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以下是我们阶层晋级或个人跃迁的机会点。
按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概括,决定阶层的主要有三要素:财富、权力和声望。当然,后人还加上了文化资本(衍生出所谓“鄙视链”)。传统看来,阶层跃迁有教育、市场和科技三大路径。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影响个人跃迁的路径或因素在不断刷新和细化中。
你既要寻求本土化价值,又要实现全球化价值。未来只有掌握东西方两种思维的人才能够胜出。你的大脑要兼容中庸之道和创新创意。
按定义,阶层是指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的不同社会集团。同一阶层成员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具有相似性,不同阶层存在差异性。
你要将东方的集体主义与西方的团队合作结合起来,将东方的仁义礼智信与西方的平等精神结合起来,将东方的诚信与西方的契约精神结合起来,将东方的敢为天下先与西方的创新、冒险精神结合起来。
为什么不说人脉呢?因为人脉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你有认知有能力,人脉自然会聚拢过来。即使关系再硬,谁也不会永无休止地迁就一个傻瓜。
最终,你要认识到,再与国际接轨别人也把你看作东方人,你的黄皮肤、黑眼睛决定了别人怎么看你。所以,对本土文化要有一份“文化自觉与自尊”:你穿阿玛尼永远穿不过意大利人。在国际名利场上,让你闪亮的是唐装或中山装。
关于个人跃迁,我总结为:短期看学校和专业,中期看认知、终身学习能力,长期看格局和性格,与人工智能的竞争和进化伴随始终。
买房、炒股、理财、创业……如何让资产增值、保值,让你跑过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和M2[1]?在“批量造富运动”过了之后,还有哪些创富机会?有人说要捆绑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甚至捆绑一个泡沫,你就不会落下。但切记,盲目加杠杆会使风口变成陷阱,尤其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相信创富机会还在不断刷新中。
所谓“人和”,就是社会安定,没有大乱子。今天,地缘和血缘的关系虽日渐淡漠,但仍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中有很强的作用。而在一二线城市,人们的弱关系强于地缘和血缘的强关系。所以,要想实现阶层晋级就到一二线城市去吧,功成名就后再掉它个回马枪。人和,要求你从改变自己和改变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开始。
你还要掌握以下六种能力——设计感(design)、故事感(story)、交响(整合)能力(symphony)、同理心(empathy)、娱乐感(play)、探寻意义能力(meaning)。这是新时代必须具备的六种基本能力。高科技时代还要有高感性,你不只要锻炼科技能力,对最新应用敏感,还要对人性需求敏感,洞察人性的痛点,给予解决方案。未来属于左右脑开攻的人。
所谓“地利”,就是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有诸多发展红利。其中,个人跃迁就是中国发展红利之海中的一朵浪花。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人就生在罗马。没办法,投胎是个技术活儿;婚姻也是个技术活儿,婚姻等于二次投胎。但你能选择婚姻,更能选择城市。在大城市创业,功成后回归中小城市,或者在两者之间穿梭也是可行的生活方式。
所谓“天时”,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在这个全球化、国际化、互联网的时代,无所不被挟裹其中。其中,科技因素上升为主要因素,人工智能将社会人群重新洗牌,不是某类职业消失,而是一些人群沦为“无用阶层”。你必须跟着这个节奏奔跑,一场新的马拉松开始了。个人或企业永远不能跟趋势做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你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选择大机构、小机构或创业,需要考虑个人因素,看你处在哪个人生阶段,也需要看机缘。
我们不妨看看天时、地利和人和三大因素。
你要有文化资本,这不仅决定你的穿着谈吐,还决定你的人脉。谈资比包包重要,你的谈资决定了你在什么圈层。
