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你要知道,将来你进入的社会,有着黑白黄红棕各个种族,有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你可能不断换新工作、不断交新朋友、不断有新老板、不断有新环境。
我们先不同意,后来才发现,你自从重新分班,英语就突然进步了。因为你不能再跟同一个女生,用你们习惯的那几句话交谈,而需要跟每个新同学接触,适应大家的口音。
这跟你们学校年年重新分班、换新教室和新导师的道理不是一样吗?
后来妈妈特别去学校问老师,能不能把你们分在一起。老师居然说就因为你们走得太近,总是黏在一块儿,所以不能分在一班。他还说每一年分班,都会特别把要好的孩子拆开来。
你也要知道,换新老师对某些同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你记不记得,当小学一年级,她没跟你同班时,你还气得哭呢!
你不是听见台湾的××姐姐说了吗?她因为在高中三年都是同一位导师,那位老师不喜欢她,使她一直很痛苦。想想!如果她的学校也能年年换导师,对她不是好得多吗?
但在幼儿园跟你最要好的玛丽奥,不是又跟你同一班了吗?
你会发现有些原来没有好朋友,又不被导师疼爱的同学,很可能当他“重新来过”的时候,就一下子交到好多朋友,又因为得到新老师的喜爱,而功课进步了。
要好的同学都被拆散,当然也是令你伤心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可能有些“上个导师的宠物(teacher's pet)”,因为不懂得跟新老师相处或自以为了不起,引起新老师反感,而不再是“班上的红人”。
换成爸爸,爸爸也会紧张啊!
这有什么错呢?本来我们就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掌声,将来你进入社会也是一样的,你不可能得到每位长官的青睐。
现在你的心情不是跟哥哥当年一样吗?老师突然换人了,原来要好的同学不见了,你好像一下子得独自面对新的挑战。
说实在的,当爸爸知道你们学校分班的方法之后,真觉得他们在为学生创造一个未来的社会。
那时候,爸爸妈妈就放心了。因为当他觉得别人不见得比他强,老师也不见得伟大的时候,就表示他已经能跟得上,而且已经有了自信心。
他们预定四年级有五班,就要每个三年级的老师在这学期把班上孩子分成五组,每一组都有成绩最好和最烂的学生,而且把那些死党,分在不同组。
但是没多久,他却打电话回来说:“哈佛不怎么样!”
接着由校长抽签——
爸爸可以再告诉你个秘密,你哥哥连去哈佛之前,都紧张得要命,还是由爸爸妈妈送去的。
抽一个四年级的导师,再由三年级各班的每个组中,抽一组出来。
“是啊!”爸爸也想起来说,“那时候他上史岱文森高中,第一天紧张得拉肚子,说他一定跟不上。我们还要安慰他,先去读读看,如果实在难,就转回来,上附近的学校,但是没去几天,就适应了。”
于是,新老师的班上一定有成绩最好,也有成绩最差的学生,每个孩子也一定在班上只有五分之一(包括他自己)的同学是上学年同班的,而那些人又不会是他或她的死党。
妈妈对你笑笑:“跟你哥哥小时候一样,一碰上重新分班和换新老师就害怕,可是上课没几天又好了。”
没有家长能托人情,希望自己的孩子分到哪一班。除非知道下学期哪位老师跟自己是亲戚或有业务往来,或是“已经教过自己的小孩,又不喜欢那个孩子”,才能向学校要求“不要分到那老师的班上”。
“可是我好害怕。”你看了看爸爸和妈妈。
你班上的×××不是就因为她哥哥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且家长跟那老师有过争执,而要求不把她分到那老师的班上吗?
“严一点好!”爸爸说。
这是因为学校怕家长和老师的成见影响到教学。
“因为她会生气。凯莉的哥哥以前被她教过,说有个同学问她多高,她马上把脸板下来骂‘怎么这么没礼貌?回去好好检讨一下’。她今天还吓我们,说她的班不好混,每个礼拜要写读书报告、要分组比赛拼字,还要看《儿童纽约时报》,今天已经发下一个单子。”你掏出一张印好的东西,上面写着下学期第一天上课要带的东西,果然密密麻麻一大堆。
你说,学校不是什么都考虑到了吗?
“为什么?”爸爸问。
孩子!
“她好凶,又好高。”你指了指厨房的门框,“比哥哥还高得多,差不多要碰到上面了。”停一下,又说:“但是我们不能问她多高哟!”
人生好像探险和寻宝,如果你每年接触的,都是一样的事、一样的人、一样的环境,就没意思了。
今天你从学校回来的神色不太对,妈妈问你半天,你才支支吾吾地说,因为见到了下学期的新老师。
想想!暑假之后——
老师居然说就因为你们走得太近,总是黏在一块儿,所以不能分在一班。他还说每一年分班,都会特别把要好的孩子拆开来。
新老师、新同学、新书本、新教室、新学年……那么多“新”,等着你,多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