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夺位战争:康熙和他的儿子们 > 后 记

后 记

当然,清朝的历史,特别是康乾时期的历史,由于这方面的小说和电视剧已经是非常之多,其历史事件已经是为人所熟知了。但令笔者不甚满意的是,这些戏说性质的小说或影视剧,在勾起人们对那段历史兴趣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一个曲解甚至掩盖历史的反作用。

雍正的错,错就错在他想为自己讨个清白。殊不知,这世上的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公道自在人心,有些事情你越抹它就越黑,以至于他的那点破事扩散到全国的穷乡僻壤,演化成诸多的稗官野史,流传至今。尽管乾隆上台后好一顿忙活,一上来就收缴禁绝了他父亲引以为得意的《大义觉迷录》,但关于雍正的传闻依旧越传越邪乎,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雍正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点击率最高的帝王之一。雍正的故事,经历了几百年岁月的考验后,依旧具有极大的娱乐价值,目前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如何在学术和通俗之间寻找一条出路,用一种轻松活泼的笔调反映历史,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突破。这本小书,读起来似乎像是历史小说,但其实有百分之九十的信史。假如读者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本书读完,那就是笔者最大的成功了。

本书的关键人物雍正,其实也是个性情中人,他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阴毒黑暗。事实上,他为人骄傲,自视甚高,性格直率,只可惜的是,在中国历史里,雍正一直以来就是被人误解最深、传闻最多的帝王之一。为什么会如此?问题恐怕还出在他自编自导的那部《大义觉迷录》上,他非得让全国的士子们人手一册,成天宣讲,弄得很多原本不知道“十大罪状”的人,也都得以了解甚至为之深信不疑。

本书最早于2007年以《康熙和他的儿子们》为名连载于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块,后在知名图书策划人丹飞的操作下,于2008年以《向康熙学习》为书名出版。写作之初,笔者原只为自娱自乐,网络风格明显,直至当年年底,笔者投身职业作者的行列,方觉之前语言不够精炼,同时也有读者反映书名与书中内容不相符合,于是萌发了修改重版的念头。

康熙的家庭不是平民之家,他儿女众多,可皇位只有一个,这让康熙百般烦恼。康熙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想让这些儿子们一团和气,安定团结,但在利益分配问题没有解决前,这被证明只能是一厢情愿。从本质上来说,权力是暴力的,权杖需要血和火来祭奠,而家庭却是要温情和人性去浇灌。当这两者碰撞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在对原稿进行一番修改的同时,笔者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各选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某个侧面,各成一书?按此规划,第一本取名《夺位战争》,以“九王夺嫡”事件为中心,重点刻画康熙和他的儿子们在储位斗争中的众生像;第二本取名《治官手册》,以雍正和他的大臣们为中心,重点解读君臣之间的相处与权术;第三本取名《皇城秘史》,以乾隆七下江南为主线,为读者揭秘乾隆皇帝及其妃子、子女们的日常生活史。如此规划,合起来即“帝王三书”系列,想必还有些意思。现在,第一本已经准备妥当,后面两本,敬请读者期待。

我家是个大家庭,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上面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这样的八口之家,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不过,在我们那一代,家里有四五个小孩也是常有之事,并不稀奇。在那时夏日的凉风里,我们兄弟姐妹们都还小,一家人围在一起闲聊或游戏,这恐怕是计划生育后再不可能出现的一道风景了。时光流水匆匆,如今父母已老,我们也都长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最小的我也远离家乡出外谋生。上海的夏天是酷热的,清风徐来之时,我总会想起那段年少的时光,对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依旧是如此的怀念。

金满楼

江南的气候,每到四五月便入黄梅节气,待到六七月已是三伏天,酷日当空,行路之人,汗流浃背,即便在家中,也是热得气喘,无处逃脱。记得多年以前,家中院落里倒有几株羊眼豆秧,用几根木头或竹竿,搓些草绳,如张灯结彩一般,简简单单地搭个棚子,不到半月间,那豆藤便在地上长将起来,弯弯曲曲依傍竹木,就着棚子牵缠满了,却比如今的空调间反要透气凉快。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