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不好说,因为我也没有多么高深的理解,只是觉得我们现在太温吞了,没有那么激烈。曾有过百家争鸣的时代,你能看到所有尖锐的思想,这种尖锐不分好坏。我们现在也有,但是从质量和数量上都少。”
易立竞:“你曾说这不是一个容易出大师的时代,在你看来什么时代容易出大师?”
易立竞:“没形成一个气候和环境?”
黄渤:“比较少骄傲。我挺羡慕那种骄傲的,但是我做不到,想都不敢想,就觉得这太傻了。自己都觉得‘二’,当然怕别人也觉得你‘二’。”
黄渤:“是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大幅度增长,整个电影工业都是踉踉跄跄地跟着往前跑。我们电影工业的体制本质是很稚嫩的,所有的创作人员、编剧、导演,包括演员,人才储备太少了。现在又唯数字化,大家只认票房,这一系列的东西才造成这样的结果。但这是个过程,必须得有这个过程。有时候我又觉得,量跟质还是有关系的,量变引起质变。当真正有一个庞大的量的时候,里面的1%自然也会多一些。就像我刚才说的责任感,你会觉得不能没有表达了,不应该所有人都投其所好、人云亦云,这最起码不应该是它的全部。但慢慢地你又觉得这也是个悖论。美国电影市场真正有影响力的也不是文艺片,是商业片,它主流价值观的输出都靠这些大片,因为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亿万人在看,这才是真正能够让一个国家文化走出去,或者让文化有影响力的方式。现在你能把有工业影响力的这种大片做好,我觉得也未尝不可。乌尔善导演是个艺术家,他也认为真正能够跟人抗衡的并不是我有一个不同的观点,而是我们的观点能占据主流地位,这样你才有话语权。所以他认为,中国应该有这样能够跟世界大体量级抗衡的类型片或商业片。就这点来说,我觉得也还蛮感动的。”
易立竞:“你骄傲过吗?还是一直具有自省精神?”
不难看出,黄渤对自己所从事的演艺行业,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和思考的,而且在短短几段话中,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广泛——虽然都只是简单地谈论了几句。比如,自己在影视界的状态、电影的票房表现及其对演员的影响、时代与电影行业之间的关系、电影人在时代里的成长状况、现代电影行业存在的悖论与缺失、电影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中美电影市场状况比较、对电影文化的思考等等。
黄渤:“不是,等等大家。最近好多高票房的戏都出来了,挺好的。这个东西很快,之前我们说一个电影票房过亿,当时大家的反应都是‘哇,过亿啊,多吓人啊’。现在票房过亿算什么事儿?过几年,‘50亿’听起来也会是个笑话,这东西你自己把它当回事儿了,那也是个笑话。”
通过黄渤所说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只懂得演戏的演员。他不仅知道用演戏谋生和如何饰演某个角色,还对电影行业和中国电影的发展情况,以及现在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深入见解和思考,既相对全面又有一定的深度。他既懂得如何深入地去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又能够将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呈现给观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因热爱电影艺术而投入其中,进而对电影艺术进行过钻研的真正电影人。
易立竞:“让大家忘记票房数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领域,在平时与其他人进行探讨时,如何表达对自身职业的理解和认识,绝对是考验水平的事情。总的来说,有几项前提需要掌握:
黄渤:“对,如果只拿票房这事儿来说,就会觉得有点儿尴尬。比如你对自己会有一些期待,可身边的人会说,‘这部戏票房可能不会太好。’票房不会太好就不去演了吗?如果完全被这个东西裹挟,就不太好了。徐峥以前说希望有人破《泰囧》的纪录,我觉得可能也是发自肺腑的,当然沾沾自喜也是有的、高兴也是有的,但是真的被那个东西绑架在那儿,是特别无聊、特别讨厌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今年歇一年。”
一、专业精神
易立竞:“你皱着眉头说票房高挺好的?”
没有一定的专业精神,就没有动力支撑自己在职业当中去深钻细研,也就不可能达到你想要得到的熟练程度。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必须培养自己的专业精神。需要潜心沉入的职业,就必须舍得拿出大把时间坐稳冷板凳;需要高调付出的职业,就必须学会抹开面子去披荆斩棘地开拓道路;需要发挥创意的职业,就必须多面出击,去广泛搜罗有利于激发灵感的东西……这些都该在脑海中以一种精神存在,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黄渤:“是。因为如果你不成,市场不认你、投资方不认你,可能有很多好戏就错过了,你选择的范围就会窄一些。所以说票房高挺好的,证明看的人多嘛。”
二、职业素养
易立竞:“哪点?好的角色?”
职业素养同样是一个人能够做好工作的前提,没有职业素养就相当于木匠不重视锯子的使用、铁匠不专心于锤子的抡法、律师不学新出台的法律条文、医生不熟练使用手术刀、教师不备课……职业素养体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的掌握能力与水平,也是对职业的理解以及在工作中的内外表达。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可能成就“专”与“精”。
黄渤:“这个不用再证明了吧?其实你想要的就是那点而已。”
三、事业理想
易立竞:“这不是很多人向往的一个状态吗?证明自己有市场。”
理想是聚焦于未来的东西,代表着一个人的眼光和坚守时所需的毅力。没有事业理想,就相当于敲钟的和尚,过一天算一天,未来总会处于一片漆黑状态,极不利于整个人生道路的发展。一般来说,爱好是一个人能够具有并且坚定事业理想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热爱工作,才有可能将它当作人生事业来做。在从事一份工作的过程中,假如始终找不到事业理想,也没有多少热爱之心,不如趁早放手,寻觅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进而更快树立事业理想,怀着最健康的工作心态,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黄渤:“有一次新年贺岁档,一个月在同一个影城里做了三次发布会。见记者见得都尴尬,不知道说什么,人家也不知道该问什么,就自己主动点儿,该吐的多吐点儿,让人回去有东西写。”
四、创业心态
易立竞:“你曾说,看到自己去年拍的戏一股脑上映有点儿尴尬,为什么?”
