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案例中的那位朋友,下次主管交给他新任务的时候,他可以这么说:
把是非题变成选择题
“主管,因为我现在手头的案子已经很多了,虽然您要我再接一件也没问题,但在执行上品质就不太可能保持跟之前一样,这样行吗?”
〈小窍门〉
这条建议我们既没有说要拒绝接受任务,也没有向主管诉苦自己太忙了,我们只是很巧妙地暗示出一个选择:您要我做可以,但品质与效能,您得选一个。这样就不是是非题,而是选择题了。无论主管选了哪一个,我们都能从中受益,要么接下任务,但做得可以不用那么认真;要么主管收回成命,交给其他同事处理。
但是请注意,只要一个问题变成了是非题,那往往就意味着有人输、有人赢。比如分派工作,在是非题中只有两个结果:一种是老板被我们拒绝,另一种是我们被老板拒绝。而没有人会喜欢输的感觉,所以在是非之外,一定要寻找到别的东西。
在跟客户谈生意时,一到对方老在问“可不可以再便宜一点”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地点头附和他说:“没问题啊,这本来就是要看您更在意的是质量还是价格嘛。”这道是非题一下子就转变成了“要质量还是要价格”的选择题,而原本针锋相对、貌似“有人输就要有人赢”的是非争论,也不动声色地变成了“那咱们看看怎么选最好”的沟通协商。
在没有特别练习的情况下,人与人在谈判的时候,常常都会不自觉地把一件事情的“做与不做”简化成一种毫无转圜余地的“是与非”。比如,老板交给我们一项新工作,我们要么接受、要么拒绝,这就是是非题;再比如,我们跟别人谈生意,对方问能不能便宜一点,而我们要么接受、要么拒绝,这也是是非题。
另外我们要注意,当一个问题以是非题的方式呈现时,我们一遇到挫折,就会喜欢向外找理由。比如,我们希望客户降价,但对方说:“不行,这已经是最低价了。”这时候我们就等于被拒绝了,心里会想:这家伙不够意思啊,我们是老客户啊,就他们这破玩意儿还卖那么贵。
一个朋友刚到了一家新单位,而主管总是喜欢把工作都交给他。这当然也不算什么坏事,因为至少代表他很能干,只不过当工作一件又一件地交下来越积越多,这位朋友就有点受不了了。他想主动拒绝,但面对主管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但同样一个情况在它变成选择题之后,人的思维就会被条件化,会从自己这边找原因。比如,我们问是否能便宜一点,对方说:“没问题啊,因为有人在意质量,有人在意价格,很正常嘛。”这时候我们总不能说:“呸,我就是又要不给钱,又要质量好。”所以,当一个问题呈现出来的是选择题的时候,无论我们怎么选都会变得向内找理由。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价格便宜点”,我们心里就会想:“是啊,我平常用不到这么好的东西,买那么贵干吗,还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吧。”反之,如果选择“质量好”,我们心里就会想:“一分价钱一分货,买了不好的东西,坏了到时候还要换,自己用了不顺心,毕竟品质还是最重要的。这个钱该花就要花。”
是与非,非此即彼
总之,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选择合理化,自己会给自己一个理由。善于利用这一点,就可以更容易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误区〉
〈使用注意〉
把是非题变成选择题
要注意使用的时机,不要被误解为推脱责任。借用最开始的例子,假如工作不是真的忙得做不过来,用这招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在推卸责任。使用时还需要配合其他技巧,才能顺利地让别人按照我们的选项进行选择。
● 想想有什么新方案,咱俩都能接受。
常用句型
● 咱们都是爽快人,这事儿今天就定下来,好不好?
