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灵魂只能独行 > 信仰

信仰

13

所以,我是有信仰的。

虔诚是对待信仰的一种认真的态度,而不是信仰本身。一个本无真正信仰的人却做出虔诚的姿态,必是伪善的。

对各种学说独立思考,有所取舍,形成着也修正着自己的总体立场,我称这为有信仰。

14

如果有信仰就是终身只接受一种学说,那么,我的确没有信仰。

怀疑来自过分认真。无所用心的人从不怀疑,但也没有信仰。当然,这不妨碍他们以信仰的名义绞杀怀疑者。

你没有信仰吗?

15

12

乌纳穆诺说,信仰就是愿意相信,信仰上帝就是希望真有一个上帝。此话道出了宗教的真相。所以,真正的基督徒绝不是盲信者,而是渴求者,充满着内心冲突,他一辈子在努力使自己相信他并不真正相信的上帝。伟大的基督徒,如奥古斯丁、帕斯卡尔、克尔凯郭尔,内心深处从未摆脱过怀疑的折磨。

所以,我不是虚无主义者。

16

不相信一切形式的上帝,并不妨碍一个人对人生持有某种基本的信念。

《圣经》的最好读者在异教徒之中。

11

17

要我当信徒,我已太不幼稚。要我收信徒,我还不够腐朽。

托尔斯泰说:“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有了,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没有。”

当信徒是少年人的事,收信徒是老年人的事。前者还幼稚,后者已腐朽。

少数人和多数人,指富人和穷人。此话的意思是:上帝对于富人是最后的奢侈品,对于穷人是唯一的安慰。这是对世俗信仰的讽刺。

10

有真信仰者既不属于少数人,也不属于多数人,是超越于富人和穷人的区分的。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有上帝,有什么都是空的,如果有上帝,什么都没有也无妨。

一种信仰无非就是人生根本意义问题的一个现成答案。有两种人不需要信仰,一种是对此问题从不发问的人,另一种是决心自己去寻找答案的人。前者够不上信仰,后者超越了信仰。

18

9

有信仰者永远是少数。利益常常借信仰之名交战。

弟子往往比宗师更偏执。宗师的偏执多半出于一种创造的激情,因而本质上包含着对新的创造的宽容和鼓励。弟子的偏执却是出于盲信或利益,本质上是敌视创造性的。

19a

8

世上有虔信者,就必定有奇迹。奇迹在虔信者的心里。

信仰是情感的事,理性不利于信仰。在一个宗教内部,虔信者大多是一些情感强烈理性薄弱的人。理性强烈情感薄弱的人无意做信徒。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情感和理性皆强的怀疑者,他们渴望信仰而不易得,精神上最痛苦,以及情感和理性皆弱的盲从者,他们实际上并无信仰,只是随大流罢了。

20

7

奇迹是绝望者的希望。

有一天人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于是就为自己生下了一个父亲——上帝。

一个不相信奇迹的绝望者是一个真正的绝望者,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希望;或者,是一个勇敢的绝望者,他敢于不要任何希望而活着。

6

21

人在何处看到自己不可逾越的界限,就在何处安放一个上帝。

意识形态弱化,价值多元,无统一信仰,这是现代的一个事实。我对这个事实持积极的评价,欢迎信仰上的去中心化、个体化。信仰本来就应该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求统一必然导致压迫和盲从。想用某一种学说(例如儒学)统一人们的思想,重建大一统的信仰,不但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应该的。

上帝存在于人的局限性之中。

22

5

如今调侃成了新的时髦。调侃者调侃一切信仰,也调侃自己的无信仰,在一片哄笑声中,信仰问题便化作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可笑的问题。

“上帝”是一个符号,象征人生不证自明的最高原则,而一切精神跋涉者的困惑便在于总是想去证明它。

我暗暗吃惊:仅仅几年以前,信仰危机还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曾经引起许多痛苦的思索。莫非人们这么快就已经成熟到可以轻松愉快地一笑置之了?

4

诚然,抱着过时的信仰不放,或者无信仰而装作有信仰,都是可悲复可笑的,不妨调而侃之,哈哈一笑。可是,当我看见有人把无信仰当作一种光荣来炫耀时,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人是由两个途径走向上帝或某种宇宙精神的,一是要给自己的灵魂生活寻找一个根源,另一是要给宇宙的永恒存在寻找一种意义。这两个途径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心中的道德律和头上的星空。

人生中终究还是有严肃的东西的。信仰是对人生根本目标的确信,其失落的痛苦和寻求的迷惘决非好笑的事情,而对之麻木不仁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自鸣得意的。

3

23

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

现代人的精神处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虚无主义,信仰的普遍失落;二是物质主义,商业化潮流席卷天下,影响到生活方式、文化、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在此情形下,有精神追求的人必然会感到困惑、苦闷、彷徨。

2

24

真理、信仰、理想这几个词是否说的同一件事,譬如说,同一个精神目标,理性称它是真理,意志称它是信仰,情感称它是理想?或者,正因为理性、意志、情感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它们说的是不同的事,彼此还会发生冲突?

在信仰崩溃的时代,民族主义往往会抬头。大神死了,人们便寻求小神的庇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