现如今,创业已经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而大量创业成功的人,最普遍具备的素质之一便是激情。他们的体内似乎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和源源不断的想法。他们始终懂得,刚刚起步时最容易受挫,所以总能将各种积极因子融入工作当中,这便是所谓的创业心态。当从事一份工作时,若能时常让自己拥有这样的心态,便可能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得成功。
在《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易立竞对黄渤的采访中,双方有过这样的对话:
五、无业警惕
在平时与人交流时,能够相对熟悉地讲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甚至能够相对精深地表达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领域的认识,可以说既是胜任工作的基本表现,也是在社交中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在社交场合,有多少次与别人谈论的是自己的工作、职业与事业?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因为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一类工作或者一个行业的出现与消失,都可能在转瞬之间发生。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成为一棵常青树,就需要长远考虑,怀抱忧患意识,既要从大方面考虑较为整体的职业状况,更要从小方面考虑对自身的培养。
学海无涯,生命有限。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掌握太多的东西,即便有人学富五车、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了解和精通的知识也必定有限。与人类几千年来发展积累而来的浩如烟海的文化知识相比,那是九牛一毛。说到底,在我们的一生中,掌握最多和最熟悉的东西基本上都只是集中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内。从这个意思上讲,通过努力奋斗,对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掌握得更加精通,也是在为自身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最坚实的道路。
要是能够很好地实践以上五点,那么,你在自己所处的职业领域内,自会有所成就,取得更高层次的工作质量。有了这个前提,难道还会顾及自己是否能够在社交环境里很好地表达对职业领域的认识吗?你早就可以口若悬河,将职业谈论得头头是道了。
黄渤是一个因热爱电影艺术而投入其中,进而对电影艺术进行过钻研的真正电影人
以朋友为镜,须直言相告
如何表达对职业领域的认识
阿玛尼、红酒,各种名牌,慢慢会把导演给毁了
因此,说话往往需要充满责任感,这是社交质量、学识修养、眼光见识和人生层次的重要体现。同时,“充满责任感”所要注意的方面和条件也不可忽视,因为在日常社交中,这关乎一个人的真诚与信用。
古往今来,有很多生死相交或者互为知音的人,他们的故事渗入历史,慢慢流淌成了一段段诤友佳话。比如,马克思与恩格斯、管仲和鲍叔牙、俞伯牙与钟子期,等等。
在交谈时,体现该肩负的力所能及的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感,而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并且量力而行,也是所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我们提倡说话时往往需要充满责任感,并非鼓励人瞒天过海地胡乱吹嘘,嘴上表达得头头是道,说完后因为无能为力或者志不在此而像没事人一样。责任感要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相匹配,也就是所谓的心口如一。能在实际行动中,将表达出来的责任感完全转换为责任,才是“充满责任感”的真正表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然没错,只是这个“责”需要根据人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体现。比如黄渤,他口中所讲的责任感,完全属于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从事的职业以及职业发展的未来有关。如果一个城市中的普通市民,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不乱扔垃圾、不危害社会、不扰乱治安等等,并且将这份责任随时向身边每个人传递,就已经是充满责任感的表现;可如果你小责任不承担,大责任担不起,却总是满口的心怀天下,那就是好高骛远加杞人忧天的综合体了。
朋友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重要的纽带关系之一。要处理好朋友关系,并不简单。在与朋友的日常交往中,难免会因为彼此之间的沟通而造成误会,从而致使关系疏离。所以,如何交到一个值得信赖并且无话不说的好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与此同时,如何与朋友真诚相待,既能心无隔阂地交流,又不会轻易因为言语碰撞而发生误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过,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无论他们身怀多大的责任感,总会受到一定的制约,责任也只能表现在有限的范围内。比如,易立竞说:“你们会找投资来开拓这样的市场吗?”黄渤很客观而理智地答道:“做不到那么大,那是整个产业的事,我们只是在其中。落到你肩膀上来,你就使劲扛一下,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吧,这不是你自己能左右的。”
黄渤是娱乐圈里出了名的老好人,也是非常有朋友缘的人。他和著名导演管虎自拍摄电影《上车,走吧》认识后,十多年以来,俩人合作了很多高质量、好口碑的电影作品,共同付出了不少努力,也收获颇丰。管虎早已成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因其实力而屡获大奖;黄渤也通过多年奋斗,成就了自己的影帝地位和票房神话,是观众心目中绝对的实力派演员。他们二人,就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黄渤曾经在很多公众场合都有意无意地提到过与管虎之间的友谊,以及管虎导演对他的演艺生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黄渤说:“有,大家在一块儿有时候会聊。但是没办法,市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真的拍小众片子,投资方还是会有顾虑。但也有一些比较有情怀的投资方,哪怕他认为这个风险比较大,他也愿意做这样的尝试,这个还挺好的。”
2014年,《南方人物周刊》采访黄渤时,就有他谈论管虎的相关内容。
易立竞又问:“大家有过这样的沟通或达成共识了吗?”
黄渤:“……管虎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还挺深的,他说你别瞎接戏啊,你身上最宝贵的就是这点真挚、真诚,以及身体里面最原始的东西。这些东西磨着磨着就没了,我觉得也对。后来将这句话还给他。”
黄渤说:“对啊,像我们这一代,还有其他人。”
说到这里时,记者问道:“他没了?”
易立竞问黄渤:“你一直在说我们,应该有几个人或一群人?”
黄渤:“都没了。其实他替我解答了这个问题。包括在拍《杀生》的时候,一开始那个结局可能不是那么有希望,聊了七八年剧本,到最后出现了一个孩子,给了一个希望的结局。我跟梁静说过,我说管虎那么一个混蛋,你非给他穿阿玛尼。这个牌子的裤子,那个牌子的衬衣,衬衣领子还竖起来穿,那个边儿还得挽起来。我说这还是他吗?慢慢你就把这导演给毁了。他身子里原来那股混劲儿,其实是他最宝贵的创作力。他慢慢开始喝红酒了,慢慢成那样了,我觉得那些东西是对他有损害的。再过了好多年,我们聊起这件事来,其实他解读得特别好,说谁能拒绝成长啊!心中没有的时候,你何必去留恋。身体里已经没有了,比如说你已经不是一个像年轻时那么容易愤怒的人了,非要去做出一个愤怒的样子来,那也是很可笑的事情。对我来说也一样,此消彼长,一些东西一定会慢慢丢掉的,找不回来了。但同时你一路还会捡到很多东西,装到身体里面,这都是成长带来的。”
除了纵向的传承,责任心和责任感也能横向扩展,或者说“互相传染”。也就是说,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往往也会对身边的人带来影响,有意无意地促使大家共同努力,发挥出集体的社会责任。
朋友分很多种,从先人们不断发明出来的词汇中,我们就能管窥一二,比如君子之交、贫贱之交、忘年之交、莫逆之交、刎颈之交、八拜之交、酒肉之交,等等,有好有坏。当然,这些大多都与古人交朋友或维护朋友的关系相关,现代人没有那么多讲究,这些词汇也就只剩形容的功能了。黄渤和管虎,大概就可以用其中的某个词汇来形容吧,他们是一对货真价实的诤友。
从黄渤的思考和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心中的那份责任感也并非生来就如此浓厚,而是随着自己影响力、号召力、知名度、阅历等各方面的提高,逐渐加深加重的。此外,责任感还有个传承的过程。黄渤提到陈道明语重心长地对他所讲的话,让他更加深刻和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所担负的那份责任,这是存在于一代代人身上的责任,需要长期发扬和传承的正能量。
所谓诤友,就是能够对你直言不讳的朋友,他看到你的优点和成长,不一定会表扬和鼓励,但是看到你的缺点和退步,必然会出言规劝,也许还丝毫不会顾及你的面子。在上面那段采访实录中,黄渤提到管虎对他说的那些话,唯有朋友,而且是真性情的好朋友,才会如此直白地表达和嘱托。而且,也唯有实打实的诤友,才能听得进去并且当作至宝记在心中。
在表述责任感的时候,态度谦虚,并无丝毫浮夸迹象,非常难得。当易立竞直接问他:“你有这种使命和责任感吗?”黄渤回答说:“不是我有,慢慢就到了。那天在一个晚会上碰到陈道明老师,他说,‘我们肩上的担子慢慢就卸给你们了’。特语重心长,也特清清淡淡。但是能感觉到,他说的是有道理的。当你成为这个行业主力之一的时候,你应该做哪些东西?除了数字、票房,好像还应该再做点其他的……比如说演喜剧,一辈子能拍几部戏?能碰到几个真的值得你投入,或者给你空间让你去发挥的戏?所以有的时候哪怕剧本没那么好,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加入,能够把它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包括类型片的发展,你会接一些略有风险的、票房没有想象那么高的类型片。比如说公路片一开始在中国比较缺乏,最早从《无人区》开始,到后来的《心花路放》,慢慢成为大家认可的一种类型片了,那就挺好,哪怕你在旁边就用了二两力,你也觉得对这件事情有所帮助。其实整个产业还需要好多其他类型的片子,或者说一些小众的、个人表达的片子,也不能让它淹没在整个数字市场之下,我们可能还是要做一些类似这样的工作。可能跟年龄也有关系,之前只是在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间长了,慢慢你发现地主把地都交给我们这些长工了,以后这些地要我们自己打理,可能就不能光想这些了。现在其实你隐隐约约会有一些忧虑,比如最近出了很多票房不错的电影,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那么喜欢的,都没关系,市场需要这样儿,不能那么单一。我们之前出来一个《疯狂的石头》,后面就跟着出来疯狂这个、疯狂那个;出来一个囧,后面就出来这个囧、那个囧,这对市场和整个电影行业是无益处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怎么能通过我们的能量,使它更丰富一些,哪怕我们没做好,最起码这些尝试是你应该做的,因为现在你有一些影响力跟号召力。”
而黄渤对管虎身上最优秀的那些品质也看得比较透彻,而且还在他面前直接表达过。更难能可贵的是,黄渤在记者的公开采访中,能将二人之间本属于比较隐私的话题,坦坦荡荡都拿出来讲给观众听,抛开对观众带来的启迪作用不说,仅就他的这份诚恳与坦荡的表达,就足见其对待朋友的赤子之心。
我们可以毫不隐讳地说,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很难用相对比较长远的眼光来对待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考虑的方面和深度必然也相对短浅,人们还是只将眼界集中在眼前的生活状态当中。像黄渤这样,不仅注重自己的发展,也着眼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对后辈该担负的责任之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意识或者有能力做到的。
每个人都有朋友,而且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都很难离得开朋友间的友情与互助,但是能够实事求是地直接对朋友说出他身上最优秀的品质,又说得非常到位,而且不怕因直白而受朋友忌讳,就很难做到了。
黄渤回答说:“在整个电影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各种东西出现了,我刚好又在一个希望有各种发挥的年龄,碰到这样的觉得有意思,碰到那样的也觉得有意思,觉得都不能放弃。可能跟危机感也有关系,怕失掉一些好的机会,所以接戏多。慢慢地,大家好像界定你是一个成熟演员了。尽管自己不愿意承认,但其实你已经步入中年演员的行列了。尤其现在不断有新人出现,市场也开始蓬勃,你隐隐约约会觉得有些责任在身上。我们曾经看到的中生代演员,现在已经开始减少作品量了。你慢慢发现,无论是从市场还是从作品来说,自己现在是电影市场上主力军的一分子了。作为这个时代的演员,除了娱乐属性的东西,你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无论是接到的作品也好,或者自己想拍的东西也好——隐隐约约觉得这些东西在往你肩膀上放,无论你想不想承担。如果以后大家看这个时代的这批演员,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潦草一番就走了,这也不太好。”
当我们面对别人直接说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时,既需要对他有很深的了解,能保证一针见血地说到点上,是对眼光、见识与分析总结能力的考验,也更需要诤友间的那种坦率与赤诚。历史上最著名的开明皇帝李世民与大臣魏征,就是一个非常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易立竞问:“徐峥曾经说你什么戏都拍,你觉得是说你接戏多,还是戏路宽?”