过往炒股暴发、买房致富式的“批量造富运动”一去不复返了,但新的时代正在开启,全球化、城市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人们晋级或跃迁的机会和路径正在不断刷新。
你还要终身学习。教育就是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你要在学习中发现你的偏好,培养你的偏好,并将你的偏好发展成一个饭碗。
如果你总抱怨现在阶层晋级困难了,没的拼了,其实不是社会的上升通道关闭了,而是你选择停滞不前了。阶层固化缘于思维固化。
西方有句话:“you’re made of what you eat”(你即你所吃)。其实,“you’re made of what you read or do”——你读什么、怎么做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不是别人评价你高你就高,评价你低你就低,而是自己努力到一个位置后,社会就会开始认可你。”这是“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张俊成说的。他目前是一家培训学校的校长。
本书以社会阶层为主题,分为四大板块,即通论、阶层晋级路径分析、痛点解析、教育专题;以当今社会现象或人物为引子,对其进行社会学解析,提出问题并配合解决方案。阶层晋级需要建立学习型人格、行动型人格和合作型人格。
怎么看阶层固化呢?一方面,你得承认,阶层固化与阶层流动本来就是历史的两个常态。从历史上看,常态的社会都是固化的、定型的,无论东西方社会。另一方面,仍不乏逆袭的奋斗故事,你不能为不努力找借口。
有人会说:不如讲讲职场吧,比如“三分钟搞定老板(或客户)”;或讲讲理财吧,比如“如何快速掘得第一桶金”。这样晋级岂不是更直接?我的回答是:不如买张彩票吧。
改革之初,一只大手一挥:“富起来!”于是万马奔腾,开启了40年伟大的阶层晋级运动。我称之为“同一条起跑线优势”:大家都一穷二白,看谁跑得快。今天,人们却抱怨起“寒门难再出贵子”了。
此外,我也反对“快速成功学”。马云的成功不可复制,马云的失败经验倒是可以借鉴。
中国压缩式的社会晋级运动可概括为:西方300年,中国30年。
你知道走迷宫的诀窍是什么吗?就是反着走。当你正着走时,会有诸多选择:迷路,失败,焦虑。成功人士的成功学就是教你反着走,这当然要比讲失败和迷路容易多了。可回到你自己的现实中,你还会迷路、失败和焦虑。
曾经,潘石屹的逆袭故事最能代表近40年中国的社会流动:一个甘肃天水的农家子弟,考入京城,南下创业,娶海归妻,终成国际富豪。难怪潘石屹为楼盘路演时,受到众土豪追捧。那就是人生榜样啊!由穷变富,由富及贵。人家潘石屹一辈子至少实现了三次阶层晋级。西方人不是说嘛,“三代造就一个贵族”。在中国,潘石屹在一代之中就完成了三次身份跃迁。
读书分享的效果有三层境界:最高境界是能帮人们解决问题,这是人们求之不得的;其次是能帮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至少有解决问题的线索;再次就是没能解决问题,也没提供路线图,但能给人鼓劲儿,用好听点儿的词就是“赋能”——与其沉溺于舒适区,不如保留随时离开的能力。
阶层固化了吗?没有什么阶层固化,阶层下滑的通道是永远敞开的。你不奔跑就不能留在原地,更别提晋级跃迁了。
我欣慰地发现,有同学在群里说:“没听肖锋老师的讲座之前,人很焦虑,现在则添了动力。”说明我至少能给焦虑的你“赋能”。
在公众号“功夫财经”上,人们提问最多的问题可归结为:第一,我要不要炒股?第二,我要不要买房?第三,我要不要买理财产品?第四,我要不要赚点儿外快?第五,我该不该跳槽?第六,我该不该进修?第七,我该不该生二胎?功夫财经的老师们好像智能机器人,什么都要精通。但再神的老师、再聪明的人工智能都解除不了你的焦虑。
对不起,我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人们因何而焦虑?票子(钱)、房子、位子(职场)、孩子、身子(亚健康),我概括为“新五子登科”,可能还包括本子(婚恋)和脑子(认知升级)等。
阶层晋级就是一生的长跑。祝大家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或者,表面虚假繁荣,内心焦虑。“娱乐”看似是“焦虑”的反义词,但实际却是:因为焦虑,所以娱乐。
闫肖锋
如果用一个词来表征这个时代,“焦虑”是许多人的选择。“焦虑”在车上,在办公桌前,在电脑、手机上,在脸上。“焦虑”是新中产们或奔向新中产的“小白(领)”的时代表情。
2018年2月3日
“男怕没钱,女怕变老。”10年前百度的大型调查“中国人最怕什么”的这个综合结果怕是现在还成立吧。
[1] 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货币层次。M2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第二层,主要包括M1(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