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考验降临在马歇尔面前:一份工作等待他点头接受,这是他为之准备了一生的事业,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登陆行动:诺曼底登陆。罗斯福命令已下,只要马歇尔点头,统率军队的大权就是他的了。要看一位将军在历史上的地位高低,就要看他的作战成绩。尽管马歇尔还在华盛顿任职,罗斯福依然希望他能受命带军,为国出战。可马歇尔却放弃了这项权利,“决定权在您手上,总统先生。我的愿望和您的决定无关”。最终,这个职位由艾森豪威尔担任。
请注意:我们永无贪婪的特权或以牺牲别人的代价一饱私囊。哪怕有这样的想法都很危险,更何况最后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事实证明,艾森豪威尔才是最适合的人选。他的表现无可挑剔,和军队合力赢得了战争。还有什么比这次让贤更有价值?
事业刚刚起步时,弃名舍利要简单得多。从名校辍学的创业者也大有人在。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不时容忍被他人藐视。可一旦出人头地,心态就变了个样,非要“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切”才行。名利和他人的认可越来越重要——即使让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并不是这两样东西。我们想要钱,要名号,要成为热门焦点,这些追求都不是站在团队的角度,而是为了自己。不过那又怎样?反正是我应得的!
可我们往往不愿这样做,或者说,是自我意识让我们无法为更大的使命效力。
谁能想象,在上面这些故事里,荣誉感对马歇尔而言就是把所有荣誉都推到别人身上。其实和普通人一样,他也渴望名声和地位,但坚持通过正确途径来获得。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不管嘉名隽誉有多诱人,其他人可能少不了,但他可以。自我需要荣誉来正名;自信却有耐心等待,不在乎外界认同,只专注于手上的工作。
该怎么做呢?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拱手让人?
他并不是排斥所有公开展示头衔的行为,比如坚持让总统称呼他“马歇尔将军”而不是“乔治”(他也确实配得上这称呼不是吗)。但当其他将军为了晋升磨破嘴皮时——比如麦克阿瑟将军在战前的几年里屡屡升职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谢他妈妈的软磨硬泡——马歇尔却表现得非常抵制。其他军官推举他担任参谋长,他婉言制止,因为“这让我在军队太显眼,太引人注目”!之后,他又谢绝了白宫将他提拔为陆军元帅的任命,不仅由于“陆军元帅马歇尔”[1]这名字听起来很滑稽,还因为他不想超过恩师潘兴将军的军衔。潘兴将军彼时已经垂垂老矣,却依然为战情发展建言献策,马歇尔唯恐这样会伤害到他。
作家谢丽尔·斯特雷德曾经给一位年轻读者说:“你正在成为最想成为的那个人,所以最好别变成一个混蛋。”这是成功带来的最危险的讽刺。恋我癖打败了“单纯的上升期”。
他从不过度追求军衔官职,宁肯把精力都花在了解手下的士兵身上。
曾经有一位将军对马歇尔态度轻薄,在任期间把他打发到一些可有可无的职位上。之后,马歇尔成了他的上级,却并没有借此机会公报私仇。因为他知道不管这位将军做错了什么,国家依然需要他发挥余热。这样无私地压抑自我能获得什么奖赏?无非是又完成了一项工作,仅此而已。
在马歇尔将军身上,我们所幸能看到历史的另一个不同走向。他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时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整个二战期间为国出战,创下显赫战绩。马歇尔似乎从未感染过“恋我癖”,甚至从某些角度来说,非常鄙视那些自视甚高的人。
最能形容这种行为的一个词,现在人们已经不常用了:宽宏大量。这是一项英明的策略,但更多情况下,马歇尔和蔼亲切、宽宏大量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觉得这才是自己该做的。上自杜鲁门总统,下至其他观察家都说,马歇尔之所以能在政坛、军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从来不为自己考虑”。
