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 寒窗苦读和财富之间有啥关系

寒窗苦读和财富之间有啥关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触,从初中开始,班里的学霸很少有混得差的,毕竟智力和行动力在那里摆着,但是也少有混得特别好的。原因倒也不复杂——他们发展的路线太过笔直,社会中的那些比较优的选项往往给了他们,那些选项都是成熟道路,走着平顺,但是缺乏“碰运气”的成分,使得他们的能力太过依赖平台,而且越往后越离不开平台。真发了大财的,反倒是当初那些条件没那么好,选不了“成熟道路”而去碰运气的人。

那些非常厉害的人,又是名校毕业,又有大公司背景,在收入上有的可能真比不过做生意的出身不高的小老板,这个不是能力差距,而是赛道的差距,你在黄土路上很难赚到高速路上的收益。当然了,一般也不会面临翻车后车毁人亡的危险。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好不容易考上了名校,但是毕业后发现自己依旧苦得很,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倒霉一代”。其实不是你这代人倒霉,你们这代人里总会有一些人脱颖而出,只是不是你。也许你恰好运气不够好,或者你是个消极的人,或者你是个不踏实的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你个人发展受限。

不过有一说一地讲,我自己一边在大公司“搬砖”,一边抽空写文章,对“上班”和“创业”都有一些体悟,创业比上班要难得多,也艰苦得多,但是稍微做成了一些,收益比上班多得多。

整体而言,“上大学”可以理解为最廉价的上升阶梯,从一楼把你送到三楼,读了博士可以理解成送到了三楼半。但是,到了三楼你能不能爬上去,那就看你自己了。这里说的“看你自己”,有很多种意思。比如,你有个厉害的爹,能把你从三楼拎到五楼;或者你能力特别强,干起活来一个顶五个,在私企里这样的人一般会被提拔起来;或者你能力虽不是特别强,但领导就是信任你,你说不定也能被提拔;等等。

我觉得大家在工作中提点自己的诉求无可厚非,但如果工作态度是“占老板和公司的便宜”,最后会把自己玩得很惨。这是个“相互成全”的世界,你给领导解决问题,帮他赚了钱,他才会把你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等到他被提拔了,他也会继续把你带着,好让你去给他帮忙,于是你的位置也就跟着上升了。相互利用的关系也是关系,人很少会背叛利益。

不过转来转去,其中似乎有种铁律在运作,即二八定律——不管什么环境,都是20%的人占据80%的份额,那20%的人里,又有20%占据80%。说这个不是说能脱颖而出的人很少,而是说“肯定有人会脱颖而出,只是比较少”。

这些素质,就叫“心劲”,大部分人在毕业三年内心劲就被消耗得差不多了,能维持十几年的,基本没有混得差的,除非运气太差,或者能力太差,劲都使到不合适的地方去了,那也没办法。

几代人的努力vs寒窗苦读

积极也很关键。我这些年见识了太多人,发现大多数人并不积极,也不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更不想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尤其不想解决那些跟自己关系不大的问题。在学校的时候,大部分人以一种被动态势应对事情,老师让干啥就干啥,往往应对得还不错,成绩也很好。到了职场,这种态度就行不通了,工作可能会搞得一塌糊涂。其实换个角度大家就懂了,如果你是领导,你自己背着KPI,如果手底下的人超额完成了分配下去的任务,你啥感受?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你是不是很信任这个人?等你升迁的时候是不是想带着他?创业也差不多,能创业成功的人,肯定是积极主动的人,肯定是人缘不差的人,也肯定是靠谱的、有领导力的人。

寒窗苦读挺过了漫长的学校生涯,迎来的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单凭读几年书就想超过别人几代人的努力,那显然是不可能的。站在这条起跑线上,人生其实是进入了一条新的赛道,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你站在起点,而拥有几代人努力的人早已出发,你想超越他们,确实有点不现实。

责任心比较关键。责任心大部分是天生的,有些人做事就是负责,领导交代下去的事肯定会办妥,即便没办好也会有个合理的说法。领导们都是背着KPI(关键绩效指标)的,他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交代下去的事情,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就办妥了。能这样做到的人,领导就愿意带着。

毕业后走上社会所面对的江湖,可以理解为无规则竞技场。高考考场不让带手机,不让作弊,因为那样不公平,但是来到社会这个竞技场,你面对的是无规则竞技,你可以找朋友,你可以全网查资料,你可以动用家庭关系,你可以调动一切你能调动的资源,来赢得这场竞技。如果在你所在的赛道上,你什么都没有,那你面对的可能就是一场单方面的KO(击倒)。

事实上,寒窗十年只是个下限。也就是说,你考上了大学,甚至考上了985、世界名校,都只代表你可以玩一些游戏了,至于能不能玩好,能不能向上突破,以及游戏本身是不是有前途,都没人能告诉你,更不会给你什么承诺。进入职场后,能不能取得成就,跟很多元素有关,比如会不会说话、责任心强不强、积不积极、有没有可靠的领导,等等。

这听起来很残酷,你可能得跟拥有好几代人积累的人一起竞争,因而感到特别绝望。但也可能,你哪天突然“开悟”,跳出了这条赛道,就跟从自行车道跳上赛车道一样,冲出去,把拥有好几代人积累的人甩在身后。这个完全有可能,而且每天都在发生。

寒窗十年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大家经常说到了三十来岁,大学同学之间的距离被迅速拉大,说的就是这事。其实不是说有人当上领导了,所以厉害了,更大的可能是他变道了,从黄土路跑到高速公路上去了。如果在同一家公司,你想超你同事十倍工资难得要死,但是如果你变换赛道,可能轻轻松松就做到了。