虽然在高高在上的李世民面前,魏征只是一个臣子,但是在很多时候,李世民都会把对方当作一位诤友来看待。因为唯有魏征才能够像好朋友一样,满怀赤诚地将李世民做得不好的地方指出来,并且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才对。流传后世的《谏太宗十思疏》,就是魏征对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十个该做与不该做的方面:“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言辞恳切,又毫不隐晦,直接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了出来。
在易立竞的采访中,黄渤不光表达了对工作相关情况的责任感,在更深层面上,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整体发展的责任感也表露无遗。
据说,有一次,因为魏征在大庭广众之下,太不给李世民这位皇帝面子,气得他发誓要找机会把魏征给杀了。经过长孙皇后的劝解后,李世民不但熄了怒火,而且对魏征越发器重。魏征死后,李世民痛苦不堪,说出了那句流芳百世的名言:“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殁,朕失一鉴矣。”其实,在李世民的心中,魏征早已不只是一个臣子,而是身边一位不可或缺的诤友了。
这句话体现的正是黄渤对自己的工作、同事和合作伙伴所该担负的那份责任之心。实际上,正如记者在他回答之前所说,他完全可以放下一切,带着家人去休一次长假,过自己早就向往的自由轻松生活。对于此时的黄渤,可以说在物质上什么都不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一点儿,但是他却因为自身所担负的那份责任,逼着自己在工作当中不断前行,带领大家一起推动着“大设备”运转。通过语言表达,将这份责任心传递出来,对其他人来说也是一种带动,具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朋友之间能够及时矫正对方走偏的地方,如镜子一样可以让对方知悉缺点,进而也能从中反思到自己身上,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2015年9月,黄渤在接受易立竞采访的视频节目《易时间》中,针对对方提到他可以过自己向往的自由生活时,黄渤说道:“不可能啊,你是挂在这个大设备的齿轮上跟着转的,说跳下来就跳下来,那你身边的机器都会停下来——你现在有工作室、有合作伙伴,有各种你要做的东西,已经不只是在为自己一个人做事了。说一句‘对不起,哥们儿歇两年’就走了,怎么可能呢?”
黄渤在采访中不但说出了他认为管虎身上丢掉的东西,同时也从中明白了自己其实也在失去着这些最原始本真的品性,虽然可能确实与成长有关,即便了解清楚了也无能为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与朋友能够如此互相直言,真的非常可贵。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因为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形式和状态的复杂性,还要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未来的责任,等等。一个责任感强的人,特别是公众人物,因为本身具备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总能在各种场合和日常言谈举止中,将自己的责任感展现出来。实际上,我们在社交场合说的话,往往就需要充满责任感,因为只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这份责任的表达和对责任执行的信念,我们生活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与自己已经认定的朋友相处,就一定要以他为镜,同时也做朋友的镜子,看到对方的不足之处,要直言相告,让他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加以改正,才可保证朋友不在其他人面前或其他地方出现更大的错误。这也是与朋友相处时相当重要的说话之道。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提出过一个重要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逐渐得以发扬光大后,成为了很多人的座右铭,可见人们对责任感的重视程度有多大。我们都是个体的人,但同时我们也生活在整个社会当中,不管你是一颗螺丝钉,还是一个小齿轮,总之,都脱离不开这台永远在运转的社会大机器。
用故事增强说话代入感
作为演员,除了娱乐属性,还有东西在隐隐约约往我肩膀上放
我妈工资300块时,我就这样一个月战战兢兢地攒了2000
说话往往需要充满责任感
人似乎生来就有听故事的爱好,在聊天时,总是更加钟情于听故事性比较强的话。本来嘛,故事往往具备一定的情节,带有更大的张力,也更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所以,在社交场合谈天时,恰当地将合适的故事引入话题,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听,就能够增强说话的代入感,给人留下好的深刻印象。
能够在说话时及时恰当地以比喻来完成表达,是机智的呈现,也是见识不浅的印证。如果你的观察足够仔细,会从每一个高明人士的说话方式中,发现他们习惯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事物或对事物的理解。其实打比方容易,但是打出非常恰当的比方就需要一定的功力了,这可是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考验。我们在日常社交场合,可以多多体悟那些智慧人士在这方面的精深表现,时间久了自会有所领悟。
2010年,黄渤在《杨澜访谈录》中接受著名主持人杨澜的专访时,就讲了很多拍戏时发生的故事。
2012年11月,黄渤受邀主持第49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当记者们获知消息后采访他时,提到说来了这么多大牌明星,要准备主持素材确实不容易,问他怎么办,黄渤说:“鲍鱼、海参、象拔蚌、龙虾都来了,你怎么可能让它不上桌呢?”历届金马奖颁奖典礼,都会有几十位华语电影明星参加,群星璀璨是这种场合最主要的特征,黄渤将他们形象地比喻为珍贵的海鲜,而身为主持人的自己则是必须做菜的厨师,既幽默而不见外地说明了他对如此珍贵的机会以及群星们的尊贵身份都很看重,也流露出了他初涉主持领域就遇到如此重大场合的些许忐忑之心,比直接说出他想表达的意思更显风趣和智慧。
当聊到拍管虎导演的《斗牛》时,回忆起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每一个镜头都会拍好几十条。黄渤说:“就是觉得太不容易了,你没经历过就觉察不出来。本来要拍一个半月,后来拍了四个月了,天天是这样。而且一个镜头拍几十遍,(甚至)一百多遍,受伤无数。而且就有的时候那个人物感觉还不好找,主要是跟动物拍,它不是因为你演好了就行了,你演好了没有用,你得等着牛好了。四个月每天从早到晚。当地的农民叔叔晚上就蹲在那儿看,看到九十点钟,困得不行回家睡觉。我们一直拍,拍到一两点,或者是早晨很早就起来拍。他们醒了一出来看,怎么我们还在那儿。”
黄渤在录制上海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栏目时,登上了青藏高原。因为很少去海拔较高的地方,黄渤还出现了高原反应,不过录制这类节目的乐趣也是始终并存的。面对东方卫视的采访,他开玩笑说:“现在我们是把自己当作一块案板上的鲜肉,就看后边是个怎么样的剁法。”用比喻制造幽默,还体现出了洒脱的气质。
针对拍《斗牛》时的艰难,杨澜说:“你给我举一场戏说明这一点?”
