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姬当晚从家里打电话跟多琳对质。多琳坚决否认此事,而且还傲慢地指责杰姬竟然相信病人的妄想。杰姬毫不退却,此时多琳警告她,要是杰姬把这件荒诞不经的事情讲给医院的其他人听,那无异于自毁前程。杰姬跟多琳通完电话后,又打给自己在洛杉矶的一个好朋友寻求支持。杰姬半开玩笑地跟朋友讲,她觉得自己可能快要精神崩溃了。
然后第一个奇迹发生了:丹尼斯居然开口说话了。他不断地说着,把多琳·利特菲尔德讲的话全部如实告诉了杰姬·鲁宾斯坦;而第二个奇迹是杰姬相信了丹尼斯。
杰姬并不知道多琳是个骗子,因此从杰姬的角度看,她跟多琳是医院同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杰姬意识到,要想说服医院里更为资深的人士接受自己的观点,她将面临一大难关。他们会假定这只是她和多琳之间的某种纷争。最糟糕的是,他们或许会像多琳一样,认为杰姬把病人的问题变成了她自己的问题。即便如此,杰姬还是在第二天一早走进了主任办公室,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主任。主任留着一脸灰色胡子,面红耳赤,这让杰姬感到有点奇怪,因为他平常好像不怎幺会生气,不管是对多琳还是对她。她想,就像她之前有过的朦朦胧胧的怀疑,他和多琳之间存在不正当关系。
现在是丹尼斯被关在上锁的病房的第4天,周日的医院空空荡荡,有辆小车穿过狭窄的车道,停在了关着丹尼斯的那栋楼的前门。鲁宾斯坦医生下车后,从外套的口袋里掏出一把像是中世纪的学院院长用的那种超大的钥匙,这是一把能够让她进出这栋三层石楼的钥匙。虽然已经在这家医院工作了八年,但鲁宾斯坦在进到这类单元听到身后的门锁上以后,还是会把沉重的钥匙攥在手里,而不是揣进外套的口袋。她这次来是想尝试一下,看看能否让吓坏的丹尼斯跟她交谈。当她走到病房时,另一扇金属门在她身后关闭并锁上,她看到丹尼斯坐在一个绿色的塑料沙发上,眼睛盯着一台根本没有打开的电视机。他抬起头,两人的眼神交汇了一阵。出乎她的意料,也让她松了一口气的是,丹尼斯用手势招呼她过来坐下。
在听完杰姬的话之后,主任并没有流露出像多琳在电话中那样的轻蔑,而是带着尊重提醒杰姬,在聪明的受迫害妄想症患者的幻觉中很容易找到令人信服的元素。主任说他非常怀疑丹尼斯所述之事的真实性,而且表示希望杰姬和多琳不要把这种不合永远闹下去,她们之间的不和会对医院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说,从各个重要的方面来看,多琳的所作所为又侥幸地逃脱了惩罚,就像往常一样。令人高兴的消息是,杰姬对丹尼斯的治疗并没有无限期地中断,而且不久后丹尼斯便出院了。
在下一章,我们将讨论有良知的人之所以难以“看清”、难以有效应对那些缺乏良知的人的种种原因。这些原因,从反社会人格者使用的“恐惧战术”,一直到我们自身的“错位负罪感”。但首先,让我们再次回到医院,这次我们会看到杰姬·鲁宾斯坦医生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是两次奇迹。
多琳·利特菲尔德的把戏最后终于暴露,这是垂涎型反社会人格者特别常见的结局。她的结局并不是被突然引爆,而是被这个体系之外的人慢慢告发。在多琳的案例中,这位成功告发她的人是一位替消费者维权的人士,他每个月会上两次本地电视节目“买家请小心”。在多琳对丹尼斯进行心理攻击事件六年之后,这个当地名人的妻子因患了抑郁症而住院治疗,而且完全是出于巧合,多琳竟然被指定为她的心理医生。多琳的行径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婚姻状况的恶化与妻子的心理治疗脱不了干系。一怒之下,他开始用自己的打假专长调查特利菲尔德医生的底细,很快就查出了她的本来面目。他立刻联系医院的行政主任并解释道,如果医院能够立即开除多琳,并为他的妻子找个新的心理医生,外加把治疗的全部费用一笔勾销,他就不会在电视上揭露多琳和这家医院的丑闻。