体是领导机关、领导同志,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它提供的情况、反映的问题,应该是整个地区或整个系统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全局的宏观情况和问题,使领导决策时能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掌握全局性的综合情况。服务层次越高,对信息所反映问题的全局性、宏观性要求越高。同时,由于深层次信息不仅是发现典型,提出问题,还要通过对事物的分析研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所以它必须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启迪性,给领导决策以新思想、新观念、新启示。

朴实无华,是说信息的语言要平实、清新,像海明威的“电报体”和美术中的速写一样,用最简练的语言突出事物的特征。信息中要少讲道理,少引用上级精神,少用长句和倒装句,同时在语意转化时采取“硬接硬转”的笔法,才能做到言简意赅。“无华”是讲信息的语言不使用那些华丽的词藻。但是信息还要尽量写得生动,运用一些必要的修辞方法,让人爱读。

“初级信息”和“深层次信息”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信息的服务层次和信息的内容上。

以上是开发深层次信息要掌握的主要要求。能否开发出深层次信息,还在于信息员有没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理论、写作水平。所以提高信息员的理论政策水平、调查研究能力和信息写作能力,这也是开发深层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

将党政信息分为“初级信息”和“深层次信息”两个层次,是中共中央办公厅首先提出来的。这一区分有利于党政信息内容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