黄渤说:“可能应该是有吧。很简单,跟你开彩票的道理是一样的,刮那个什么——虽然没那么严重哈——发票旁边的兑奖区,一刮开,‘谢谢你’,心里边还是……哎,哈哈。”他借助比喻,将人们在面对可能出现的惊喜,以及惊喜似乎破灭后的那种心理表现,明明白白地说到了位。当观众听到他的表达时,立马就会想到自己曾经遇到过的相似情形,这也是比喻的力量。
黄渤讲道:“就一场戏,牛在你后面,你只要前面把这词说完了就行了,应该很简单的。因为那里面还要有情绪,还要有其他的,说说已经几十条过去了,突然有一条你觉着这条不错不错,马上就要结束了,特别兴奋的时候,导演说停。我说又怎么了,导演说你回头看看,一看,牛已经走得很远了。再来,一直演啊演,导演又说停。我问怎么了?一看,牛蹲下了。再演,牛突然从我前面过去了。你就每一遍都得保持像第一次演得那样,这个太难了。奶牛从前的生长环境就是吃吃,喝喝,挤挤奶,睡睡觉,溜达溜达,仅此而已。什么时候脖子还挂过绳?什么时候人牵着它走,旁边还有机器,会爆炸,有爆炸点什么的?”
2011年,黄渤接受上海东方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专访时,对方提到他曾获得“金马奖”影帝的事情。曹可凡说:“我记得那一次是下了‘双黄蛋’,先是张家辉,当念出张家辉的名字的时候,有没有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之情?”
通过黄渤所讲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作为演员的不易。通常情况下,观众对演员的了解,都是通过荧幕或者采访镜头来完成的,自然都是非常光鲜亮丽的样子。很少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演员在拍戏时,特别是拍摄一些条件艰苦的戏时,到底要受多少罪,吃多少苦。但当我们听黄渤有声有色,同时还带点儿模仿地将一些细节讲出来时,就会有更多的了解。实际上,这就是讲话人通过故事形式,将听众代入彼时的场景或状况当中,能够或多或少地体会到一点儿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对方说话内容的印象。
同样是谈到与自己进入演艺界后,被繁忙的生活状态所包围的相关话题时,黄渤还说过:“十年前,世界突然给你开了一个窗,你对满天的星星充满好奇,你想把每一颗都摘下来,可现在,你觉得它安静待在上面,你只是抬头看看,就挺好的。”
2010年,由刘伟强指导的电影《精武风云·陈真》上映后,赢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黄渤在这部戏中饰演了一个配角探长,虽然戏份不多,但他却把这个小人物演得活灵活现。要成就一个好的角色,的确并非易事,黄渤曾在电影上映后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讲过拍摄其中一场戏时的故事。
前段时间,黄渤给自己放了一年的长假,没有接拍任何戏,而只是参加了一些娱乐性节目和活动,同时也出去游玩了一圈。当他在欧洲旅行时,看到满大街人们的日常生活,既安逸又恬静,与自己之前无比繁忙的工作状态截然不同,于是不禁心有所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将那份感悟通过一个比喻描述了出来:“唉,好像这儿的人生活都有一个靠背,大家是靠在椅子上坐着的。而我的生活好像一直都在跑。在老的教堂和老的门墩儿靠着背坐一下,旁边种个小花小草,好像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记者问:“在片中你有一场戏是被扔鸡蛋,拍的时候会很狼狈吗?”
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有关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时,黄渤说:“其实我们的生活不就是喝醉了嘛,突然投入这个房间,换一个房间又投入,可能服务生给你叫过来了,可能哪个制片人又给你一个剧本……到最后发现其实都是一个一个的房间,生活还是那条走廊。见过各种戴面具的人,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他将生活感悟与自己的特长和职业借助一个比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而且颇具哲理性。
黄渤回忆道:“那个有点儿恐怖。关键是,被扔鸡蛋的时候我一扭头看见导演竟然一手拿了三个鸡蛋,另一手拿了个大西红柿准备亲自示范怎么砸我,这个有点儿恐怖。还好有个鸡蛋冲我脸上扔过来,但没打着。我就听到‘嗖’的一声,擦着耳朵飞过去了。还有西红柿,熟了的砸在身上还好一点儿,没熟的打过来硬得跟石头一样,好痛。”
用谈恋爱这个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来比喻自己演喜剧过程中的体验变化,实在形象恰当,他将自身对演绎喜剧的整个感受过程,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实际上,黄渤善用比喻的例子比比皆是。
黄渤在讲故事的时候,通常有个非常鲜明且有用的特点,那便是他会加入一定的表演功力,并非平铺直叙地将故事讲给对方听。在语气上往往抑扬顿挫,或者加上毫无违和感的肢体语言,甚至用到一些象声词,等等,像自己正置身于曾发生在身上的故事当中,而不是在边回忆边陈述。以讲故事的方式聊天,本来就可以增强自己说话的代入感,黄渤总能将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更让听众可以产生较为真切的体验了。
针对黄渤的这一回答,《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问道:“你会不会觉得这样可能对自己要求太严苛了?”黄渤就又打了一个比方:“不是,因为这个乐趣就来自于此。以前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时候,老也摸不着,急。你知道吗?就跟谈恋爱一样。你在追求一个女孩的时候,在楼底下徘徊、焦躁,痛苦是痛苦,但它也是最快乐的。俩人已经谈四年了,好像很多东西就没了,理所应当了。这跟演戏一样,现在觉得你演好了也正常,大家觉得你能做到这样也是应该的,也就是说你从创作中得到的快乐感、愉悦感越来越少。”
2011年,凤凰网娱乐频道采访黄渤,他向主持人何东讲了自己小时候的很多故事细节。其中提到在上中学时,就已经通过去歌厅唱歌来赚钱了。
黄渤回道:“那你不知道嘛,你只能站在自己这个角度,你自己有一个审美,你知道怎么样会更好。”
黄渤说:“牛啊,觉得挺棒的,经常有同学要求晚上唱歌一块去看看,可惜带不进去呀。我记得学校那时候不让你去,而且家里面老认为你这是……”何东补充说:“不是正宗。”黄渤继续道:“不务正业,你知道吗?你想晚上啊,什么事大白天不干,你晚上去干,这一定不是什么正常事。所以唱歌那种场所,尤其按那时候家长的观念,怎么可能是好地方呢?然后呢,我印象特别深,唱了没多长时间,突然有一个南方老板到这儿开了一个‘海之梦’什么的,就是专门演出的一个地儿。我第一回要60块钱一晚上,哎呦,我的天啊,真张嘴了,结果人家真给了,你知道吗,我的天哪!然后问多长时间发,说攒一个月,一个月以后,我说这样你再多攒两天,我齐齐攒了2000块钱。那时候我妈工资多少钱?300多还是多少,大概也就这样吧。然后故意出去换……全换零钞,厚啊,显得厚。回来以后就整整的,没什么表情,开门把钱放好。在这之前什么故事,你知道吗?就天天为了这钱来唱歌,晚上回去晚了,因为家里人都睡觉了,回去要开门啊,就连用钥匙开门都有诀窍的。钥匙往里面捅,先对好锁眼——大人都睡觉了——‘咔哒,咔喳咔喳,咔哒’到底了,然后进来提起来这么拧(一边在示范),拧完了以后,最后这下记住,绝不能慢,那个(插拧钥匙)要慢,这个得猛开,因为一开慢了,‘嗯——’有这个声音你知道吗……人进去了,然后‘咔’关到这儿,再拧死。经常就是一系列动作做完了以后,回头看我爹在那儿低头看着我呢。所以说开工资的时候,我拿回去了,然后把钱往那儿一放,就斜眼看着父母的反应。这怎么,谁的?我的。啊什么?工资啊!什么工资?这是晚上的演出费。就有点儿愣,你知道吗?这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呢?哎呦!我的天,那真挺高兴……你能靠一个工作拿回工资来,拿回演出费来。”
记者又说:“但这没有标准答案啊,你觉得这样更好,观众可能觉得以前那样更好。”
从整体的故事脉络,到其中的一些小细节,包括声音的模仿,动作的描述以及当时的心理动态,等等,黄渤都能够精细又准确地呈现出来,让听众在听明白一件事情的同时,还能产生很好的心理体验,这就与他所描述的场景故事更加接近了。听黄渤说曾经发生在他身上或周围的故事,仿佛不止是聊天那么平面,还有点儿看小说或者看电影的那种立体画面感,有种想调动身体各个部位一起来感受的小小冲动,这便是他作为一个讲话人的功力所在了。