他讲得很有道理,把治疗费用一笔勾销要比付出一大笔赔款更为划算,如果他把多琳没有行医资格这件事捅到电视上去,对医院就更为不利了。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被确认的罪犯都不属于反社会人格者。更确切地说,他们拥有潜在的正常人格,他们的罪行是社会的负能量促成的,诸如毒品文化、儿时受虐、家庭暴力以及世代贫困等。这个统计数据也意味着,只有少数几件反社会人格罪案曾引起过司法系统的关注,也就是说只有少数反社会人格者才是正式意义上的罪犯。像多琳这种最普通的反社会人格者最常见的行为就是不断地欺骗和伪装,而只有那种最明目张胆的罪行(绑架、谋杀等)才会让一个聪明的反社会人格者在隐瞒的时候感到犯难。有些(但不是所有)反社会人格的持械强盗和绑匪会被抓到,但多琳·利特菲尔德这种人很少会被抓到,而且就算被抓到(从被发现的意义上讲),他们也很少会被起诉。结果是,大多数反社会人格者并没被投入监狱,他们正跟你我一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读完他出示的文件后,主任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天恰逢多琳40岁生日,艾薇在办公室为她搞了一个小型庆祝活动,在大家吃蛋糕的时候,多琳突然被传唤到行政楼。在行政主任的办公室里,行政主任、医疗部主任以及护士长(她希望能够在场,因为她对多琳深恶痛绝)通知多琳,警卫会把她带到她的停车位,然后监督她离开医院。多琳对三位主任说,他们的决定大错特错,那个替消费者维权的人是在撒谎,因为他厌恶她,多琳还说要起诉他们。
而且很明显,成年人很少会因为做了无良的事情而被逮到。鉴于全人类中有4%是反社会人格者,所以人们有理由认为,我们的监狱系统已经被反社会人格者搞得人满为患,其他类型的犯人已经没地方关押了。但情况并非如此。罗伯特·黑尔和其他一些调查囚犯的研究人员发现,美国监狱里的囚犯中平均只有20%是反社会人格者。他们谨慎地指出,这20%的监狱人口犯下了50%以上的“最严重的罪行”(勒索、持械抢劫、绑架、谋杀)以及反国家罪行(叛国罪、间谍罪、恐怖主义),但实际上关在监狱中的囚犯(男女共计),10个人里大概只有2个反社会人格者。
多琳驾车离去。虽然她在那家医院待了14年,但此后医院里没有人再听到过她的消息。医院的管理层没有再去追究这件事,原因很明显,就是不愿因这件事曝光而引发难堪,担负医疗责任。在多琳消失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在护士长和杰姬·鲁宾斯坦私聊的时候,她们推测多琳一定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可能去了别的州,可能还在从事心理医生的工作。
多琳·利特菲尔德永远都不会因为她包括无照行医在内的行为被起诉。丹尼斯那个很有影响力的叔叔永远不会发现多琳的本来面目,绝大多数其他的病人或病人家属也都不会发现。医院里的专业人士也永远不会从法律上追究她的刑事欺诈行为。她永远都不会因为做了任何像对病人进行心理攻击那样的事情而受到惩罚。她的例子最终很好地诠释了反社会人格者与罪犯之间的区别,令人震惊的是,这和区分一个调皮的三岁小女孩的好坏如出一辙,要是偷了妈妈包里的糖,她就不是行为良好的孩子。这个区别很简单,就是她是否会被抓到。
医院里绝大多数都是很有良知的人,那幺为什幺他们在发现多琳的真面目之后,竟然没有跟多琳发生冲突而是让她这样的离开?而多琳很有可能在别的地方重操旧业。为什幺连一家精神专科医院的人一开始都无法识别多琳的真面目?按常理来说,我们怎幺能够生活在一群害人的说谎者和骗子里,却没办法跟他们对抗,甚至没办法发现他们?我们将会看到,这些重要的问题都有答案,而且也都有办法来改变我们对这种难以捉摸的反社会人格现象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