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浮沉:帝国重臣的人生起落 > 不能言去

不能言去

所以接下来, 他“据理力争”了。张廷玉在皇帝面前直言:“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意思是宋明两朝也有享受配享荣誉的大臣,最后是可以告老还乡的;而且七十岁退休,那是天经地义的。这话其实很不符合皇帝对张廷玉的要求,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形象就此一落千丈。乾隆看张廷玉的眼神都变冷了,开始对他循循善诱,称假如七十岁退休是天经地义的话,那为什么“尚有八十杖朝之典?武侯鞠躬尽瘁,又何为耶?”这是拿诸葛亮的例子要求张廷玉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这一年,对张廷玉来说,还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他的长子、内阁学士张若霭生病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张廷玉开始变得步履蹒跚。皇帝似乎动了恻隐之心,以张廷玉入内廷须他人扶掖为由,命他的次子、庶吉士张若澄入直南书房。两年之后的乾隆十三年,七十六岁的张廷玉以老病为由,第一次向皇帝提出告老还乡。乾隆却是不同意。他对张廷玉说:“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见《清史稿》,下同)这是要张廷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应该说“配享太庙”的崇高政治荣誉将张廷玉给绑架在祭坛上,再无告老还乡的可能。乾隆的话说得这样重,理由这样明晰,张廷玉作为明白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唯唯诺诺,不再“据理力争”——事实上他也没什么理在手中。但是张廷玉揣摩,皇帝有新陈代谢的需要。既然培植了新人讷亲上位,对他这个仕途老人,大概不再依赖了吧。

皇帝放下架子跟张玩君臣辩论赛,又有成例在手,一般情况下,张廷玉除了弃子认输,收回退休之念外,不可能再有上佳选择。但回乡心切的他并没有就此打住,反而以老迈之躯将辩论赛进行到底。他继续振振有词地说:“亮受任军旅,臣幸得优游太平,未可同日而语。”意思是诸葛亮是诸葛亮,我是我。他有不能退的理由,我有到点退休的理由。特别是最后一句“未可同日而语”,很驳皇帝脸面,意思是你引诸葛亮的例子来说服我并不恰当。

刘统勋是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步入仕途。由编修入直南书房,后任上书房师傅,官至詹事府詹事。乾隆继位后,升其为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左都御史,此次他参奏大学士张廷玉,颇得皇帝内心首肯。乾隆随即发布“上谕”:“若张廷玉在皇考时,仅以缮写谕旨为职,此娴于文墨者所优为。自朕御极十五年来,伊则不过旅进旅退,毫无建白,毫无赞勷。朕之姑容,不过因其历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陈设座右而已”。(《高宗实录》卷363)“上谕”如此这般的用语与定性,无疑是对张廷玉政治生涯的全盘否定。

毫无疑问,接下来的辩论愈发有火药味了。因为乾隆声色俱厉地质问他:“朕为卿思之,不独受皇祖、皇考优渥之恩,不可言去;即以朕十馀年眷待,亦不当言去。朕且不忍令卿去,卿顾能辞朕去耶……为人臣者,设预存此心,必将漠视一切,泛泛如秦、越,年至则奉身以退,谁复出力为国家治事?”乾隆还以皋夔、稷契、龙逢、比干四人不同的遭遇来说明,一个官员不管处境如何,忠诚之心是相同的,这是暗指张廷玉对朝廷并无忠诚之心。话说到这个份上,张廷玉也无法再辩,只是“呜咽不能自胜”。告老还乡之念,只得暂时搁置。

这个时候,都察院左都御史刘统勋上奏,称安徽桐城张氏家族在朝为官者有十九人之多,张氏的姻亲桐城姚氏也有子弟十人在朝为官。张廷玉作为康雍乾三朝老臣,特别是雍正皇帝遗诏身后配享太庙的顾命大臣,“遭逢极盛,然而晚节当慎”。因此,刘统勋建议皇帝在三年之内将张氏亲属子弟“概停升转”,以“保全”三朝老臣的清誉。

皇帝却是盛怒未消。为了处罚张廷玉的不忠之举,他接下来做了两件事:一是“命举所谕宣告朝列”,将君臣间的这一番争论公布于朝野,让大家都来看看张廷玉的真面目;二是趁势解除了张廷玉“组织部部长”的职位,但并不允许他退休,还得经常入内廷点卯上班。如此处境之下,张廷玉的日子越发难过了。毕竟快八十岁的人了,精力大不如从前,不管事却还要上班,内心的空虚感真是难以言说。其实早在乾隆三年,张廷玉就曾对皇帝说:“今犬马之齿六十有七,自觉精神思虑迥不如前,事多遗忘,食眠渐少。”现在差不多十年时间过去了,张廷玉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体力不支,但事情又要做,出差错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切都在走向花好月圆。张廷玉的仕途人生似乎功德圆满,起码不逊于其父张英,看起来可得一个善终。但是乾隆十一年,一丝异动悄然呈现。这一年张廷玉七十四岁,皇帝以他年逾古稀为由,口气婉转地告诉他不必每日早朝,特别是遇到天热或刮风下雨的情况,可以不必入内,在家办公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这应视作是皇帝对老臣的厚爱,但张廷玉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他的内阁首辅位置被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军机大臣讷亲取代了。讷亲是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额亦都之曾孙。钮祜禄·额亦都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其余四人分别为何和礼、费英东、安费扬古和扈尔汉)、康熙朝重臣遏必隆的父亲,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额亦都是好友。睿亲王多尔衮曾是其部下。讷亲拥有如此显赫的身世,仕途前景一片看好。雍正时他袭公爵,授散秩大臣。乾隆即位,授他镶白旗满洲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协办总理事务、进封一等公爵。此番任他为内阁首辅,明摆着是加以重用的信号。因为紧接着,讷亲又成为首席军机大臣。一个年轻干部如此火箭式的提拔速度,张廷玉仕途浮沉几十年,当然是心知肚明。他马上上疏,请求辞去他兼管的吏部事务的职务。也就是说,组织部部长的位置他也让出来好了,真可谓急流勇退。但耐人寻味的是,皇帝并没有批准张廷玉的请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