记者继续提问说:“你以前说过,你看自己的喜剧从来不笑,这是真的吗?”黄渤给出了解答:“对。这是一个表现,不是因为看这个不笑,因为我看的时候全部都是问题。你们看的时候,被桥段、动作、表情、台词吸引,我可能全跳脱在外面,哎呀这个节奏给错了,这说太急了,这个东西要是空一段,后面那些词全部都不要,可能会比现在效果更好。”
我们在聊天过程中,之所以能够通过听故事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一方面是因为具备情节要素的故事,本身就是跌宕起伏的,它或多或少的生动性是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在描述事情发展过程的同时,讲故事的方法还能让说话的内容如涓涓细流一般,在不知不觉间,将蕴含的一些道理或者价值观等内在的东西,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听众。无论这个故事属于什么样的类型,是什么内容,总会带来回味的东西,有点儿余音绕梁的意思。
黄渤紧接着同样使用了一个更加贴切的比喻,将记者口中提到的人生过程都形象地表达了出来:他以茶叶在不同年份中呈现的形式,因放置所需而经受过的制作程序,来形容自己从出道到历经锻炼,再到如今的百炼成钢,这一逐渐褪去青涩和增多阅历的过程。一个形象的比方,就使人一下子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思,或许在同时还能感受到他所流露出的一丝无奈。
我们评判一个人说话生不生动,起决定性作用的标准可能会有很多,但是否具备一定的故事性,是否在具备故事性的前提下讲得错落有致,肯定属于标准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提到过,一个好的作家或小说家,必定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在通过文字呈现的文学作品中如此,在日常交流中其实也是如此。只有能够讲出自己的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才能为谈话内容增添不少分量,同时这也是对说话技巧的一种运用。
人类生存于世上,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无法摆脱衰老,但这种现象要是真想描述得比较贴切,却十分不易。记者通过对黄渤刚出道时和演艺成熟后进行对比,提出了黄渤脸上能够看得到的变化,而且还用了一个比喻,以老汤来形容在演艺界打拼了多年,此时已经功力深厚的黄渤。
情景再现直击听众兴趣点
黄渤笑着说:“哈哈,也分品种。”
与周星驰电话沟通后,就再也没法推辞了
记者马上也跟着一语双关地说道:“年份普洱很贵啊。”
“情景再现”是电视节目制作中被经常提及的概念。很多播音员和主持人往往会通过语言组织与表述能力,将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进展过程,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使听众或观众能够在头脑中展开再造想象,浮现出当时的人物、场面、情节等内容,形成一连串的画面,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到一定程度的态度、情感和情绪。
黄渤回答说:“那是刚摘下来的茶叶,后来变成炒熟的茶叶,然后经过这些年压成了饼,慢慢存放,开始成了年份普洱。”
说到底,要实现情景再现,需要说话人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故事画面。唯有如此,才更有可能击中人们的兴趣点,比较全面地调动起人们的大脑思维,营造出更好的交流效果。
记者问黄渤:“你原来讲过,拍《上车,走吧》的时候,管虎说你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真挚。我前些天重看那个电影,觉得你那时的状态确实跟现在不一样,脸上有种青涩鲜嫩的感觉。现在感觉是熬了很久、滋味丰富的老汤。你会怀念当年的状态吗?”
作为一名实力派演员,黄渤在口头表达时就具有较强的情景再现能力。他总是能通过良好的口才,加入形象的说话口吻和适当的肢体语言,将以往的事情表述出来,较为立体地呈现在听众的脑海当中。很多人喜欢听黄渤说话,正是基于这一点。
2014年10月出刊的《南方人物周刊》,黄渤是封面人物,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通过专访稿的内容,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黄渤在平时说话时,就是一个非常善用比喻的人。
2013年,新浪网娱乐频道采访黄渤,记者陈弋弋提到黄渤饰演的《西游·降魔篇》中孙悟空一角时,说:“我其实挺好奇你会接‘孙悟空’这个角色。我当时看新闻说你演孙悟空,我就想,黄渤怎么演啊?这个角色已经被高手演绎得非常经典了!六小龄童那种京剧范儿肯定不能演了,周星驰那种金凯瑞的范儿你也不能抄吧,更何况说到底这孙悟空还是个动物!后来看完电影,我特别服气,你居然能演出完全不同的一个孙悟空,有点儿二流子,有点儿妖气,有点儿无赖,撇开两个经典的范儿,生生地演出第三个经典,这个太牛了!我非常好奇,这个角色当时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去设计的?”
从卡勒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可以让人从另外的角度,完成对事物的再次认知。而这种再次认知,通常也会产生更加生动形象的效果,使人们能够更细致或更深入地了解事物。从而也可以推断出,善于运用比喻来写作或者说话的人,他本身在对事物的认知上,也就具有相对较透彻的眼光和相对较高的水平。能够运用贴切生动的比喻,使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这是社交中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说话之道。
黄渤回答:“当时收到这个邀请时,第一想法就是不去,因为太难了。周星驰演的孙悟空,已经深入人心了。而且这部戏还是他来导,一切都在他的语境里面,要怎么出另一个孙悟空?我的团队也好,周围的人也好,一致意见就是——你接这个,就是找死嘛。所以我一共推了三次,第一次是制片人联系,推了。后来周先生亲自给我打一个电话,我跟他说:‘您这个山太高了,我翻不过去。’算是第二次推。后来他又给我打电话,他直接问我:‘黄先生,我就想问一下,如果你要演孙悟空,你大概会怎么演呢?’这个我不能不回答,因为人家的诚意到了,人家的辈分也在那儿摆着呢,咱别太牛掰了。我只得实话实说:‘我要是演的话,我只能想象一个在山下压了500年的人,他应该是苍老、神经质、孤独、怪异的;他看见唐僧的时候,可能会对对方说:嘘……别动,你刚才看见没有?小强刚从这儿过去!他已经三个星期没出来了,我以为他生气了,再也不来了,没想到他竟然来了!然后很高兴地趴在地上跟这个蟑螂聊,跟那个蜘蛛聊,包括讲小强他爷爷、他爹是怎么死的……’等我说完以后,周星驰就在电话那头说:‘好!黄先生,我觉得你想得比我好啊,那就这么办吧!’我突然傻在那儿了,这话怎么接啊?那就只有去了呗!就是这么把这个角色接下来的。”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我们日常说话的方式,通常也离不开对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人们要认识和了解一种事物,往往会通过与它有某种相似性的另一种事物来完成。找到甲乙两种事物之间在某个方面或某一点上存在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当中不为人熟知的特征,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以往的重新认识。”这便是美国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乔纳森·卡勒对修辞方法比喻所下的定义。
正如记者陈弋弋所讲,孙悟空的形象,无论是主流传统的,还是无厘头和搞笑的,都已经被实力派明星们发挥到了一个很高的境地,要想从中取得突破,不受观众过多诟病,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电影艺术的探索之路是无止境的,正如当初六小龄童对孙悟空的经典塑造“一统江湖”的时候,人们可能认为这个形象再也不会有什么突破了,结果就出来了个周星驰版的孙悟空。此时,人们又觉得喜剧层面的孙悟空形象到了巅峰,可周星驰却又以导演的身份,想继续塑造孙悟空。所以,才有了黄渤与周星驰这两位喜剧大腕之间的沟通情景。
