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布衣天子朱元璋 > 第十四章 崭露头角

第十四章 崭露头角

当时朱元璋想到了一个办法。有一次开会,他故意让人将会议室中主将的座位去掉,换成了长条凳子。等到会议时间到了,他又故意迟到了几分钟,结果一看,发现手下将领们全来齐了,位置也坐定了,只留末尾的一个空位(最小)。朱元璋也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坐在了最下面的一个位置上。朱元璋坐定后,简单说了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让大家讨论如何解决。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大规模屠杀开国功臣,这个人却得到了善终,他就是汤和。因为低调和谨慎,才让汤和得到了善终。所以我觉得在猛人面前,你只能低调,不然很可能被“咔嚓”掉。这是后话,那么朱元璋刚当上总兵官的时候,对于手下将领的诸多不服,他到底是如何树立威信的呢?

可是大家讨论来讨论去,非常激烈,却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只能纷纷转头看着朱元璋。朱元璋这才开口说话,说要如何如何,听得手下将士纷纷点头赞同:

从25岁投靠郭子兴开始,短短三年,朱元璋就升为了总兵官。如此一来,红巾军许多资格老、年纪大的将领却成了朱元璋的手下。许多人见朱元璋毛头小伙子一个,不肯居于朱元璋之下。当然,还有一个低调的人。他是朱元璋的同辈,年纪比朱元璋还大三岁,朱元璋加入红巾军的时候,他已是千户,朱元璋当总兵官的时候,他是管军总管,现在却成了朱元璋手下,但他对朱元璋十分恭敬,鞍前马后处处谨慎地听从指挥,朱元璋为此非常高兴。

公事至,诸将但坐视如木偶人,不能可否;独上剖决如流,咸得其宜,众心稍屈服。(《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得令后,带了手下那些猛将们,三下五除二,顺利地攻占了和县。郭子兴十分高兴,立即提拔朱元璋为和县的总兵官,这一年朱元璋才28岁。

当时,和县城墙破损严重,朱元璋就把修复城墙的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到每个将领。那些将领平日自由散漫惯了,修城这事哪里放在心上。工期到了,朱元璋亲自下去检查,除了朱元璋负责的那段城墙按期完成,其他将领都没有完成任务。朱元璋脸色一沉,说道:“这可是主帅的命令,乃是军令,你们却不放在心上,有违军令,你们说怎么办?这次不是我总兵专权……”

虽然滁州比濠州要好,但是朱元璋并不满足。他又看中了一个地方,就是滁州附近的和县,于是向郭子兴建议出兵。郭子兴欣然同意。

众将闻言后,见年纪轻轻的朱元璋脸色铁青,面露杀机,心中惶惶不安。

朱元璋劝说道:“滁州这个地方,四面皆山,虽说易守难攻,但是船只商队不能通行,不是可以朝夕安稳的龙兴之地啊!”郭子兴这才断了称王的念想。

朱元璋接着正色道:“今天的事情我就不再追究,倘若下次谁还敢违抗军令,定斩不饶!”众位将领听了后,无不松了一口气。

郭子兴这个人目光短浅,看到自己在滁州势力不错,便开始飘飘然了。他看彭大、赵均用等人都称过王,觉得自己现在也不比别人差,想要就地称王。

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小看朱元璋,个个俯首帖耳。

有道是“树倒猢狲散”,脱脱解职后,群龙无首,元军不战自败了。就这样,江南的一场危机终于就此躲了过去。

前面说过朱元璋通过“一打一拉”,收服了元朝的两万部队,现在他又通过“一打一拉”树立了权威,“一打”就是你们这些人延误工期,违抗军令,乃是杀头的大罪,彻底打垮他们的内心;然后“一拉”,这次就暂时先算了,如果下次再敢违抗军令,定斩不饶。如此一来,令手下将士无不臣服,他的领导魅力确实令人称道。

朱元璋得令后,率领部队解了六合之围,又在滁州设计大败元军。本来高邮城是元军的囊中之物,可人算不如天算,脱脱离朝后,遭奸臣算计,被就地解职押往吐蕃,最后竟然被赐毒酒死在半路。

朱元璋在和县当总兵官的时候,还做了一件事情,轰动全城,百姓们纷纷称颂。

战国时候,邹忌总是用比喻或是讲故事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贴切自然,入情入理,总是能使齐王心悦诚服。而唐朝魏征虽然也是直言进谏的名臣,但是他的谏言方式太过直接,很难让人接受,有几次把唐太宗气得扬言要杀掉他,幸好长孙皇后从旁劝诫,才得以平息。我们试想如果魏征碰到的是商纣王,估计也会像比干一样被挖心而死。很显然,历史上的朱元璋情商还是很高的,他采取的就是邹忌这样的谏言方式,通过讲故事来说明道理,使郭子兴心悦诚服,确实令人佩服,也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朱元璋准备外出,走到军营门口,却看到一个小孩哭得十分伤心。朱元璋不免有些好奇,上前摸了摸孩子的脸蛋,问他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