3.未来整体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能不能发达这种事,谁也说不准,所以吧,既不要轻易自怨自艾,也没必要提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很多事眼下看没啥意义,过几年回过头来看,可能会发现意义非凡,甚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回到文章开始的那个问题: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当然不会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但是,如果你通过十年寒窗苦读,把自己送到稍微高一些的起跑线,你的头脑已经被武装过了,而且有搞定超复杂问题的决心和方法,在毕业后依然保持积极性,踏踏实实做事,再加上有运气加持,你的前景谁都没法想象。

2.发达是一系列选择的总集合,得在几个关键节点上都做对选择,而不是做对某一个选择,做对一件事意义不大,这也就意味着发达属于低概率事件。

这也就衔接上另一个话题,经常有人在问:房价那么高,我现在工资这么低,怎么办?其实我也不知道你该咋办,不过吧,刚毕业的人总容易犯一个错,就是把人生当成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以为在现在状态的基础上画一条延长线,就是自己十年后的状态。如果是这种状态,确实既买不起房,也超不过别人。

1.如果你没读过书,基本上只能抓住一些低端机会,卖菜、修车、开饭店什么的。如果你读了本科,可能就能发掘出稍微高端点的机会,比如开家小软件公司或新媒体公司。如果你水平更高点,就可以做点更高端的事业,比如在巨头科技公司工作过的技术骨干,离开公司后另立门户,创立科技公司,英特尔就属于这种。

不过真实世界不是这样运行的,以十年为期,中间会有大量的其他因素,有的会带来负面影响,有的会带来正面影响,最后生活曲线会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形状,反正不是直线。整体而言,积极乐观、能力强的人翻身机会会更多一些,至于怎么翻身,谁也说不准,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我能做的,就是告诉大家这种发展规律。

所以,我这些年有几个感触:

发展不是线性的,如果大家速度都差不多,你三辈子都赶不上别人那几代人的积累。但是,如果中间发生突变、变道等情况,你可能在几年内就能彻底超过别人那几代人的积累,而那些人向来有个问题,就是船大掉头难。

不过,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估计还是选大公司,因为无论如何,大公司代表着机遇和稳定的一种协调,小公司风险相对太大了,几乎不可控。我本人也带有严重的“稳定倾向”,对冒险总是有抵触,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做太冒险的举动。

那到底可以做哪些努力改变现状呢?大家各自的情况不一样,要做的也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只要是能操作的内容平台,我现在都会去试试,万一能成呢。事实上,我这个公众号也是在一个无聊的中午突发奇想搞起来的,如今它的发展已远远超过我当初的想象了。

回到现在,后台总有人问我,说毕业了,可以去大公司,但他看上了一家小公司,觉得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非常厉害,公司做的事业比较新,是不是可以赌一下运气。这个问题我还真回答不了。我自己当初就是选择了大公司的稳定性,放弃了小公司的随机性,后来当初让我去上班的那家小公司已经上市了,当初那几个人现在都已经成了公司的元老,我也就错过了发达的机会。

人总是避免让自己痛苦,所以尽量不去尝试那些成功概率低的事。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很多事当初只要积极一些,认真一些,再试一次,结果可能就完全变了。我一直有把各种想法记录下来的习惯,这段时间翻了下以前写的东西,发现之前有过很多想法,想去做某件事,但还是被焦虑给劝退了。现在想想,如果当初去尝试一把那些成本非常低的事情,我应该会比现在强太多。

其他有些人的经历也差不多,走过来的路线充满了随机性。有个大老板,他们两口子下岗后去菜市场上班,偶尔听说卖菜的同时还可以卖二手收音机,于是跟别人一起从日本倒腾了一些二手收音机放在菜摊上一起卖,认识中间人之后又开始倒腾电视,倒腾电视发了财之后,又开始倒腾汽车,就这么做大了。

寒窗苦读可以理解为“武装了头脑”,只拥有“武装的头脑”是没法超过别人几代人的积累的。但是,如果用这个头脑去打硬仗,去尝试不同赛道上的玩法,机会还是很多的,奇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互联网的本质是“低成本获取资源池”,同时还是个“低成本分发池”,有太多的人天天在互联网上学习,但是很少有人向这个池子输出啥。你不输出你卖啥呢?卖不出去赚啥钱呢?大家好好体会下吧,我当初就是被这句话惊醒的。

他又讲了,当初为啥要来这么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呢?主要是没地方去,他的第一选择是去政府机构当公务员,第二选择是去国企当职工。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加入了一家小公司,在他们那个年代,加入一家私企,就处于鄙视链最低端了。后来公司几次濒临倒闭,他本来想离职,但是又没地方去,当时和现在不一样,没法到处跳槽,他只好一直留在公司,结果现在干到了公司高层。

互联网也是人类第一个实现了“按需分配”的地方,资源几乎无限,有人利用这种廉价资源翻身,有人彻底沉迷其中,变成别人的道具。是的,如果你在互联网上只是消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没从中赚到啥的话,那你就是道具。

小钱靠勤,大钱靠运。几年前听过一个大厂领导的内部分享讲座,他很感慨,说是如果现在让他应聘这家公司,他连简历筛选都过不了,现在看着手底下一群名校生给他干活,总是很感慨。而且以他的能力和见识,如果不是当年进的公司,现在就算加入了,大概率也是个普通白领。但是他加入公司早,跟着老板工作,从最开始背着投影仪去村里卖设备,到后来参加几个国际超大项目,这样一路走过来了。

总之,多思考,看到平台就想想自己能输出点啥;看到厉害的人就想想我有没有他那两下子;如果没有,是不是可以搞个低配版本的。时间长了,说不定你就能成功变道了。

财富的第一因

寒窗苦读只是让你拥有了武装的头脑。

最近网上有个很火的问题: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多年,有一些体悟,正好跟大家聊聊。

走上社会的无规则竞技场,拼的是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