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一直以来,在国人的印象中,日本人都是个子矮小的罗圈腿。而实际上,现在日本人平均身高早就超过了中国人。据文部科学省2018年公布的学校保健统计调查显示,日本17岁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70.6厘米,17岁女子的平均身高为157.8厘米,其他各年龄段儿童的平均身高升势近年来也趋于稳定。这比同一年龄段中国孩子的平均身高要高2到3厘米。饮食结构的改变、注重青少年身体营养和体育锻炼,是日本年轻人身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教育好、体质好,你还敢说日本人是"武大郎""小日本"吗?
"小日本"
当然,在另一方面,日本人也经常说自己"小",例如他们的审美观念以"小而精"为美,其审美中的"物哀""侘寂""幽玄"等等,都是以"小而精致"为美。
GNP | 1990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2015年 | 2016年 |
---|---|---|---|---|---|---|
美国 | 59796 | 102848 | 130937 | 149644 | 180366 | 185691 |
日本 | 31400 | 48875 | 47554 | 57001 | 43831 | 49394 |
英国 | 10932 | 16354 | 25081 | 24297 | 28611 | 26189 |
德国 | 17650 | 19500 | 28614 | 34171 | 33636 | 34668 |
法国 | 12753 | 13684 | 22037 | 26468 | 24336 | 24655 |
中国 | 3609 | 12113 | 22860 | 61006 | 110647 | 111991 |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许多中国人提起日本,戏称它为"小日本",显然是情绪化的,带有蔑视与仇恨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从地理条件和人口数量上而言,相较于中国,日本是真的很小。日本的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中国则是约960万平方公里,日本陆地面积约为中国的1/25,也就是说它比中国的云南省还要小。再来看一下日本的人口数量,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人口达1.27亿,是世界人口第10大国,其中3500万以上的人口居住于东京与周边数县构成的首都圈,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这个体量放在中国是什么概念?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省的常住人口在2018年已经达到约1.13亿。日本的总人口差不多是中国一个广东省的人口。
其三,日本的经济体有本土和海外之分。以"忍者"自居的日本人韬光养晦,海外资产膨胀。而所谓的"日本经济衰退20年",自始至终都不过是日本自制的一个烟雾弹而已。如今的日本海外资产,已经超越本土1.8倍之多,日本每年GNP(国民生产总值)都在持续增长,实际上已具备世界经济强国的实力。
第二个"小"的原因是,在历史上约1000年的时间里,日本都是以中华文明为师,相当于中国的学生。老师看学生都是"小"的。
其二,日本掌握核心技术。日本索尼停止出口摄像头,全世界的手机企业停产;日本停止出口空气压缩机,全世界的空调企业停产;日本停止出口高精度螺母,空客、波音立即停产。至于什么松下、丰田,那都是小玩闹的企业。
第三个原因在于,日本作为学生,"翅膀"硬了之后,反过来超越老师,从甲午战争到侵华战争,出现了"学生打老师"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小日本"的叫法,其实就是蔑视和仇恨心理的外在表现。
其一,日本的学习能力很强大。从三次对外学习(以华为师,和魂汉才;以欧为师,和魂洋才;以美为师,和魂世才)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日本从山寨到品牌的赶超能力无人能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有名的茶道、花道、剑道都是取中华文明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
正是这样复杂的过往,让日本成为中国人神经里敏感的存在。国内新闻中,关于日本的话题成为热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相当于邻居,而邻里之间在相处过程中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其次,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恩怨情仇。例如中国人到了日本,看见牌匾上日文中存在中国汉字倍感亲切,认为日文是根据中国汉字创造出来的,也就认为这是中国对日本之恩情,后来日本恩将仇报,所以蔑视日本。但近年来,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也在不断向日本学习。最后,日本和中国同处东亚地区,日本一直是一个危机感颇强的国家,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怀有戒心,因此中日两国也就有了特殊的"瑜亮情结"。
提及日本的"大",可能要先脱离有形的层面,探究其本质。
回顾中日两国交往关系史就会发现,双方都在互相误读,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上千年,至今仍没有多大改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误读呢?
