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以后,大骗子因另一桩骗案东窗事发,埃菲尔铁塔诈骗行径才真相大白。在他的单身牢房的墙壁上,他用大头针钉了一张极普通的明信片。像千千万万的明信片一样:埃菲尔铁塔耸立在蓝天白云之间。在明信片下面,大骗子写了这样一行字——再次拍卖!
于是几天内,五个贪婪的废钢铁商对埃菲尔铁塔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考察,就像马贩子在马市上仔细地端详一匹马。大骗子分别会晤了五个废钢铁商,将埃菲尔铁塔卖了五次,从中索取了五次回扣。五次回扣加在一起近百万法郎。在一九二五年,轻易到手的近百万法郎足以使一个人兴奋得发疯。当然,那位“拍卖埃菲尔铁塔的全权仲裁者”,也就是大骗子维克托·吕斯蒂并未发疯。他很快就从巴黎消失了。带着巨款,也带着对五位贪婪的废钢铁商的轻蔑。他断定受骗者们是绝不会报案的,因为那么一来,他们一个个也就成了全法国最愚蠢最可笑最丢人现眼的家伙了。事实如此,受骗者们由于感到羞耻而互相达成默契,共同对被骗一事守口如瓶。
骗子也有骗子的“职业光荣”和“职业骄傲”。他梦想着“再度辉煌”,但却只不过是他的梦想罢了……
于是几天内,法国最大的五个废钢铁商,同时聚集在那家大饭店,被巴黎市政府的一个最像官员的官员所召见——他向他们出示了几页印有官方笺头的公文纸。那几页纸证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市长亲自委任的拍卖埃菲尔铁塔的全权仲裁者。他对他们说话的口吻十分高傲:“先生们,我应共和国总统和内阁总理的要求,和你们进行一项特殊的交易:埃菲尔铁塔将作为九千吨废钢铁,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这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属于你们五位先生之中的一位。”
如今在法国依然可以见到那一种明信片。维克托·吕斯蒂行骗的宝贵“经验”,也如某种文化一样流传了下来——将受骗者置于愚蠢的、可笑的、荒唐而又丢人现眼的境地。
《每日晚报》上的一条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巴黎能支付埃菲尔铁塔修理费吗?”文章的笔者最后归结出一句俏皮话是“埃菲尔铁塔难道将不得不被卖掉吗”……
如今在中国,在我们周围,许多行骗和被骗事件的过程,依然如法国埃菲尔铁塔骗案一样容易得令人惊讶。看来,在一个充满贪欲的时代,骗人有时是极其简单的,不受诱惑不被骗不上当,反而需要更高的理性了……
维克托·吕斯蒂来到法国,是为了潇洒地挥霍他在大西洋彼岸骗到的钱。这个从二十岁起开始行骗而又能逍遥法外的骗子,有一条宝贵的“职业经验”——那就是将受骗者置于可笑的甚至丢人现眼的境地,以至于使他们连告发都不能告发。尽管他行骗有术,巴黎的豪华饭店、纸醉金迷的夜总会、漂亮的女人对他来说都仿佛是专吞钱币的怪兽。他愁眉不展正是因为他的钱袋空了,潇洒挥霍的好时光该跟他说“拜拜”了……
望着摆在桌上那座小小的埃菲尔铁塔,我不禁想——中国,你有多少愚蠢的、可笑的、荒唐而又丢人现眼的事,像七十年前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骗案一样,由于某些人的甚至一群人的羞耻感,而掩盖着真相讳莫如深呢?又有多少维克托·吕斯蒂那样的狡猾又成功的骗子,不但逍遥法外,而且在自鸣得意,满怀着轻蔑心理呢?
拍卖埃菲尔铁塔的骗子名叫维克托·吕斯蒂。一九二五年他三十五岁,举止儒雅,气质高贵,是个无可争议的美男子。他住在大饭店豪华的套间里,连日来神色忧愁,为自己钱财的状况所苦恼。
被骗了,却又不能举报,而且明白,自己正遭到骗子的轻蔑,这是多么令人沮丧而又恼火的事啊!
但是,未必有许多人知道——埃菲尔铁塔曾被拍卖过。然而这又是真的。
倘这样的事,发生在骗子和个人之间,也就罢了。若发生在骗子和国家之间,就更具“黑色幽默”的意味儿了吧?
众所周知,埃菲尔铁塔是如中国的长城一样举世闻名的。并且如长城象征着中国一样,它象征着法国。
进而我想到了我们的长城,并且又杞人忧天起来——说不定哪一天,中国会爆出一条大新闻,发生桩什么“长城拍卖案”的吧?
友人自法国访问归来,送我一件小工艺品——埃菲尔铁塔。
中国人,警惕维克托·吕斯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