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交际心理学 > “孤独”这种病,是怎么害了我们的

“孤独”这种病,是怎么害了我们的

有了社交媒体和工具,人们经常会非常忙碌地参与各种社交群组和讨论,通过网络,我们也会结识许多新朋友,一个全新的网上社会似乎正在形成,但是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却显示,本应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的网络社交平台,可能正在导致人类变得越来越孤独。另外,一项由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发起的调查显示,在18~34岁的年轻人中,有1/3的被调查者习惯在网络上和自己的家人及朋友联系,而非真正去探望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也许很多人会说,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有数百、数千甚至数万个朋友,并且每天都会给这些人评论、点赞。但是当你看着手机屏幕上每个人的名字时,内心是否仍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觉得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严格地说,我们患上了“孤独”这种病。

为什么我们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与虚拟技术在一起,却极其吝啬地不愿把时间分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什么我们对前沿科技可以抱以更多的期待,却不能与身边最熟悉的人建立亲密关系?要知道,就算是再尖端的技术,也解决不了人类的内心情感需求。就在人们夜以继日地通过社交媒体保持不间断的联系的同时,在这种看似繁忙喧闹的情景背后,每个人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孤独。

相信大多数人都一定会选择后者,显然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解决任何事情。我们“迷”上了手机,尽管我们深知这样的行为不好,可是仍然沉溺其中,无法自拔。然而,就你在低头时,你也许并没有注意到事情原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你可能会错过一位擦肩而过的好姑娘,错过与家人围坐聊天的幸福时光,错过与朋友聚会的温暖时刻。其实,我们打开了手机,看似在享受更广阔的社交生活,实则已经关上了自己的大门。

我们无法逃避网络媒体,但是我们可以放下智能手机,走入人群,感受真实的人生,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眼前,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研究孤独症的专家证实,当人们面对面接触时,脑下垂体后叶会分泌出一种类似催产素的激素,这种物质可以帮助人们减缓压力,提高信任感,激发爱的感觉。可惜的是,网络交流却难以刺激大脑产生出这种激素。

在社交网站日益风行的今天,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用社交媒体看微信、看小说、看视频、玩QQ、搜吃喝玩乐的好去处。那么,假设你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生活,手里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住处的地址,你会选择寻求路人帮助,还是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打开电子地图自己导航呢?

我们拥有越来越多新潮的社交工具,却越来越少地拥有一个真实的社会。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找寻一些刻意的存在感来告诉别人“我是个合群的人”,却从来没有想过当自己周旋于“泛泛之交”时,究竟浪费了多少时间、金钱、精力和人脉。所以,与其孤独地“合群”,倒不如狂欢着“独处”,毕竟有些孤独会让人变得独特、更有主见。

人生来孤独,也惧怕孤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坦然地面对孤独,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孤独与群居之间的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