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阶层跃迁 > 选择留学前,请先考虑清楚以下问题

选择留学前,请先考虑清楚以下问题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对这个问题谈几个观点。

总体来说,如果从薪资角度考虑,重要的不是你去哪所大学,而是你去学什么样的专业。

一是在出国前,就要花时间来研究你感兴趣的课程。这个一定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研究的。因为这又回到“留学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假如你留学不是为了“镀金”,那就要选择好你的专业。

在工科、计算机、数学等相关专业中,好学校出来的学生和相对较差学校出来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而在文科专业中,好学校出来的学生和差学校出来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则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咨询你的教授和已经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到底这个专业的职业前景如何。网上可以查到该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酬。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做过一个关于美国大学选择与回报的调查研究。大数据表明:从未来的收入水平看,“学什么专业”比“在哪里学”更重要。

三是没必要去追大学排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即使考进名校,如果凭的是考分,那也要注意了,因为名校更多地是进行思维训练。

但不可否认,海外留学有“学店化”倾向,就是有些大学专门瞄准中国留学生,把它变成一门赚钱的生意。相对地,国外的名牌大学还是很难进的。那么,出国留学,到底是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一位留美的老同学这样告诫说:常青藤或文理学院的本科教育,注重的是开发学习和思维能力,而不是教授专业技能(craftsmanship);是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self-discovery),而不是找什么样的工作。也因为如此,常青藤的学生本科毕业时在美国就业市场上没有什么优势。当然,耶鲁、哈佛是培养亿万富翁的,但教授的是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并不是具体的专业技能。你想成为大思想家、大企业家、大投资家吗?可以去试试。

现在,小说《围城》中嘲讽的冒牌大学——“克莱登大学”现象越来越少见了。互联网发达,大家一查就知道了。

四是利用衡量竞争力的SWOT分析可以得出:华人擅长的是数理统计和编程;和印度人相比,华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是软肋;华人的机会点是中国经济的强大,未来可以回中国创业或在中外经贸中寻找机会点。这些是选择专业的重要参照。

第三,选择大学留学,是名牌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第四,毕业后,你是选择留下还是归国?

一位做留学中介的朋友说,初中、高中就选择出去的小孩至少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生活自理能力要强,二是性格比较外向、善于沟通,三是面对挫折能过心理关。所以,刚开始时,大家都愿意选择传统基督教家庭寄宿,就是这个道理。

最近,朋友的女儿回国了,与在美国的男友分道扬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男友认为一定要留下,女儿则选择回北京。从北京、上海出去的孩子,觉得国内国外差不多。而三四线城市的孩子就不同了,比如与朋友女儿分手的男友来自贵州,到美国就是连跳几级,非要留下不可。

不错,很多小留学生到海外才学会真正独立,学会社交、生活、做饭。在国内有父母的时候,猴年马月也学不会。但真正的历练是让孩子找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的兴趣方向是什么,通过参加社团发现偏好。因为这些在国内的应试教育下是找不到的。

留在美国,工作签证好不好拿在其次,关键是美国社会好融入吗?一篇名为《为了孩子,不要移民这里!》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很久了。早年去美国的我的同学们看了后,认为此文偏见很多。华人融入不了美国,大多是自己的原因。如果你只混华人圈,只吃中国饭,只交华人朋友,那当然是融入不了的。

有人把小孩送出国,希望出国能够培养他生活自理和自律的习惯。在国内就这样教育他,不是更好吗?你以为寄宿(home-stay)别人家里,别人会代劳教育你的孩子吗?

同学们进一步讨论说:其实进入不了别人的主流社会是个伪命题,连“主流”都是个伪命题。美国不同于英国,没有一个按身份、金钱排列的金字塔社会结构。在美国,财产很重要,但是不能直接带来尊重,社会地位要看对社会的贡献,没有什么简单的标准可以划分这个社会的层级。人种、肤色还是可以把社会分成几部分的,但没有什么上下之分。新一代越来越“色盲”(color blind),肤色也在混起来。

这里,必须问清一个问题:是孩子自己想清楚了要出去,还是随大流或源自父母的压力要出去?

有位同学的孩子刚上美国大学,对所谓“白人歧视”还没有什么概念和体会,学校从来没有这种教育,学生们都是平等的,基本没有歧视。孩子们确实有自己的圈子,但圈子基本上是基于兴趣、爱好、追求、智力和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不同而形成的,与孩子的种族没什么关系。

2000年,一本《哈佛女孩》曾火爆中国。这个从国内学霸到国外学霸的故事激励了很多家长,他们大多都给孩子树立了“哈佛女孩”的标杆。

留下还是归国,一看留学生的职业规划,二看当地国的就业政策,三看未来发展机会。有国外工作机会当然是最优选择,但也不可忽视中国的机会。现在,全球经济体都想搭上中国这辆快车。

目前,先游学、再留学成为少年留学的套路。这和暑期带孩子到北大、清华观光是一样的。家长们的初衷可以理解。只是到英国名校参观,是看不到学生们自己搞定问题的独立能力的!别忘了,出国留学主要是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人善于扎堆儿,营造自己的小世界,不融入西方主流社会。比如:广东人扎堆儿加拿大,在温哥华不用说英文也可以活得很自在,都说粤语;福建人扎堆儿澳大利亚,北京人在纽约,还有上海人在东京。这不利于融入别人的圈子。

2017年夏天,本来就游人如织的英国剑桥、牛津等地更加热闹了。据统计,剑桥地区常住居民仅有约10万人,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而其中不少是来自中国夏令营的游学孩子。

