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加快了追赶的脚步。可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逐,也许压根我们就不在一个跑道上呢!
成功越累积,人脉越宽广,就越会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不管你在某个领域做得多好,自我的虚荣和他人的成就都会让你深感卑微——不只是你,其他人也同样如此。这样的循环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但一生却匆匆而过,机会也稍纵即逝。
所以谢尔曼才会这样评价格兰特啊。费心争取的东西却从不曾使我们快乐,这“麦琪的礼物”是多么的讽刺而苦涩。更何况,它还那么短暂。如果当初能多留一秒思考该多好。
大多数人都在一开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可等成功早早到来或收获颇丰时,转眼身边一切都变了,追寻本心再也不像最初那么简单。
不需争辩:竞争是重要动力。市场需要竞争,伟大的成绩背后隐藏着竞争。然而,就个人来说,真正关键的是要知己知彼,清楚自己为何而战。
自我引起嫉妒,嫉妒是骨中的朽烂。自我欺人瞒己,丰功伟业也渐渐溃于蚁穴。
只有你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可自我却试图逼你处处与人竞争。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潜力和目标,这意味着除了自己以外,再没有人可以评价、定义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往往把他人的认可视作必须达到的行为标准,从而白白浪费了天赋之才。
为什么要这样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呢?嗯,答案现在已经浮现眼前。
哲学家塞涅卡认为,源于希腊语的单词euthymia(心气平和,作者注)是人人必需的一种心态:知道自己从哪来,也能看透一切纷扰,知道自己要到哪去。换句话说,生活不是为了和其他人较劲,意义不在于拥有的比别人更多。生活是做自己,做到极致,不为正轨之外的任何事情而妥协。生活是到达你想到达的彼岸,完成你想完成的最好。仅此而已,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
其实即便这样,格兰特的伟大也无可否认。因为我们习惯了不假思索地点头接受,也许因为某种模糊的吸引力,也许出于贪婪或虚荣。拒绝本就是很难的事,论谁都不愿承担错过的代价。我们以为点点头就能实现更多,殊不知失去的反而更多。生命因此浪费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上,向并不尊敬的人证明自己,争取本不想拥有的一切。
是时候坐下想想在这大千世界里,你最看重什么。随后抛下剩余,只为它乘风破浪。没有它,成功也来得不愉悦、不完整,甚至不长久。
英雄逝世于花甲之年。细想使他心力交瘁的那股力量,不禁使人不寒而栗。即使正直、诚实如他,也难以自持,偏离自己的天赋轨道。如果当初没有偏轨会怎样?美国现在该是什么样子?他本该实现如何的成就?
财富尤其如此。假使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多少,那默认答案便是:更多,更多,更多。这样一来,人们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无限投入到银行账户中。当“不安全感和野心走到一起时”,涉嫌抄袭、劣迹斑斑的作家乔纳·莱雷尔回忆起自己的不堪往事时这样说道:“你再也无力向任何事摇头了。”
一生正直坦荡的格兰特最后宁肯抵押自己的无价之宝——战争纪念品,也要还清公司欠下的债务。他晚年时饱受咽喉癌的折磨,思想、精神、身体无一完整,但仍然争分夺秒地撰写回忆录,希望过世后能留给家人一些经济来源。他成功了,赶在生命结束前的最后一刻。
自我拒绝所有的妥协。为什么要妥协?我明明什么都想要。
事情就是这样:我们从不因到手的东西而满足,篱墙那边的草地看着总是更绿一点。开始时还记得自己想要什么,等一旦目标实现反而忘了初衷。自我让人摇摆不定,走向毁灭。
比如,你深爱你的伴侣,却还是出轨了。因为你想要稳定,也想要刺激。受自我意识的怂恿,对一切现有的都不知满足,总想尝尝别人碗里的是什么滋味。直到最后你点头接受了太多东西,直至行为荒诞离谱,再没有下限。我们是追杀白鲸的亚哈船长[2],到了最后与它同归于尽的那一刻都还不清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他随后把全部身家投资到证券生意里,和当时一位饱受争议的投资家费迪南德·沃德合作经营公司。沃德号称那个时代的伯纳德·麦道夫[1],他所谓的证券生意只是一出庞氏骗局,害得格兰特的财产也因此亏损一空。谢尔曼对昔日战友表示同情和理解,他是这样评价的:他(格兰特)想和其他百万富翁一争天下,可那些人都把商场当战场,拼了命也要赢啊。格兰特在战场上军功赫赫,却并不因此满足。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也许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挣钱,或维系一个家庭。也许你追求卓越的影响力,渴望完成蜕变。也许你希望创业成功,或服役祖国。这些想法都很好。但最起码你得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应该避免什么。明智的人生计划总有排他性。想成为歌剧演员就注定要放弃做个流行歌手的梦。生活是妥协,而自我是放肆。
再看格兰特,尽管早前也说过不会优先考虑从政,可成功担任内战联盟总将军的战绩让他决心竞选这片大陆上的最高职位——总统。他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大选,就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腐败、无能、饱受争议的一届统治。为人正直忠诚的他与钩心斗角的白宫生活格格不入,很快就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两届任期结束后,离开总统位子的他信誉大损,声名狼藉。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需要你认真回答。在给出答案之前请勇敢地正视它。只有当答案浮上心头,你才能辨别鱼目与珍珠,才能大声拒绝在不属于自己的赛场竞技,才能无视那些所谓“成功人士”,因为他们的成功——至少大多数情况下——与你无关,甚至与他们自己都无关;才能心如止水,像塞涅卡说的那样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去向何处。
大赏之下,谢尔曼和格兰特却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们前面讲过了谢尔曼的故事,退役之后厌恶政治的他多次拒绝了执政邀请。“我想要的身份地位都已经得到了。”他跟前来恳求的人这样说道。他把自我放得很低,只身搬去纽约过上了看起来幸福而满足的日子。
拥有越多,越难保持目标的纯洁;诱惑越多,却越要保持内心的澄净。其实人人都会陷入一种错觉之中,仿佛只有自己得到一些其他人都有的东西时才能真正感到幸福。想要意识到这种错觉不过是虚无缥缈就必须历经几次遍体鳞伤。偶尔,我们发现自己被逼到了无名之地,甚至说不出背后原因几何。这时及时悬崖勒马也是一种勇气的表现。
南北战争将要结束时,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和朋友威廉·特库塞·谢尔曼成为美国最受尊敬的重要人物。身为联盟胜利的两大总指挥,他们得到了国家的慷慨承诺:不管想要什么,有生之年内,都是你们的。
想清楚你为何追逐,再想清楚你在追逐什么。忽略所有打乱步伐的干扰,让他人因你的所有而垂涎。这才是真正的独立。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1]伯纳德·麦道夫(1938–):美国金融界经纪人,前纳斯达克主席,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2009年,麦道夫因诈骗被判处150年监禁。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智慧和成熟的开始。
[2]出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的小说《白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