● 其实不是我说能不能便宜点,是要看您要的是质量还是价格啊。
常用句型
● 当然这个我也可以做,但是时间这么紧,执行的品质可能不太高。
谈判从来没有万全的方法保证一定成功,我们要做的是提高成功的概率。另外,如果对方确实缺乏诚意,那我们就真没必要空耗下去,谈判的小船该翻就翻,果断地结束,让它直接破局,也是一种打破僵局的方法。而且这也不代表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在这次谈判中收集的信息、积累的经验,都能帮助我们在下次谈判中好好发挥。所以,纵然这一次没谈成,也不是一无所获。
要辞职,怎么说
〈使用注意〉
〈误区〉
这两句话就是想告诉大家,谈判的双方的话语权应该是平等的。我们手里的筹码可以没有对方多,但话语权却不能比对方少,而情报和信息就决定了我们的话语权。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嘛!所以,谈判遇到僵局,先别着急改变自己提出的条件。不妨先通过试探,收集对方潜在的信息,拉平双方的话语权之后再做打算。
反正都要辞职了,畅所欲言吧
了解了谈判陷入僵局的原因之后,虽然不能说日后就会一帆风顺,但至少眼下的僵局可以化解了。
职场中,辞职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了。在流动性越来越强的今天,现代人平均4~5年就会换一份工作,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很多两三年就会换一个环境。
可能有人想问,创新方案,自己主动提就好了,需要特地问对方吗?你要知道,谈判双方难免会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存在。我们知道的,对方未必知道;对方想到的,我们未必想得到。所以,多一个人想,就多一份打破僵局的力量。可见,这个时候问对方就很有必要了。
马云说:“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委屈了。归根结底就是干得不爽。员工临走前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是为了给你留面子。”这话说得很好,但却是站在老板角度说的;作为员工,你如果真把委屈都说出来,恐怕总会被当成是刺头。
如果他说:“好吧好吧,5500元可以,但要租两年,怎么样?“这就是房东提出了一个新方案,不再纠结于租金,而转向了租期。即使我们对这个方案仍然不满意,那也有了进一步讨论的平台,不会僵持在原先的地方毫无进展。
许多人觉得,既然要辞职了,何不畅所欲言?但我们要知道,职场是个小圈子,在我们身上黏的最久的评价不是面试时留下的印象,而是离职时留下的印象。这时候得罪人,其实是很不合算的。对我们来说,每换一个工作,应该是一种资历与人脉的养成与积累,而不是和过去彻底断绝。所以,如何好好地辞职尤为重要。
方式二,我们可以这么说:“咱们都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既可以让您有的赚,我们也能接受?”如果房东坚决不退让,说:“不用想了,就是6000元,不能再便宜啦。”那就说明房东很可能就是那种“求独赢”的人。
〈小窍门〉
方式一,也是大部分人的处理方式,就是反复跟房东磨:“太贵了!您便宜一点吧。”这么谈,往往只能一直在僵局里打转,白浪费时间。
教你优雅得体
处理方式会有两种。
要素1:告知去处
房东不答应,说:“6000元已经很便宜了,附近差不多的房子比我这个还贵。”
辞职时,领导总会问:“接下来怎么安排啊?”如果我们希望在离职后依然保持过去经营的人脉,那对于辞职后的计划最好不要隐瞒。有人已经签好了下家,却说自己要出国留学,迟早会被拆穿。之前那个留下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结果辞职后压根儿没去哪儿,而是结婚了,这就很尴尬。
我们觉得贵了,跟房东还价:“哎呀,大哥,6000元太贵了,5500元行不行?”
要素2:慎选理由
我们和朋友去租房,房东说:“月租6000元。”
最具破坏力的辞职理由,恰恰就是马云说的那两点:薪资水平和人际关系。“那边给的钱比这边多!”“这边的人让我觉得憋屈!”这样的理由一旦出口,麻烦就来了。举个例子:
同时,这句话也营造了一种比较友善的气氛,即把眼前的僵局当成是双方共同面对的问题,而不是双方对立的结果,能够明显改善谈判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我们其实也在用这句话提醒对方,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换位思考,从而提出新的方案。举个例子:
某人确定辞职后和领导说:“我的薪水不够高。”
这句话一出,可以帮助我们测试谈判中可能出现的第三块绊脚石——求独赢。好的谈判讲究的是双赢,各取所需才能合作愉快。但有些人的谈判理念比较霸道,认为谈判就是全力以赴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的逻辑里没有“双赢”这个概念,只有“独赢”的追求。这句话,就可以帮助我们探测出对方是个求双赢还是求独赢的人。
领导很容易就会说:“你觉得钱不够,我们可以加啊。”
第二句话:“想想有什么新方案,咱俩都能接受。”
某人还得拒绝啊,只能说:“不行,我还是想走。”
这里要提醒一下,这句话的关键只是试探乙方的反应,至于甲方是不是真的离开房间并不是重点。
领导说:“这样都不行,那你想要多少?”