事实上,日本当然能称得上"大"。放在世界来看,日本2018年的人口约1.27亿,是世界排名第10的人口大国。日本的陆地总面积在全世界排名第61位,几乎是英国本土面积的两倍,比德国还大。日本拥有34850公里的海岸线,远远超过中国的18000多公里。加上海洋国土,日本的国土排名就从世界第61位变成了第6位。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
日本这个国家本身也是很矛盾的,自称"大和民族""日出之国",在特殊历史时期说了很多的"大",这种"大"实际上是大和民族自大情绪渲染之下的真实写照,造成了周边邻国和亚太其他地区的很多问题,比如"大东亚共和圈""大日本帝国"等主张,在历史上也为其本国带来了悲惨命运。
其一,由于长期的思维定势,一般民众没有深入了解日本的机会,所以往往会先入为主,被太多的偏见和定见妨碍了认知和理解。同时因为这些偏见和定见,民众缺少认真了解的欲望,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从大处和表面着眼,只看到日本粗略的一面。在中国人眼里,日本一直是"海外小岛国"和"学生"。这和学校里老师看学生的态度一样,往往是从大处和表面着手得来泛泛而谈的定见与标签化思维,妨碍彼此深入的了解。如果把日本比作一棵树,那很多中国人看到的就是日本的树干,完全不关注它长出了多少枝叶,所以有误读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大日本"
其二,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相互拉扯。一方面,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再到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日本对华的打压和侵略,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情绪也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喜欢日本文化的年轻人因为喜欢现在的日本,连带着欣赏日本的历史,错误认为日本自古以来样样比中国强。由此看来,中国人对日本的情感是爱恨交织的,时而赞美,时而痛斥,于是便产生了既爱又恨的深刻矛盾感。
由此看来,当下中国人关于日本的资讯和观点都是两极化的,即有所谓的"大日本"和"小日本"之分。
随着两国关系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蜜月"到九十年代至今"低谷"的重大转折,两国国民之间的负面观感也在逐渐增多。排除因冷战及冷战结束导致国际环境嬗变的外部背景因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始终没有建立起关于彼此的正确认知。一旦交往骤然频密,距离迅速拉近,种种不如所愿的不满、失望和误解应运而生,最终由云里雾里的"蜜月期"一步步走向了"相看两厌"的尴尬境地,"坦然面对"似乎越发困难。
在媒体的选题报道和教科书上,"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参拜靖国神社,拒绝承认侵略罪行""南京大屠杀"等事件呈现给我们国人曾经受到的痛苦。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响彻云霄的警报声,时刻警醒着国民,当年日本给中国人带来的创痛与损害。还有经常挑动中国民众神经的"钓鱼岛事件",几乎平均每5年都能形成一种舆论高潮。
不仅中国人在误读日本,日本人也在误读中国----
其二,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是容易挑起中国人"仇恨"情绪的国家。
若说中国看日本如同只见粗略的树干影子,不在意它长出了什么样的枝叶,那么日本看中国就是太重视细枝末节,奋力钻牛角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概括与结论。简而言之,就是日本只了解细节的中国,缺乏总体结论。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中国疆域之广袤,社会之繁杂,令日本人容易陷入细节的汪洋大海;二是中国历史漫长悠远,进入近代以来变动剧烈,使得日本人常常在昔日与当下的中国之间茫然无措。
尤其是自2009年7月1日以来,日本开放了中国公民个人自由行之后,有超过500万的中国人赴日旅游。到日本"买买买",更是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日本生产的各类生活用品,如马桶盖、电动牙刷、老年人专用指甲刀、电饭锅、常用药、化妆品等等,都成为赴日游中国人竞相购买的热销品。因为口碑效应,一到假期,日本的各大景区到处充斥着中国人的身影。日本还借势涌现出了一大批专门为中国游客服务的药妆店。
一方面,日本对古代中国充满了好感和想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以华为师,对古典中国抱有尊崇与敬畏之情。特别是对于处于唐宋时期的古代中国,日本有"老大,你收我做小弟吧"这样的心态。在今天的日本,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专题颇多,关于中国的书更多,涉及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等,分门别类的就有几千种。庞大的数量似乎并没有造就相等的质量。日本对中国细节情况的大量掌握,非但没有使日本对变迁中的中国有深切完整的认识,反倒衍生了危险的误解。
中国互联网的"原住民"----"85后""90后"的年轻人,谁不是看日本动漫,打日本网游、电玩长大的?"哈日一族"时常在追日剧和日本轻小说,其他的中国人,在历年电视上各种"抗日神剧"循环轮播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几乎没有不知道日本的。
另一方面,部分日本人对近现代的中国有排斥,特别是日本"90后"的平成人对中国"90后"的印象是"一言不合就开撕",那"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其一,日本对中国人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形象地说,中日两国之间,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在心理上则远隔千山万水。
在日本人眼中,有两个"中国",一个是变化中的现代中国,一个是古代的经典中国。正因为这样,他们沉迷于细节而不能与时俱进,不断陷入以旧眼光、老看法来生搬硬套新事物的困窘,对两国关系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困扰。中日之间,从公元7世纪的唐朝到20世纪1300多年时间里,一共发生过5次战争。其中,日本失败了3次,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对中国的误读。误读体现在只注重细节,缺乏整体概念;只注重战术,缺乏战略思维。
这种情形在中国时常发生。为什么呢?
总的来说,日本对中国的认知,在时间与空间上是割裂的。日本人所尊崇的古典中国,是一个已经逝去的时间段,它是静态的,被古籍记载着,呈现的都是中国历史中最美好的一面。而近现代的中国是正在进行中的,是一个动态的高速发展变化的时间段。如此一来,日本对中国观感的分裂倾向越发加剧。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内,日本人看到的中国都宛如碎裂镜子折射出的景象,真实的中国消隐得越来越远。这也是中日关系一会儿蜜月一会儿低谷,一会儿是仇敌一会儿是友邻的原因所在。
这个劲爆的新闻,顿时在中国炸裂。日本就这样再一次挑动了中国民众的神经,成为中国人议论的焦点。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的邻国,也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天注定的一衣带水的邻居关系是没办法改变的。与其纠结"大日本"还是"小日本",不如破除彼此间的误读。既然世世代代是邻居,何必"相看两厌"?
2018年10月1日17时30分许,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医学奖揭晓,詹姆斯·埃里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榜上有名。这是自2000年以来,日本(含日裔)人获得的第18个诺贝尔奖。这意味着,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1世纪初制定的"50年30项诺奖"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因此,我试图以简单轻松的风格,简明扼要地为中国读者勾勒出日本这个邻国的历史,告诉大家日本的曾经究竟是怎样的,这个邻居、这个仇敌、这个过去的学生是怎么后来居上的。努力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可把握而又生动有趣的日本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