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与另一种文化的沟通能力,这不仅是相互尊重的前提,也是未来的竞争力所在。

报纸曾报过一则奇葩新闻:某位小留学生要靠父母每天早晨的越洋电话来叫早。因为他在家里习惯这样了,还把这个毛病带到了国外。

华人融入不了西方主流社会吗?美国社会是否也阶层固化了呢?任何地方,没有歧视是不可能的。有人说,华裔要混到西方社会的上层比印裔人还难,有所谓的“职业天花板”。但相比而言,西方社会的阶层固化还是较轻的,西方的公司或机构还是以能力为第一位的。

电视剧《小别离》有句台词:假如不留学,那可就耽误了人家孩子啊。少年留洋越来越时髦,而出国有个年龄选择问题。

胡润研究院提出了“全球公民”概念。在2016年的“胡润百富榜”调查中,33%的受访人认为“签证自由”是成为“全球公民”最重要的因素,29%的人认为“财富自由”是最重要的,另外,选择“接受过海外教育”“拥有多国朋友圈”“拥有多国商务圈”的比例分别为11%、10%和9%。

第二,选择初中、高中留学,能力培养和兴趣培养同样重要。

简单地说,中国的全球公民追求签证、财富、教育三方面的自由。你这代实现不了,不代表你的下一代实现不了。

许多富家子弟出国只是为了开眼界,那就另当别论了。但如果中产子弟出国也只是为了转一圈开个眼界,那就不值了。

第五,你是选择东方思维还是西方思维,或是两者兼具?

留学就怕“裸归”。什么叫“裸归”?把留学当“镀金”,轻松溜一圈就回国的“洗澡蟹”式海归就是“裸归”。留学重在实际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拿到工作签就回国,职场竞争力就大打折扣了。甚至,如果没有在海外工作过,就相当于留学没真正毕业。

为什么在美国街头随便采访一个人,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讲?看西方新闻时,似乎每个人都能说会道。后来才明白,这是人家教育培养的成果,鼓励大家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培养表达能力的关键还在于培养说话背后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可否认,出国是为了学业和职业上升一个台阶。那么,热门行业就成为留学归国就业的首选领域,北上广深就成为归国后的首选城市。假如本身就是一线城市的孩子,那么出国回来的比例会很高;假如是三四线城市的,那么留下的愿望会较强烈,或者回来也是跳到一线城市,实现“曲线晋级”。

最近,朋友圈热传一篇文章《女儿到美国后,匪夷所思的“作业求援”让父亲傻眼了!》。作业题目是让初中生比较四位美国黑人领袖的观点,要求是:不能重复传记,但是需要把每个人的材料纳入你的论文中;讨论他们的观点时,要把自己的想法写进去;还要把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网页、某书。

用人单位都崇尚实用主义,该研究生的遭遇并非个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等机构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45%的海归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的海归认为实际工作收入远低于个人期望工资。不少海归坦言,放平心态、理性调整预期成为必然。

这位中国父亲顿时傻了,赶紧帮女儿查资料,从早上一直写到深夜。此时,女儿在大洋彼岸一次借了10本书,也在疯狂阅读。最后,观点还得女儿自己写,父亲帮不上忙。

一位海外研究生毕业生接受采访时称:“应聘时,面试官除了考察英语水平外,重点看海外经验。一听我在美国留学一年,却没啥实习经历,往往就没下文了。”

这可是初中生的题目呀!这位中国父亲感叹,女儿不仅没有在美国教育中“减负”,而且经常一夜只睡三四个小时——因为遇到了和中国学校不同的作业。

2017年,某招聘网站发布的《海外人才画像大数据报告》显示,海外人才分布最密集的前三个行业为金融、互联网和房地产,分布最密集的前三个城市为北京、上海和深圳。

美国的教育也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硅谷的精英阶层也会把孩子送去各种各样“好玩儿”的兴趣班,充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逻辑思维等。美国人提倡“快乐教育”,关键是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驱力”,这是他终身学习、个人晋级的不竭动力。

第一,必须要搞清楚出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出过国的人,在思维上和从未出过国的人有什么区别?简单说,就是“会变傻”,会循规蹈矩。就像段子里说的,女朋友问“你敢不敢闯红灯”,看你怎么回答。在美国,如果你说敢闯,她会说“连红灯也敢闯,你怎么在美国混呢”;回中国后,如果你说不敢闯,她会说“连红灯都不敢闯,你怎么在中国混呢”。

那么,除了开眼界、学语言、预备不菲学费外,出国留学还要做好哪些考量呢?

留学归来的人“会变傻”,因为参照系变了,凡事都要以国际标准来要求,说话比较直,不考虑背景和他人的感受。概括起来,出过国的人会发生如下思维变化:对隐私的保护意识增强,不喜欢主动打探别人的隐私,也不喜欢别人打探自己的隐私;认为男女平等,女性独立意识增强;平等交流意识增强,被鼓励说出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意见,认为观点没有高低之分;认为干什么都是平等的,对真正的弱势群体更加包容,比如超市收银员、酒店前台;更加客观地对待国内外的各种利弊;越来越觉得地球是一个村;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对事不对人,等等。

毫无疑问,在出国留学热潮中,很多人并没想清楚。留学跟项目投资一样,要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实施,最后还要项目验收。

你是选择东方思维还是西方思维,还是两者兼具?当然是后者,因为未来属于兼具东西方思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