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 > 加入“游戏”

加入“游戏”

在站长的悉心教导下,老高进步很快。他感觉自己“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智能化的世界”,很多事情也变得清晰起来。大约半个月之后,他熟悉了 App下载、注册、线上培训、告知通过等流程,正式成为潘家园站点的一名骑手。学习的过程虽然艰难,但老高挺高兴。不仅因为自己第一个月来北京就赚到了钱,更是因为老高觉得自己“掌握了一门技术”,这门技术可以帮助他在大城市更好地生活:

老高用“学着跑”来形容自己的外卖劳动,这也是很多刚入门的劳动者的现实写照。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外卖经济的用工模式与传统工厂制呈现出鲜明的分野。大规模使用信息化、无人化招工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平台不再需要像传统工厂招工那样“挨个看人”,而是全部转由线上接入。这个过程大幅提升了招工效率,但与此同时,它也把诸多风险成本转嫁给了个体参与者。还是拿老高来说,为了送外卖,他花了一千多买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机,同时在站长的带领下连续学习使用了两个星期,才初步知道了什么是 App、如何下载,以及如何登录或退出系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段时间,“学了忘,忘了学”成为他的生活常态。有时候,他会深更半夜跑去站点找站长,只因为自己点进一个手机 App无法退出,或者忘记了下一步如何操作。

手机这东西,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学会了最好,年轻人学起来也没有那么难,一旦会了,哪个平台都可以去。以后我不在这儿(指美团专送)干了,还可以去别的平台嘛。

对于老高来说,这种力量就是“跑外卖”。

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让老高信心大增。后来站点里每当有新人进来,遇到不会使用智能机的情况,老高都会热情地跑上前去分享自己用手机的心得。老高也很有耐心,甚至在下午没单的时候,会主动提出帮助新来的骑手“用手机”。一天下午,老高又在教新来的骑手下载 App,旁边经过的骑手看到了,笑着嚷嚷道:“老高教得好!但是他只会用安卓,不会用苹果!”老高听到了,笑眯眯地抬起头说:“咱不用苹果,用苹果干啥!”

在后续的田野中,我发现老高所描述的现象并不少见。对于长期在农村或工厂做工的劳动者来说,智能技术离他们始终太远。这种距离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在老家襄汾做水泥工的时候,老高也是有手机的。只是,他的手机是一部老旧的、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砖头机”。正如邱林川在《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里所描述的那样,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扩散从来不是信息拥有者(information haves)和信息无产者(information have- nots)的绝对分野。恰恰相反,这里存在着一个广大的“灰色地带”,即信息中下阶层。他们能够接触到一些信息传播技术,也能利用自己所接触到的互联网技术帮助自己进行社会生产和劳作,但接触到的却不是最先进和最前沿的。而千千万万如老高一样的农民工,就落在了这个灰色地带里。在智能机普及并逐渐下沉的年代,他们接触到智能手机,却懂得不多。更多的时候,他们在等待一种外来力量,一种可以突然将其拽入更先进的技术世界的外来力量。

老高与智能技术的初次交锋以他的胜利过关圆满结束。在站长的帮助下,他顺利地跨越了技术障碍,加入到外卖劳动的大军中。随着数字劳动研究的兴起,学者倾向于将“骑手”定义为低准入门槛的职业,但是,诸如老高这类骑手的存在也时时提醒着我,零工就业人群的数字素养依旧是影响他们就业、生活的重要面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23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6.4%。毫无疑问,这些数据展现了中国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相较于14.55亿的总人口,中国依旧有近4亿人口未能接入互联网,其中包括老人、小孩,以及诸多像老高一样的努力挣扎着的人。

刚开始,不会看地图。那些箭头怎么指,不清晰。不知道它是往哪里指。带我的师父发现了,说你怎么老瞎跑。

我想起了有一次采访“UU 跑腿”一个业务大区的负责人,在提到关于手机的使用问题时,他不无感慨地回忆:

高喆是美团众包的一名骑手。2017年我在北京潘家园的一家粥铺做田野时认识了他。他三十岁左右,高高瘦瘦,长脸,黝黑,略显苍老。跟他一起的骑手都叫他老高,我也索性这么称呼他。高喆是山西襄汾人,说话慢条斯理。他已经结婚,老家有一个六岁的女儿。一个傍晚,我俩约在潘家园粥铺,他慢慢地给我讲自己加入外卖的经历。一路听下来,我很难想象,眼前这个不停地刷手机、挑单子、能够熟练浏览各种 App的汉子,竟然曾经完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甚至十分害怕使用智能手机。老高打开手机地图,指着上面的定位箭头,说:

最开始的时候,2016年,很多人没有智能机。想跑单的大叔、大哥都用诺基亚,没办法接单。那时候最大(的)困难不是说服他们来这个平台,而是在他们还没有充分对平台信任的前提下,劝说他们投入1000块钱,买一个新手机,把诺基亚换成智能机。因为人家没干过这个,不知道挣不挣钱,很不确定。

那会儿,是2016(年)吧。在老家做水泥工。人家欠我二十多万,要不上来。没有活儿了,也不能在家闲着。就来北京。一个老乡说让我来北京跑外卖。坐夜车,第二天四五点钟到北京站。那天早上下大雨。天冷。老乡把我领到一个站点。我没地方住,人家那站长就把办公室那床给我,让我在上面睡一觉。……那人真是好,也不催你。我去了看人家跑外卖,不知道怎么跑,不会用智能机,所以不太想干。他(指站长)也不催我,每天笑眯眯,人也平和。让我在那儿睡了三个晚上。我觉得不好意思,决定学着跑外卖。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活在未来,过着充满科技感的生活,但也总有一些人,活在当下甚至过去,对于互联网和技术一无所知。骑手们在熟悉算法之前,需要先熟练掌握手机的使用。对于千千万万像老高这样来自媒介并不发达地区的农村骑手来说,这并不容易。走到这里,骑手们与算法的故事,才算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