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一个老师,跟着老师走下去,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相信从一而终,必有所成。
其实在写作上也是同理,不需要看别人又报了什么课程,要清楚自己已有的知识看完了吗?吃透了吗?能够实践了吗?
03
《精进》里的采铜老师说:“现在年轻人的通病就是存而不阅,做了知识的搬运工还不自知。”
比抱团取暖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力。
买来了也不知道先看什么,这个看两天,那个看两天,过几天看到同学买了视频课,又开始跟着张罗。
很多做公众号的人都喜欢抱团取暖,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吹捧,互相点赞、评论、转发,营造出一种很温馨和睦的虚假景象。
最近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大家都很迷茫,很多人院校还没定好,就已经准备买资料了,看网上的经验帖,这个逆袭的学长买了这个,那个二战的学姐买了那个,然后一股脑也全都买了。
其实这也会在不经意间害了你,你看到的都是好话,听到的都是褒奖,会让你渐渐迷失自己,以为自己很厉害,从而沾沾自喜。
你是想学知识,还是看别人学习心慌了?
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够看完你的文章,认真给出意见的朋友,能够看出你状态不好,给你提供思路的朋友,能够真正捕捉到生活的细节,写出自己眼中的你,而不是有着套路满满的公式和抱团取暖的塑料朋友。
02
也不用着急去结识大神,仰望膜拜,就让自己去认真理解对方某个观点背后的原因,做足功课,尽力去提供有质量的信息或者反馈,而不仅仅只会顶着迷妹脸,崇拜加赞美地说:“哇,你好棒,我特别崇拜你。”
而走过的弯路也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心得。
因为最有质量的交流,从来都不是一方在灌输,另一方在接受,而是在适度的交锋中,教学相长,互相学习。
那时候,我就知道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是盲目地跟在别人后面学套路,走捷径,而是自己去摸索,去实践,走自己的路。
千言万语都是一句话:做好自己,清风自来。
在前几天的课堂上,哲学老师提到了我做公众号这件事情,他说:“当然,我很肯定你的坚持,但是很多东西从我这个年龄来看,是不是太浅了?还是得多看书,多去体验,着急没有用。”
04
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写作的意义在哪里,并且因为书读的不多,很多观点都浮于表面,经不起任何推敲,就像是借着别人的梯子上了高处,人家一走,我就只能害怕担心。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不焦虑的,你在为考研而焦虑,他在为找工作而焦虑,别人还可能为活着而焦虑,但是急又有什么用,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事情吧,在每一个当下尽全力,你慢一点,体验的更多一点,也许就更踏实了。
很多人都是这样,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看励志文火就也熬鸡汤,看故事文火就也开始编故事。我承认我也走过这些弯路,而且阅读量的确是上去了,但是自己却更心虚了。
二十几岁,你为什么总是害怕来不及?这个社会给了你压力,你还要自己吓自己吗?
你要做的不是去抱大腿,盲目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而是要自己多去听,多去看,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我们口口声声地说自己焦虑,事实上,焦虑只不过是肤浅的表象,背后隐藏的是我们潜在的急功近利的心态。
一百个人成功,就会有一百种成功的方法。
可以不成功,但是不可以不成长,我希望你回首走过的路,能够问心无愧。
当你试图和别人一样时,就已经迷失了自己。
而事实上,这样就足够了。
01