成长如茶叶,演戏如恋爱,得奖如开彩票,而此刻我是案板上的鲜肉
黄渤在向主持人以及观众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并不是稀松平常的几句话就带过去了,而是在讲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情景再现。从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些值得学习的小窍门。
善用比喻使说话更加形象
比如,对别人原话的转述。黄渤在说自己与周星驰来回几次沟通的事情时,直接以原话引述的方式,告诉听众自己当时是怎么说的,以第一人称来描述周星驰又是怎么说的。在转述的过程中,因为记忆等方面的原因,不一定完全一字不落地说出对方的话,但是大概意思必定没错。通过直接转述,就使得听众们得知了周星驰与黄渤对话的具体情境,这不仅是喜欢黄渤的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击中了那部分喜欢周星驰的观众的兴趣点。可见,在说话时直接以转述方式呈现别人的话语,对实现情景再现会更加有利。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需要跟别人相识相交相知,情义是无价的。能够发现其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是我们与他人长期相处的一大基础;而能够针对优点去给予夸奖,一方面是保证彼此间友情质量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以鼓励的形式,帮助朋友始终进步的基本做法。就算对于一辈子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来说,当发现了他的优点后,及时夸奖一番,说不定对他的成长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影响。赤子之心,就隐含在对他人的每一次真心赞扬当中。所以,千万不要吝啬对别人的夸奖。
再比如,对自己当初想法的描述。黄渤在与周星驰沟通时,当被问到他想怎么演时,黄渤将自己对角色的思考讲给周星驰听,不仅在当时让周星驰的思路更加开阔了些,受到对方肯定和赞赏,而且黄渤在后来接受的采访中,也原封不动地将彼时自己的思路呈现给观众,使得人们对他诠释角色的心理过程有了较深的知晓,这就对观众更好地理解黄渤版的孙悟空角色起到了作用,也更有助于将大家的心理与电影角色设置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些,显然也有利于人们在脑海中去再现情景。
黄渤对很多人表达过内心的赞美之意,虽然他平时喜好开玩笑,有时与朋友在一起,还会拿他们开涮,惹得全场大笑。比如,他的好朋友管虎、王迅、梁静、孙红雷等等,曾经都不止一次地被他“取笑”,但是一旦认真讨论起来,黄渤总会说出他们身上的大量优点,包括为人处世的方式,演戏时的技术水平,工作中的能力和态度等等。在他与孙红雷等明星共同参与的上海东方卫视主办的节目《极限挑战》中,他和孙红雷之间没少“互掐”,可在事后的各类访谈中,每当记者问到他对其他人的评价时,他都会非常诚恳地给予赞扬,而且非常到位。既能让人看出他有独到而较高的识人能力,又能让人感受到他对友谊的维护与重视。比如,他“嘲笑”孙红雷“智商让人着急”,同时在采访中却夸赞孙红雷其实本质憨厚、善良、踏实,是个值得人信赖的朋友。
黄渤在与主持人对话时,不一定就想到运用这些方式来更好地呈现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说话内容展现给观众,但是我们的确能够从他不经意的讲故事过程中,挖掘出很多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说话质量的亮点来学习。
所以,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句话说:“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所隐含的意思是,你要想真心实意地夸赞一个人,就离不开理智的支撑。只有在理智支撑下,才能客观地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且适时给予赞扬,而不是信口开河、虚情假意地夸别人。
一个人说话水平的高低,与他的人生阅历、教育经历、学习能力、悟性高低以及各方面经验等都有关系。可以说,说话的水平是综合因素的产物,所以黄渤在表达时很多被别人探究出来的优点,都属于自然而然的发挥,这些优点对我们主动学习如何说话会起到很大作用。
当然了,正如上面拉罗什夫科那句名言中提到:“赞扬是一种精明、隐秘和巧妙的奉承。”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奉承”只代表贬义,它也有自身积极的一面,这实际上就是夸赞了,也就可以用“精明、隐秘和巧妙”来修饰。赞扬别人,并不是贬义范畴的那种奉承,并不是俗话所说的溜须拍马,而是从心底生发出的对别人优点的欣赏和钦佩,代表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诉求,如果夸赞源自内心的虚伪和别有所图,一旦被识破,必定令人不齿,它已经越过了良好道德与品行的范畴。
因此,我们在平时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特别是讲到故事性比较强的内容时,切忌平铺直叙或者简单粗糙的叙述,而是尽量要激活自己的思维与活力,使自己所说的内容能够实现情景再现,让听者的兴趣点被点燃,被尽量广泛地调动起来。这样说话者的感染力自然也就会增强。魅力即在口舌间,整个社交氛围会因为口头表达的方式不同而更加活跃。
赞美别人,往往就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举动。英国作家塞缪尔·巴特勒曾说过:“赞美是美德的影子。”是的,赞美别人的优点本身体现的就是自己的优点。法国作家拉罗什夫科也说:“赞扬是一种精明、隐秘和巧妙的奉承,它从不同的方面满足给予赞扬和得到赞扬的人们。”此话同样是说,赞扬对于双方都是有好处的。所以说,培养赞扬别人的品质,是很值得我们做的事情。
以平常心说出曾经的尴尬
在一来一去的聊天中,黄渤真诚地表达了他对两位著名的资深实力派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老师和陈道明老师的赞扬与佩服之情。这样的话,从黄渤的角度来说,是真心实意的表达,同时说明他也有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偶像,体现的是他在表演艺术上的追求方向之一,也让人看到了他对前辈的礼貌与尊重,是个谦逊有礼的人。从他赞扬的两位演员的角度来说,当他们听到别人在背后真心实意所说的赞美之词时,必然会产生喜悦和欣慰之情,虽然他们作为实力派表演艺术家,获得的荣誉和赞美无数。再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从黄渤对两位艺术家的赞扬话语中,找到了默契之处,因为必定有大量观众跟黄渤一样,都非常喜欢李雪健与陈道明。可以想象,当观众们从一个著名的演员口中听到他与自己有这么大一个共同之处,或者说自己居然与他的眼光相同,那该是一份特殊的惊喜与欣慰。
导演说我,这是什么东西,谁让你来的
黄渤回答说:“你能了解,他自己的节奏把握得特别好。你很少见到他出席各种活动,你也知道大家对他的认可,他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朋友圈子,有自己可以施展事业的空间,而且有文化,最起码他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这就特别好。他对生活空间的安排、对松紧度的调节,会让你觉得还挺羡慕的。”
毋庸置疑,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其中,就包括曾经遭遇的尴尬。无论谁遇到的尴尬,都不愿意提及,但是很多时候又避免不了。于是,有人遮遮掩掩,有人说谎不认。其实,遇见尴尬的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当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所遇到的不快时,它们自会变得无足轻重。所以,在平常说话时,要是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大可以平常心大大方方地讲出来,真诚自在其中。
易立竞接着问他:“你曾经说过‘陈道明那样的生活才叫生活’,那是什么生活?”
