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当良知沉睡 > 良知约束对那些毫无罪恶感的人有什幺作用

良知约束对那些毫无罪恶感的人有什幺作用

“肌肉男”是一只很棒的猫。它温暖有爱,非常贴心。尽管如此,我还是会相信它的某些反应比我更为原始。我希望自己没有混淆害怕和尊敬的感受,要是混淆的话就说明我也是个受害者。让我们利用自己的大脑克服我们易于屈从掠食者的动物天性,这样我们就不会条件反射式地把焦虑与敬畏混为一谈。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人们的尊敬之意应该是一种自发反应,我们只会尊敬那些坚强、仁爱而又不乏道德勇气的人。通过恫吓手段得利的人不可能得到任何尊敬。

我养了一只斑点孟加拉猫,我女儿在学步期时给它取名“肌肉男”,因为这只猫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专业摔跤选手的特质。它现在已经长大了,体型要比绝大多数家猫大很多。它那像其亚洲豹猫祖先的爪子令人畏惧,但它性情温驯。我的邻居家有一只小花猫,它的掠食性魅力明显很强大,而且它经常用邪恶的眼神机警地瞪着其他的猫。只要它来到“肌肉男”15米范围以内(肌肉男有7千克而这只小花猫只有3千克),“肌肉男”就会吓得蜷缩起来,表现出猫科动物的顺从。

拥有把尊敬与恐惧区分开来的决心对于群体和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经常把犯罪、暴力、恐怖主义挂在嘴边,危言耸听以博取民众支持的政治人物,不论是小政客还是位高权重的政治家,都不太可能是一位正直的领导人,而多半是一个很会煽动民众的骗子。纵观人类历史,这个结论千真万确。

我们常常误以为害怕就是尊敬,我们越是害怕某个人,就越觉得他值得尊敬。

7.不要加入他们的游戏。

6.如果有必要,请重新定义你对尊敬一词的认识。

阴谋诡计是反社会人格者的工具。你得抵制自己与有魅力的反社会人格者一争高低的诱惑,不要试图在智力上碾压他们,不要尝试用精神分析来治疗他们,甚至连善意取笑他们的冲动都不要有。那样做除了会降低你的水准,还会让你忽略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保护你自己。

正如一个人要是被操控者吹捧得飘飘然就很有可能会做出蠢事;爱国之心要是被谄媚之词搞得过分膨胀,同样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8.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开反社会人格者,拒绝与他们接触和沟通。

这条“提防马屁”的法则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群体甚至整个国家。纵观人类历史,对战争的号召里就包括了很多谄媚之词。例如,我们的武装实力足以赢得这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战争,这是一场道德之战,一场为人类福祉而奋斗的正义之战,值得我们深怀感恩。有史以来,人类最主要的几场战争全部都是用这种套路发动的,不论何种语言,冲突各方描述战争最常用的形容词就是“神圣”。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这个结论:如果各国人民最后都能够识破这个娴熟的马屁,那幺世界就和平了。

心理学家一般不建议人们采取回避的方式,但在这种情况下,我经过审慎的考虑之后允许有这个例外。对付你所经辨识出的反社会人格者唯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允许他们进入你的生活。反社会人格者完全活在社会契约之外,因此与他们建立关系或进行其他的社交往来非常危险。你首先得把他们赶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生活。你这幺做不会伤害任何人的感情。这看似很奇怪,尽管反社会人格者可能会假装他们受到了伤害,但是伤害无从谈起,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此类情感。

人人都爱听溢美之言,尤其是来自别人真心的赞美。相较之下,谄媚则是一种虚伪的迎合。而且这种虚假的吸引力,总是含有操纵他人的意图。用谄媚来操纵人有时是无害的,有时则是灾难性的。反省自己是否被谄媚之词冲昏头脑,注意提防马屁精。

你或许永远都没办法向你的家人或朋友解释清楚为什幺你一直在回避某个人。辨识出反社会人格者很难,而向别人解释这件事情更难。不管怎幺说,避开这种人就是了。

5.提防马屁。

如果你不可能完全避开他们,那就制订计划尽可能地接近这个目标。

好消息是社会的支持能够提升人们挑战权威的胆量,所以也请你鼓励身边的人,要去质疑权威。

9.质疑自己的妇人之仁。

再说一次,请相信你自己的直觉和焦虑的感受,尤其是当有人宣称解决某些问题的最佳办法是统治他人、施加暴力、发动战争或其他违背你良知的东西。尤其在你身边的人都不再质疑权威的时候,你更要质疑权威。你可以把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教授教给我们的事情朗诵一遍:十个人里至少有六个会盲目服从他们中间看起来比较权威的人物。

我们应该把尊重留给仁爱而又不乏道德勇气的人。同情是另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反应,它应该留给那些真正受苦、遭遇不幸的人。相反,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同情一直伤害你或伤害其他人的家伙,而且这个家伙又在积极博取你的同情,那幺几乎可以百分百地肯定,这个人就是反社会人格者。

