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附录二 内务府内传教士名录

附录二 内务府内传教士名录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赫苍璧,三十六岁,耶稣会人,现住湖广省黄州府。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沙守信,三十七岁,耶稣会人,现住江西省抚州府。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冯秉正,三十六岁,耶稣会人,现住江西省九江府。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聂若翰,三十八岁,耶稣会人,现住湖广省黄州府。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聂若望,三十五岁,耶稣会人,现住湖广省长沙府。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戈维理,三十九岁,耶稣会人,现住江西省抚州府。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林安年(音),五十三岁,耶稣会人,现住江南江宁府。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庞克修,四十四岁,耶稣会人,现住江西省建昌府。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孟由义,五十二岁,耶稣会人,现住上海县。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马若瑟,四十四岁,耶稣会人,现住湖广省汉阳府。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毕安,四十六岁,耶稣会人,现住上海县。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殷弘绪,四十岁,耶稣会人,现住江西省饶州府。

同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利国安,四十一岁,耶稣会人,现住松江府。

四月二十六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方西满,四十六岁,耶稣会人,现住湖广武昌府。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马安能,三十七岁,耶稣会人,现住嘉定县。

同日,西洋伊斯巴尼亚国人巴琏仁,三十九岁,方济格会人,现住山东省临朐县。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阳若望,三十六岁,耶稣会人,现住苏州府。

同日,西洋伊斯巴尼亚国人南怀德,三十九岁,方济格会人,现住山东省济南府。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隆盛,四十岁,耶稣会人,现住无锡县。

同日,西洋伊斯巴尼亚国人景明亮,四十一岁,方济格会人,现住山东省青州府。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顾铎泽,四十岁,耶稣会人,现住贵阳府。

同日,西洋伊斯巴尼亚国人卞述济,四十五岁,方济格会人,现住山东省济宁州。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彭觉世,三十八岁,耶稣会人,现住崇明县。

五月十三日,西洋伊斯巴尼亚国人郭纳璧,七十七岁,方济格会人,现住山东省泰安州。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张安多,二十九岁,耶稣会人,现住上海县。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龚当信,三十七岁,耶稣会人,现住绍兴府。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金澄,四十三岁,耶稣会人,现住广东省廉州府。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郭仲传,四十三岁,耶稣会人,现住宁波府。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德其善,三十三岁,耶稣会人,现住广东省雷州府。

四月初四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艾斯玎,五十二岁,耶稣会人,现住杭州府。

五月十三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梅述圣,三十九岁,方济格会人,现住陕西省西安府。

同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艾若瑟,四十八岁,耶稣会人,现住山西省绛州府。

同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叶崇贤,三十七岁,方济格会人,现住陕西省西安府。

同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方全纪,三十九岁,耶稣会人,现住山东省济南府。

二十八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卜嘉年,四十三岁,耶稣会人,现住陕西省汉中府。

二十日,西洋罗大领日亚国人汤尚贤,三十八岁,耶稣会人,现住山西省太原府。

同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孟正气,四十一岁,耶稣会人,现住陕西省西安府。

四十六年正月十九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伊大仁,六十二岁,方济格会人,现住山东省临清州。

三十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杨若翰,四十岁,方济格会人,现住江西省吉安府。

同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鲁保禄(罗),四十七岁,耶稣会人,现住河南省开封府。

同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穆代来,三十二岁,耶稣会人,现住江西省南昌府。

十二月二十七日,西洋意大利亚国人康和子,三十八岁,耶稣会人,现住山东省临清州。

十月二十六日,西洋法郎西亚国人傅圣泽,四十二岁,耶稣会人,现住江西省临江府。

同日,西洋日耳玛尼亚国人王以仁,五十岁,耶稣会人,原住湖广省武昌府,现住京城。

为此知会。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西洋波尔托噶尔国人高尚德,四十二岁,耶稣会人,现住真定府。

总管内务府大臣凌普、郝奕咨行。

查得,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员外郎赫世亨呈称,于本月十八日,由多罗直郡王〔皇长子〕、赫世亨、赵昌奏称,王以仁,日耳玛尼亚国人,五十六岁,系耶稣会人,来中国已经十七年,原住湖广,因患疾欲医治而来京城。高尚德,波尔托噶尔国人,四十二岁,系耶稣会人,来中国已经十年,现住真定府。等因奏览。奉旨:为永不复回之西洋人,可以给发信票,钤盖内务府印。该票文内要写明西洋某国人某,某岁,系某会人,来中国已经某年,永不复回西洋,曾赴京都陛见,为此给发信票。要以清汉字写,以《千字文》编写序号,从头开始记录。着制作票文式样奏览。钦此。钦遵,已给发信票者如下:

装有此文之封套,已交付兵部主事鸿泰收讫。

该名录原始文字为满文,中文翻译出自《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3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