黄渤向来被看作是娱乐圈中很少有负面新闻的明星,就是因为他真诚质朴,从来不隐瞒自己过去在“底层生活”中遇到过的磨难与艰难,总是以真面孔示人。他留存于众多粉丝心目中的印象,就是亲切坦诚、性格饱满,犹如邻家大哥一般。
黄渤说:“你自己也清楚,比你能力高、理解力高、表现能力高的人有的是,你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儿,也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儿。有的演员自己带了个人魅力,有的是沉淀下来的力量。比如说李雪健老师,他真的就是融进去了,用骨血在演戏,那个魂儿飘在角色上,真的是挺难的。还有陈道明老师,他技术也很好,你也知道他在设计在做,但是他演得就好,他的个人魅力足够把你牢牢摁在那儿。国外更多,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演员。”
2010年,著名主持人杨澜曾在《杨澜访谈录》节目中采访黄渤时,就谈论起了他曾遭遇尴尬与打击的话题,黄渤的一颗平常心令人刮目相看。
《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易立竞在视频节目《易时间》中采访黄渤,当他们聊到对自身位置的看法时,黄渤阐述了一个颇具哲理的看法——“最好的人生是做第四名”。
杨澜问他:“受到最严重的打击是什么呢?”黄渤说:“去演杨亚洲导演的一个戏,第一次去说让演一个小角色——劫匪,副导演就进来了,也不喊戏里面人物的名字,他就喊劫匪来了没有?我说我是。他突然看着我,‘这,谁让你来的呀?’我说哪个哪个导演让我来的。‘这不胡闹吗,这哪儿能行。’他就走了。”
因此,在社交场合,学会适时地去赞扬别人身上的优点,本身展现的就是自己的一项优点。千万不要被羡慕嫉妒恨蒙蔽了双眼,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夸奖,要将你发自肺腑的赞美之词时常用于口头表达中,无论对你还是对被夸奖的人而言,都会带来很多好处。
杨澜问:“为什么呢?我觉得你演劫匪还有点儿像。”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其他人学习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就是说,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光,就不会缺乏夸赞别人的时机。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夸赞别人对于被夸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他的未来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黄渤说:“可能他觉得撑不起来,身上那个劲儿不够。然后他就在门口那儿说了:‘这角色戏不多,但是挺重要,你怎么能乱找,这什么东西啊这是。’我就在里面听着,清清楚楚就在那儿听着。”
就这样,拿破仑·希尔在继母的夸赞声中慢慢长大,重拾心中的自信,不断地激发自身潜能,最终成为举世皆知的成功学大师。
杨澜说:“那你跟他说,你给我个机会,我可以演给你看。”
拿破仑·希尔长大成名后,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那位给了他夸奖和鼓励的新妈妈,以及他们在一起生活后发生的很多小事。实际上,这位并不算出众的陌生女人,的确非常懂得怎样激励一个“怪异”的孩子健康成长。从那以后,她总是有意无意地夸奖希尔几句,鼓励他做很多大大小小的感兴趣的事情。希尔致力于写作,就是在新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拿一把玩具手枪换了一台简易的打字机开始的。
黄渤说:“没有。然后服装老师又进来,进来一看:‘哪个是演那个劫匪的?我看看,哟,这孩子是有点儿文。’”
后来,他父亲又找了一位老婆。在她初进家门时,希尔并没有给这个陌生的女人好脸色看,让他父亲也非常难堪,只好向漂亮的新婚妻子解释,大概是说希尔是全家最坏的孩子,让她不要见笑,以后多多体谅。没想到,陌生的女人却走近希尔,将双手轻轻地放在他肩上,双眼真诚地盯着他,说:“最坏的孩子?不!他是最聪明的孩子才对,只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发现他的聪明。”
杨澜说:“就说你太文静了。”
可就是拿破仑·希尔这样一位看上去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据说小时候却是个非常淘气、自闭,看上去毫无前途可言的孩子。那么,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呢?希尔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自然就会缺乏一定的管教。他确实比其他孩子显得更加淘气一些,以至于连邻居们、亲生父亲和兄弟都对他产生了看法,甚至在很多时候,由于人们对他存有一贯的偏见,还多次将并非他做的坏事贴在他身上,冤枉他,这些因素都加重了他的叛逆情绪。
黄渤细讲道:“其实就是觉着不合适,但是已经马上要拍了,也没办法。那个导演一直在外面嘟囔着,担心过一会儿挨导演骂,到实际开始拍了会出问题。他想了一个辙,给我套上一衣服,然后就说这个袖子是挽上来,还是放下去,说让导演定夺一下。其实我估计是想先让导演看一眼,这个要是不合适的话,现在换还有半个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你再调人还行,你别到开始拍了才说不行,那时导演就会发飙了。结果导演没说什么,过去了,就开始了。”
生活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70年的希尔,是美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成功学大师,他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现代成功学,出版了大量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影响过无数人的成功励志书籍,对千千万万成功人士的奋斗之路起到过很深的影响,就连美国曾经的两任总统——威尔逊和罗斯福,都深受其影响。而且,威尔逊也是个非常难得的培训大师,曾经为很多企业甚至政府的人进行过励志培训,在美国上流社会中的名气尤其突出。
杨澜接着问:“然后你那场戏是不是演得凶悍可恶?”黄渤笑着说:“没有,我就在心里边有那种感觉,就是怎么着,我这场戏我要演不好……”
在美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拿破仑·希尔。
杨澜补充了一个词:“誓不为人。”
李雪健是用骨血在演戏,陈道明的节奏让我羡慕
黄渤继续说他当时的感受:“你知道吗?就是完全当你根本不存在,就在这儿当面侮辱你。”
不要吝啬你对别人的夸奖
杨澜说:“可我觉得人家也是无心的,当工作已经进入很紧张的一个状态的时候,可能想不到这么多。”
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也都是质朴的人,因此这种品质也最能走入人心。体现一个人质朴的方面有很多,说话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明显的方面之一。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去考量如何说话,才能让听众与自己感同身受,只要发自肺腑地说出口,不用去想抑扬顿挫,也不用在脑海中寻觅词藻来修饰,自然就能让情感走入别人的心中。
黄渤点着头说:“可能是吧,但是你在旁边听,可太刺激了,就是‘这找的是个什么东西’,类似这种语言。‘你这找的什么东西,这哪儿能行,这不能胡来!’这种。好,就开始演。上去之前副导演一看我这样,就特别担心,然后过来说你记得过会儿上去以后,别看镜头,别笑,别什么什么。”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为君难论下》中说:“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讷。”以往,我们借助镜头,对黄渤在戏里戏外“巧言纵横”的一面关注甚多,无数次体验了他为我们带来的欢乐与喜悦。而此时此刻,我们通过黄渤质朴的话语,真切体会了他身上的另一面后,才感觉对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是一个实力派演员,当然没错,但同时,他更像生活在我们左邻右舍中最寻常不过的一位邻家大哥。他的冷暖,我们似乎都看在了眼里一般。
杨澜说:“就给你嘱托这种对群众演员需要嘱托的。”
无论多么耀眼的明星,过着多么令别人艳羡的生活,总会有烦恼的事情,也总有令自己向往的生活状态。黄渤并没有回避身为一个平凡的人,最难以避开的。他用这一番质朴的语言,表达出了受聚光灯和粉丝关注的事情之外的很多东西,让人们对这份特殊职业背后的情况多了一份了解,更多了一些理解。
黄渤应道:“人家说得也对,确实这不能看、不能笑,幸好那个戏,我拿到剧本了,我提前两天就拿到了,那时候正好在进修,没事儿在下面琢磨琢磨。好,上去了,演第一遍,演完了以后,停,好,过。我一看旁边副导演,我说导演等会儿,我说这个我想要这样再演一遍。他说好,试试。又演了一遍,好好,不错,这个也不错,好,过。我说导演还有一种,再这样的……”
同样是在这期节目中,黄渤还谈到了他对自己的工作、事业及生活的看法:“忙碌的‘忙’等于盲目的‘盲’,天天都在事务性的工作上,头扎在一堆沙子里,根本不抬头,也没有琢磨的时间,也不明白这个工作到底为什么要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人家觉得你挺棒的、挺好的,这就是最无聊的时候。任何事情,尤其对人生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是做天下第四。因为天下第一,注定所有的压力和目光都在你这儿,不是一个太舒服的状态。T台上闪耀一下可以,当把整个生活都变成了T台,所有人都在注视着你,这就变成了一件很讨厌的事儿;天下第二,你还想玩命超过第一;天下第三也有这个心态,压力依然会比较大。做天下第四,要到第一可能性没有那么大,但同时你也有了一定的高度,也没有人把压力给第四。没有那么差,也不用那么集中的好。
杨澜笑道:“较上劲了。”
易立竞接着说:“你如果想过那样的生活,也随时可以做到啊!”黄渤答:“不可能啊,你是挂在这个大设备的齿轮上跟着转的,说跳下来就跳下来,那你身边的机器都会停下来,你现在有工作室、有合作伙伴,有各种你要做的东西,已经不只是在为自己一个人做事了。说一句‘对不起,哥们儿歇两年’就走了,怎么可能呢?”
黄渤继续讲:“……他说不用了,刚才那两个就很好了,后边就一遍过,一遍过,整个儿拍了一晚上过去了。一回来,这个副导演过来以后就说,棒,刚才你一来我看着就可以,真不错。虽然我没法说什么,但是心里边也是暗暗地出了一口恶气。”
2015年,由《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易立竞担任采访的视频节目《易时间》对黄渤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易立竞问道:“你在2014年多次郑重地说要休息,为什么?”黄渤说:“设备老是运转,不往里抹点儿润滑油不成,容易出故障。而且,演戏不是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连琢磨的时间都没有了,一部接着一部,这事就变得不快乐了。已经变成后面来了一个戏,你就皱眉头,那就不好了,所以得歇歇。生活所有空隙都被工作填满时,会让你觉得很沮丧。因为我们这个工作天天都是乌泱泱地对着无数的人。哪怕自己烧个陶,或者画幅画,也是自己跟自己聊天的一个过程,得有这样的时间。看一些大理的朋友,闲云野鹤的,想画画了就画画,不想画了就喝喝酒,跟朋友出去玩儿、聊聊天,就觉得特好。”
杨澜说:“可能只能用自己的实力,只能一次一次去演,去把这口气给争回来。”
其实,当黄渤发了这条微博后,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烟盒垃圾虽然源自中国,但这一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现象,却不一定是中国人所为,因此黄渤在微博中说得有些鲁莽了。实际上则不然,试想一下,当你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与不文明现象有关,同时又能看出它所关联的国家时,不管是否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所为,第一感觉必定是先质疑或批评这个国家,说到底是这个国家会蒙羞。因此,黄渤所说的话,以及他在话语中体现出的心虚等情感,都是非常正常而朴实的。无论这个烟盒是哪个国家的人所扔,其他游客看到此种现象后,批评的肯定是中国和中国人。黄渤直接表达出来,对自己的所见和心里的所想,没有丝毫隐瞒,真实而质朴,怎不令人对他的至纯之心心生好感?
