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案例和科学证据表明,独处能增强创造力,加深思想。想想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小屋,或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简朴的巴黎公寓和那些用来隔音的软木内墙,独处其实也能妙趣横生。
但独处不只使内向的人受益,享受一些平静和安宁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青少年在课余有至少25%的独处时间,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好,也更不容易得抑郁症。该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里德·拉森说:“矛盾之处在于孤独虽然不是一个很快乐的状态,但它好像有种反弹效应,就像苦口的良药。”青少年并不喜欢享受孤独,但他们在独处后会感觉更好,而这种积极情绪能持续至少一周。[3]
但创造力专家说:创新是独处和协作微妙平衡的结果。换句话说,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可能是独自在家时发明了个人电脑,但他发明个人电脑的想法却是在跟史蒂夫·乔布斯以及计算机团队一起工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先是交谈启发了他,然后他又在独处中专心把这些想法变成了现实。
这可能让内向的人松了一口气。就像苏珊·凯恩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这本让她名噪一时的书里所写的:性格内向的人独处时是在为自己充电;在人多的场合,或是总要跟其他人说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能量在不停地被消耗,直至枯竭。[2]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4]博士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颇具开创性。他说:“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既外向又内向。”研究表明,即便你不是发明家或艺术家,即使你性格外向,经常独处也能让你获益良多。[5]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甚至证明,在经历孤独之后,我们更容易对别人的经历感同身受。[6] 不时地避免谈话实际上可以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为将来更好的交谈打下基础。
在你疲惫、生气或者头疼的时候,去参与讨论既没有用处,也没有效率。如果你逼自己在不想说话的时候去跟人交谈,你不但会对谈话结果不满意,还可能连对方说过些什么都记不起来。对于无法投入心智的谈话,你永远不必为离开而感到愧疚。
遗憾的是,孤独并不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大多数人不喜欢独处。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开展11项不同的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喜欢孤身一人。事实上,许多人宁可选择对自己实施电击也不愿形影相吊。对孤独的厌恶会迫使你在不想交谈的时候也不情愿地加入谈话。但那很可能是个糟糕的选择。
好的谈话需要投入精力和注意力——而这两项恰恰是最短缺的资源。如果你不能做到专心投入,我建议你根本不要开始交谈。你应该老老实实、有礼有节地拒绝对方,然后走开。
记住,就交谈而言,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整天说个不停,并不会让你成为一个交谈高手,因为喋喋不休不能增加话语的价值。哪怕是贝多芬的音乐,如果一直放也会沦为背景。如果每次有人对你说声“你好”,你就能引申出一次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的谈话,那真是种稀有的才能。不,你可能做不到。所以,如果你坐地铁时确实想静静地放空一会,以便回到家以后能用一个好的心态陪伴家人,那么就别说话了,享受这份宁静的孤独吧。[7]
闲聊可能只是聒噪了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让你从头到尾都觉得累到伤神的谈话。有一次,当我的一个同事开始诉说她妹妹的婚姻麻烦时,我不得不打断了她。我跟这个同事不是很熟,而且我从没见过她妹妹。我知道她需要表达她关切的心情,希望能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支持,但我的确没有多余的精力。我跟她说:“听到你说的这种情况我真的很不好受。你一定很苦恼。我真希望能有时间听你说说,但我今天还有件事一定得做完。”这样处理比心不在焉地听她讲完,然后空洞地附和几句“真是太糟糕了,太烦人了”要好得多。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她去找个更专心的听众。
即便每天只有一次谈话,只要它能给你启发,那就够了。只有这种谈话才会丰富你的生活,使你对周围的人和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大多数人每天都得忍受一些无聊的谈话:问服务生什么时候换班,或者你不得不跟电梯里遇见的熟人聊几句天气。有时候,这是难以避免的——比如你的老板高谈阔论时你不可能偷偷开溜——但总体来说,有时候最好的谈话策略就是不谈。如果你没有精力或者动力去专注于别人的讲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孤立。这样可以避免你突然暴怒或是说出并非你本意的话。
[1] Matthias R. Mehl,Simine Vazire,Shannon E. Holleran,and C. Shelby Clark,“Eavesdropping on Happiness:Well-Being Is Related to Having Less Small Talk and More Substantive Conversa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no.4(2010):539-41.
研究人员发现,幸福感最强的学生在闲聊上花的时间还不到全部交谈时间的三分之一,而他们进行有深度的实质性谈话的时间是其他人的两倍。于是,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幸福生活应该是有社交的,而不是孤独的,有深度的交谈比肤浅的闲聊更好。”
[2] Susan Cain,Quiet: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New York:Crown Publishers,2012).
这不算是一个太惊人的结果。我们早就知道人类是社交动物,而寂寞和孤独会让人变得不快乐。但这项研究的另一个结果却非常有启示性:不是所有谈话都让人快乐。
[3] Leon Neyfakh,“The Power of Lonely,” Boston.com,March 6,2011.
其实,我的这种经验并不是个例。科学研究证明,并不是所有谈话都是健康和有益的。2010年,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小组给几十个学生装配了随身录音设备以便录下他们跟别人谈话的内容。然后,他们让这些学生评估自己的幸福感。说自己感觉快乐的人通常是那些总有人陪伴在身边的人。实际上,幸福感最强的学生与那些不太爱社交的学生相比,独处时间要少25%,而与人交谈的时间则多70%。[1]
[4] 《心流》一书作者,该书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编者注
我回家后很少打电话。如果需要打给有线电视公司或者是跟医生约时间,我都让儿子代为处理。每次下班回到家,说了一整天话的我已经透支了,必须有几个小时的静默时间才行。这时候的我,没有精力再跟客服代表或者修剪草坪的人谈笑风生。为了防止自己因为太累而说话不客气,我宁可让其他人代劳。一般吃完晚饭后,我说话的欲望就能恢复,也能认真听别人说话了。
[5] Mihaly Csikszentmihalyi,Creativity: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New York:Harper Perennial,2013).
——阿尔伯特·加缪
[6] Neyfakh,"The Power of Lonely."
为了理解这个世界,人必须不时地远离它。
[7] Timothy D. Wilson,David A. Reinhard,Erin C. Westgate,Daniel T. Gilbert,Nicole Ellerbeck,Cheryl Hahn,Casey L. Brown,and Adi Shaked,“Just Think:The Challenges of the Disengaged Mind,” Science 345,no. 6192(201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