如果乙方说:“好啊,咱们达成共识再离开。”很明显,这个回答就有诚意多了。我们可以借此来判断,乙方想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也不排除还有让步的可能性。
此时,领导当然会开始不满,要么觉得你不说实话,要么觉得你贪得无厌。而且,如果这样的理由未来传到了新公司,对你的形象也不好。
看出来里面的玄机了吗?乙方这么说,很可能是没想跟甲方谈太久,这就有可能是谈判中的第一块绊脚石——没意愿。具体来说,乙方一听甲方开出的条件,大概判断成交没戏,可是又不想显得太没诚意得罪人,通常就会这么回答。同时,这句话还可能帮我们探测出谈判中的另一块绊脚石——没授权。也就是说,对方其实没有拍板做决定的权力,很可能只是老板派来压低价格或者收集情报的先锋,实际是做不了主的,所以需要和老板商量才能答复。
如果换一种说法,比如“公司同事不好相处”,这个理由一样很糟糕。主管和同事不会因为我们的评价而改变性格,他们只会改变对我们的评价,认为我们爱挑剔、不好管理、要求太多。
乙方说:“也不一定吧,咱们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比较好。”或者说:“嗯,这可能不行,我下午4点得回去跟老板汇报。”
如果我们憋不住非要说,可以这么说:“我不太适应公司的文化,大家很内敛,沟通较少,而我很外向,个性不太一样。”
甲方说:“咱们都是爽快人,项目成不成,这次就定下来,你说好不好?”
你看,从自己说起,这样的理由就会温和很多。
在谈判桌上,双方僵持住了。
要素3:表示感激
这句话听上去平淡无奇,但其实是柔中带刚,可以帮助我们探测出对方谈判的意愿有多强。先看一个例子:
我们要让领导知道,我们很感激他对自己的培养和照顾。我们可以谈谈这段时间在公司的收获,谈谈自己有了哪些成长。辞职以后,我们和领导的关系也从当年的从属关系变得平等,他是我们在行业里的前辈,我们是他培养过的新人。没了利益关系,我们也可以坦诚地问问自己未来的发展、自己曾经在工作中暴露过哪些不足。碰到负责的领导,会给我们解答不少疑惑。这一次谈话,或许就是我们未来提高的契机。
第一句话:“咱们都是爽快人,这事儿今天就定下来,好不好?”
如果辞职前的谈话没那么融洽,对方指责我们不够忠诚,我们也只需要表示遗憾,无须争辩,因为立场不一样,他不会接受我们的辩解。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表达感激,是在体现我们在职场上的专业态度,不要因为谈到了感情就觉得辞职二字说不出口。辞职就是辞职,工作就是工作,别因为聊到感情而拖泥带水,也别因为感情而反反复复。
其实谈判陷入僵局的原因不外乎三种。有两句话可以让大家绕开这三块挡住谈判的绊脚石,从而突破僵局。
《三国演义》里关羽的例子,就是辞职的典范。
寻找原因
关羽封金挂印,辞别曹操去追寻旧主刘备时,留下的就是一封言辞恳切的辞呈。他先是说:“我年轻时侍奉刘备,发誓同生共死;之前对您的请求已被恩准,今天得知旧主在袁绍军中,想到昔日的誓言,不敢违背。”——这是在“告知去处”。
〈小窍门〉
之后关羽说:“您的恩德深厚,可之前的义气难忘,故而写信告辞。”——他把离开的理由归结为义气难忘,这是“慎选理由”。
很多人在谈判进入僵局时,只会重复同样的话试图让对方改变。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当谈判进入僵局时,重复同样的话只会让场面越来越僵。
最后关羽收尾道:“承蒙照顾,还有恩德没能报答,就留给未来吧。”——这是“表示感激”。
谈判桌上双方经常各执一词,彼此都不愿让步,进而使得谈判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要怎么才能化解僵局,让谈判继续进行下去呢?
这封辞呈成为后世的一段佳话,关羽没有受到刁难,走后曹操还亲自追赶挽留,赠送礼物。他们能好聚好散,一方面是关羽的辞职理由不错;另一方面,是关羽在职时杀颜良、斩文丑,认真负责地做出了成绩。这些都值得我们参考。
同义反复
〈使用注意〉
〈误区〉
讲了很多,但说到底都是为了让辞职顺利,也能给自己带来收获。其中最关键的其实是平和的心态,切不可因对方的指责或者挽留就自己先乱了阵脚、语无伦次。
化解谈不下去的危机
常用句型
所以,当我们彼此的冲突一时无法化解的时候,与其冒着触礁的风险急着推动进度,还不如试着转化或搁置主要矛盾,从其他虽不相关但还谈得下去的议题入手。
● 接下来我打算去……(告知去处)
当谈判陷入僵局,每个人都会陷入焦虑。其实,确认什么东西不需要谈,也是谈判的进展之一。
● 您虽然不理解,但我还是很感谢您这些年对我的照顾。(表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