4.质疑权威。

关于这一点,我建议你严格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必要在所有场合都表现得“彬彬有礼”。对我们这个文化里的正常成年人来说,表现出所谓的“文明有礼”就像一种条件反射,而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会习惯性地表现出客气有礼的态度,即便是在有人激怒我们,一再对我们说谎或暗地中伤我们的时候。反社会人格者会利用这一点对我们进行盘剥并从中获益。

千万不要把你的钱财、你的工作、你的秘密或感情葬送在一个“事会过三”的人身上。你那些珍贵的礼物会白白浪费。

要拉得下脸,不要害怕自己对那种人不客气。

一个谎言、一个未能履行的承诺或一个没有尽到的责任可能是由误会导致的。两个谎言、两个未能履行的承诺或两个没有尽到的责任就是严重的差错。但如果是三次谎言,则说明你在跟一个骗子打交道,欺骗行为是缺乏良知的主要表现。你要赶快脱身。虽然很困难,但长痛不如短痛,付出的代价也小得多。

10.不要尝试弥补已经无法弥补的事情。

3.当考虑跟一个人建立一种新关系的时候,拿“事不过三”原则检验这个人的主张、承诺和他的责任。把“事不过三”当作自己的个人原则。

第二次机会(第三次机会、第四次机会、第五次机会)要留给有良知的人。如果你应付的是一个没有良知的人,你得知道如何咽下这口气,及时止损。

不管你愿意与否,你都一直在观察人类的行为,而你脑中那些未经筛选的印象(尽管令人恐惧且看似古怪)如果能够被善加利用,都可以帮到你。你的自我具有最佳的直觉,根本不用别人提点,你压根儿就不会把感人与道德的标签贴在一个毫无良知的人身上。

在某种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学会人生中的重要一课(可能令人沮丧),那就是不管我们的初衷有多好,我们都无法控制其他人的行为,更不用说他们的品性了。请牢记这个人性事实,避免产生控制他人的野心,否则我们自己便会沦为那种控制欲极强的人。

2.做判断时从自己的直觉出发,不要受到别人身份(教师、医生、领袖、喜爱动物的人、人道主义者、家长等)的蛊惑。

如果你不想控制人,而是想帮助人,那就只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想你会发现没有良知的人不在此列。

这些人通常长得都不像查尔斯·曼森或佛瑞吉酒吧服务生这种奇怪的人。他们的外表跟我们没多大区别。

反社会人格者的行为不是你的错误造成的,你一点都没错。因此你的使命不是替他们赎罪或矫正他们,而是过好你自己的日子。

1.最高法则——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某些人就是没有良知。

11.千万不要出于同情或其他原因,而同意帮反社会人格者隐瞒其真实性格。

对付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反社会人格者的13条法则

“求求你了,千万不要说出去”,这是窃贼、虐待儿童的人以及反社会人格者的惯用伎俩,说这话的人通常会痛哭流涕或咬牙切齿。不要被这些话迷惑。你应该提醒其他人,而不是替反社会人格者保密。

这13条法则如下所示。

如果有个无良者坚称你“欠”了他什幺,你就想想下面这段话:“这是你欠我的”千百年来一直是反社会人格者的标准说辞,现在依旧如此。这也是汉娜的父亲在他们结束那场令人瞠目的监狱谈话时,暗示给汉娜的话。

这些事实令绝大多数人难以接受。它们让人反感,让人觉得不公和恐惧。但“了解并且接受这就是世界上存在的事实”是“对付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反社会人格者的13条法则”的第1条。我会把这13条法则告诉包括汉娜在内的所有人,那些想要保护自己以及心中所爱的人们。

我们往往会觉得“这是你欠我的”是一句很有说服力的话,但这句话根本就是空穴来风,所以不要理会它。此外,也不要理会他们所讲的“你跟我一样”,因为你跟他们不一样。

目前,反社会人格者是“无药可医”的,而且反社会人格者几乎从不希望被“治疗”。事实上,除了反社会人格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某些文化,特别是我们西方的文化,还会积极鼓励包括暴力行径、谋杀和发动战争在内的诸多反社会行为。

12.捍卫自己的心智。

缺乏良知的人对情感的体验跟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完全感受不到爱,也感受不到对他人产生的其他任何一种正面的情感联系。这种难以想象的情感缺陷让他们的人生退化成一场以控制他人为目标的无休止的游戏。有时候,反社会人格者会使用肢体暴力,就像汉娜的父亲一样。但他们通常更喜欢通过经商、从政或从事某些专门的职业来“赢”过别人,或是通过吃软饭寄生于他人的生活中,就像西妮的前夫洛克的所作所为。

不要让某个没有良知的人,甚至一群这样的人说服你相信人性是一种失败。绝大多数人都有良知,绝大多数人都有爱的能力。

反社会人格者并不稀少,相反,他们在人口当中占了一定的比例。虽说像汉娜这种与反社会人格者有比较亲密关系的例子不多见,但对西方世界的人们来说,一辈子都碰不到一个反社会人格者几乎不可能。

13.好好生活就是对反社会人格者最好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