恋我癖的患病初期,人人开始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懂得比别人多。因为这种危险的态度,多少比我们更杰出的个人、团队、事业最后却输得一败涂地。
一次,他应官方要求端坐在座位上让人画像。他来了几次,耐心听从画匠的指示,终于被告知肖像已完成可以回去了。马歇尔起身就准备走,画师喊住他:“您不想看看画吗?”“不用了,多谢。”他有礼貌地回绝,大步走出门。
湖人队的球员大鲨鱼奥尼尔和科比曾一度拒绝同场比赛。乔丹狠狠揍过史蒂夫·科尔、贾德·布伊奇勒和威尔·佩尔多——这些人可都是他的队友啊!再看安然公司的员工因为一己私利让整个加利福尼亚陷入金融黑夜。一位心存不满的高管向媒体透露,他早就盼着自己公司关门大吉了。这不仅是“唱衰”,更是一种恐吓战术。
难道管理自身形象不重要吗?当然不是。起先,你会发现自己逮着机会就想“照照镜子”。可一旦成功后,却意识到这其实只是对工作的无关打扰。接受采访、领取荣誉、自我推销,这些行为都是在花费不必要的时间。
等球队开始赢球,渐渐引起媒体重视时,那根将队员连系在一起的简单的纽带也开始磨损。球员们暗自打起小算盘,开始估量自己的个人价值。这个阶段,大家心里五味杂陈,挫败感油然而生,自我主义就此出现了。帕特·莱利说,单纯的上升期之后,紧跟着的总是“恋我癖”。这种怪病“一年内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传染到球队身上,真是防不胜防”。
马歇尔心想:谁有闲心多看一眼自己的肖像?难道不清楚自己长什么样吗?
曾带领洛杉矶湖人队和迈阿密热火队多次取得NBA总冠军的篮球教练帕特·莱利认为,一支好的球队都该沿轨道而行。在初次获胜前,整支队伍是率真而毫无邪念的。倘若没有其他状况发生,队员此刻应凝聚在一起,彼此照顾,为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这一阶段,莱利称其为“单纯的上升期”。
他的妻子日后回忆,很多人觉得乔治·马歇尔谦虚、沉稳,但却漏掉了他最特别之处。他和我们一样,都有自我主义、自私心理、傲慢、自尊、野心,但却能“以无私和谦虚之感将这些特质拾掇得妥妥帖帖”。
他的战绩很快便超越了其他人。而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想留名青史、勇闯巅峰,想给自己及家人创造更优越的生活,这些说起来都是诱惑的一部分,合情合理,远非罪大恶极。
当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二战时,不难发现这是一场正义无私对抗邪恶的大战。而问题在于,战争的胜利和时间的流逝逐渐模糊了正义一方的人性光芒。战火硝烟中,盟国之间不见贪婪、做作、虚伪,遗忘了政治纠纷、卑鄙勾当和对地位权力的垂涎。然而在其他将军忙于巩固权力、互相为战、美化自己的历史形象时,有一个人却迥然不同,他就是乔治·马歇尔将军。
骄傲和谦虚之间有微妙的平衡。足球教练托尼·亚当斯有句话说得好:为胸前印着的队伍而战,世人就会记住你背后印着的自己的名字。
二战期间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盟军将军:巴顿、布雷德利、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和乔治·朱可夫等等。这些人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乔治·马歇尔。尽管他们都是为国效力、英勇奋战的英雄,可马歇尔却自有不同之处。
想想马歇尔,那句老话“无私和正直最会拖人后腿”便成了笑话。当然,今天你身边可能没几个人能说出他的故事。然而,你和身边的这些人却生活在这个他一手塑造的世界中。
——希勒尔
等你活成了马歇尔的样子,还要个屁的名誉和声望!
人不为己,谁人为己?人只为己,何而为人?
[1]陆军元帅马歇尔:“陆军元帅”在英语中为“Field Marshal”,因此与马歇尔的名字相连后变成了“Field Marshal Mars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