黄渤说:“对,其实就是这样,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强大一点儿。”
本性质朴,自然在心中就会多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感。黄渤在微博中所说的这些话,虽然在口气上带点儿戏谑的色彩,但那也是对不文明现象的自嘲。为什么自嘲?因为他看到的烟盒是产自自己的祖国。本质上,体现的是他的质朴与责任心。
杨澜说:“也可能会让你更多地去体味,这个影视圈里的所谓人情冷暖。”
2013年2月23日,正在帕劳度假的黄渤发布了一条微博,其中写道:“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嘘不已,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这么干净的水怎丢得下手!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字——‘中华’!臊得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一直带回岸边。朋友啊,去别人家做客咱客气点儿,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
黄渤说:“正常,你回头想其实是正常的。以前你在剧组里边,你可以碰到各种各样脾气不好的人,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周围的人怎么脾气都变得越来越好了。”
黄渤自出道以来,饰演了大量角色,高超的演技得到了业内外人士和观众的一致认可。一直以来,黄渤所饰演的底层草根人物都很有特色,而他对角色精细又传神的刻画,也是他闻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小人物,不管品行和脾气如何,大多都有质朴的特色,而黄渤之所以能够将他们演绎得出类拔萃,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本就有非常质朴的一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黄渤不仅饰演了戏中的角色,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看到了他淳朴的个性。别看黄渤平时在公众场合发言时,表面上机智幽默、诙谐风趣,喜欢逗人,但骨子里仍然是善良质朴的因子。他是娱乐圈少有的能始终展现质朴本色、聪明才智、演艺技能、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的明星。
杨澜问:“为什么呢?”
黄渤的一席话,并没有多少修饰,也没有太多感情色彩强烈的辞藻,可就是这样几句简单质朴的话,让观众与他此刻的心情感同身受。身为一个知名演员,此前拍过很多好看的戏,而作为一个青岛人,却是第一次如此全面扎实地在戏中演一个青岛人,相信这部戏在黄渤自己眼中,也是非常有分量的。因为档期原因,没能亲自参加最重要的宣传活动,他心里的遗憾可想而知。同时,也因为这部戏的特殊性,黄渤心中那份喜悦感受也是不同于寻常的;当然,无论是作为主创人员之一,还是作为青岛人,宣传这部戏不仅是他的分内之事,而且也该有这份义务与责任。因此,黄渤在视频中,通过几句质朴的祝福话,向发布会在场的人以及所有观众,将这几层意思都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朴实、到位又很抓人心。
黄渤答道:“因为你看不到了而已。”
黄渤在视频中是这样说的:“大家好,我是黄渤。今天是《青岛往事》的发布会,但是我特别遗憾,现在正在俄罗斯拍戏,所以不能到发布会现场跟大家一起感受这份喜悦。11月22号,我们的《青岛往事》就要在中央八套跟大家见面了,很激动,也很高兴。作为一个青岛人,这次演了一个青岛人,无比的骄傲。从小在青岛长大,没能想到有一天,我能演一个青岛的满仓(《青岛往事》主人公之一)。也希望观众跟我们一起感受青岛精彩的往事,我也在电视机前跟大家一起等待11月22号精彩的《青岛往事》。”
杨澜说:“慢慢你是腕儿了。”
平常,我们会接触到各类人,有的说话风格比较张扬,喜欢大张旗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话风格比较浮夸,喜欢故弄玄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有的说话风格比较华丽,喜欢堆砌辞藻来渲染自己的气场;有的说话比较肤浅,总是杂乱无章地倾倒自己的意见……而比较上档次的说话风格,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温文儒雅,有相对深厚的思想支撑,学识也比较广泛,素养也必然不低,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茅塞顿开,如沐春风;另一种便是淳朴实在,体现的是真诚的内心,表达的是最真实最抓人心的内在品质,或许看似语言直白,却也总能让人有所收获,感受到那份简单、敦厚和质朴。2015年11月17日,由黄渤主演的电视剧《青岛往事》在北京举行了发布会。主角黄渤因为在国外拍戏,不能赶回来参加,于是向发布会现场发来了自己录制的一段VCR,配合剧组宣传《青岛往事》的同时,向全国观众朋友问好。
黄渤说:“开始对你尊重了,但是你回头想想,其实对你的尊重是靠这些获得的。”
质朴是最简单的一种生活形态,也是很难做到的一种境界,可以用来形容很多方面,说话自然也不例外。
从一个驻唱歌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一个非常受大众欢迎的实力派明星,黄渤走得艰辛而稳健。正如他所说,最初所受的那些所谓挫折或坎坷,成就了他后来的辉煌。很多人在成功以后,总是不愿意提起之前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难,生怕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而那些遭遇过的尴尬,更是讳不多言。
任何事情,尤其对人生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是做天下第四
但是,黄渤却能够坦荡地将自己的遭遇讲给大众听,好像在说一个笑话一般。从他的讲述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回首往事时的丝丝心酸,但更多的则是释然,是一份豁达的平常之心。通过他的讲述,我们可以感觉出,他能够理解人的“身份高低”与“眼光差别”之间特殊又正常的关系,并且把它当作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或者必要条件,这样的心态着实难得。
质朴的语言最抓人心
当一个人遭受打击,身临尴尬时,通常会表现出三种状态。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需要跟别人相识相交相知,情义是无价的。能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是我们与他人长期相处的一大基础;而能够针对优点去给予夸奖,一方面是保证你们之间友情质量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以鼓励的形式,帮助朋友始终进步的基本做法。就算对于一辈子只有一面之缘的人来说,当发现了他的优点后,及时夸奖一番,说不定对他的成长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影响。赤子之心,就隐含在对他人的每一次真心赞扬当中。所以,千万不要吝啬对别人的夸奖。
最常见的是会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没有得到认可,于是极力采取措施应对。正如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所说:“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都会在某种条件下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即使别人是客观地指出自己的缺点,由于感觉到自我受到否定,自然会做出防御性反应。”这样的做法,既是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也说明了自身的格局较小。
“你自己也清楚,比你能力高、理解力高、表现能力高的人有的是,你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儿,也知道自己的长处有一些在哪儿。有的演员自己带了个人魅力,有的是沉淀下来的那个力量。比如说李雪健老师,他真的就是融进去了,用骨血在演戏,那个魂儿飘在角色上,真的是挺难的。还有陈道明老师,他技术也很好,你也知道他在设计在做,但是他演得就好,他的个人魅力足够把你牢牢摁在那儿。国外更多,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演员。”
还有一种,是好像没发生过任何事一样。乍一看,这样的表现似乎很值得推崇,体现的也好像是心胸大度与宽广。其实不然,因为如此表现的人,大多数在事后就真的如此行事了。也就是说,不管受到怎样的打击,有过怎样的尴尬,对于他们来说,都起不了任何作用,总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不思进取,便是他们最好的写照,表面的豁达体现的实际上是内在的消极。
不要吝啬你对别人的夸奖
最后一种,正如黄渤所为。你让我尴尬,你说我不行,我偏要铆着劲儿做好给你看。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身的价值完美展现出来,这是第一步。然后,继续以此为动力,将锻造自己的行为贯穿始终,同时又能对那些施予打击的人给予宽容和理解。等到再次提及往事的时候,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你,便可以以平常之心,轻松自如与人谈论,将你遇到过的那些所谓尴尬,丝毫不介怀地说出口。这才是最该采取的明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