朱元璋这一番话句句说到了点子上,郭子兴闻言后,沉默不言,思虑了一会,觉得朱元璋说得不无道理,于是命令朱元璋带兵前去营救六合起义军。

那孩子擦了擦眼泪,说自己在等父亲。

朱元璋讲完这个唇亡齿寒的故事后,说道:“元帅,如今六合是我们滁州的屏障,一旦六合被元军所占,那么滁州肯定是元军的下一个目标啊,唇亡齿寒,我们滁州还会安全吗?我们不能因为往日的一些小恩怨而不顾大局,还望元帅三思啊!”

朱元璋闻言后,心中纳闷不已,又问了一句,你父亲到底在哪里呢?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之后,随后回国,顺道把虞国也灭了。

那孩子指了指军营里头,说出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在临走之前留下四句话:“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原来这个孩子的父亲在军营中养马,而他的母亲也在军营之中,两人明明是夫妻,但是却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今天他十分想念自己的父亲,但是不敢进军营找他,只好来军营门口等父亲,但是等了好久,却始终不见父亲出来,这才在门口嚎啕大哭。

虞公心喜财宝,却不以为然,当场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身为重臣,见国家将亡,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朱元璋闻言后,呆立在远处,沉默了好久。他看了看眼前这个孩子,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双亲,变得孤苦伶仃,心中不免十分难过。

宫之奇得知后,连忙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晋国万万不可依赖!我们怎么能与贼寇一起玩乐?三年前我们已经借过一次道了,已经破坏虞虢联盟,铸成了大错。岂能再错下去?俗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说的不就是虞、虢两国的关系吗?”

元末以来,朝廷腐朽不堪,处处欺压百姓,搞得各地义军四起。但是这些义军虽说是打着推翻元朝政府的口号,但是军纪涣散,每次攻破城池之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跟盗贼无异。这样长久下去,部队必将失去民心。

说有一次,晋献公想要攻打虢国,但是中间却夹了一个虞国,于是,晋献公便派人带上珍宝无数献给虞公,想要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

当日,朱元璋召集众将,说道:“我们都是穷苦出身,被元朝那些当官的逼得没有活路,这才走上起义之路,但是现在我们攻占了一座城池,就掳掠妇女,弄得百姓妻离子散,试问我们跟那些元朝当官的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部队怎么能够得到民心,怎么能够打胜仗呢?你们回去之后,把掳掠过来的妇女全部还给人家,若有违抗者,严惩不贷。”

朱元璋得知情况后,当众没说什么。等到众人散去后,他给郭子兴讲了一个故事。

按理说退还妇女,只要下令将这些掳掠过来的妇女释放了,她们自己会找到家人,一家团圆的。可是,朱元璋偏偏不这么干,他还特地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认亲大会。

其实郭子兴和六合起义军关系不是十分融洽(郭子兴到处和人相处不融洽,可能是心胸有点狭隘的缘故吧),有些个人恩怨在里面。郭子兴得知情况后,心中不禁冷笑道:“你小子也有今天,还想让我去救你,做梦去吧!”

第二天,他发出告示,让全城的男子在衙门外集合,将这些被掳掠的妇女全部集中在衙门里,再让这些妇女出去自己找丈夫。如此一来,百姓们一家团圆,当场抱头痛哭,整个场面可就热闹了。

因此,脱脱分了一部分军队去包围六合起义军。六合起义军哪里见过这阵势啊,当时就吓懵了,只得派人向附近滁州起义军郭子兴求救。

搞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认亲大会,朱元璋是有目的的。通过这次认亲大会,他让全城百姓知道自己的部队是不会掳掠妇女、触犯百姓利益的,他们跟其他起义军有本质区别。

当时脱脱率领大军围了高邮,对外号称百万,但是我相信肯定是有水分的。当年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其实也就是二十多万,小小的高邮县城哪里用得了那么多雄兵,真要打起仗来,估计也就是前面几万人在攻城,后面数十万人在观战喊加油吧。

当然,他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此事过后,百姓无不颂扬朱元璋,纷纷称赞他的部队军纪严明,跟其他的起义军不同。从此以后,朱元璋的部队从“草寇”开始慢慢转变为有理想有纪律的反元正规军了。

屡次骗降,欺骗元朝政府,此时的张士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痛哭流涕,悔恨不已,也就不再多想,准备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