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故事里的这些段落,总觉得在病人所处的困境里,看到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阴影。因为每位被记录的患者,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只不过他们正在经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役。在故事里,他们身上所有的韧劲都会被激发出来,想尽办法来面对自己的命运。而我也能从这些文字里找到自己当下生活所需的答案。
这些平时我们不会去思考的问题,在濒危关头却必须面对,而且给自己一个答案。
一千个读者,一千双不同的眼睛。你会在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取决于你自己。但对我而言,这本书解答了两个问题——人是如何与病魔对抗,以及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生存。
我印象深刻的是上面这位妇产科医生,她在讲述故事后半段时哭了很久。她不是为女孩的悲惨遭遇而哭,医生不能轻易动感情,不然太累。她真正为之落泪的,是女孩在病情最严重时,和她讨论起了生与死的意义,讨论起自己到底算什么样的一种存在。
我想,在生死之间找到“答案”,比情绪催生的眼泪更加宝贵。
这些故事,讲述的不仅是遭遇,更是人在精神上的历程。
这些故事记录的除了医生和患者本人,还有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患者的家属。他们怎么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生死去留:
一位妇产科新手医生的第二场主刀手术,差点成为她的职业灾难:女孩检查时只显示是卵巢肿瘤,但手术切开“卵巢”后,里边出现的却是男性的生殖器官。新手医生只能接受这个意外,她接下来要带着“女孩”重新变回一个女孩,从生理到心理。
需要漫长护理的女人很可能被抛弃,但如果被护理的是男人,他的妻子往往会坚持陪伴到最后。
一位泌尿科医生接待了一个男孩,男孩需要一颗健康的肾脏才能存活。最后是母亲躲起来,将自己的肾脏移植到男孩体内,自己却在手术后死去。男孩至今仍带着三颗肾脏,健康地活着,继续追寻母亲突然消失的秘密。
对于年轻的病人,家属往往愿意投入更多的金钱治疗,但如果逝去,对家属来说也是成倍打击。
一位口腔科大夫对上千张脸动过手术。他最难忘的一次,是一个患艾滋病的男孩明知做了手术会加速死亡,依然坚持要躺上手术台。因为这个男孩爱美,想找到一位有勇气的医生满足自己最后的愿望:离开人世时,自己能好看一些。
为父母送终的那个孩子,通常不是最受宠的那个。
我讲几个简短的例子,足以验证这种感受:
…………
后来的结果让我很诧异。我本以为如果一个医生要讲医院里的故事,一定会让人联想起电视剧里陈述苦痛的情节,带给我们的除了眼泪就是情绪。然而,如果你和我一样亲耳听到这些故事,就会有同样的新感触——那些悲情的故事只不过是发生在医院里,而能给人带来继续生存之勇气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医院里。
面对困境,每个人都有不同考量,最后做出不同的决定,但这也是医院里最真实的一面——那些难以被琢磨的人心。
这句话我用了两年时间来体会。从2018年到2020年,我采访了100多位医生,请他们讲述普通人无法接触的生死场,经历过的各种极端状况。许多医生和护士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他们有的说自己太忙,没时间记录故事,更多的人觉得自己身上压根就没有故事。直到我说服了第一个人记录下他亲历的医院里的故事。
医生们的笔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剖自己的所见所闻,生死爱恨,祈祷纠纷。
“医生天生就是讲故事的高手”,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国外文学教授说的。
生命宝贵,这样的故事值得被看到。
大家好,我是陈拙。微信公众号“天才捕手计划”的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